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任性+自負?可能是誇出來的「毛病」!誇讚孩子要會賞識!

2020-08-27 米雅Miya

剛剛聽朋友吐槽,她陪寶貝寫作業,還沒寫幾行,孩子就哭著甩筆而去……

原因是剛做了3道加法算術題,開始噘嘴不高興,問:「媽媽,你為什麼沒表揚我?」朋友連忙表揚孩子很棒, 接著指出了一處錯誤,誰知孩子不僅不接受,還哭喊自己沒錯,就是這樣的!朋友有點不樂意:「做錯了題沒關係,我們改掉就好了」孩子大發脾氣,不僅不承認算錯了題,還把筆丟掉,拒絕再寫了。


朋友說,這孩子怎麼這麼任性!

我告訴她:也許是被你平時誇「壞」了!

朋友說:孩子就愛聽表揚,一表揚就表現好,誇她也能誇「壞」……


是的!棍棒教育不可取,盲目的誇讚也會誇出問題!



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海姆·G·吉諾特說:「稱讚,就像青黴素一樣,絕不能隨意用。

為什麼稱讚不能隨意用

史丹福大學發展心理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率領團隊,耗時10年,對紐約20所學校的400名學生開展了實驗,發現不同的稱讚方式塑造了不同的思維方式,而思維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又決定了一個人能不能成功。

第一輪測試

讓孩子們完成簡單的拼圖,所有孩子都能出色完成。然後將孩子分成兩組給予不同表揚。

第一組,表揚他們的智商,「你很聰明」;

另一組,表揚他們的努力,「你非常努力,所以表現得出色」。

第二輪測試

有兩種選擇,一種是相對簡單的,一種是較難的。結果發現:

第一組:被誇聰明的孩子,大部分選擇了簡單任務;

第二組:被誇努力的孩子,90%選擇了難度較大的任務。

德韋克在研究報告中寫道:「當我們誇孩子聰明時,等於是在告訴他們,為了保持聰明,不要冒可能犯錯的險。」

第三輪測試

是很難的任務,結果孩子們都測試失敗。只是他們對失敗的反應不同:

第一組:被誇聰明的孩子認為是自己不夠聰明,很灰心;

第二組:被誇努力的孩子則認為自己不夠努力,還要繼續努力。

德韋克解釋說:「誇獎孩子努力用功,會給孩子一個可以自己掌控的感覺。孩子會認為,成功與否掌握在他們自己手中。反之,誇獎孩子聰明,就等於告訴他們成功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這樣,當他們面對失敗時,往往束手無策。」

實驗研究證明稱讚的確有可能給孩子帶來負面的影響。



誇讚孩子既要會「識「又要會「賞「

說到誇讚,不知大家是否知道周弘老師,他曾用一種教育方法將雙耳全聾的女兒周婷婷培養成了留美博士生,並用這種理念培養了一大批「周婷婷」,被新聞媒體稱為「周婷婷現象」,這種教育理念就是賞識教育。

賞識教育是通過賞識孩子的行為來激發孩子的興趣,強化孩子的正面行為,正是我們誇讚孩子的初衷,但一味的誇讚和表揚,即是過多的強調了「賞」而忽略了「識」的教育,最後只會讓孩子對自己沒有正確的認識,變得盲目自大。如果只「識」不「賞」則又會讓孩子喪失前行的動力。

所謂「賞識」,就是看中一個人的才能而給予讚賞。也就是說,我們對孩子的讚賞要建立在一個客觀存在的事實上。



如何做到有效的賞識教育

1、學會如何去「識」

孩子是脆弱的,敏感的,所有的孩子都應該被賞識,家長要注重發現孩子的優點和長處。

首先我們要尊重孩子生命的發展規律,根據孩子的特點和水平、完成任務的難度,完成任務過程中表現出的行動、想法、心態等進行判斷。識別出孩子在哪些方面有具體的進步。

2、懂得如何去「賞」

【錯誤的「賞」】

1)稱讚不能隨意、敷衍,隨口說一句:「你真棒」,孩子並不能感受到你的真心,反而會沮喪,失去信心。

2)稱讚不能總是言過其實,否則孩子會有壓力感,感覺自己配不上這樣的讚揚,不但起不到激勵的作用,反而會讓孩子遇事消極對待。

3)無原則稱讚,不管孩子做什麼事,不管對錯,都要表揚。孩子都會覺得家長虛偽,不用心!建立孩子正確的認知,良好的規矩更無從談起。

4)稱讚孩子的人格或能力,就是對孩子做一個整體性的判斷,比如:「你真聰明」「你真棒」「你真漂亮」「好孩子」,孩子可能在短期內表現的更加自信,同時對自己有更高的期望值。但是當他們遇到挫折時也更無助,容易放棄,懷疑自己的能力。



【正確的「賞」】

1)想要孩子感受到我們的表揚和鼓勵,需要在合適的時間,認真的從眼神到肢體,從語言到行為都要有所體現。

2)誇讚孩子做事過程中的具體行為,付出的努力,表揚思考,表揚認真的態度,表揚參與,表揚勇敢,表揚選擇能力等等更有助於建立孩子的自信,激勵孩子的進步,在面對挫折和失敗時也更有力量應對。

讚揚的關鍵在於:讓孩子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得更好!

你會誇讚孩子了嗎?

善於發現孩子的優點,並懂得誇讚是一種能力,這種能力會幫助孩子在成長道路上越挫越勇,不斷進步!


相關焦點

  • 誇孩子幾句就飄?真正的賞識教育不是一頓誇,父母要做好這三件事
    ③過於誇張的誇讚有部分父母在誇讚孩子時,習慣把孩子捧得太高,讓孩子以為自己做了一件特別了不起的事情,但其實這樣的行為百害而無一利。父母在誇讚孩子時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對於一些平常的事情給予孩子適當的鼓勵和誇讚即可,不必太過分的誇讚。
  • 好孩子是誇出來的|有效誇讚孩子的公式
    首先,父母的誇讚要指向具體的事件或者行動。 可以說「孩子,我看見你……」指出孩子具體做得好的事情,而不是用「你太棒了」「你真厲害」這樣籠統、空洞的語言。 注意,誇孩子並不是隨便拿一頂高帽扣在孩子頭上,籠統、空泛的的誇讚不僅達不到誇孩子的目的,還會對孩子造成2個不利的影響: 1、導致孩子盲目自大,內心脆弱。如果每次都是用空泛、虛幻的語言來誇讚孩子,可能會讓孩子產生盲目自大的心理,覺得自己才是最強的。
  • 新站講臺的老師,你會誇孩子?孩子可不能隨便誇
    中國有句古話:「好孩子是誇出來」。你對這句話怎麼看? 在教育界,包括許多有名的教育人士,都提倡誇孩子,並把「誇孩子」,取了個好聽的名字叫做:賞識教育。他們用生動的事例告訴我們:誇誇淘氣包,智力能開發;誇誇潛能生,學習能進步;誇誇問題生,情感能溝通。於是很多老師和家長不遺餘力地「誇」孩子,可是,「誇」孩子真有用嗎?怎麼「誇」孩子呢?你會「誇」孩子嗎?
  • 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比起訓斥教育,賞識教育的效果更好
    其實這也很好理解,因為人們都愛聽好聽的話,沒有人會希望別人貶低自己。孩子也是同樣如此,他們希望能夠得到父母的誇獎,因為在他們看來,只有自己得到父母的認可了,他所做的才有價值。在中國,很多孩子都得不到他想要的誇獎,因為很多父母都喜歡採用訓斥式的教育方式。
  • 你越會誇讚孩子,孩子就越成才
    我轉頭看著老闆,老闆說:「你說的找孩子優點,我覺得在理,找到優點,誇讚孩子,孩子就高興。」我說:「這不挺好嗎?」老闆說:「可是,孩子就是不好好學,如果再誇讚孩子,孩子不就無法無天了嗎?」要說找她毛病,她那就是擺弄東西,就是缺點;要說找她優點,她那就是心靈手巧,就是她的優點。」他們急切地問:「這與學習有啥關係?」我笑了,說:「首先說明孩子的心智很正常,你們不用再擔心孩子是因為笨、有毛病才學習不好的了。
  • 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但是關鍵是會誇孩子!
    真是個聰明的孩子,但是不要忘記回來喔!」這個孩子後來成了人類第一位登陸月球的人,他就是阿姆斯特朗。當阿姆斯特朗日後回憶起自己的成長經歷時,仍然深有感觸地說:「我所有的成就都源於母親對我的鼓勵和誇獎。」從這個真實的故事來看,雖然是一句不經意的讚美和肯定,但是這往往會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並很有可能影響孩子的一生——這就是誇獎的力量。
  • 如何正確誇孩子?你誇對了嗎?
    許多家長都知道——要和孩子做朋友。無論孩子做任何事情,不輕易否定孩子,多誇讚孩子。而假如你誇的是「你的想法真有創意」或者「你真的很努力」,孩子就會知道,原來「創意」和「努力」是非常好的事情,那麼,下次他會更加追求「創意」,會更「努力」。這是孩子可以主觀控制的。家長表揚孩子的時候,儘量誇主觀而不是誇客觀,這樣可以正面促進孩子向積極的方向發展。
  • 別老是「你真棒」,這套誇孩子的「萬能公式」,教你誇出好孩子
    孩子需要在誇讚中長大,家長正確地誇讚能夠幫助孩子建立自信、良好的品格以及有著遠大的人生意義。同樣,從小沒被家長誇對的孩子,同樣也能把孩子推向自負、好高騖遠以及低格局的人生,以下誇孩子的3種誤方式,家長們看看你中了沒?
  • 別老是「你真棒」,一套誇孩子的「萬能公式」,教你誇出好孩子
    孩子需要在誇讚中長大,家長正確地誇讚能夠幫助孩子建立自信、良好的品格以及有著遠大的人生意義。同樣,從小沒被家長誇對的孩子,同樣也能把孩子推向自負、好高騖遠以及低格局的人生,以下誇孩子的3種誤方式,家長們看看你中了沒?
  • 正確的誇讚可以改變孩子的思維方式,具體應該怎麼誇?
    這種誇讚是誇孩子的整體能力,容易形成固定型思維,孩子會覺得自己的智商和能力高人一籌,而失敗意味著自己的愚蠢和無能。而實驗中稱讚孩子「很努力」,則會幫他們塑造成長型思維,即認為人的天賦和能力會隨著時間和經歷不斷成長。
  • 孩子有自我認知障礙怎麼辦?家長要謹慎,誇孩子也要有「度」
    都說孩子需要被父母賞識,誇讚能給孩子更多的自信,於是父母就使勁地誇讚孩子。但是對於誇讚,如果沒用對方式那就是捧殺,並不利於孩子的成長。父母過度的稱讚對孩子來說也是一種壓力,適當的誇讚孩子能讓孩子更自信。
  • 誇孩子,別總說:你真棒!用這幾句話誇孩子,越誇孩子越優秀
    在父母的眼裡,自己的孩子都是特別棒的,無論孩子做了什麼事情都要誇一誇孩子。 但是由於父母沒有具體誇孩子做了什麼事,會讓孩子對自身產生錯誤認知,誤以為自己很厲害,但這種「自信」會讓孩子在受到挫折時變得不堪一擊。
  • 你真的會誇孩子嗎?弄懂這些基本原則,才能讓誇獎發揮作用
    是幫孩子建立自信的關鍵,也的確很受用。尤其是叛逆期的孩子,吃軟不吃硬,父母越批評指責,就把孩子推得越遠。但你真的會誇孩子嗎?這件事可不簡單,如果只會說「你真棒!」那麼孩子得不到成長不說,還可能被你「捧殺」。
  • 誇孩子是需要技巧的,從這四個方面誇讚效果會更好
    孩子做對的事情的時候,是教育孩子很好的一個時機,如何誇讚寶寶很重要哦!我們應該怎麼誇讚孩子,才能夠達到更好的效果呢。第一誇細節,越具體越好。比如我家寶寶小潼潼十個月大,現在她很喜歡把手裡的玩具拿給我們一起玩,我會這樣和寶寶說:潼潼,把你的玩具分給媽媽玩,這個叫分享,潼潼今天把玩具分享給爸爸、媽媽玩,這種懂得分享的行為非常好。
  • 好孩子是誇出來的,但是誇的方法不對,往往會害了孩子!
    常常會在教育方面的話題中聽到這麼一句話——好孩子是誇出來的!對於「好孩子是誇出來的」這一概念,並不是所有人都認可,在一些觀點中,我們常常可以聽到,如果太過於的誇獎,會讓孩子養成自滿、自大的性格。面對這些矛盾的觀點,知學想談談自己的想法,也歡迎大家在評論區討論留言。
  • 孩子的玻璃心是誇出來的?心理學者:亂誇孩子可能導致4個副作用
    但是,當一些家長這樣做的時候,新的問題又出來了。 常常聽到許多父母說:我剛剛誇了孩子「乖」,沒過幾分鐘,他就開始變野了。看來,這孩子真是誇不得! 為什麼會出現有些孩子誇不得的現象呢?我們常常說:「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經常得到誇獎的孩子更自信。」這兩句話本身,其實都沒有問題。 問題在於,任何事物都不能過度。並不是孩子得到的表揚與誇讚越多越好,你的不恰當表揚,效果可能會適得其反。
  • 好孩子是誇出來的?不要陷入讚美誤區,正確地誇獎孩子很重要
    這是教育心理學上的「德西效應」,外部吸引會減弱內在的吸引力。3. 超限效應這個很好理解,誇獎存在的超限效應就是刺激的持續減弱,一段時間後激勵不起作用甚至其反作用都是可能大家結果,背負「好孩子」標籤的孩子更容易做出保守的決定而不敢去挑戰自己。
  • 還用「你真棒真聰明」誇孩子?誇孩子也要選擇正確的方式
    如果是每次都是拿著相同的話語去誇自己的孩子,孩子是不是聽多了就感覺誇自己和沒誇自己對本身的影響不大呢?如果說經常換種方式去誇孩子可能你收穫的效果就不一樣了。要說孩子是不是要經常誇,這裡我給到的答案絕對是必須經常誇自己的孩子,這樣孩子的自信會逐漸地培養出來。對孩子以後的生活絕對有著很大的幫助。
  • 你知道怎麼誇孩子嗎?父母「不會誇」,比「不誇」孩子傷害更大
    誇孩子是個技術活記得網上曾有一句很流行的話:「好孩子是誇出來的,『壞孩子』是逼出來的」。很多父母在孩子還小的時候,總是常常把「寶寶你真乖」、「寶寶,你真聰明」、「寶寶,太厲害了」、「寶寶,你真棒」等誇讚的話掛在嘴邊。
  • 孩子越罵越叛逆?「羅森塔爾效應」告訴你: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
    因此,好多家長都感覺對孩子管教越多,越適得其反,不怎麼管教的,孩子反而越長越優秀。那麼,為什麼孩子越罵越叛逆呢?「羅森塔爾效應」告訴你: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那麼,家長應該怎麼誇獎孩子呢?雖說經常誇讚孩子是好事,但如果誇得不到位,或者誇得「太假」,不僅不會對孩子起到好的影響,反而會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