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故事是這樣的:
一位媽媽正在廚房幹活,聽孩子在後院蹦蹦跳跳玩耍的聲音,便對他喊道:「你在幹嗎?」
孩子回答道:「我要跳到月球上去。」
聽到孩子異想天開的話語,這位媽媽沒有任何的批評,而是微笑著對孩子說:「說得好!真是個聰明的孩子,但是不要忘記回來喔!」
這個孩子後來成了人類第一位登陸月球的人,他就是阿姆斯特朗。
當阿姆斯特朗日後回憶起自己的成長經歷時,仍然深有感觸地說:「我所有的成就都源於母親對我的鼓勵和誇獎。」
從這個真實的故事來看,雖然是一句不經意的讚美和肯定,但是這往往會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並很有可能影響孩子的一生——這就是誇獎的力量。
俗話說「好孩子是被誇出來的」,其實這句話只對了一半。
指導老師說到:
真正正確的是——「好孩子是被會誇孩子的人誇出來的」。
那麼如何才算是會誇孩子呢?
有三個原則:
(1)誇努力不誇聰明。
「你真聰明」,這是家長慣用的評語。
家長對孩子的每一次進步,假如都用「聰明」來定義,這樣只能讓孩子覺得好成績是與聰明劃等號。
一方面會讓孩子變得「自負」而非「自信」,另一方面,當孩子面對挑戰會採取迴避態度,因為不想出現與聰明不相符的結果。
這就是家長說的「一誇獎就翹尾巴」、「一誇獎就驕傲」的原因。
(2)誇具體不誇全部。
籠統地表揚孩子,比如「你真棒」,會讓孩子無所適從。
孩子幫助媽媽打掃一下地面,媽媽與其興高採烈地誇他「好孩子,你真棒」,不如告訴他「謝謝你幫媽媽打掃地面,媽媽很開心」。
具體表揚會讓孩子更容易理解,並且知道今後應該怎麼做,如何努力去做。
(3)誇事實不誇人格。
「好寶寶」這樣的話是典型的「誇人格」,家長們會無心地將其掛在嘴邊。
但「好」是一個很虛的概念,孩子也難以理解,如果孩子總被扣上這樣一個大帽子,對孩子並不一定有利,且會讓孩子產生無形的壓力。
好孩子是被會誇孩子的人誇出來的
親愛的父母們,請不要吝惜我們的「好話」!同時,更應要思考怎麼誇獎孩子才是對孩子成長更好。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我是小扒扒)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 寶寶知道 帳號,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