|
【家風感言】
祖父是一名鄉村教師,在極為偏僻的洪嶺教小學語文,幾十年如一日; 父親子承父業,早早參加工作,30餘載教學生涯兢兢業業。祖父生前一直希望我能像我和父親那樣,繼承他心中光榮的育人事業,也繼承下永遠把學生放在首位的教風。去年我以面試第一、綜合成績第二的好成績通過了教育局的考試,走進橫路小學任教英語、語文等課目。在鄉村裡每天陪伴孩子們一起成長,我感到快樂、充實,我還想把這樣的家風、教風傳承給我的下一代。
畢業於西安外國語大學的方櫻子,擁有英語專業八級、上海英語口譯高級等證書,讀書的時候她有一個「翻譯夢」,畢業後就留在了杭州,去了一家企業擔任項目翻譯,負責國際認證事宜。
「我喜歡口譯,不過最開始都要從筆譯做起。」然而慢慢地,方櫻子在工作中發現,枯燥繁雜的專業後面,她的內心深處其實還有個「教師夢」。在祖父和父親都是教師的家庭中成長的她,步入社會後越來越期待面對純真的孩子們的臉。
畢業實習結束後,方櫻子婉拒了企業老總的挽留,回到了臨安,想利用自己的專業特長,為孩子們學好英語出份力。一開始,她在昌化二小擔任英語老師,同時趁著閒暇看書,準備參加教師招聘考試。
在昌化二小,方櫻子的身份是代課老師,和當年祖父擔任的民辦教師一樣。方本文——方櫻子的祖父,1956年參加教育工作,1984年退休,在1982年才從民辦教師轉正。漫長的民辦教師生涯,讓方本文一直以教師為榮,並希望後代繼承教育事業。
在方本文身上,方櫻子看到,不管是民辦教師還是正式教師,編制的外衣下揣著的是同一顆火熱的愛教之心。「1998年祖父因病去世,在世的時候他永遠一身藍布衣服,衣食節儉清貧。還常常抱著我問,長大想做什麼?」當時,懵懂的方櫻子並沒有給他滿意的答案,他就說,做老師好,祖孫三代都做老師,那是一件多光榮的事啊。
方本文的兒子、方櫻子的父親——方向明,於1981年參加教育工作。方本文退休於洪嶺中心學校,方向明亦於此首次執掌教鞭。雖然方本文沒有看到方櫻子走上講臺,但是兒子方向明從事教育事業,亦讓他老懷大慰。
曾獲昌化鎮十佳教師、臨安市教壇新秀、杭州市教壇新秀的方向明,對女兒的要求和祖父一樣——當一名優秀的教師。在昌化二小代課期間,方櫻子下樓梯時腳踝骨裂,醫生叮囑兩個月內不要走動。但是方向明怕孩子們的課落下了,就天天背著女兒去教室。
其實方向明自己的身體也並不好,2006年3月,他帶領昌化職高高三學生衝刺高考,期間突然病倒,一度生命垂危,這幾年身體才慢慢恢復過來,並從教學一線轉到校圖書館工作。天天背著女兒上課,是出於對教育、對學生負責的態度,這經歷也讓方櫻子受益匪淺。
雖然祖父沒有親眼見到三代都當老師這件光榮的事,但是參加教育世家評選,讓更多人知道了三代從教的家風和教風。去年,通過了教育局招聘考試的方櫻子,走進了橫路小學,開始擔任五(2)班班主任。
在她自己拍攝的教育世家宣傳片中,幾名學生在鏡頭前發表了他們對老師的看法。謝軍這個孩子在事先沒有授意的情況下,大膽地用英語表達了他對方櫻子的喜愛,「My teacher is beautiful and very nice.」這讓方櫻子又驚又喜,沒想到農村的孩子在英語口語上的表現能如此大膽。
橫路小學校長王長光說,作為新教師,方櫻子不斷通過校本培訓、師徒結對、聽公開課等方法,迅速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在業務上已經能夠比較放心了。除了英語,現在方櫻子還兼著一個班的語文課。「祖父和父親都擔任過語文老師,我也對這很有興趣。」短短一年,她已經先後獲得臨安市英語教師朗誦比賽二等獎、臨安市英語教學設計二等獎,和臨安市語文教師素養大賽三等獎。
這把傳承了60年的教鞭,還將在方櫻子的手中繼續接力。
4 方櫻子家庭
一位去年剛剛考上教師的年輕女孩,和父親、祖父一起,構成三代從教的教師家庭。教師,總是與蠟燭、園丁這樣的名詞掛鈎,似乎奉獻就是這個職業的全部。其實從他們的經歷可以知道,奉獻的背後是責任感,責任感的背後是對教學的熱情、對生命的熱情。相信即使在別的行業,他們也能做到同樣出色,支持著他們始終在教育崗位上的是代代相傳的言傳身教。好的家風形成了好的教風,普及到了更多學生的心裡。
方櫻子 橫路小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