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洞村兩代教師的「強國夢」

2020-12-22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長沙12月23日電 題:十八洞村兩代教師的「強國夢」

  新華社記者 白少波、張玉潔、張千千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冬日的十八洞村天朗氣清。64歲的苗族老人施貴海站在村小學的桂花樹下,仰起頭望著隨風飄揚的五星紅旗,在孩子們的朗朗讀書聲中,憶起他近40年的講臺生涯。

  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雙龍鎮十八洞村,地處武陵山腹地。上世紀七十年代,施貴海從師範學校畢業後,回到村裡小學當了老師。幾十年來,無數孩子在他的教誨裡啟蒙,也帶著他的叮囑走出深山。

  兩年前,施貴海退休了,34歲的吳忠碧接班。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兩代教師說:「人人都要有文化,人人都要有技能,才可以為國家作更大貢獻,現在的娃娃們都趕上了更好的時代。」

  11月8日,湖南省花垣縣十八洞小學教師吳忠碧為學生打午餐。新華社記者 劉金海 攝

  「求知是幾代人不變的渴望」

  十八洞村裡流傳著一個故事:新中國成立前,一位村民得罪了保長,有一天村民跋山涉水,走了兩天幫保長送信到警察局,但是警察看信後把他逮捕了。原來信上寫著,「此人偷盜,請予緝拿」。

  「不識字,被人賣了都不曉得。」父親一遍遍把這個故事講給施貴海聽,求知的渴望從小就埋在了他的心裡。

  1977年施貴海從吉首民族師範學校畢業回到村裡,當了一名民辦教師。他說,那時候的村小學只有三間木房,四面漏水,學生們冬天要提著火爐來上學,有的孩子中午飯都吃不上,餓著肚子一直等到下午放學。

  有一年,為了維修大雪中快要壓塌的校舍,施貴海冒雪和村幹部一起,跟村民借來5根木柱,又到山上砍了5根柱子,「苗寨最好、最結實的房子都是『九龍抱柱』,我撐了10根柱子才放心。」

  教室明亮、課桌紮實、教學正常——這是施貴海從當老師一開始,就對辦好教育最大的期望。他說,上學求知是十八洞村幾代人的夢想,就期待著村裡每一代人都能享受更好的教育。

  如今村子裡的辦學條件一年年得到改善,2000年之後,路修通了,手扶拖拉機進村了,之後學校也修成了磚瓦房,「下多大的雪也不用擔心學生的安全了。」施貴海說。

  11月8日,湖南省花垣縣十八洞小學學生在教室吃午餐。 新華社記者 劉金海 攝

  「50歲以下的村民,都是我的學生」

  「我就像一粒種子,播到哪裡,就在哪裡生長。」近40年裡,施貴海從未離開過村子,這裡50歲以下的村民,都是他的學生。

  為了讓村裡的每一個孩子都能上得起學、上好學,施貴海走家入戶勸學,把輟學的孩子從田裡拉到課堂;向上級反映困難,爭取改善辦學條件。十八洞村小學就像一個車站,一個個孩子從這裡走向外面的世界。

  學生隆志遠現在在大城市打工一個月能掙六、七千元,還幫公司管理一個車間;今年大學畢業的楊英華在拉薩市一家幼兒園找到了工作。有的村民,還通過國家勞務項目,出國到杜拜打工……

  「上學才有出路,才能過上更好的生活。」楊遠潮也曾是施貴海的學生,今年為了照顧小孩不再外出打工,他希望孩子在更好的學習條件下改變命運。

  在施貴海看來,老輩人沒文化,連北京和南京的發音都說不清楚,更不知道在哪兒,是知識讓村裡一代代人有機會走出大山,走出湖南,走到國外。「新時代,教育對於山裡人來說更重要。」施貴海說。

  「優秀教師」「感動花垣」人物提名獎、教學論文一等獎……一張張獎狀,是對施貴海紮根偏遠山區教書育人的褒獎。施貴海把這些獎狀小心翼翼地用塑膠袋包起來,「我幾十年的付出都很值得。」

  11月8日,湖南省花垣縣十八洞小學教師吳忠碧敲響上課鈴。 新華社記者 劉金海 攝

  「只有抓好教育,國家才能強起來」

  施貴海退休時,鎮上中心小學的吳忠碧老師來到十八洞村小學接替他。隨著十八洞村實現整村脫貧,學校校舍得到改擴建,多媒體課堂等豐富的現代化教學手段也進入了這所大山裡的學校。

  學前班、一年級、二年級,28個孩子在寬敞明亮的課堂裡學習,還能與千裡之外打工的父母進行視頻通話。

  「很多學生的父母在外地打工,讓孩子們和父母視頻通話,能使他們得到更多父母的關愛。」吳忠碧說,不僅如此,學生們家裡還裝了IPTV電視,其中教育頻道和學校裡用的教材同步,孩子們在家也可以隨時學習。

  在外打工的村民施文秀跟小兒子視頻通話時,一遍一遍教導孩子:「你要記得,寫完作業之後再出去玩。」看到學校有這麼好的老師和學習生活條件,孩子一天天健康長大,他放心了很多。

  村小學的孩子們上音樂、美術課曾經是個大難題,現在設備和中心小學聯上了網,孩子們可以通過電視和中心小學同年級的孩子一起上課。

  施貴海在家閒不住的時候,就會走到學校,看吳忠碧上課。電子黑板上不僅能寫字,還能放電視。他為現在孩子們能夠享受和城裡孩子一樣的教育條件而高興。

  吳忠碧當初選擇來村小學當老師很多人不理解。他說,我是鄉村走出來的孩子,就要把學會的東西教給農村的孩子,用努力工作回饋山村。

  「只有抓好教育,一個國家才能強大起來。」吳忠碧說,只要這裡需要,他就會像老一輩教師一樣紮根在山區,將智慧的火種傳遞給一代又一代大山裡的孩子。

相關焦點

  • 好教育強國夢
    日前參加一個中國教育家年會暨「中國好教育」盛典時,對其主題「好教育,強國夢」印象頗深。簡單6個字,道出了中國人對教育的深切期盼。   究竟什麼是「好教育」?不妨借用十八大報告的提法,那就是人民滿意的教育。人民滿意的教育又有什麼標準?
  • 是「強國夢」!
    北理工物理學院、數學學院面向全體黨團員開展《強國夢》文創桌遊知識競技大賽,從而豐富黨團員培訓教育方式,靈活運用講授式、研討式、模擬式、互動式、觀摩式、體驗式等教學方法,探索「課堂+體驗+互動」的黨團建模式,增強黨團員教育活動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二、參與機構:新華書店總店團委、新華維邦文化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北京理工大學物理學院團委、數學學院團委。
  • 山姆大叔英語一線教師:用行動致敬教育強國夢
    2015-12-03 11:15:04來源:國之興衰,繫於教育;教育成敗,繫於教師。在這方面,山姆大叔英語的一線教師們,用過硬的技能、良好的綜合素質及高度負責的精神,為我國教育夢貢獻自己的力量。據了解,在提升教學質量方面,山姆大叔英語每年均會對全國所有山姆大叔英語校區的老師進行培訓,培訓內容涉及教學理論學習、教學實踐、教學觀摩等環節組成,全方位提升授課老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師水準。
  • 教育強國,早日實現中國夢
    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實現偉大的中國夢,是教育肩負的重要使命。 「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必須弘揚中國精神、必須凝聚中國力量。」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式上的重要講話,在上海教育界引起熱烈反響。「教育界應該為中國夢的實現提供人才支持,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 湖南湘西:十八洞村的脫貧樣本
    ▲十八洞村雲霧繚繞 謝昱航/攝汽車在209國道上一路前行,但見群峰隱約,雲騰霧繞,有如幻景。「前面便是十八洞村了。」熟悉地形的司機告訴記者。十八洞村位於湖南省湘西武陵山脈中段的花垣縣境內,地處湘黔渝三省份交界處。12月4日,幾經周折,記者終於接近了此行的目的地。
  • 高長明:我的世界水泥強國夢
    中國夢,像一支催人奮進的旋律,帶給人們對美好未來的無限憧憬和追求夢想的不竭動力。在中國夢的雄壯交響中,作為一個充滿激情的音符,建材人也開始了自己的追夢之旅。為見證建材人的追夢歷程,迎接更美好的明天,本報開展了「我的建材夢」主題徵文活動。活動開展一個月來,得到了建材行業內外的廣泛關注。
  • 科技託起強國夢!梅裡斯舉辦中小學校主題演講比賽
    科技託起強國夢!澎湃號·媒體 12月11日,全區中小學校「科技託起強國夢
  • 「強國徵文·小學組」卑禹臣《我的強國夢》
    翱翔吧,我的強國夢!(作者:遼寧省撫順市教師進修學院附屬小學四年六班 卑禹臣;指導教師:趙瑞)來源:遼寧省撫順市教師進修學院附屬小學
  • 賽飛奇為湖南十八洞村架起「安全屏障」
    日前,湖南湘西十八洞村村民電網用上了來自深圳的物聯網預警系統。   經過近3個月的籌劃施工,5月30日,深圳賽飛奇電氣火災智能預警系統成功落戶十八洞村並全面運行。該系統信息採集端聯網聯線,入村入戶,其監控實現可視化,可大屏集中展示。也可實現移動化,數據上手機,安全動態盡在「掌」中。
  • 「強國夢杯」首屆高校強國知識競技大賽決賽舉行
    12月12日,由新華書店總店主辦,新華維邦文化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北京集石科技有限公司聯合承辦,新華互聯電子商務有限責任公司、新華國採教育網絡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新華萬維國際文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支持的「強國夢杯」首屆高校強國知識競技大賽決賽在新華書店總店舉行。
  • 十八洞村:意外的很不錯,反映了農村生活的現狀
    十八洞村網友評論:十八洞村以農村精準扶貧題材為背景的片子,印象最 深刻就是夕陽下的梯田,陽光照射在插著秧苗的田裡,楊 英俊挑著擔子走在梯田中間的那條小路上十八洞村網友評論:這是一部主旋律的電影,宣傳的是黨的十九大以來的精準脫貧,是根據湖南十八洞村的真實故事改編的。
  • 十八洞村來了感謝信:自來水入戶了,村寨變美了……
    十八洞村村民用上了自來水。紅網時刻11月7日訊(記者 李慧芳)「自來水入戶了,村寨變美了,產業變大了,遊客增多了,人氣變旺了,群眾變富了……」這是日前湖南省水利廳收到的一封來自湖南省花垣縣十八洞村村支兩委代表全體村民的感謝信。
  • 用生命書寫十八洞村的故事——追記作家李迪
    2019年初冬,李迪拖著行李住進了十八洞村的苗寨吊腳樓裡。青山環抱,木樓相依。十天的時間裡,他冒著毛毛細雨,踏著青石板路,爬山串寨,穿梭行走在十八洞村。或幫著村民賣菜吆喝,或陪著老鄉種地聊天,或鑽進飯店後廚給老闆打打下手,逮著誰就饒有興致地聽對方說說村裡脫貧攻堅的故事。很快,李迪的到來就成了十八洞村人盡皆知的新鮮事,老鄉們都說:「這個從北京來的李老師,沒什麼派頭!」
  • 湖南花垣縣十八洞村的精準扶貧之路,了解一下!
    現在的花垣縣十八洞村及其進村道路。攝於2019年9月。新華社記者 陳澤國攝  十八洞村位於湖南湘西花垣縣,是武陵山區腹地一個苗族聚居村,因村裡有18個天然溶洞而得名。5年多來,十八洞村在上級黨委和政府領導下銳意進取、積極探索,走出了一條可複製、可推廣的精準扶貧之路。  ■苗歌唱變遷  苗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優美動人的苗歌把苗寨人的生產勞作、生活習俗、喜怒哀樂描繪得惟妙惟肖。在過去貧困的日子裡,十八洞村傳唱的更多是生活的艱辛和無奈:「苗家住在高山坡,坡上芭茅石頭多。
  • 現在的十八洞村,簡直是天然的調色盤
    現在的十八洞村,簡直是天然的調色盤!「十八洞VLOG之色彩篇」,來咯今天,和你們說說石順蓮的故事在石順蓮還小的時候,父親就過世了母親龍金玉獨自撐起了整個家把四個小孩拉扯大她的記憶中那時十八洞村的生活是灰色的
  • 中國夢,強國夢,人民的夢
    習近平總書記的執政風格和個人魅力深受中國人民喜愛,為深刻領會、準確把握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感知其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大意義。光明網時評頻道特別策劃了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好好學習之家、國、情懷、夢」系列評論,以饗讀者。
  • 西塞山區舉辦「科技託起強國夢」演講比賽
    11月20日,在西塞山區文化服務中心多功能會議室裡,由區文明辦、區關工委聯合主辦,區教育局關工委承辦的「科技託起強國夢」演講比賽在這裡精彩開講。38名選手參加演講比賽,其中小學組15名、初中組10名、青年組13名。
  • 張阿漫:堅持不懈實現"海洋強國夢"
    東北網10月20日訊(記者 莊園)艦船是維護祖國藍色領土完整和實現海洋強國的基本保障,現代海戰中,艦船不可避免的遭受魚雷、水雷等水下爆炸攻擊,使艦船喪失生命力。作為一名年輕的科研教育工作者,張阿漫教授胸懷祖國,懷揣著「海洋強國夢」。堅持不懈,持之以恆地在艦船結構抗衝擊領域研究了十多年。他說:「堅持做一件事情很容易,但難的是長期堅持,不放棄」。張阿漫在工作現場。
  • 【共和國追夢人】潛龍騰淵為強國夢建功立業
    立志就立強國之志。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立志是一切開始的前提。」他經常勉勵廣大技術工作者,要心無旁騖努力工作,為黨和人民做事。2001年,年輕的周駿心中一直有個問題:「中國人能不能自己造一臺盾構機?誰來造中國第一臺盾構機?」
  • 十八洞村95後大學生返鄉創業成「網紅」
    1996年出生於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施林嬌是十八洞村第一代返鄉創業的大學生。2019年畢業於浙江音樂學院的她,曾在湖南瀏陽的一家公司做宣傳工作。這份工作很安穩,收入也不低,但施林嬌有自己的想法,「年輕就是要敢闖敢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