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晉中市太谷區,早在秦始皇二十六年時置陽邑縣(縣治在今陽邑村),屬太原郡(治晉陽)轄。隋開皇十八年,陽邑縣改名太谷縣,屬并州。2019年12月9日,撤太谷縣設立晉中市太谷區。
如今的太谷,給人的感覺與大多數的區縣並沒有多少區別,可當年卻是十分耀眼的「金太谷」!從明清直到民國初期,太谷都是全國的金融中心。在當時,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金融機構的總部大多設在太谷,就連山西總商會也設在太谷。在這裡聚集著全國最重要的錢莊、票號和商號, 被稱為中國的華爾街。長期的經濟繁榮,強大的財力支撐,令太谷擁有許多明清以來的古建築。這些建築基本都保持著原來的風貌,且多處為山西僅有或第一,成為古色古香的旅遊景點。
孔祥熙故居。國家AA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於太谷縣城內上觀巷,無邊寺西側。孔祥熙故居又名孔家大院,此院原是太谷紳士孟廣譽的住宅,始建於清乾隆年間,完成於鹹豐年間。民國19年(1930年)孔祥熙購得並略加修繕成為孔家宅院。因1934年蔣介石到此地居住,又重新油漆彩繪,添增陳設。
孔祥熙故居坐南朝北,東西91米,南北69米,總面積6325平方米。現存正院、廚房院、書房院、戲臺院、墨莊院、西花園及部分殘損的東花園。它由多個橫向排列的套院組成,每個套院又沿中軸線方向分割為多個四合院。整個宅院既有北方民居建築特點,又有南方園林特色,其建築設計具有獨到之處。
孔祥熙故居正門對面是太谷晉商博物館。
曹家大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北洸(當地發wāng音)鄉北洸村,距縣城5千米,是晉商巨富曹氏家族所建院落的一部分。曹氏家族在北洸村曾以字型建有福祿壽禧四座大院,目前的曹家大院是壽字院,是曹氏家族中的一個分支堂名,當地習慣上稱為「三多堂」(多福、多壽、多男)。此院佔地10600平方米,建築風格獨特,是我國北方近代民居建築的珍品之一。大院分南北兩部分,東西並排著三個穿堂大院,上面連接著三座三層高樓,內套15個小院,現存房舍270多間。此院不僅以其雄偉壯觀的建築名聞遐邇,而且有無數珍品深藏院中,被闢為三多堂博物館。
曹家鼎盛時期,各地店鋪達640餘座,資產高達1200萬兩白銀,僱員有37000多人,這在當時是個什麼富裕程度?幾個例子可供想像。一、曹家大院房梁角落均用金粉描繪著工筆山水人物,日本侵華時被日本兵用刺刀將金粉颳走;二、曹家有個百壽大屏風,高3.8米,寬5.02米,重達千斤,上下前後共鑲有92塊天然花紋大理石,周圍用象骨包邊,上下各50個字型不同的中國古"壽"字,中間是祁寯藻的書法真跡,上有"螺鈿鑲嵌貝殼鏡",從不同角度看,會呈現不同的光澤。這個屏風曾有人想出1500萬美元購買;三、曹家的金火車頭鍾,是法國給清廷的貢品,由黃、白、烏三種金製成,重約42千克,上面有時鐘、晴雨表。可沿軌道運行,軌道為烏金製成。據說當年慈禧太后等人西逃,到此曾向曹家借了一筆巨款。返京後,還不上錢,便將這個價值連城的寶貝賜予曹家,以示抵債。
太谷還有位於陽邑鎮南的淨信寺,是山西保存最完整、藝術形式最多的一座寺廟。它集彩塑,壁畫,懸塑,碑刻,古建築等為一體,具有強烈代表性;太谷舊城是最地道、最真實的古建築群。特別是東大街,全長五百四十米,寬五米,共有三百三十多個臨街商鋪,都是老建築,其中百分之八十以上是明清兩代的,是明清歷史文化街區的實物典範。
至於上安古村、無邊寺白塔、天寧寺、光化寺等,就不做過多介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