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剛最近喜事連連,剛剛結束在溫哥華伊莉莎白女皇劇院的《昭君出塞》完美收官,同時收到了加拿大總理特魯多的致信,在信中特魯多表達了歡迎和支持,並稱有力的促進了文化交流,信中還表達了感謝,而同駐溫哥華的總領事也發出了賀函,李玉剛也給予了回信。努力多年,終於有了自己的作品和肯定,李玉剛確實付出了很多。
小編最早知道李玉剛,是在《貴妃醉酒》這首歌中,當時小編的一個朋友特別喜歡這首歌,天天唱,所以小編是被迫接受了李玉剛這個名字。不過當時小編對於這種明明是男生卻偏要化女聲唱的唱法並不感冒,不過在聽了很多遍之後,卻覺得這首歌就該是一個男生唱的,因為女聲偏柔,所以「陛下,再來一杯吧」便沒有了那種沉重之音,後來也就關注過其他的歌曲,也慢慢了解其人。一首《剛好遇見你》初聽沒有多麼上口和上頭,不過多聽幾遍卻覺得很合乎當下年輕人的感受。這樣一首歌,如果是一個沒有愛過的人聽了也許不會多大的感覺,不過一個愛過並留下遺憾的人也許對這麼一首歌就會深有感觸了(個人看法),所以當年才能夠那麼的火,大江南北都在聽在唱。他的歌曲不是特別多,與當紅的歌手相比,他只能算是入門級歌手(作品數量上),不過他不僅僅是一個歌手,也是一個有著自我追求的戲劇演員。
這裡就要說一段曾經的往事,李玉剛曾經在參加節目的時候,打出過「前有梅蘭芳,後有李玉剛」這樣的標語。也就在那個時候,很多人對他的評價由好轉為壞,畢竟當初的梅蘭芳不僅僅是憑藉著強大的實力,還有自身的傲骨氣節才備受尊崇。這麼一個標語,確實是李玉剛的層次不夠,從這裡來看,這麼一個標語確實不自量力了。
但是另一個方面看,這何嘗不是對梅蘭芳的尊敬,也許他確實是自大了一些,但是至少他知道梅蘭芳確實是一代名家,打出這樣的標語何嘗不是向名家看齊,至於聲稱自己是梅派這個事情,說實話不以梅派之名去自傲,而以梅派之名去努力,那有何嘗不是一件美事呢?
畢竟故人已去,要想一直長久不衰,依靠的還是後輩人的努力,但就以現在李玉剛的名氣,去宣傳梅派,必然對梅派的發展有著大的裨益,說到底都是在弘揚中華文化,何必連一點名氣都不願意借呢?畢竟李玉剛確實弘揚了中國傳統文化,梅派當初如果種下了善果,現在是否也會結善果呢?
當然,小編不是戲劇中人,聽過的也只有《天仙配》和《過五關》,了解過梅蘭芳大師的貴妃醉酒。想來明月當空,桃花樹下(小編想的)一個美人反腰斟酒確實是一大美景,對於可以做到這種程度的明星還能夠有著自身傲骨更是值得欽佩。不過小編對於梅派和梅蘭芳之間的這種派系認識,總是淺薄,有深知的可留言評論。
說起來,李玉剛男扮女裝做歌手在娛樂圈必然是不好走的,畢竟沒有戲劇這個前置條件,確實看起來有點不倫不類吧。不過這些對李玉剛既是磨練也是激勵,只要作品足夠好,努力終有迴響,這從他對於藝術作品的態度上能反應出來。
其實《昭君出塞》這部作品,李玉剛早幾年是表演過的,不過當時表演完以後,並沒有得到觀眾們的積極響應,而且李玉剛本身也感覺到作品的不成熟之處,作為一個藝術家,追求一個好的藝術是對的,所以李玉剛為了《昭君出塞》這部作品,選擇出走,重新走一遍當初昭君走過的路。也許是放鬆自己,也許是領略曾經的風土人情,最終他走到了昭君遺址。走完這段路的他相信對於昭君有了新的認識和感悟。
我相信李玉剛也是非常喜歡和敬重王昭君這個為了整個國家而甘願以自己的美麗換取邊塞和平的偉大女性。這麼一部作品,他也是真正的用心去製作的。我們從作品拍攝照片中也可以看到他所帶著的尊重、敬仰之情,一襲邊塞黃沙衣,頭戴黃金首飾,卻面無喜色唯有點點憂思之感。不僅僅是在服裝上,在妝容,舞蹈,燈光方面必然是精心安排和設計的,而這次演出這麼多場,可以受到這麼多的肯定,李玉剛必然是非常高興的吧。
覺得不錯,幫忙動動手指點個關注再走吧。萬分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