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認識,開展活動是關鍵

2020-08-27 小上談教育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過:「教育是什麼,往簡單方面說,只有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小學階段是習慣養成的最佳階段。小學生年齡小,可塑性大,他們的各種習慣容易養成也容易改變,作為小學教師應從各方面培養他們良好的行為習慣,那麼如何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呢?下面談一下我的粗淺的認識 。

一、提高認識,以愛心真情感化學生養成好習慣

1.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首先要讓學生明白哪些是良好的行為習慣,哪些行為習慣不能養成,為什麼要有良好的行為習慣。要讓學生有一個正確的辨別能力,並通過與優秀同學相互交流學習經驗,從而和自己進行對比,自己在哪些方面不如別人,以及自己不如他人的原因,讓學生形成共識,從而取長補短,改正自己不良的行為習慣。

2.愛的力量是巨大的,它是推動學生前進的動力,是轉變學生的關鍵。一位好老師首先要熱愛學生,關心學生,因此,我真心愛學生:用愛心去發現每一個學生的閃光點,用愛心去糾正學生的缺點,用愛心去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俗話說:十個手指伸出來也有長短。全班學生在思想、學習、行為等方面總是會存在一定的差距。後進生需要更多的關心和愛護。因此,我對他們傾注了更多的愛,從而促使他們儘快改正缺點。

3.我以《中小學生守則》為準繩,重點抓學生行為規範養成教育,讓學生遵守學校各項規章制度,使用文明語言,禮貌待人,養成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

二、開展活動引導學生,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教育實踐證明: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在長期的、反覆的訓練中形成的。我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注重從多方面藉助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在班級開展「良好行為習慣小明星」活動,定期評比,在學生中樹立榜樣,從而使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不亂扔紙屑,不隨地吐痰,不亂塗亂畫等。平時,我利課餘時間,讓學生通過自評,比一比誰的好習慣多;讓學生通過互評,找找別人身上有哪些好習慣,自己身上還有哪些不良習慣,並制定自改計劃。對那些具有良好習慣的學生定期表揚、獎勵,號召同學向他們學習,通過多元化評價,讓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反思,鞏固學生好的行為習慣,改正不良行為習慣。讓學生在校做個好學生,在家做個好孩子。為學生長大後形成良好的個性品德、行為習慣奠定基礎。

三、持之以恆,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體現在日常教學細微環節之中,往往容易被我們所忽視。而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正是教師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一點一滴地加以耐心培養。學生一旦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那他們也就可謂是學會了學習,教師也就做到了:「教是為了不教」。

1.課前準備習慣的養成。

每節課前,我都會讓學生準備好學習用品,擺放整齊。鈴響進教室認真投入地做課前活動。做得不到位的學生及時督促,讓其改正。這樣天天堅持,學生就會養成良好的課前準備習慣。為課上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2.課上學習習慣的養成。

首先,要注重對學生傾聽習慣的培養。

小學生的特點是好動,表現欲強,絕大部分學生喜歡別人聽自己說,而沒有耐性去聽別人說,甚至認為別人說的都不對,只有自己說的才是對的。因而就不在乎別人說什麼怎麼說,只關注自己有沒有機會發言。針對小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我在教學中經常結合教學內容、生活實際和名人故事,引導學生認識到「傾聽」在學習、生活和交往中的重要性,提高「傾聽」的自覺性同時傾聽時要動腦思考。長久堅持下去,一段時間過後學生養成了注意傾聽的好習慣。

其次,培養學生主動合作,探究的習慣。

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特徵和認知特點,我精心設計,注重學習過程,注重實效,採用課堂討論這種形式,在討論中不斷強化、鞏固學生積極的創造性思維,就能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不斷提高各項素質。同時,珍視學生獨立思考的行為,著力於提高學生對真理和謬誤的判斷能力,追求學生思維過程的訓練,鼓勵他們敢於發表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就一定能提高他們的參與興趣和學習深度,真正促使他們形成主動合作,探究學習的良好習慣。

3.課後複習,預習習慣的養成。

我教給學生複習和預習的方法,讓他們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每天堅持複習完當天的課程再認真完成作業。寫好預習筆記。預習是一個重要的學習方法,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是一種人生智慧。真正有質量的預習能有效地提高學習效果,而且能使學生在語言表達、思維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得到提高,特別是對可塑性強的小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將使他們終身受益。因此,對小學生加強預習習慣的教育是必要的,其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

四、學校、家庭、社會形成合力,矯正學生不良行為。

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單靠學校教育是遠遠不夠的,因為家庭和社會也是小學生學習、生活的重要場所,對小學生健康成長起著重要作用。學校要主動與家庭、社區密切配合,擴大學校教育對社會和家庭的影響,以促進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我主要通過家訪、家長會、電話會等多種形式與家長取得聯繫,使家長了解並配合我的工作,改進家庭教育的一些消極做法,共同構建良好的育人環境。組織學生進行實踐體驗活動,充分利用社會為教育搭建平臺,引導學生做一個合格的公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總之 ,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需要老師、學生和家長的不斷配合,堅持。小學生年齡小,正是培養良好習慣的最佳時期。但培養良好習慣是一項長期、複雜的工作。這項工作需要教師必須要有耐心、有信心、有恆心,將習慣養成抓緊、抓細、抓實、反覆抓、抓反覆,才能真正抓出實效。

相關焦點

  • 讀書:如何培養小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小學生的讀書方法、讀書興趣、讀書習慣等處於漸長階段、尚不成熟,所以培養閱讀興趣,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對於正在成長的小學生而言尤為重要。我們知道,書作為知識的源泉,是開發兒童智力的鑰匙。讀書能夠啟迪孩子的心智,能擴大他們的知識視野,能提高其寫作能力,使之才思敏捷,能陶冶他們的性情,使其溫文爾雅。我國著名的教育家葉聖陶先生就明確提出:「學習語文的目標就是得到閱讀和寫作的知識,從而養成閱讀的習慣」。那麼,怎樣才能培養小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呢?
  • 培養學生良好用餐習慣 杜絕浪費行為 開展「美好『食』光」活動
    為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用餐習慣,杜絕餐飲浪費行為,我校開展「美好『食』光」活動。通過自查自糾發現:食堂監督機制還不夠完善。值周老師應加強對浪費行為的監控,選出學生志願者,協助值周老師進行管理。養成良好的用餐習慣,杜絕餐飲浪費行為,深入推進「美好『食』光」。學校充分利用各種宣傳教育形式,向學生、家長、教師和供餐人員普及營養科學知識,培養科學的營養觀念和飲食習慣。學校嚴格落實國家教學計劃規定的健康教育時間,對學生進行營養健康教育,建立健康的飲食行為模式,在保證質量,營養健康的條件下做到勤儉節約,反對浪費,使廣大學生能夠終身受益。
  • 培養小學生勞動習慣的研究
    二、研究目標  課題立足於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相結合,從培養良好行為習慣入手,研究和探討少年兒童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與勞動意識培養的關係,主要達到以下三個目的:     1、從小培養學生的勞動意識及其良好的行為習慣,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發展。
  • (十堰)淺談如何培養小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從小學語文開始,那麼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就是語文教師的重要任務之一。培養閱讀習慣要從激發學生閱讀興趣著手,注意培養學生自覺讀書的習慣、讀書動筆的習慣、邊讀邊思考的習慣、帶著工具書讀書的習慣和良好的閱讀基本素養,從而為學生終身學習奠定基礎。為了適應未來社會的需要,應把課外閱讀放在小學教育中所處的位置。
  • 提高生活技能 培養良好習慣
    為進一步提高青少年生活自理能力,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近日,蘭州市兒童福利院青少部舉行了以「提高生活技能,培養良好習慣」為主題的生活技能大賽。全體青少年參加了此次活動,小學生為主要參賽人員,中學生為之點評和打分。
  • ...心中——四川高縣創新開展「三項行動」緊抓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
    這一育人哲理道出了培養行為習慣的重要性,而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更是明確指出:小學德育的重點是培養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高縣教體局黨委書記、局長蘇德強介紹到:"因此,我們非常重視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如在局機關制定十大良好行為習慣培養細則,列入機關工作制度和年度工作要點;在學校立足本校實際,制定《教師行為準則》《學生日常行為規範》《好家長常規》等,細化良好行為習慣,使養成教育有章可循、
  • 如何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
    如何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 http://www.hteacher.net 2020-10-17 10:17 中國教師資格網 [您的教師考試網]
  • 美國學校是如何培養小學生閱讀習慣的
    美國學校是如何培養小學生閱讀習慣的 在與美國小學的校長、教師、心理專家、家長、小學生進行廣泛而有針對性的訪談後探知:美國人的閱讀習慣既非天生如此,亦非文化遺傳,而是後天習得的結果。  美國小學生入學時獲得的一件裝備和大學生是相同的——一張印有自己姓名和學號的學校圖書證。美國小學一般規定,小學生每周一自己去學校圖書館,登記借書,帶回家閱讀,每周五歸還。一年級小學生每周可借一本書,每升高一個年級,最大借書量就增加一本。
  • 提高生活技能  培養良好習慣
    為進一步提高青少年生活自理能力,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近日,蘭州市兒童福利院青少部舉行了以「提高生活技能,培養良好習慣」為主題的生活技能大賽。全體青少年參加了此次活動,小學生為主要參賽人員,中學生為之點評和打分。
  • 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培養
    究其原因,是非智力因素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這些主導學習的非智力因素其實就是學習習慣。研究證明,98%的人智商都差不多,一個人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勤奮刻苦,頑強拼搏,持之以恆,就會變被動為主動,取得優異的成績。  新一輪小學英語課程改革以來,許多英語教師在課堂上也十分注重對小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比如:教師要求學生認真聽示範發音,聽清後再模仿。
  • 如何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
    俗話說三歲定八十,孩子的良好習慣,至關重要,可以影響孩子的一生。好的習慣一旦培養成,不用借著記憶很容易發揮作用,使寶寶很容易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今天我就來談談如何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 良好的生活習慣,包括良好的衛生習慣、飲食習慣、睡眠起居習慣、與個人生活有關的行為習慣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需要從小處開始,從細節入手。
  • 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的內容和方法
    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的內容和方法一要提出要求,具體指導。要求學生養成認真閱讀課本、專心聽講、認真審題、認真分析、質疑問難、仔細計算、書寫整潔、自覺檢驗、更正錯題等良好習慣,對每一種習慣要提出具體要求,進行具體指導。二要常抓不懈,嚴格訓練。
  • 如何提高小學生閱讀能力,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方法整理
    所以,解決問題的關鍵還是要帶動孩子的自主性,通過拓展課外閱讀,開闊孩子們的視野,讓孩子們了解更多,關注更多,這樣才會寫的內容更豐富,更加有趣和精彩。那到底該如何正確引導孩子們進行課外閱讀呢?且看下文細細分析:
  • 幼兒園如何培養孩子的良好學習習慣
    形成了良好的書寫習慣,幼兒書寫、作業的質量也就會隨之而提高,更有利於幼兒養成學習用心不隨便的好習慣。所以說,幼兒的教育要講細節,從細微處著手進行訓練,有目的地增強幼兒的學習意識,讓幼兒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 小學生常規的學習習慣如何培養
    小學生常規的學習習慣如何培養?小學生常規的學習習慣家長們清楚都有哪些嗎?其實影響小學生成績的不只是對知識的把握,小學生常規的學習習慣更為重要,我們馬上就來學習小學生常規的學習習慣如何培養吧。  小學生常規的學習習慣如何培養?
  • 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也是有關鍵期的,養成教育要從幼兒開始
    古往今來許多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學家、思想家都認為習慣要從小培養。 現代心理學和教育學的研究表明,人在成年前,尤其是年幼的時候是培養良好習慣的最佳時期。 為什麼幼兒時期是習慣培養的關鍵期呢?小編歸納總結起來,主要原因有以下三點。
  • 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習越來越輕鬆?
    換言之,習慣造就了我們。正是這些每天都在重複做的事情,一件件不起眼的小事,決定了一個人是否優秀。是的!優秀不是一種行為,而是一種習慣。想要孩子成為優秀之人的最佳途徑,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前提。今天,咱們就一起來聊一聊,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習越來越輕鬆,日子越來越快樂。
  • 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吃飯習慣?家長必看
    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吃飯習慣?上一期我分享了一個中國家長在餵養過程中最為普遍又獨具特色的現象——餵飯,分析了家長給寶寶餵飯的主要原因,以及長期餵飯對寶寶的危害,受到了眾多家長的喜愛。​今天,我們繼續深入這個話題——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吃飯習慣?
  • 老師是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引領者
    結合小學生年齡特徵來看,模仿是其學習最主要的途徑之一。因此,在學生習慣的養成上,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較大的影響。例如,我們經常教導學生要友善待人,若部分教師由於工作繁忙而在面對學生、他人的時候表現出一些不耐煩的情緒。
  • 生活習慣養成不是小事,抓住這6個關鍵點,幫娃養成良好生活習慣
    除此之外,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還能促進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促進孩子的學習習慣的培養,提高學習效果;良好生活習慣培養很重要,是孩子在現在和將來能夠適應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孩子的發展能夠起到巨大的促進作用。因此,我們必須要重視培養孩子的良好生活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