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宣傳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授予全國部分基層文化單位「第八屆全國服務農民、服務基層文化建設先進集體」稱號。遼寧省10家基層文化單位入選,我市大窪區上口子高蹺秧歌藝術團榜上有名。
上口子高蹺隊。
上口子高蹺秧歌有300多年的歷史,作為遼南高蹺秧歌的源流,形成了獨特的粗獷、火爆、喜慶風格與藝術特色,促使遼南秧歌流派的形成和發展。300多年只是歷史的一瞬間,但它卻在中國民間藝術的歷史長河中,給後人留下了不可磨滅的記憶。
上口子高蹺隊。
上口子高蹺秧歌鼻祖是蘭小兒(藝名),第一代傳承人是姚亭俊、第二代傳承人是王大手(藝名)、第三代傳承人是蘇寶義、第四代傳承人是杜顯文、第五代傳承人是仉振和、第六代傳承人是張中賢。
1992年,上口子高蹺秧歌代表遼南參加天津「南開杯」賽事,榮獲銅獎,從此一舉成名,被譽為「遼南一枝花」。2008年,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擴展項目,並榮獲第十一屆中國民間藝術節最高獎項「山花獎」。
上口子高蹺秧歌博物館。
為弘揚非遺文化,傳承和保護上口子高蹺秧歌這項民間藝術,大窪區西安鎮積極爭取項目資金、注重培養新人、創新藝術形式,不斷提高上口子高蹺秧歌影響力,使之成為向外推廣西安的一張名片,展示了非遺文化的魅力。
上口子高蹺秧歌博物館。
上口子高蹺秧歌博物館,是全國唯一一座村級高蹺博物館。陳列了歷年來的高蹺樂件、服飾、頭飾和道具等,以及各大活動、賽事照片、藝人小傳,並以歷史演繹、薪火相傳、文化底蘊、浪蹺絕技、譽滿中華五大展區全面展示了上口子高蹺秧歌的歷史傳承和繁榮發展。
本著培養新人從娃娃抓起原則,先後在西安學校招收30多名學生演員,組成「娃娃高蹺隊」,在老藝人言傳身教下,他們可以踩蹺表演。隊伍不斷注入新鮮血液,讓上口子高蹺秧歌落地生根、後繼有人,不失傳、不停傳。
上口子高蹺秧歌博物館。
上口子高蹺秧歌經過幾代人的不斷努力,目前已研發出了22項絕活,在遼南高蹺秧歌領域獨樹一幟。「小翻」「三節樓」「鯉魚打挺」等都融入了雜技表演成分,增加了動作難度,令觀眾嘆為觀止。
上口子高蹺秧歌不斷創新藝術形式,2019年—2020年,在上口子村連續舉辦高蹺藝術節,並與海城高蹺、蓋州高蹺聯袂為百姓送歡樂、宣傳高蹺秧歌,弘揚了非遺文化 。
【來源:盤錦網信】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