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我橫平豎直的軍旅生活已十年有餘了,每每想起曾經工作和生活過的解放軍駐泰安寧陽華豐物資供應站,無盡的思念之情便油然而生,多少個白晝,閉目回憶;多少個夜晚,魂牽夢縈!
一一 題記
小站秋色
文/李明川
群山環抱中,一座白色的兩層小樓沐浴在深秋暖暖的陽光裡,樓前的五星紅旗在秋日的高空中獵獵飄揚。
小站內,蒼松翠柏,果木成林。花園裡,魚兒在池塘中自由自在的遊弋,和漂落在水面上的樹葉做著遊戲;大龍蝦遊出水面,趴在假山的石頭上安逸的曬著太陽;果園裡,顆顆大棗紫裡透紅,含笑枝頭;黃澄澄的柿子在枝葉間探頭探腦,似乎在給我們捉迷藏……
小站的東側,一條小河流水譁譁,山澗流下的清泉叮咚作響,附合著戰友們嘹亮的軍歌,飄蕩在小站的上空。
銀杏園裡,一行行一排排的銀杏樹,象列隊等待首長檢閱的士兵,金黃的樹葉掛滿枝頭,秋風吹過,片片黃葉沙沙飄落,象即將遠去的孩子,離開了母親的懷抱……
在這個深秋裡,小站將打開豐收的包裹,留戀的裝滿三十餘年的收穫,向上級交付自己已完成的神聖使命一一
因為,在不久的明天,幾代官兵曾經用心血和汗水澆灌起來的小站將不復存在。為了服從軍委對部隊整編的決定,小站被撤銷了。
聽到這個消息,戰友們心情異常沉重,都在為小站臨時的存在默默的做著最後的貢獻。
為之奮鬥了十餘年的老站長,每天都要圍著營區轉幾圈,營區裡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果,此時此刻都能勾起他對往昔的美好回憶,站在營區的每一個角落,他常常凝視很久方才離去。
瑟瑟的秋風裡,戰士們忙碌的清掃著樹葉,譁啦譁啦的聲音,仿佛在訴說著對小站無限的留戀。
再走一走轉一轉吧,花園裡、小河邊、訓練場、工作間,那裡曾經留下了我們的歡聲笑語和忙碌的身影;把足跡印在小站的每個角落吧,讓這個行將遠去的秋天深深的刻在我們記憶裡,或許明天我們就要各奔東西,但我們永遠不會忘記曾經培育我們成長的可親可愛的小站。
環視群山,秋日的陽光下我們就要和小站分別,就如銀杏葉子片片飄落母體,離開母親的懷抱。
深秋裡和你告別,我們曾經為之奮鬥的第二故鄉,我們今生不能忘懷的小站……
[作者註:就在這篇文章被《解放軍報》發表後的那年冬天,小站便被撤銷了,官兵都被分流到了其他部隊。現在的小站,已成為地方企業的廠房,後來去過一次,看著已與往昔不一樣的小站,內心異常酸楚,自此再也沒去過]
李明川 山東省東平縣人,轉業軍人,泰安市作家協會會員。在部隊期間,先後在《人民日報》、《解放軍報》、《前衛文學》、《前衛報》等中央省市級報刊發表作品多篇,部分作品被部隊駐地電臺轉播。轉業後,依然不忘對文字熱愛的初衷,《齊魯詩歌》、《玉融文學》、《北京詩人》、《泰山文化》、《泰安廣播電視報》等省市級報刊及各大文學網絡公眾平臺均有作品發表。
魯嶽作家平臺簡介
非常感謝各位朋友們對我們平臺的大力支持,我們是一群熱愛生活、積極向上,充滿活力和正能量的團隊,感謝大家的關注。我們會盡力為大家提供一個文學交流的互動平臺,也歡迎學生踴躍投稿。在此特別感謝國家軍旅一級作家康橋女士;《山東文學》下半月刊編輯部主任、詩人馬啟代先生;90後上海著名詩人蝶小妖和山東詩人春霸先生擔任本文學平臺顧問。
搜索微信號:魯嶽作家 輕鬆關注我們。
圖片|網絡 本期編輯|李明川
歡迎關注《魯嶽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