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是「國家公祭日」,表現太行盲藝人參與抗戰的開花戲《向天而歌》巡演來到太谷縣,劇中的「抗日」主題和「國家公祭日」非常吻合。當天上午,太谷秧歌國家級傳承人白美雲和太谷秧歌省級傳承人楊承遷,以及太谷美韻秧歌劇團團長白利明等一起來到排練場地,和劇組成員共同探討藝術為抗戰主題服務,緬懷先烈,振興中華。
活動由左權縣委宣傳部副部長李巖主持,太谷縣委宣傳部副部長白繼豔發表了主題講話,她認為在國家公祭日看《向天而歌》非常有意義,對太谷縣落實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是最形象的宣傳和教育。她和太谷秧歌的藝人到排練現場交流,她說:「太谷秧歌和左權民歌、小花戲,都是晉中最有影響力的表演藝術樣式,都在國家非遺榜單中名字高掛。2015年,左權縣成立了『劉紅權民間音樂傳習所』,著名音樂學家田青親筆題寫了牌匾。
2020年,『太谷秧歌傳習所』在楊承遷家的小院裡成立,也邀請田青老師題寫牌匾。因同在晉中,兩地藝人們經常在各種大型活動相遇,劉紅權、王樹偉和孫貴明、白美雲、楊承遷早已是藝術上的知音,生活中的朋友。太谷秧歌名家知道左權縣的朋友們編創了大型開花戲《向天而歌》,9月29日就專程到榆次觀賞了演出,並認為《向天而歌》是左權民歌花戲的新創造。劉紅權、王樹偉在劇中的表現也得到了太谷同行的高度認可。今番《向天而歌》到太谷獻藝,我們全縣人民,尤其是秧歌藝人最為激動。大家要充分交流,加強合作,為晉中大地的文藝建設共同譜寫新篇章!」
《向天而歌》主創、作曲郭建斌和太谷同行交流了創作心得,《向天而歌》本著「獻禮劇」的思路,突出「中國共產黨」在左權盲人宣傳隊建設中的偉大作用,謳歌了一群山區殘疾人在黨的領導下不屈不饒、緊跟黨走正路,為民族解放勇於獻身的精神,從而就盲藝人這個側面展現了時代風雲,頌揚了黨的英明。
盲藝人劉紅權在劇中有《又到九月九》《光棍苦》《敬天敬地敬爹娘》《會哥哥》《土地還家》《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等多個唱段,他說:「參加這個戲的演出,我非常激動,想了很多。舞臺上的故事是我們老前輩藝人的經歷,甚至名字都用的是真人的名字,他們在左權盲宣隊初創階段所付出的犧牲,我們永遠不會忘記。很多故事我們都是聽說過的,是親歷者講述給我們的,所以,演這樣的戲,我們高興、驕傲!而且市裡以這樣大的力度宣傳推廣這個作品,我們內心無比感激。這麼多明眼人幫助我們,導演賈寶寶考慮到我們盲人的實際情況,舞臺調度上為我們著想,還一點一點地和我們摳戲。主演孫斌為我們服務,我們都感恩不盡。我們願這個戲越演越好,真正為20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獻上我們太行山的祝福!」
接著,太谷美韻秧歌劇團團長白利明向左權的朋友們介紹了太谷秧歌的簡單變遷史,介紹了太谷秧歌劇團、太谷秧歌傳習所在不同歷史階段所發揮的作用。作為晉中十多個縣人民共同喜歡的地方劇種,太谷秧歌名家輩出,名作不少,多次登上國家級大舞臺,甚至出國演出。而近年,太谷秧歌的創作遇到了一些困難,也有我們藝人們的原因。白利明說:「左權家不僅文化底蘊深,而且經常能創作出令世人刮目相看的作品,轟動全國,值得我們學習。《向天而歌》到太谷演出,對我們是一個鼓勵、刺激、教育。我們將努力向左權藝術團的朋友們學習,向賈寶寶導演學習,把太谷秧歌傳承、傳播好!創作出無愧於時代的作品。」
楊承遷祖籍左權,他的爺爺和父親、叔叔都是左權民間文藝的高手。所以,他對左權民歌小花戲有一定的認識。尤其是近年,應邀擔任了《山情水懷——皇甫束玉詩文朗誦音樂會》、《櫻桃樹》、《歌起太行——石佔明成名十周年演唱會》、《向天而歌又十年——劉紅權赴京十年答謝演唱會》、《夢回大寨》的音樂總監,所以對太行山區的民間音樂做了更深的研究。而他從小生活在太谷,對太谷民間音樂瞭然於心。他向客人們介紹了太谷秧歌音樂的基本特色,也介紹了左權民歌和太谷秧歌共同擁有的曲調。他說:「雖地域不同,但民間有千絲萬縷的聯繫。而今,太谷民間也有很多人喜歡左權民歌小花戲,這說明優秀的文化遺產不會因距離而失去傳播的意義。」
介紹結束了,太谷秧歌第一位國家級傳承人白美雲演唱了太谷傳統秧歌《遊省城》,太谷秧歌優秀藝人王二青為客人們表演了《看秧歌》。左權小花戲藝術團團長、優秀歌手郝利宏搭檔副團長、主演王建英演唱了傳統開花調《會哥哥》。客人們表示:「太谷秧歌文化深厚,曲調優美,劇目豐富,而且近年整理傳統劇目成果顯著,這都值得左權文藝工作者學習。」
當天下午、晚上,開花戲《向天而歌》在太谷演出,太谷秧歌的藝術們都趕到現場為太行同行鼓掌。他們說:「這臺戲太感人了,場面宏大壯觀,故事生動抓人,形象塑造鮮明,而且緊扣時代主題,是晉中多年來未得的精品!」(記者 杜利勇 通訊員 路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