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由鐵四院承擔總體設計的蘇州市軌道交通7號線開工暨3號線開通運營儀式舉行,省委常委、市委書記藍紹敏宣布7號線開工3號線開通。
蘇州軌道交通3號線開通前,蘇州已投入運營的總共3條線(1、2、4號線),均由鐵四院承擔總體設計,總運營裡程121km,線網日均客流達105萬人次,單日最高客流達155萬人次,日均客流在市區公共運輸中的佔比已超過43%,有效緩解了地面交通壓力,極大方便了市民出行。
伴隨著高顏值的「換乘王」3號線開通,全市軌道交通的運營裡程達到166公裡,位居全國城市第十位,在地級市中繼續保持第一。開通後,投入運營的車站135座,其中換乘站9座,蘇州市軌道交通「井字形」線網布局正式形成。由於換乘客流和輸入型客流增加,已運營1、2、4號線日均客流也將出現12%~15%的增長,線網日均客流預計達140萬人次。鐵四院作為這四條線的總體設計單位,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蘇州3號線起於蘇州新區火車站,止於蘇州工業園區唯亭站,全長45.2公裡,設站37座,均為地下站;車輛採用6節編組B型車,最高運行時速80公裡,初期配屬50列/300輛。工程投資估算308.7億元。
蘇州三號線線路走向示意圖
3號線總體呈U型走向,與8號線形成組合環線,為交通疏導型骨幹線路。3號線銜接蘇州新區站、蘇州園區站兩大鐵路樞紐以及汽車西站客運樞紐,串連新區滸墅關片區、中心城區、滄浪新城商業中心、吳中城市副中心、園區湖西CBD地區、企業總部基地、唯亭片區等重要客流集散點,極大改善了沿線出行結構,促進了區域協調發展。
重組優化線位,增強換乘功能:為更加合理地規劃運能和路線,原3號線西段與原5號線東段經換位重組,組成新3號線,並與8號線形成「組合環」。華山路站採用雙島四線平行同臺換乘,跨陽路站採用疊島同臺換乘方案,通過同臺換乘強化了組合環概念。3號線共有15座換乘站,包括雙島四線同臺、疊島同臺、節點、通道、平行等多種換乘方式,為所有線路之最。
雙島四線同臺換乘的西津橋站
疊島同臺換乘的唐莊站
彰顯蘇州特色,深化人文蘊涵:3號線裝修設計以「吳韻新尚 樂遊蘇城」為主題,體現城市與自然相生的理念。車站公共區採用「人字形」起拱造型,與蘇州建築形態呼應。出入口側面菱形圖案調整為六邊型,通透性更好,凸顯蘇州文化內涵。全線共設9個特色站點,以相生意象作為車站裝修特色切入點,如蘇州新區站的「幻與鏡」、獅山路站的「流光與溢彩」、東方之門站的「形與意」。
別有洞天的李公堤西站
流光溢彩的寶帶路站
優先整合設計,強化集約利用:3號線結合周邊環境及開發需求,合理利用資源,節約投資,實現地鐵與商業的雙贏。蘇州樂園站區間穿過金鷹地塊,區間與地塊地面建築和地下室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寶帶東路站利用配線空間,將周邊行政服務中心、縣前街商業停車空間等地面、地下空間整合成為整體,提升了一體化建設水平;現代大道站結構充分考慮既有星港街隧道,利用星港街隧道作為車站圍護結構;東方之門站利用蘇州中心地下室打造1、3號線換乘通道。
璀璨星空的東方之門站
蘇州3號線總體組成員
蘇州七號線線路走向示意圖
蘇州軌道交通7號線起於相城區莫陽站,止於吳中區紅莊站(不含),全長29.6公裡,設站25座,均為地下站;車輛採用6節編組B型車,最高運行時速80公裡,初期配屬50列/300輛。工程投資估算219.93億元,總工期5年。
蘇州北站效果圖
建成後,7號線將與4號線支線貫通運營,線路總長達到40.4公裡,車站33座。
蘇州7號線總體組成員
7號線為南北向骨幹線路,是古城東側重要的南北客流通道,強化了湖西核心區(CBD)與高鐵新城的聯繫,也是高鐵蘇州北站客流的重要集散線路。7號線串聯了高鐵蘇州北站、高鐵新城、相城區核心區、蘇州工業園區湖西核心區、吳中區中心、越溪、吳中太湖新城等重要功能中心和樞紐地區,對促進蘇州城市資源整合和經濟融合、增加就業、保持經濟增長、實現可持續發展等多個方面能夠起到積極有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