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授學院
中國文學史梗概(109)
溫庭筠
溫庭筠,原名岐,字飛卿,太原祁縣(今屬山西)人。唐代詩人、詞人。出身沒落貴族家庭,為唐初宰相溫彥博後裔。富有天賦,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故有「溫八叉」或「溫八吟」之稱。然恃才不羈,又好譏刺權貴,多犯忌諱,又不受羈束,縱酒放浪;因此得罪權貴,屢試不第,一生坎坷,終身潦倒。唐宣宗朝試宏辭,溫庭筠代人作賦,因擾亂科場,貶為隋縣尉。後襄陽刺史署為巡官,授檢校員外郎,不久離開襄陽,客於江陵。唐懿宗時曾任方城尉,官終國子助教。
溫庭筠精通音律,詩詞兼工。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其詩辭藻華麗,穠豔精緻,內容多寫閨情。其詞更是刻意求精,注重文採和聲情,成就在晚唐諸人之上,為「花間派」首要詞人,被尊為「花間派」之鼻祖,對詞的發展影響很大。在詞史上,與韋莊齊名,並稱「溫韋」。文筆與李商隱、段成式齊名,三人都排行十六,故合稱「三十六體」。其詩今存三百多首,有清顧嗣立重為校注的《溫飛卿集箋注》。其詞今存七十餘首,收錄於《花間集》《金荃詞》等書中。
主要影響詩詞創作
溫庭筠精通音律,詩詞兼工。溫庭筠詩詞工於體物,有聲調色彩之美,在藝術上有獨到之處。其詩辭藻華麗,多寫個人遭際,於時政亦有所反映,弔古行旅之作感慨深切,氣韻清新,猶存風骨。其詞多寫女子閨情,風格穠豔精巧,語言工練,清俊明快,是花間詞派的代表作家,被稱為花間鼻祖。現存詞數量在唐人中最多,大都收入《花間集》。原有集,已散佚,後人輯有《溫庭筠詩集》《金荃詞》。
溫庭筠的詩思想內容豐富,對戰爭、愛情、人生、歷史、政治、婦女題材都廣泛接觸,深入思考。總的說來,其詩內容有三個比較重要的方面:一是側重抒寫自己積極用世的情懷和懷才不遇的感慨,如《和友人題壁》《書懷百韻》《過陳琳墓》《蘇武廟》《贈蜀將》等;二是對羈旅行役和旅途景物的描寫,如《商山早行》《利洲南渡》《回中作》《錦城曲》《過分水嶺》等;三是對友情和愛情的吟詠,如《晚坐寄友人》《寄山中友人》《送人東遊》《西江貽釣叟騫生》《鄠郊別墅寄所知》等。
溫庭筠的詩藝術表現手法靈活多樣,既有辭藻講究、不厭其煩的描寫,也不乏格調高峻、語言清新的警句,寫得清婉精麗,備受時人推崇。從詩歌體式方面來看,他最擅長的是樂府詩和近體律絕。溫庭筠詩集中有約六分之一的樂府詩,華美穠豔,多寫閨閣、宴遊題材。其樂府詩中,成就較高的主要是詠史懷古、愛情風懷、記遊寫景(包括邊塞之遊)之作,但寫宴飲、音樂的也有佳作。溫庭筠的近體詩中成就最高的是七律,其次是五律和七絕。七律詠史詩如《過陳琳墓》《蘇武廟》《馬嵬驛》,歷來被視為佳制,可與李商隱方駕。五律頗多警句佳聯,如《商山早行》詩之「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更是不朽名句,千古流傳。相傳宋代文學家歐陽修非常讚賞這一聯,曾自作「鳥聲茅店雨,野色板橋春」,但終未能超出溫詩原意。溫庭筠七絕風格多樣,而均擅勝場,較之五律多佳聯少全篇,似更勝一籌。五絕僅四首,但亦有《碧磵驛曉思》這種寫瞬間感觸而頗具神韻的佳篇。溫庭筠近體詩中詠史懷古之作較為突出,愛情題材比重較小,往往格韻清拔,不同於其樂府詩的豔麗,其中不乏抒情寄憤、感慨深切之作。
溫庭筠的樂府詩借史事諷刺時弊,是對元白新樂府的繼承,同時也有很大的發展變化,題材側重風情,形象趨於哀怨,意境傾向隱晦,手法婉約曲折,呈現出類似於詞體的風貌。在唐代樂府詩作者中,溫庭筠堪稱重鎮,後世研究者甚至將他和李白、杜甫、白居易並列為唐代樂府四大家。溫庭筠的近體詩對後世的影響主要體現在聲律上。由於擅長音樂,溫庭筠有意識地對唐代詩歌最普遍採用的形式近體詩的聲律進行了改造,對詩歌聲律以及詞體創作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對後世的詩歌創作產生了較大影響。
溫庭筠是第一位專力於「倚聲填詞」的詩人。溫庭筠的詞思想內容相對集中,多以女性為主人公,多抒寫她們的離別相思之情。她們的身份或為歌妓,或為女冠,或為丈夫遠戍的思婦,或為深宮的嬪妃,或為採蓮女,其中有相當一部分內容不涉綺怨。詞集中有以詠柳為內容的流行歌曲,如《楊柳八首》等;還有主人公為男性,內容為行役、詠壯別的詞作,如《清平樂·洛陽愁絕》等。
溫庭筠的詞大致有兩種不同的藝術風格,一種穠麗密隱,一種流麗輕倩。其詞多情致含蘊,辭藻濃豔,雖屬穠麗密隱一路,但其真正所長者是清疏明快、流麗自然而又富於情韻的一路。溫庭筠善於選擇富有特徵的景物構成藝術境界,表現人物的情思,在創造詞的意境上作出較大貢獻。由於精擅音律,加之多與樂工歌伎往還,熟悉民間詞調及教坊曲調,溫庭筠對詞作的音調聲律頗為講求並刻意錘鍊,還能對民間詞調及教坊曲調信手拈來舊曲以創益新調,這都對詞的格律形式的規範起到了促進作用,還注重語言的格律音韻與曲調節奏融為一體,在藝術上普遍達到較高水準。
溫庭筠在詞史上的地位極高。其詞上承南北朝齊、梁、陳宮體的餘風,下啟花間派的豔體,是民間詞轉為文人詞的重要標誌。後世詞人如馮延巳、李煜、歐陽修、柳永、晏幾道、周邦彥、李清照、陸遊、吳文英等都深受溫庭筠的影響,甚至視溫庭筠為偶像級人物。溫庭筠「花間詞祖」的定位,緣於一部詞集。後蜀廣政三年(940)趙崇祚編選《花間集》,開卷便是溫庭筠詞六十六首。《花間集》標誌著「花間詞派」的誕生,這是中國詞史上的第一個流派,是後來婉約詞派的直接源頭,對五代以後詞的大發展起了強大的推動作用。明代戲曲家湯顯祖評點《花間集》,致使明朝文人間一時掀起溫詞熱,人人讀花間,少長誦溫詞。清朝乾隆末年,一統詞壇百餘年的「常州詞派」把溫詞視為經典。直到當代,詞學大家唐圭璋、袁行霈、葉嘉瑩、俞平伯、浦江清等無不解讀評點溫詞,曲盡其妙;作家施蟄存讀溫詞,作《讀溫飛卿詞札記》,作家李金山為他作《花間詞祖溫庭筠傳》;相關碩士博士論文浩如煙海,收錄溫詩溫詞選本不計其數。
其他成就
駢文
溫庭筠還是一位駢文作家。他的駢文精工典麗,情韻並美,行文流暢,富於變化,展現出獨特的風格和魅力。溫庭筠駢文與李商隱、段成式齊名,因為三人都排行十六,人稱「三十六體」。
小說
據《新唐書·藝文志》,溫庭筠撰有小說《乾巽子》三卷,今尚有三十三篇小說散見於《太平廣記》裡,內容涉及文人軼事以及鬼怪妖狐的奇聞異事,有簡潔的瑣記雜錄,也有內容豐實的長篇故事。程毅中在《唐代小說史》中言:「《乾巽子》是一部兼有志人、志怪和雜記瑣事的小說集,它有綜合性。」
學術
據《新唐書·藝文志》,溫庭筠編撰有《採茶錄》一卷(一說三卷),編纂類書《學海》十卷(一說三十卷)。《採茶錄》編著於鹹通元年(860),今僅存殘篇。《學海》已不傳。
書法
溫庭筠還工書法。董其昌《畫禪室隨筆》卷一《題溫飛卿書》:「《湖陰曲》,溫飛卿書,似平原而遒媚有態,米元章從此入門。」惜其書法作品今不傳。
主要作品
溫庭筠創作頗豐,有傳奇《乾巽子》三卷,原本今不傳,部分篇什見於《太平廣記》。《採茶錄》一卷,不傳。類書《學海》十卷,佚。詩文集《握蘭集》三卷,《金荃集》十卷,詩集五卷,《漢南真稿》十卷,《漢上題襟集》十卷,又有與段成式、餘知古等人詩文合集《漢上題襟集》十卷,皆佚。今存詩九卷,文一卷。今所見溫庭筠之詩詞,為《花間集》《全唐詩》《全唐文》中所保存者。現存詩三百一十多首,有清顧嗣立重為校注的《溫飛卿集箋注》以及清曾益等人的《溫飛卿詩集箋注》;現存詞有王國維所輯的《金荃詞》收七十首,林大春匯集《唐五代詞》錄七十首。現存《乾巽子》三十三篇,系從《太平廣記》中輯出。現存駢文二十題三十二篇。
軼事典故科場救人
溫庭筠自幼才華穎發,唐宣宗大中年間,進京應試,才名特盛,一時京師人士爭相與之結交。但因為「士行塵雜,不修邊幅」,整日價和公卿家無賴子弟裴諴、令狐滈之流混在一起,飲酒賭博,很快就有了壞名聲,讓當道者覺得這樣的人不能「臨民」,便因此累年不能中第。
唐代從仕的正途是應進士試,考詩賦,所考的詩賦,都有一定的程式,很考驗應試者對文字的駕馭能力。科試之日,會給每個考生發三根大蜡燭,三根蠟燭燒完,要作完八韻的詩賦。當時有人作對聯說:三條燭盡,燒殘士子之心;八韻賦成,驚破試官之膽。唐時三條燭燒盡,八韻賦猶未寫成的,大有人在。但溫庭筠偏有一種本領,他應試時,根本不用打草稿,把手籠到袖子裡,伏在几上,信口吟誦,便能作完,時號溫八吟。又謂他一叉手即成一韻,八叉手即能完篇,又號溫八叉。
溫庭筠還是考場大救星,每次考試,與他鄰鋪的舉子都會沾上他的恩澤,不必自己答卷,溫庭筠會替他們答卷的。在大中末年,他累年不第,而善代人捉刀的名氣也越來越大,主考官特地讓他於簾下單獨應試,不料即使在這種情況下,他還通過口授答案,暗中幫了八個人答卷。
拒愛才女
相傳溫庭筠是唐代才女詩人魚玄機的初戀情人。溫庭筠和魚玄機的認識應當是機緣巧合。魚玄機原名幼薇,字蕙蘭;也有說是冒姓魚氏的。其父是個落魄秀才,因病過世後,魚幼薇母女生活無著落,只好幫著一些妓院洗衣謀生。溫庭筠長得雖醜,卻很風流,是個著名的浪子,喜歡在妓院裡混。他就這麼認識了魚玄機。那一年,魚幼薇也不過十一歲左右。溫庭筠看魚幼薇聰明伶俐,就收她為弟子,教她寫詩,也順便照顧一下她們母女的生活。
溫庭筠後來得到一個做巡官的機會,離開長安,離開魚玄機,到外地去了。在一起不覺得什麼,離開了溫庭筠,魚幼薇才覺得缺少什麼,心裡空落落的。魚幼薇覺得她愛上老師溫庭筠了,於是連續修書,表白心跡。溫庭筠雖然風流,但師生的界限還是堅守住了。他想了好久,才想到拒絕魚幼薇的方式,他決定把她介紹給少年才子李億。
李億對魚幼薇還不錯,但是李億老家的老婆見丈夫帶著魚幼薇進門就不客氣了,先是打,然後趕出家門。萬般無奈,李億將魚幼薇送進一座道觀內,說三年後再來接她。魚幼薇成了道姑,就是這個時候開始叫道號「玄機」的。但是,三年的等待,成了一場空。魚玄機開始改變自己,不再等什麼男人。她成了豔麗女道士,不少男人成了她的入幕之賓,把個修行所變成了妓院。後來因為爭風吃醋,一時失去理智,把情人的貼身丫環鞭打致死。這起命案很快被搞到官府,魚玄機被判處死刑。那一年,魚玄機還是個二十六歲的妙齡少婦。溫庭筠在千裡之外,聽說自己的學生落得如此下場,痛心疾首。
本公眾號面向全國長期徵稿,來稿請隨附作者簡介和照片。來稿郵箱:982075137@qq.com;公眾號:cjy700312;來稿作者請添加管理員微信:cjz690814,以便發放稿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