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有一個皇帝叫堯,他有一個兒子叫丹朱,丹朱小時候非常淘氣,經常和小夥伴玩「打仗遊戲」,身上弄出許多傷疤,堯帝很傷腦筋,於是就苦思冥想,終於想出來一個教育兒子的好方法。
一天,堯把丹朱叫到跟前對他說:「你喜歡玩打仗遊戲,很容易受傷,現在我教你一種不會受傷的打仗遊戲。」丹朱聽後很好奇。第 二天 堯讓丹朱撿來一些黑色和白色的小石子,然後在地上畫了很多小方格,對丹朱說:「黑石子給你,白石子給我,一個石子就是一個兵,你就是將軍。咱們輪流在方格線上擺放石子,一次只許放一個,看誰的兵能把對方的兵圍住,圍住的石子就被消滅掉,必須把它拿走,」丹朱聽了很感興趣,就與堯在地上打起仗來。玩著玩著,丹朱發現自己的黑兵總被白兵消滅,急的抓耳撓腮,堯笑著對丹朱說:「你失敗是因為你不愛動腦筋,這與戰場打仗一樣,必須排兵布陣學習方法,否則是不能取勝的。」丹朱受到了啟發,從此以後再也不和小夥伴們瞎打瞎鬧了,而是向父親學習這種遊戲的本領,經常入迷的對著方格認真思考,悟出了許多打仗的方法和做人的道理,逐漸變得穩重,聰明了。當他長大以後,真正成為了一名能文善武非常優秀的將軍了。堯帝教丹朱玩的這種遊戲經過不斷發展便成為現在的圍棋。
可見堯帝對早期的心理教育還是非常有研究的,充分挖掘孩子的潛力和興趣,巧妙的轉移了孩子的注意力從而讓孩子真正愛上了圍棋。從古至今圍棋帶給我們的不僅僅只是這些:
1、提高孩子專注力
下棋需要安靜的環境,心平氣和的對弈。保證心無雜念,把精力都集中在對弈中;它所培養的習慣卻是和生活息息相關的,學棋一段時間後,你會發現孩子的專注度會提高很多。
2、學會慎重的選擇
「人生如棋,落子無悔」。下棋時,每一步都需要細細琢磨,盲目下棋,只會輸。學棋的孩子,每一步棋都是經過沉穩思考的,久而久之,就算孩子不能成為棋界高手,也能養成慎重選擇的好習慣。
3、培養大局觀意識
家長給孩子一個棋盤,相當於給了他一個國家、一個天下。每一個棋子都是自己的兵,下棋就是帶兵打仗,在下棋過程中懂得取捨,懂得掌控全局的人,才是最後的贏家,從小就懂得掌控局勢的孩子,長大了才能成為真正的領導人。
4、增強抗挫的能力
幼兒棋類教育是以挫折教育為核心,能極大的增強孩子的受挫能力,針對解決孩子輸不起、遇難事哭鬧的問題。黑白對弈,非勝即敗,在學習、比賽中不斷受挫,又不斷成長,讓孩子改掉懦弱和自以為是的性格。
當然,韋老師「德育圍棋」不僅僅局限以上,寓教於樂、貫穿傳統文化的背景,讓孩子身臨其境、津津有味。更重要的是在不知不覺中既學會了圍棋思維方式,又學習了傳統文化知識。
前不久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藝術體育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貫穿於啟蒙教育、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各領域。以幼兒、小學、中學教材為重點,構建中華文化課程和教材體系。也由此看出國家對傳統文化的高度重視。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教育孩子也一樣,不是一蹴而就,更不是立竿見影,而是在不斷潛移默化中,在良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中不斷成長。
對於我們家長來說如何培養孩子興趣,如何給孩子選擇適合開拓視野及思維的方法成了當代父母的焦點,有些甚至陷入了誤區---「多多益善」,甚至從幼兒園就要德、智、體、美、勞,琴、棋、書、畫、武,樣樣不落下。其實最好的教育是孩子良好性格、習慣和格局的養成。
韋老師概況:
具有12年以上教育工作經驗,中國傳統文化高級教師,青島市體育局青島圍棋協會體育指導員,學而第一國學第一講師,兒童心理教育專家
聯繫電話:13869864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