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媽與胎寶,明明是關係最親近的兩個人,但是孕媽卻無法知道胎寶究竟是什麼樣子。
孕期胎兒在寶媽的身體裡,像是一個「熟悉的陌生人」,能夠感受到他的存在,卻始終無法見面。孕媽能通過肚皮摸到他,卻不知道他在子宮裡過得怎麼樣。
湖南株洲有一位孕媽,已經懷孕八個多月了,正在安安靜靜地等待孩子出生。按理來說,孕晚期的時候,胎動會比較頻繁。
孕媽每天早上七點左右就醒來了,然後喝水、吃早飯,都能感受到胎寶在運動。可是這一天早上起來,肚子裡的寶寶一直沒有動過。
孕媽當即覺得不對勁,於是馬上打車去了醫院。家人剛開始還覺得孕媽過於敏感了,但是檢查後發現,果然出事情了。
在B超下,可以清楚地看到胎寶的臍帶發生了扭轉,而且特別嚴重,擰得像麻花一樣,有的地方看起來甚至要斷了一樣。
這種情況是十分危險的,可能會出現供血供氧中斷的現象,影響胎兒的安危。幸好孕媽機敏,來院特別及時,不然這後果真的不堪設想。
1)胎動異常
一般情況下,胎動是十分穩定的。在懷孕16周以後,就會開始出現明顯的胎動。隨著月份的增大,胎動也越來越明顯。
到了懷孕28周~36周的時候,胎動是最頻繁的,孕媽的感受會比較強烈。在一天的時間裡,晚上8點~11點的胎動頻率是最高的。
為了確保胎兒的安全,孕媽要養成數胎動的習慣。可以抽出一個小時的時間,來專心數一下胎動次數,正常情況下是不低於3~5次的。
如果胎寶長時間都沒有什麼動靜,或者是表現得異常活躍,那麼就有可能是出現了問題,孕媽要及時去看醫生。
2)發育緩慢
根據孕期的階段,胎兒的發育程度是不一樣的,而且每個階段都有固定的指標。如果胎寶發育遲緩的話,很可能是缺少營養或者有先天疾病。
為了確認胎兒的發育狀況,定期進行產檢是必要的。醫生可以根據B超的檢查結果,測算出胎兒的現狀,從而進行判斷。
孕媽不要憑肉眼看自己的肚子,就判斷胎兒發育的正常與否,還是要相信醫生的專業判斷。如果發育出現問題的話,醫生會給出對策。
3)胎心異常
胎心也是檢查胎兒狀態的一個重要指標。在懷孕初期,必須確認胎心,才能保證這是一次正常的懷孕。
在懷孕的第6~7周時,就可以通過B超看到原始胎心管搏動。從此之後,就會有規律的胎心跳動,頻率在每分鐘120~160次左右。
到了孕晚期32周左右的時候,產檢的項目中就會安排胎心監護,為的就是可以確認胎兒的胎心跳動狀況,來判斷胎兒的安全。
如果胎心胎動頻率超過每分鐘160次的話,這就是胎兒在發出「已經缺氧」的求救信號了。等到嚴重缺氧的時候,胎心頻率會掉到120次以下。
醫院出具的檢查報告都比較複雜,普通人都看不太明白。而醫生也只是看看數據,告訴孕媽結果,並沒有具體解釋。這種時候,孕媽總是會胡思亂想。
但是如果長期低於每分鐘110次或者高於每分鐘160次的話,就需要格外注意了,這可能說明胎兒存在缺氧的問題。
在持續觀察的30分鐘之內,平均每10分鐘的宮縮頻率不會超過5次。
胎心監測結束後,會給出一個評分表。在8~10分的區間,證明反應良好。在5~7分的區間,則證明有些可以,需要進一步的監測。
而當評分小於等於4的時候,就證明胎兒處於缺氧狀態,需要進一步的治療。
懷孕的過程中,充滿著意外與未知,各位孕媽一定要保護好自己和胎寶。
在你懷孕的時候,是怎麼和寶寶交流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