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聰明!寶寶好棒!好寶寶!
這些表揚孩子的話熟不熟悉!上篇文我們說到了,誇讚孩子也能把孩子誇「壞」!
最近帶小蘋果回了姥姥家,姥姥好長時間沒有看到孩子了,很是想念,對孩子疼愛有加,每天陪娃玩耍,掛在嘴邊的話總是:「呀,蘋果真棒!」「好孩子」,左鄰右舍見到她也常說,「你真棒!」「你好厲害呀!」「真聰明!」被眾星捧月般這麼誇,小蘋果很是洋洋自得,特別喜歡表現自己。昨天在舅舅面前玩滑輪車,她說自己很厲害,能夠繞過障礙,誰知,不僅沒有成功還差點摔倒,舅舅安慰她沒關係再試一次,她卻大發脾氣,把滑輪車推到在地,還踢了幾腳,邊哭邊喊:「這是什麼破滑輪,你們給我買的是個破車,有問題」……
活生生的例子,孩子遇到失敗就崩潰,不願再次嘗試,問題就出在了平時誇讚孩子的方式上,那麼我們具體應該怎麼誇呢?
史丹福大學發展心理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率領團隊,耗時10年,對紐約20所學校的400名學生開展了實驗,研究表揚對孩子的影響,得出的「成長型思維」和「固定性思維」的結論震驚學術界。
簡單說就是不同的稱讚方式塑造了不同的思維方式,而思維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又決定了一個人能不能成功。
卡羅爾•德韋克和同事們研究了不同的稱讚對小學生解題能力的影響。她們先給同學們一些比較簡單的題目做,然後分成3組,對第一組稱讚他們的智商(「你一定是個聰明的孩子!」,第二組稱讚他們付出的努力(「你一定下了不少功夫!」),第三組不給予稱讚。
第二輪,讓同學們做較難的題目來打擊他們的自信,以觀察不同的稱讚對他們應對挫折的能力有何影響。
他們發現被稱讚「很聰明」的孩子在解題過程中更關心自己相對於他人的表現,而被稱讚「很努力」的孩子則更關心學習的過程。
德韋克通過實驗得出結論,被誇聰明的孩子容易陷入「固定型思維」,而被誇努力的孩子則具有「成長型思維」。兩者對孩子的成長影響巨大。
1、孩子面對失敗和挫折的承受能力,影響孩子對新鮮事物的探索
「你真聰明」「你真棒」是我們經常誇讚孩子的一種方式。這種誇讚是誇孩子的整體能力,容易形成固定型思維,孩子會覺得自己的智商和能力高人一籌,而失敗意味著自己的愚蠢和無能。
而實驗中稱讚孩子「很努力」,則會幫他們塑造成長型思維,即認為人的天賦和能力會隨著時間和經歷不斷成長。
2、孩子面對挑戰的態度,決定著他們各方面能力的成長進步
固定型思維方式的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會更傾向於避重就輕,不願意接受新的挑戰,害怕失敗。為了證明自己的天賦和能力他們願意待在自己的舒適圈裡,尋找自己熟悉的「成功」。
成長型思維方式的孩子願意接受新的挑戰,不會因為害怕失敗就避重就輕,即使挑戰失敗了,他們也會沉下心來吸取經驗教訓,而不會因挫敗感到羞恥或困惑。他們相信自己的能力能通過後天改變,把成功和失敗視作對自己學習情況的反饋,而不是對智商或能力的考驗。
3、孩子面對成功的態度,阻礙他們學習的熱情
常被誇贊「聰明」「很棒」的孩子,認為自己很厲害,自大和自負使他們認為自己什麼都行,成功是必然的,因而喪失學習的熱情,一旦挫敗很容易自暴自棄。
而常被誇「很努力人」面對成功時,不會沾沾自喜,他們會自信的更加努力,對學習也充滿熱情。
「讚美孩子的天賦而非他的努力、策略和選擇,會慢性地扼殺他的成長型思維!」
1、誇讚孩子態度要真誠
當孩子感受到家長發自真心的讚揚,他們才能夠被激發出動力,感受到認可,也願意和家長保持心靈的溝通。敷衍的、隨意的、言過其實的、沒有原則的讚揚,會讓孩子感到虛偽,受到打擊,失去信心和動力。
2、抓住誇讚孩子的時機
(1)對未知的結果不要事先誇讚
比如孩子參加某項比賽,為了鼓勵孩子,便誇讚他平時練習表現非常出色,一定可以取得很好的成績。看似是給孩子增加信心,實則會給孩子增加壓力。
對可以預計結果的事情,可以通過誇讚激勵小朋友,比如今天早上女兒不想穿衣服,而平時她可以自己穿的,我便誇讚她「小蘋果以前自己穿衣服,穿的非常整齊,比媽媽穿的還要好」,她聽了很高興的自己動手穿起了衣服。
(2)不吝嗇在人前誇讚孩子
在人前誇讚孩子,可以增加孩子的自信心,讓他感到自己被認可。中國人都是含蓄內斂的,不好意思在人前誇讚孩子,有的人反而會故意謙虛貶低孩子。
比如前兩天我看到了很久未見的小學同學,她正帶著孩子玩,當時孩子正在拼七巧板,孩子很耐心的嘗試了很多方法,拼出了一個滿意的圖案,我便誇讚他:「小朋友非常認真!這個圖案很有創意呀」,她媽媽立刻說:「哎,他淘氣有一套,拼個圖案可費勁了!」可以想像當時小朋友的內心有多沮喪和失落!
(3)鼓勵失敗的孩子,選擇安靜獨處的場合。
孩子受到挫折,情緒不好,家長理解他的感受,在安靜獨處的場合,用柔和的語調肯定孩子的進步,表揚他的勇敢堅強,並堅信他可以做得更好。
2、誇讚孩子的努力、策略和選擇而非天賦
(1)誇讚思考能力,鼓勵動腦
(2)誇讚做事情的態度
(3)誇讚做事過程的細節
(4)誇讚孩子自主選擇的能力
3、孩子的能力達不到或努力的方向不對,不要誇努力
(1)發現孩子努力的方向錯了,不要誇努力,這時候的努力就是南轅北轍。要幫助孩子分析錯誤,調整目標,嘗試新的方法。
(2)孩子的能力達不到,家長要學會拆解問題,形成小目標,降低難度,一個一個引導孩子突破實現。真正的成長型思維,不是盲目地努力,而是注重從失敗中吸取教訓。
誇讚孩子絕不是簡單的「誇獎」+「鼓勵」,那些常被盲目誇獎的孩子,有可能面臨著被扼殺了成長型思維。在正確的誇讚中長大的孩子更容易擁抱成功,他們相信困難和失敗只是幫助自己進步的挑戰,因此,他們時刻對學習充滿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