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帶上的日本,四大島都有橋梁隧道連接,瓊州海峽為何不能建橋

2021-01-11 城市把脈

地震帶上的日本,四大島都有橋梁隧道連接,瓊州海峽為何不能建橋?一種觀點認為,日本整個國家都處在最著名的地震帶上,四大島都有橋梁隧道連接,尤其是津輕海峽,無論是寬度深度,還是地質複雜度,洋流複雜度都遠超瓊州海峽,日本卻以上個世紀的技術,在1971年就修建了難度最大的隧道!我們的瓊州海峽之所以沒修建橋隧過海工程,最重要的恐怕是經濟因素,地質因素早就不是問題了……

明石海峽大橋

對此觀點不敢苟同,日本最有名的跨斷裂帶橋梁是明石海峽大橋,輕津海峽並沒能建橋。明石95年還沒竣工就碰上地震,3900米的橋梁活生生被拉長了一米,但是結構設計選型時候考慮了變形因素,選擇了鋼桁架懸索橋,所以對橋梁影響不太大,最後補充了一片桁架節段就解決了。但畢竟明石海峽大橋才不到4000米,瓊州海峽從規模和難度上至少是明石海峽大橋的十倍。

要知道,在陸地上建橋和海洋上完全不可同日而語。陸地上產生地質變形錯位了,如果是路面錯位重填一下路基,就算是橋隧重修一下錯位段的投資也還不難,而且中國四通八達的路網為搶修搶險也提供了條件。但是在海面上,這個難度就大太多了,光拆除損毀段,就專門得改裝好船舶,不像陸地上運幾臺勾機就完事了。

瓊州海峽

我們可以看一下2016年南昌高架拆除工程,直接調集了一百多臺勾機,一個晚上完成。陸地上的好處就是工作面容易鋪開,廢料原材料運輸容易,重新施工基礎也不難,但是海上從搶險救人到後期修復都太難。瓊州海峽大橋30公裡有三條斷裂帶,而且三條斷裂帶運動方向還不一樣,雷州半島的斷裂帶是下沉運動,海南島的斷裂帶是在做順時針的旋轉,這種複雜的運動看看哪裡有?所以,瓊州海峽大橋我們不是不願意建,地質才是關鍵因素。

瓊州海峽

以上觀點你有異議嗎?

相關焦點

  • 港珠澳大橋都建成了,瓊州海峽為何還沒有橋
    港珠澳大橋由香港口岸至珠海及澳門口岸全長約42公裡,包括12公裡長的香港連接路及約30公裡長的主橋,是全球最長的橋隧組合跨海通道。再加上約13公裡長的珠海接線,大橋總長度為55公裡。 隨著港珠澳大橋的通車,證明了我國的建橋能力已居世界前列,人們再一次的將目光轉向了另一條海峽:瓊州海峽。
  • 高鐵跨越臺灣海峽,先填兩座人工島?
    之所以強調海底段,是因為按全長計算,日本的青函隧道將以54公裡成為世界第一。連接日本本州島和北海道的青函隧道,海底部分長23.3公裡,且只有兩條隧洞,工程量遠小於3條隧洞的英吉利海峽隧道。但青函隧道開工於1964年,比1987年開工的英吉利海峽隧道早了20多年,因此技術上相對落後,24年的耗時足足是後者的3倍。
  • 世界上最長最深的海底隧道:日本青函隧道長54千米深達240米
    這是迄今為止日本死亡人數最多的海難,直接地推動了青函隧道的修建。日本的本州島和北海道島中間是津輕海峽,長期以來,這兩個島的人來往只能靠飛機和海上輪渡,從青森到函館,海上航行要四五個小時,到了颱風季節,每年至少要中斷海運80次,因此人們迫切需要一條隧道溝通這兩大島。
  • 中國此舉將連接臺灣海峽,是修建跨海大橋還是填海造陸?都不是!
    中國此舉將連接臺灣海峽,是修建跨海大橋還是填海造陸?都不是!臺灣自古以來就是我國固有的國土,但兩地人民的聯繫因為交通和地理位置不太密切,曾經被稱為亞洲四小龍之一的地方是中國最大的島嶼,物產豐富,人文氣息濃厚,是旅行度假的好地方。
  • 海南島與大陸的連接衝動
    王夢恕解釋道,通過隧道「過黃河、過長江、過海峽」一直是國家領導人的心願,那時的「過海峽」,主要就是指瓊州海峽。  由於在過黃河這一問題上,建橋取代了隧道,為了讓科研經費有「用武之地」,王夢恕把「三過」的興趣點轉移到了瓊州海峽。除了從事其他項目的地下隧道工程,王夢恕從那時起,開始注意搜集、研究關於瓊州海峽的跨海通道計劃。
  • 瓊州海峽最窄的地方有多寬?為何至今未建跨海大橋,你知道嗎?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了解過國內僅次於臺灣島的第二大島海南島?作為我國當今旅遊業非常火爆的一個島嶼,這裡的海口以及三亞這兩座城市的旅遊業發展的非常迅速,但是人們前往這裡大多需要乘坐飛機、輪渡才行,雖說海南島與內陸僅相隔著一個瓊州海峽,但是正常需要花費三個小時的時間才能度過。
  • 瓊州海峽最窄處不到20公裡,為什麼至今仍沒修建跨海大橋?
    1994年廣東、海南兩省就修建瓊州海峽跨海大橋開展了前期研究工作,2008年,交通運輸部、鐵道部、廣東省和海南省共同成立了瓊州海峽跨海工程前期工作領導小組實質性地推這項工作。2010年,瓊州海峽跨海工程確定為公路鐵路兩用通道方案,並提出多種方案供論證,最後選定徐聞縣燈樓角和海南省澄邁縣道倫角的公路、鐵路兩用橋,作為瓊州海峽跨海工程的首選方案。
  • 瓊州海峽會消失嗎?海南島又是如何跟大陸分開的,一起來看看吧
    在我國的南邊有一個叫海南省的島嶼,一說到海南省,相信大夥並不陌生對吧,海南省作為一個島嶼距離我國大陸之間肯定相隔著海洋,那便是瓊州海峽,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瓊州海峽吧!通過地質學家的調研,瓊州海峽在一百萬年前與大陸依然是有一部分相連接。因此就證實海南省一萬多年前與大陸依然是連在一起的。換句話說最早的時候的古人類和華南虎在一萬多年前就已經從大陸來了海南島。那麼瓊州海峽是什麼時候與大陸完全斷了聯繫呢?
  • 要用數百公裡隧道連接中日 韓國為何著迷海底隧道
    要用數百公裡隧道連接中日想當「東亞共同體」物流樞紐韓國為何著迷海底隧道「通過海底隧道的高速鐵路,從韓國首都首爾出發,兩個小時就可以到中國,4個小時就可以到北京。」除了中國,韓國還想用海底隧道將日本也連接起來。有韓國分析人士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如果這一構想成為現實,韓國不僅可以從島國變身為陸地國家,還能在「東亞共同體」中充當樞紐角色。不過,有中國海底隧道專家向記者表示,修建耗資巨大的海底隧道從經濟上來說對中國並不划算,中方投資的可能性不大。不過也有中國專家對此構想積極回應。
  • 臺灣海峽隧道高速路若建成福州到臺北只須兩小時(視點)
    今年5月,交通部出臺了《海峽西岸公路水路交通基礎設施發展規劃指導意見》。《指導意見》提出包括建設一條北京至臺北的高速公路在內的多條高速公路,這條高速公路將通過建海底隧道或其他方式連接臺灣的公路網,也是今後15年福建省高速公路網絡的一部分。目前,工程的前期工作還在探討中。
  • 瓊州海峽上的老船長
    它位於雷州半島最南端,東含紅坎、排尾角,西嵌三塘角,北吞大水橋溪,南銜瓊州海峽,水面開闊,與海南島隔海相望。無論是汽車、行人,還是火車,跨過瓊州海峽都要依靠輪渡。而54歲的陳安和、42歲的黃永華就是忙碌在瓊州海峽上的「擺渡人」,他們都是湛航集團的渡輪船長。
  • 臺灣海峽跨海通道,南北線之爭大局已定
    本人於9月27日,在百家號發表了:福州:我準備修條鐵路去臺灣,是建橋好還是挖隧道好呢?一文,引發全網對於臺灣跨海通道的討論,有網友留言問:「為啥不是建廈門到臺灣的,而是建福州平潭到臺灣的呢?」廈門與金門有個別所謂的「專家」,喜歡在地圖上畫線,美其名曰「規劃」,比如,臺灣海峽南線跨海通道,就是個別「專家」畫出來的。
  • 中國「臺灣海峽」寬度不算寬,為什麼不直接填平?工程師給出真相
    臺灣海峽總佔領土為60000平方公裡,南北長約300公裡,東西寬在170公裡左右。平均水深約60米,最深處水深為88米。是東北連接東南亞、印度洋海上貿易交往的重要通道。
  • 世界首條時速350的高鐵海底隧道,連接這兩個三線和四線城市
    而西南山地和西北高原以及東北極寒地方的高鐵往往都沒能達到這麼高。我國目前正在建設的一條高鐵即將刷新世界紀錄,這條高鐵的設計時速為350公裡每小時,它的特別之處就在於連接這兩個城市的鐵軌必須要跨海,不是要建橋就是要建海底隧道。由於線路毗鄰華能電廠,架橋會嚴重限制港口貨輪通行。
  • 交通部提議修北京-臺北高速 跨海峽只需2小時
    《指導意見》提出包括建設一條北京至臺北的高速公路在內的多條高速公路,這條高速公路將通過建海底隧道或其他方式連接臺灣的公路網,也是今後15年我省高速公路網絡的一部分。目前,工程的前期工作還在探討中。  線路方案:三種走向供選擇  目前,針對這條通道,專家提出了三條線路:「北、中、南」三條線路。
  • 雷州半島離海南島不到20公裡,為何不建跨海大橋?
    港珠澳大橋的通車標誌著中國橋梁技術再一次走上了世界前列,這座全長55公裡的橋隧工程連接香港、珠海和澳門,其技術難度和工程規模令世界感到震撼。然而在雷州半島與海南島之間的海面寬度只有區區19.4公裡,為什麼國家不在這裡修建一座跨海大橋直接溝通廣東和海南呢?
  • 專家構想跨臺灣海峽高鐵 北京到臺北僅10小時
    專家青睞平潭島-臺灣新竹北線方案1998年,清華大學21世紀發展研究院的吳之明教授大膽提出,在大陸與臺灣島之間建設海底隧道進而連通兩岸高速公路網的想法。同年,專家們首次在廈門就建設臺灣海峽隧道工程的可行性方案等問題進行探討、論證,提出了海峽隧道建設的三條「線路」,即北線、中線和南線,引起海內外各界的關注。
  • 「平潭-臺灣」海底隧道還會遠嗎?
    平潭至新竹的北線方案備受青睞目前還屬於探討中的臺灣海峽通道是世界上最長、建設難度最大的海峽通道。由於平潭至新竹的北線海峽寬度最窄、線路最短,海洋地質、水文條件較好,地震影響較小,該方案頗受專家青睞。事實上,國家一直在考慮把內陸跟海峽連接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