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首次證實拓撲表面態貢獻高次諧波輻射—論文—科學網

2020-12-22 科學網

 

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強場雷射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與南京大學固體微結構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合作,在強雷射電場與拓撲新物態相互作用新現象和新物理方面取得重要進展,實驗上首次證實了拓撲表面態貢獻的高次諧波輻射並揭示了其物理機制,為拓撲強場物理和強場與物質相互作用領域的研究帶來了新的推動力。相關成果近日發表於《自然—物理》。

三維拓撲絕緣體因其具有新穎的表面拓撲電子態,具有不同尋常的電荷和自旋的輸運性質,因而受到研究人員的廣泛關注。用強雷射電場驅動拓撲表面態中的非線性電子動力學過程的研究尚處於初始階段。理論研究工作表明強場驅動的高次諧波的產生過程敏感地依賴拓撲非平庸相,但目前拓撲態產生高次諧波的實驗現象尚未見報導。

在該研究中,研究人員利用自行搭建的長波長超強雷射脈衝裝置輸出的雷射脈衝作用於拓撲絕緣體表面,以產生的高次諧波推演強場驅動的拓撲態電子動力學過程。實驗觀測到了延伸到9級次的高次諧波產生,並通過轉動拓撲絕緣體的方位角,測量了高次諧波光譜的調製,結果顯示奇級次與偶級次諧波的強度和偏振具有不同的角晶體方位角依賴關係。理論分析表明平行於驅動光方向的偶次諧波來自拓撲表面態中的自旋電流,而表面態中電子的面外自旋導致了垂直方向的偶次諧波產生。由於高次諧波光譜中奇級次與偶級次諧波不同的來源,本研究提供了一種可以區分表面態與體相態電子輸運過程的新方法,為研究三維拓撲絕緣體中拓撲表面態與體相態之間的相互作用過程提供一種可行的有效方案,並且為在亞周期的時間尺度內研究拓撲態的強場非線性現象和強場作用下的拓撲相變過程提供了新穎的技術手段。(來源:中國科學報 黃辛)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567-020-01052-8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

相關焦點

  • 科學家首次證實拓撲表面態貢獻高次諧波輻射—新聞—科學網
    ,實驗上首次證實了拓撲表面態貢獻的高次諧波輻射並揭示了其物理機制,為拓撲強場物理和強場與物質相互作用領域的研究帶來了新的推動力。 三維拓撲絕緣體因其具有新穎的表面拓撲電子態,具有不同尋常的電荷和自旋的輸運性質,因而受到研究人員的廣泛關注。用強雷射電場驅動拓撲表面態中的非線性電子動力學過程的研究尚處於初始階段。理論研究工作表明強場驅動的高次諧波的產生過程敏感地依賴拓撲非平庸相,但目前拓撲態產生高次諧波的實驗現象尚未見報導。
  • 上海光機所等在拓撲態貢獻的高次諧波產生研究中取得進展
    ,實驗上首次證實了拓撲表面態貢獻的高次諧波輻射,並揭示了其物理機制,為拓撲強場物理和強場與物質相互作用領域的研究帶來了新的推動力。  拓撲相變和拓撲物相的研究開啟了凝聚態物理研究的新篇章,在2016年,被授予諾貝爾物理學獎。三維拓撲絕緣體因其具有新穎的表面拓撲電子態,具有不同尋常的電荷和自旋的輸運性質,受到學界的廣泛關注。用強雷射電場驅動拓撲表面態中的非線性電子動力學過程的研究尚處於初始階段。理論研究工作表明,強場驅動的高次諧波的產生過程敏感地依賴拓撲非平庸相,但目前,拓撲態產生高次諧波的實驗現象尚未見報導。
  • 取出拓撲絕緣體表面態
    (b) ARPES 探測到的典型帶結構,其中體帶和表面態結構一目了然!(c)實空間中拓撲絕緣體的表面態輸運。所謂拓撲絕緣體,即體態是絕緣體,只是這種絕緣體的能帶結構是拓撲非平庸的。此時,其與真空接觸的表面就必然呈現一種金屬態,且這種表面態具有兩支自旋手性相反的通道,它們各自呈現線性色散關係。因此,拓撲表面態通常具有極高的載流子遷移率,如圖2(a) 所示。這一圖像由圖2(b)顯示的ARPES結果反覆證實。於是,物理人很傲嬌地告訴您:吾有一立方,其體不導電,其表無阻抗!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
  • 科學家發現新的新的拓撲絕緣體—鉍
    Vergniory,發現了一類新的材料:高階拓撲絕緣體,相關研究成果近期已發表在了《自然物理學》雜誌上,題為《鉍中的高階拓撲》。理論物理學家首先預測了這些絕緣體的存在,這些絕緣體在晶體邊緣具有導電性能而不是在其表面上,並且具有導電性而不會消散的特性。 現在,這些新特性在鉍中通過實驗證明。
  • 浙大科學家首次突破光學拓撲絕緣體研究,太赫茲互聯技術劍指6G
    2020 年末,其憑藉首次實驗實現三維光學拓撲絕緣體、實現基於太赫茲拓撲光學的片上通信以及在特製的三維聲子晶體中首次觀測到了自旋為 1 的外爾點等重大突破,浙江大學百人研究員楊怡豪成功入選《麻省理工科技評論》「35 歲以下科技創新 35 人」 2020 年中國區榜單。
  • 終於揭示了表面電磁波的拓撲起源!
    博科園:本文為物理學類在為波物理學幾個領域(包括麥克斯韋電磁學、拓撲量子態和等離子體/超材料)提供見解的研究工作中,科學家們已經表明,在經典麥克斯韋電磁學中獲得的均勻各向同性介質之間的界面上著名表面電磁波也有一個純粹的拓撲起源
  • 首次輻射測量證實人類長期探索月球是安全的
    中國嫦娥四號探測器首次詳細測量了月球表面的強烈輻射,並發現在這樣的輻射下人類探索月球是安全的。
  • 物理所高次諧波光譜中的全量子軌道映射研究獲進展
    具有阿秒(10-18秒)時間分辨的高次諧波由於光子能量高(10eV~keV量級)、脈寬短(亞飛秒~幾十阿秒)等特點,使得它在物理、化學和生物等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通過其與物質的相互作用,人們不僅可以研究原子、分子和固體中的超快動力學過程,而且還可以對納米尺度的物質進行時間分辨的衍射成像。此外高次諧波也是自由電子雷射裝置、具有時間分辨的極短波長角電子能譜儀等科學裝置中理想的種子脈衝及光源。
  • 國科大等提出新的拓撲量子物態——二維外爾半準金屬態
    最近,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蘇剛團隊與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教授楊聲遠團隊合作回答了這一問題,他們首次提出了一種新的拓撲量子物態——「二維外爾半準金屬態(2D Weyl half-semimetal, WHS)」,這既是一種具有拓撲性質的二維外爾半金屬(Weyl semimetal),同時也是一種完全極化的鐵磁性半金屬(half-metal),其低能電子是自旋完全極化的外爾費米子(Weyl fermion)
  • 我國科學家找到實現高階拓撲絕緣體理論依據—新聞—科學網
    科技日報合肥5月6日電 (記者吳長鋒)記者從中國科大獲悉,該校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喬振華教授課題組與其合作者,在理論預言低維體系高階拓撲絕緣體方面取得新突破
  • 新的拓撲態:Quadratic & Cubic Nodal Line and Torus Surface States
    某種意義上而言,相較於之前所討論的拓撲和連通性,節線的色散類型對其物性的影響更為突出和重要。 在今天介紹的這篇工作:Quadratic and cubic nodal lines stabilized by crystalline symmetry中,作者們基於對稱性分析,首次提出了具有高階色散的nodal line。
  • 一種新的量子材料——拓撲絕緣體
    拓撲絕緣體就是根據這樣的新標準而劃分的區別於其他普通絕緣體的一類絕緣體。因而,拓撲絕緣體的體內與人們通常認識的絕緣體一樣,是絕緣的,但是在它的邊界或表面總是存在導電的邊緣態,這是它有別於普通絕緣體的最獨特的性質。
  • 進展|鉍烯同質結中莫爾超周期對拓撲邊緣態的調製
    以矽烯和鉍烯為代表的第四、第五主族單元素蜂窩狀二維材料由於擁有較大的自旋-軌道耦合,被認為是二維拓撲絕緣體的候選,表現為導電的拓撲邊緣態與面內絕緣態的共存。特別是,拓撲邊緣態中的電子對非磁性缺陷的「零背散射」使得二維拓撲絕緣體在未來「零能耗」器件領域具有巨大的應用潛力。
  • 狄拉克渦旋拓撲光腔—新聞—科學網
    拓撲光子學開始於拓撲邊緣態作為魯棒波導的發現,而另一種最常用的光學元件--光腔也可以利用拓撲缺陷態做出性能上的獨特創新。
  • 理論預言並實驗發現固體中的無質量費米子態丨物理所入選「率先...
    超導、拓撲、納米、表面、極端條件等多個學科走在了世界科技最前沿,磁學、光學、先進材料、清潔能源等諸多領域為國民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撐;除了聚焦基礎前沿問題,紮根中關村外,物理所還積極參與北京科創中心懷柔科學城、粵港澳大灣區科創中心松山湖材料實驗室以及長三角研究中心建設,為科技強國建設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 《物理評論》125周年推出49篇精選論文,中科院物理所這篇成為國內唯一上榜論文
    2018 年是Physical Review 系列期刊的鼻祖 Physical Review 期刊創刊 125 周年,美國物理學會為了紀念這一裡程碑,從 Physical Review 系列期刊的論文歷史中選出了 49 篇對物理學有重大意義的論文,和 APS 歷史上有意義的事件一起列出了一個時間表,回顧整個物理學史上很多意義非凡的時刻。
  • 物理所等發現多拓撲態寬溫區磁性斯格明子
    由於它具有拓撲保護性、低驅動電流密度(比驅動傳統疇壁低5~6個數量級),以及磁場、溫度和電場等多物理作用調控的特性,磁性斯格明子被認為是未來高密度、高速度、低能耗信息存儲器件的核心材料。然而,目前大部分磁性斯格明子材料體系居裡溫度偏低和穩定存在溫區窄,成為材料實際應用的瓶頸。開發寬溫區跨室溫磁性斯格明子新材料是目前磁電子學領域的研究熱點,也是推進磁性斯格明子實用化的關鍵。
  • 用物理描繪美麗新世界,薛其坤等三位中外科學家分享「復旦-中植...
    他指出了量子態在絕熱循環過程中所產生的相因子,這一相位與由量子系統哈 密頓量控制的動力學演化所產生的的動力學相位不同,它是由幾何原 因產生。這一相位的發現是量子力學的基礎性重大突破,現在通常稱 之為貝裡相位。如今,貝裡相位已成為一種基本概念,用於來理解一 系列凝聚態物理中的重要體系,比如拓撲絕緣體,量子霍爾效應,這 些都是由量子化的貝裡相位所表徵的。
  • 拓撲絕緣體究竟是什麼東西?為什麼這麼受科學家青睞?
    因而,拓撲絕緣體的體內與人們通常認識的絕緣體一樣,是絕緣的,但是在它的邊界或表面總是存在導電的邊緣態,這是它有別於普通絕緣體的最獨特的性質。這樣的導電邊緣態在保證一定對稱性(比如時間反演對稱性)的前提下是穩定存在的,而且不同自旋的導電電子的運動方向是相反的,所以信息的傳遞可以通過電子的自旋,而不像傳統材料通過電荷來傳遞。簡言之,拓撲絕緣體的內部是絕緣體,然而表面卻有被拓撲保護的電子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