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州海峽上的老船長

2020-12-23 廣州日報

海安港等待上船的旅客

陳安和

掃碼關注「廣州日報人物在線」,了解更多人物故事。

凌晨時分,海安港依舊非常繁忙。

海安港是廣東省最南端的港口,也是我國較早的汽車輪渡港口之一,是大陸通往海南的重要通道。它位於雷州半島最南端,東含紅坎、排尾角,西嵌三塘角,北吞大水橋溪,南銜瓊州海峽,水面開闊,與海南島隔海相望。

無論是汽車、行人,還是火車,跨過瓊州海峽都要依靠輪渡。而54歲的陳安和、42歲的黃永華就是忙碌在瓊州海峽上的「擺渡人」,他們都是湛航集團的渡輪船長。

多年來堅守在春運的崗位上,陳安和從船長熬成了老船長,少有與家人團聚的春節。「儘管家就在岸上,但我們不能上岸,要守在船上。」陳安和說,春節是闔家團圓的日子,他們的堅守,是為了更多人能夠平安回家過年。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丹

1月20日凌晨2時,廣東徐聞海安港的輪渡班次依舊繁忙,不停有大貨車從渡輪內駛出,偌大的港口廣場上,等待駛入渡輪的貨車及小轎車停得井井有條。

1月21日,2019年春運正式開始,這裡迎來了一年中最繁忙緊張的時刻,過海的車流、人流明顯增加,更是一派生產繁忙的景象。

精神飽滿迎春運

「我從小就在海邊長大,對大海有很深的感情。」陳安和向記者介紹說,他出生在東海島上的普通農家,小時候的記憶幾乎都是與大海有關的,「抓螃蟹、挖蜆子、撿海螺,大海成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

在船長室的陳安和笑著與記者聊起了自己和大海的故事。當時已經是晚上11時,他剛從海南的港口回到了廣東海安港,利用旅客和汽車下船、上船的這段間隙接受採訪。在裝載完成之後,他又會馬不停蹄地駛往海南的港口。

「都習慣了,在船上也沒有什麼白天黑夜之分,班次是24小時的,兩個船長兩班倒,只要到了休息時間就會抓緊時間休息。」儘管已經很晚,但陳安和說話時雙眼依然炯炯有神,似乎沒有一點倦意。

「就算到了高原,我還是會想起大海。」他說,前幾年和家人到西藏去旅遊,那時他們已經到了海拔5600米的高原,但是一看到高原上一個小小的湖泊,他首先想到的還是大海。「這也屬於『職業病』的一種,改不了了。」陳安和打趣地說道。

陳安和告訴記者,他小時候經常會見到在海上巡航的軍艦,軍艦上的海軍士兵身穿的水手服成為他的「夢想」。

從軍人到船長

1981年底,高中畢業的陳安和終於實現了自己的「夢想」——成為一名海軍士兵。

「我至今仍非常感謝部隊,讓我得到了成長。」陳安和回憶,部隊是一個大熔爐,增長專業知識的同時還培養了他不服輸的性格,這讓他在後來的工作中完成了多個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陳安和告訴記者,1988年回到地方之後,他還是沒有離開大海,進入到航運企業工作。 「為了能夠通過考試,我一年就自學完了所有三年大專的課程。」陳安和說,自己有一個習慣,就是學習的時候會記筆記,那時厚厚的筆記就寫了有二十多本。

他說,如今他那些筆記有些經常需要用的還會帶在身邊,並且會寫新的筆記記錄自己學習的內容。「做船長需要不斷學習才行,技術、法律法規在不斷更新,船長也需要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才不會掉隊。」

「我覺得船長在船上就是一面『旗幟』,船長的一言一行影響著整條船的船員,所以,作為船長則更要起到模範作用。」 陳安和說,他的一個已退休的船員,在上班的最後一天還是會和往常一樣做好事。「我們要成為老人行走的『拐杖』,成為孩子倚靠的『肩膀』,成為旅客的『行李工』,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從1989年來到瓊州海峽做「三副」,到成為年資22年的「紫荊22號」老船長,陳安和一共在瓊州海峽經歷過27個春運。

「船變了,人也變了」

「渡輪從小到大,從幾百噸的渡輪到現在一萬噸的渡輪。」陳安和回憶說,二十幾年前春運時看到的多是到各地打工的人群,他們大多穿著有些破舊的衣服,背著一個大大的編織袋,匆匆地向著家的方向趕路。

隨著時間的推移,乘坐輪渡的旅客除了民工以外,也陸續出現了上班族和企業家的身影,而曾經以客船為主的渡輪,也逐漸改為了「汽車+旅客」的渡輪。「小車越來越多了。」

「最初的汽車輪渡比較小,只能裝下八九臺車,而且每天只有很少的班次。」陳安和說,到了現在則變成了可以裝下「上百輛小車+990名旅客」的萬噸渡輪,每天的班次也十分繁忙。「春運客流量大的時候,差不多要1個小時到1個半小時,就要進出一班,好在現在的船都大了,能夠及時地接送車輛和旅客安全過海。」

陳安和介紹,在春節前的最後十天和春節後的最初十天,往往也是他們最為繁忙的時刻,「有些旅客春節剛過,初一就踏上了旅程。」

作為春運「擺渡人」的船長和船員們,則是24小時為旅客的出行服務。「所以我們過年大多人只能在船上過了。」陳安和說。

27年春運只回家4次

「我覺得很對不起家人,陪伴他們的時間太少了。」陳安和頗為歉意地說,自己對家人的關心太少了。他告訴記者,如今他的母親已經90多歲了,每次他去到老家匆匆看完母親後,母親都會一步步地將他送到村口,然後依依不捨地看著他坐的車越走越遠。

陳安和偶爾有機會來到廣州和正在求學的孩子吃飯,看到孩子不夠勤奮的時候,他會忍不住說上幾句,但是孩子也會反問他「你一年和我吃過幾次飯」,他也不知該怎樣回答。

「我是比較喜歡我這個職業的,有句歌詞形容我很貼切,『大海就是我故鄉』。」 陳安和笑著說,他每個月大概能夠有一周的休息時間,但是當假期到了第五天的時候,他就開始想念大海,就會忍不住跑到位於湛江的港口,聽大海上船隻的汽笛聲。

陳安和告訴記者,在他經歷過的27個春運中,他只有其中4個春節是在家和家人一起過的,而大多數的春節他都是在船上值班,和船員們一起在海上過年。

他經常會安慰那些沒有辦法回家過年的船員,春運的意義就是讓乘客們能夠回家團圓,過一個好年,而為了讓更多人能夠順利回家,總需要有人站出來奉獻。

陳安和說,作為一個船長,最重要的是能夠帶一個好頭,不僅要得到旅客的認可,更要保障旅客的安全。

做好船長「傳幫帶」

「去年春運,我在沙發上睡了16天。」陳安和指著身下天藍色的沙發說,如果出現了任何安全事故,船長是第一責任人。所以就算是休息睡覺,他也只是睡在沙發上,以便能夠第一時間聽到船艙裡的「風吹草動」,一有動靜他就要起身前往駕駛臺。

他解釋說,去年春運期間,瓊州海峽海上起了濃霧,導致大量的旅客和汽車滯留,當時他的壓力非常大。「以前如果貨船出了事故會造成上億元損失,但是如果客船出了事故,那都是人命,根本無法用價值來衡量。」

「這麼多年沒出過任何事故,和公司的嚴格管理是分不開的。」陳安和說,「嚴」字不但是他作為船長對船員們的要求,也是公司對員工的要求。「一遍又一遍地檢查,杜絕任何安全隱患。」

陳安和說,在工作時,他是一個非常嚴肅的人,但是在工作之餘,他又是一個相當好溝通的人。「工作必須要腳踏實地,但到了放鬆的時候就要完全放鬆。」 他告訴記者,自己平日裡非常喜歡旅遊,也許到了退休後,他就會開車載著老伴一起到各地去旅遊,「說不定我當時也會成為春運大潮中一名普通的旅客。」

說起工作交接,陳安和頗有信心。「可能和性格有關,我很希望把我的知識和經驗傳下去,做好傳幫帶。」陳安和說,如今許多船員都是大學畢業的,都受過良好的教育,「現在的船員素質太好了」,而他的任務和希望,就是讓「新船長」們儘快成長起來,不讓公司遇到船長「青黃不接」的時候。

「家在陸上,年在海上」

今年42歲的黃永華正是陳安和口中的「新船長」,他在2015年成為船長,當時的「師傅」正是陳安和。

「其實有些誤打誤撞的意思,我之前還真沒想到過自己會當船長。」黃永華如今是湛航集團渡輪「紫荊9號」的船長。1月20日凌晨1時,他的船才剛剛在海安港靠岸。

在船長室內,黃永華將他寫的毛筆字畫掛到了牆面上,在窗口的位置還種了小盆的仙人掌、蘭花等綠植。「寫一寫字,畫一畫畫會讓自己的心定下來。」黃永華向記者解釋說,他會利用休息的時間寫字、畫畫,讓自己在船上能夠讓心定下來。

黃永華的家鄉在茂名化州,最初也沒有想到過要出海當船員,更別說是當船長了。他告訴記者,後來是他在湛江海洋大學(今廣東海洋大學)讀書的師兄建議他高考時報考這個學校,「沒想到還真被錄取了。」他繼續說,他當時讀的是航海技術專業,「一開始上船還挺頭暈的。」 黃永華笑著說。

2002年黃永華即將畢業時,他就已經被湛航集團「預定」,隨即開始了自己在瓊州海峽的生涯。

「最開始是水手,還不是三副。」黃永華說,之後他考上了三副,直升到二副,再考大副,最後才報考船長。「一般要九到十年的時間才能當上船長,最快也要七年,而我又在沿海走了三年,所以用了十二年,算比較慢的了。」

「從2002年到現在,只有1年的春節是在家過的。」黃永華苦笑著說,雖然如今他的家就在海安,但過年還是回不去。

「每逢佳節倍思親」

節日思鄉其實也反映了船員們的心理狀態。黃永華介紹說,每到過年的那一天,船員們就會特別想家。所以,他會組織在除夕夜和初一中午給船員們加加菜,搞搞活動。「其實這兩個時間段旅客也很少,大部分人都已經回到家過年了。」

黃永華說,經歷了這麼多年春運,他發現除了客流量在不斷增加以外, 人們出行的目的也從過去的回鄉過年,變為了現在的旅遊過年。「春節前小車入島多一些,散客出島多一些,到了春節之後,則正好相反。」

「在春運期間,天氣對輪渡的影響很大。」黃永華回憶說,在去年春運期間,瓊州海峽海上就起了濃霧,加之客流量很大、工作壓力大,船上有五六個船員被傳染了感冒。「做船長都考過高級醫護,所以在判斷高燒程度之後,我馬上就安排重感冒的船員上岸治療,最終感冒沒有蔓延。」

至於今後是否會繼續做船長,黃永華說:「一般上了船的,以後就很難上岸了,肯定會繼續幹下去的。」

「做我們這一行,岸上的朋友圈子有限,而且我們對於岸上的信息經常也是滯後的。」他解釋說,如今海上有了手機網絡情況會好許多,但是他在海安生活了十多年,在岸上的朋友加起來也沒有超過十個人。「還是在我加入了志願者協會之後,才認識了一些朋友。」

黃永華說,這可能是一種「職業慣性」,不但船長如此,船員也是如此。「其實船上的生活很簡單,除了偶爾會想家。」

相關焦點

  • 【中國夢·踐行者】瓊州海峽上的老船長:27年海上春運迎來送往 23...
    它位於雷州半島最南端,東含紅坎、排尾角,西嵌三塘角,北吞大水橋溪,南銜瓊州海峽,水面開闊,與海南島隔海相望。無論是汽車、行人,還是火車,跨過瓊州海峽都要依靠輪渡。而54歲的陳安和、42歲的黃永華就是忙碌在瓊州海峽上的「擺渡人」,他們都是湛航集團的渡輪船長。多年來堅守在春運的崗位上,陳安和從船長熬成了老船長,少有與家人團聚的春節。
  • 鄭州-海口K457/458次列車完成瓊州海峽海上運輸
    大河網訊(記者範昭文/圖)7月2日下午4時20分,由鄭州開往海口的k457/458次列車首次運行抵達瓊州海峽,在海峽兩岸進行列車解編作業,下午7時10分通過渡輪完成瓊州海峽的海上運輸。   7月2日下午4時20分,由鄭州開往海口的k457/458次列車首次運行抵達瓊州海峽,在海峽兩岸進行列車解編作業,下午7時10分通過渡輪完成瓊州海峽的海上運輸。
  • 地震帶上的日本,四大島都有橋梁隧道連接,瓊州海峽為何不能建橋
    地震帶上的日本,四大島都有橋梁隧道連接,瓊州海峽為何不能建橋?一種觀點認為,日本整個國家都處在最著名的地震帶上,四大島都有橋梁隧道連接,尤其是津輕海峽,無論是寬度深度,還是地質複雜度,洋流複雜度都遠超瓊州海峽,日本卻以上個世紀的技術,在1971年就修建了難度最大的隧道!
  • 橫渡瓊州海峽達州第一人!勒個小夥子的真實身份是……
    達州小夥王成林成功橫渡瓊州海峽!昨日中午,從遙遠的廣東省徐聞縣傳來好消息,第75批橫渡瓊州海峽的勇士安全上岸,通川區八小體育教師王成林成為達州市橫渡瓊州海峽第一人。記者第一時間採訪了王成林!「為了參加橫渡瓊州海峽的活動,我提前一年就在做準備。一開始是短距離遊,然後遊 5 公裡、10公裡、15公裡……」為了挑戰橫渡海峽,王成林的訓練循序漸進地進行著。達州橫渡瓊州海峽第一人據悉,橫渡瓊州海峽活動報名費13000 元,加上前期的準備和這次參賽的往返交通及食宿,王成林差不多花了3萬多元。
  • 荊州「泳」士橫渡瓊州海峽 記者前往海口全程記錄
    荊州「泳」士肖丹,將於7月7號橫渡瓊州海峽。幾天前,他已經來到海南省海口市提前適應訓練。今天(7月4日),《江漢風》記者範振宇也前往海口,對肖丹進行全程跟拍和直播。上午九點,《江漢風》記者範振宇正在仔細檢查,此次跟拍肖丹橫渡瓊州海峽行程所需的攝像、直播設備。範振宇將會記錄肖丹前期準備及橫渡瓊州海峽的過程,每天實時發送回來。
  • 高明區兩位遊泳健兒成功橫渡瓊州海峽
    高明兩位遊泳健兒成功橫渡瓊州海峽,其中,66歲的白國強是首位成功橫渡瓊州海峽的高明人,也是廣東有史以來年紀最大的一名橫渡者。這令人想起了《老人與海》裡面的名言:「人不是為失敗而生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給打敗。」三十餘公裡,漫長的十幾個小時,從晨光熹微,到夜幕降臨。
  • 遊泳橫渡瓊州海峽 從「菜鳥」到「達人」感受運動的魅力
    今天我們要給您介紹一位西安退休阿姨是如何堅持健身,並在今年6月成功橫渡瓊州海峽的。在全民健身日即將到來的時候,您也一起加入健身的行列吧。今天我們要給您介紹一位西安退休阿姨是如何堅持健身,並在今年6月成功橫渡瓊州海峽的。在全民健身日即將到來的時候,您也一起加入健身的行列吧。
  • 港珠澳大橋都建成了,瓊州海峽為何還沒有橋
    隨著港珠澳大橋的通車,證明了我國的建橋能力已居世界前列,人們再一次的將目光轉向了另一條海峽:瓊州海峽。 2018年春節期間,持續長達7天的大霧讓瓊州海峽連續多日封航,疊加春節黃金周返程高峰,海口3個港口附近滯留上萬輛汽車、數萬名旅客,機票價格破萬,馬路變成停車場,擁堵車輛深夜集體鳴笛抗議……這種情況的出現使建造瓊州海峽跨海通道呼聲再起。 我們建一座跨海大橋吧!
  • 廣東省瓊州海峽輪渡運輸管理辦公室守護「祖國南大門」
    阻斷病毒和保障暢通「兩手抓兩手硬」瓊州海峽是海南島聯通大陸的民生大通道,海南90%以上的生活物資運輸、1/3的旅客運輸均通過瓊州海峽進出島。「既要嚴防死守防疫關口,阻斷病毒傳播的渠道,又要確保試行中的『班輪化』模式正常運行,安全暢通。」海峽辦主任溫萬君說。
  • 海南省交通廳廳長:瓊州海峽有望通行快船,過海只需半小時
    海南省交通廳廳長:瓊州海峽有望通行快船,過海只需半小時 胡誠勇/南國都市報 2017-02-21 17:10
  • 颱風「百裡嘉」今日登陸 瓊州海峽全線停航
    針對颱風影響,瓊州海峽已在12日下午全線停航。受「百裡嘉」影響,瓊州海峽客滾船於12日14時起全線停航。圖為在海口新海港碼頭,一艘漁船正在回港避風。 駱雲飛 攝「雙颱風」先頭部隊已到!受颱風影響,12日20時至13日20時,南海北部、瓊州海峽、北部灣、以及廣西沿海、廣東中西部沿海和海南東北沿海將有6-8級大風;其中,颱風中心經過的附近海域或地區的風力有9-10級,陣風11級。廣東南部、海南北部等地有大雨或暴雨,其中廣東雷州半島局地有大暴雨。國家海洋預報臺12日發布海浪黃色預警,風暴潮警報升級為黃色。
  • 耗時約12小時,成功橫渡瓊州海峽!
    歷時約12小時 遊泳裡程26公裡 8月11日 麗江泳將趙震乘風破浪 成功橫渡"水上珠穆朗瑪峰"的瓊州海峽!
  • 瓊州海峽會消失嗎?海南島又是如何跟大陸分開的,一起來看看吧
    首先還是來看看瓊州海峽的地理位置吧,瓊州海峽是海南省與廣東省雷州半島之間的一條海峽,西接北部灣,東連南海北部,呈東西向延伸,是海南島瓊州島與雷州半島之間所夾的水道,瓊州海峽東西長約80千米,南北平均寬為29.5公裡,最寬處直線距離為33.5公裡,最窄處直線距離僅18公裡左右,面積0.24萬平方公裡,平均水深44米,最大深度114米,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瓊州海峽其實並不是很寬
  • 瓊州海峽最窄處不到20公裡,為什麼至今仍沒修建跨海大橋?
    1994年廣東、海南兩省就修建瓊州海峽跨海大橋開展了前期研究工作,2008年,交通運輸部、鐵道部、廣東省和海南省共同成立了瓊州海峽跨海工程前期工作領導小組實質性地推這項工作。2010年,瓊州海峽跨海工程確定為公路鐵路兩用通道方案,並提出多種方案供論證,最後選定徐聞縣燈樓角和海南省澄邁縣道倫角的公路、鐵路兩用橋,作為瓊州海峽跨海工程的首選方案。
  • 「木恩」影響減弱 瓊州海峽恢復通航
    「木恩」影響減弱 瓊州海峽恢復通航受颱風影響,廣州一天之內下了好幾場雨。隨著颱風「木恩」影響的逐漸減弱,7月3日17時起瓊州海峽恢復通航,按抗8級風配載,進出島旅客列車逐步恢復運行。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來源:廣州日報
  • 颱風「木恩」中心進入北部灣 瓊州海峽恢復通航
    中新網海南新聞7月10日電 澳門《華僑報》《澳門日報》採用中新社海南分社稿件,題目:颱風「木恩」中心進入北部灣 瓊州海峽恢復通航  中新社海口7月3日電 (記者 尹海明 洪堅鵬)記者3日下午從海南省氣象局獲悉,今年第四號颱風「木恩」(熱帶風暴級),3日17時中心已進入北部灣海面,預計將於3日下半夜登陸越南北部。
  • 新海港徐聞港正式通航:瓊州海峽過海航程由24海裡縮短至12海裡
    26日上午9時28分,以「對接自貿港 共享新未來」為主題的湛江徐聞港開港活動在該港停車場上隆重舉行,新海港徐聞港這條讓人們期盼多年的瓊州海峽滾裝客船新航線正式開通。徐聞港瓊州海峽是連接大陸和海南島的交通咽喉,作為人員進出、海南生產生活物資供應的主要滾裝運輸通道,是最繁忙的海峽之一。
  • 瓊州海峽大霧停航12次,海口湛江兩市書記昨赴海安新港調研
    2月21日晚間,海口市氣象局、交通局、海事局,湛江海事局聯合發布公告稱,瓊州海峽霧區繼續減弱,兩岸港口航道能見度大於1000米,正常通航。 新華社 圖連日來,大霧天氣導致瓊州海峽多次停航,大量旅客和車輛滯留海口市,給道路交通安全帶來較大壓力。21日上午,海南省委常委、海口市委書記張琦率隊到徐聞縣調研春運工作,湛江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鄭人豪陪同。
  • 今起坐船過瓊州海峽進出海南一定要帶身份證,否則...
    從今日起,  瓊州海峽水路旅客運輸將全面實施實名制管理,  乘船人不提供有效身份證件,不予銷售船票,  實名制旅客購票、驗票須知奉上↓  要過年了,回家的親們都看看哦!  1月9日,海南省委宣傳部、省交通運輸廳聯合召開瓊州海峽水路旅客運輸實名制新聞通氣會,記者從會上獲悉,瓊州海峽水路旅客運輸從2017年1月10日起將全面實施實名制管理。
  • 12歲男孩與父親成功橫渡瓊州海峽背後,是父親愛的教育
    據悉,劉柏言他們橫渡瓊州海峽的路線是,從海南海口白沙門海岸開始,到廣東徐聞縣青安灣海岸結束,橫渡路線全程約22公裡。本次橫渡瓊州海峽活動,共有9名遊泳愛好者參與,其中2名就是橫渡成功的劉柏言和劉志敏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