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現代物理評論》首次發表中國學者實驗綜述論文

2020-12-15 科學網

 

本報訊(記者蔣家平)5月12日,美國物理學會綜述性期刊《現代物理評論》發表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教授潘建偉及其同事陳增兵、陸朝陽應邀撰寫的《多光子糾纏和幹涉度量學》長篇綜述論文。這是中國科學家首次在該期刊上以中國機構為第一單位發表實驗綜述論文。

 

量子信息科學利用量子力學的疊加原理對信息進行編碼、存儲、傳輸和邏輯操作,為通訊和計算等領域帶來了很多新機遇,包括絕對安全的量子通信、超快並行量子計算、量子模擬和超精密測量等。近年來,量子信息實驗研究已成為物理學最有活力的前沿方向之一。

 

作為國際上量子信息和量子通信實驗研究領域的開拓者之一,潘建偉是該領域有重要國際影響力的科學家。潘建偉等人此次受邀撰寫的綜述論文長達60多頁,文章回顧了量子物理和量子光學的發展歷史,系統闡述了多光子糾纏的原理、製備和操縱技術,深入討論了其在量子力學基本問題的檢驗、量子通訊、量子計算、量子模擬以及超精密測量等方面的廣泛應用,並展望了量子信息技術的未來發展趨勢。

 

《現代物理評論》是國際物理學界最權威的綜述性評論期刊,其2010年的影響因子超過50。該期刊為季刊,每年僅發表四十餘篇學術論文,一般不接受自由投稿,而是邀請在各領域卓有建樹的物理學家執筆,旨在對當今物理研究的重大熱點問題作歷史總結、原理闡述、現狀分析和趨向預測。

 

《中國科學報》 (2012-05-14 A4 綜合)

相關焦點

  • 我國學者在《物理報導》發表綜述論文—新聞—科學網
    近日,物理類綜述性期刊《物理報導》(Physics Reports)發表了來自杭州師範大學信息經濟研究所呂琳媛教授
  • 【人民日報】中國科學家首次在《現代物理評論》上
    美國物理學會綜述性期刊《現代物理評論》近日發表我國科學家撰寫的論文「多光子糾纏和幹涉度量學」的長篇綜述論文,這是中國科學家在該期刊上以中國為第一單位發表的第一篇實驗綜述論文。《現代物理評論》是國際物理學界最權威的綜述性評論季刊,每年僅發表40餘篇學術論文,一般不接受自由投稿。
  • 科學網—我學者在《物理報導》發表綜述論文
    本報訊(見習記者邱銳)近日,國際物理類綜述性期刊《物理報導》發表了由杭州師範大學信息經濟研究所教授呂琳媛、張子柯和電子科技大學網際網路科學中心教授周濤等撰寫的題為
  • 中國學者Science論文首次被撤:距發表僅3個月!
    作者 | 胡珉琦 10月9日,中國學者在燃料電池領域的一篇重磅文章——《電場誘導異質界面金屬態構建超質子傳輸》(Proton transport enabled by afield-induced metallic state in a semiconductor
  • 清華化工系魏飛團隊在《化學會評論》發表碳納米管研究長篇綜述論文
    清華化工系魏飛團隊在《化學會評論》發表碳納米管研究長篇綜述論文清華新聞網6月1日電  5月31日,清華大學化工系魏飛教授團隊在英國皇家化學會旗下的《化學會評論》(Chemical Society Reviews)期刊上發表長篇綜述論文《水平陣列狀碳納米管:生長機理、可控制備、表徵、性能及應用
  • 科研人員發表關於帶電費米子與有質量中微子的「味」結構綜述論文
    近日,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理論物理室中微子課題組研究員邢志忠在物理學界國際綜述期刊的Physics Reports發表長篇單一作者論文「Flavor structures of charged fermions and massive neutrinos」(《帶電費米子與有質量中微子的「味」結構》)。
  • 科學網論文頻道一周最受關注論文排行榜(6月9日)
    歡迎大家向科學網論文頻道投稿,來稿必審,祝大家科研順利!來看上周(5月29日—6月4日)的論文排行榜——近日,國際生物學頂級刊物《生物學評論》在線發表了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王桂榮研究團隊與義大利佛羅倫斯大學合作撰寫的綜述文章
  • 《自然免疫學綜述》發表我學者文章 指出未來研究方向
    29日出版的新一期《自然免疫學綜述》發表了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曹雪濤的綜述性評論文章《模式識別受體信號傳導調控與健康及疾病》。該文從自身調控和交叉調控的角度,分別總結出5種天然免疫應答的調控模式,並前瞻性地指出未來研究方向。
  • 科學家首次證實拓撲表面態貢獻高次諧波輻射—論文—科學網
    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強場雷射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與南京大學固體微結構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合作,在強雷射電場與拓撲新物態相互作用新現象和新物理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 西南交通大學崔樹勳教授在國際權威綜述學術期刊發表專題評述論文
    這一來自《道德經》的古典哲學思想對高分子領域的學者仍有啟發:高分子單鏈可視為「一」,高分子材料則是由無數個「一」堆積和組裝而來。高分子單鏈性質與其宏觀材料性質之間應存在直接的關聯。雖然目前仍難以建立這一關聯,但我們相信,對高分子單鏈的深入研究必然會促進高分子科學的發展。
  • Nature分享:如何寫好綜述論文?
    綜述類論文是科學家的重要資源。它們可以提供一個領域的歷史背景,以及關於該領域未來發展的個人看法。同時,撰寫這類文章可以為自己的研究提供靈感,還可以做一些寫作練習。不過,很少有科學家接受過如何寫綜述類論文的訓練,或者不知道一篇優秀的綜述文章是怎樣構成的。
  • 寫綜述的方法基礎Meta-Analysis
    寫綜述的方法基礎Meta-Analysis作者:史慎奎來源:科學網背景科學研究應建立於許多實驗結果的重複之上在1976 年,有位學者Gene Glass 首次使用Meta-analysis的名稱,來代表透過統計分析去整合與分析眾多相同主題的實證研究,以獲得最有代表性的結論的過程與方法。Meta-analysis方法應用到醫學有關的文章第1篇發表於1955年。作者綜合了15份單獨研究結果,對1 000餘名不同疾病患者服用安慰劑的療效進行分析,得出了安慰劑具有35%療效的結論。
  • 《物理評論》125周年推出49篇精選論文,中科院物理所這篇成為國內唯一上榜論文
    而這個系列期刊的歷史則可追溯至 1893 年,那年美國物理學家 Edward Nichols 在康奈爾大學創辦了 Physical Review 期刊,主要發表物理學所有領域的獨創研究和科學綜述。1913 年時美國物理學會(APS)接管了 Physical Review 期刊,以後它就逐漸成為物理學史上舉足輕重的科學期刊。
  • 四名中國學者=四位新刊主編 | Springer新刊推薦
    四名中國學者=四位新刊主編 | Springer新刊推薦
  • 吳嶽良:在科學史上留下屬於中國學者的理論—新聞—科學網
    純理論:追尋「大一統」的簡潔美 「理論物理只有世界第一,沒有第二。」在吳嶽良心中,導師周光召先生的這句話是自己科學研究路上的指路明燈。他努力創造一套屬於中國學者提出的、被國際所認可的物理學新理論新概念。 歷經20多年的堅持,吳嶽良於2018年在揭秘愛因斯坦統一場論的研究中取得突破——創建了超統一場論。
  • 《物理評論快報》封面論文發表上海交大船建學院田新亮研究小組...
    7月14日,上海交大船建學院田新亮副教授研究小組在國際頂級物理學期刊《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 PRL)上發表了題為「Shape deformation and drag variation of a coupled rigid-flexible system in a flowing soap
  • 學者探究論文未被引用的原因
    學者探究論文未被引用的原因 2019年07月17日 14:35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趙琪 字號 關鍵詞:科學信息;科研生產力;美國 ;學者;二十國集團
  • 「他們可以主持最前沿的實驗物理研究」—新聞—科學網
    ——丁肇中談與國內科學家合作40年體會
  • 以中國科學家為主導的PandaX發表首批物理數據-實驗組 疑似 物質...
    人們篤信的暗物質在宇宙中存在的看法,再次有了新的突破——以中國科學家為主導的大型暗物質探測實驗組PandaX,昨天在上海交通大學首次發布中國的暗物質觀測數據,這也是實驗組使用120公斤級液氙探測器所獲得的首批數據。這些成果否定了前期美國和歐洲等課題組觀測到的輕質量暗物質的結果。
  • 朱瑞、龔旗煌等在Nature Reviews Materials發表綜述論文
    近日,北京大學物理學院「極端光學創新研究團隊」朱瑞研究員、龔旗煌院士與英國薩裡大學張偉教授合作,在全球頂級期刊Nature Reviews Materials(影響因子IF=74.45)上發表題為「Minimizing non-radiative recombination losses in perovskite solar cells」的綜述文章,深入探討和總結了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中的非輻射複合能量損失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