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庭筠雖然才華橫溢,但一生顛沛流離,有人說他「心比天高,命比紙薄」。究其原因,因為他不守規矩!
不守考場規矩
溫庭筠也參加科舉考試,但他不是老老實實地只答自己的考卷,他還幫別人作弊。很多考生都很膜拜他,他也因此而沾沾自喜。考官對此也有耳聞,於是,又一次考試的時候,專門給他放了一個特座,由老師親自監考。溫庭筠很快答完自己的考卷,交卷出場了。可是後來才知道「私佔授者已八人」他這麼會兒工夫,不僅答完了自己的考卷,而且通過口授,替其他八位考生也答了試卷。這件事讓朝廷非常惱火。
不守人情規矩
溫庭筠有一個哥們,他的父親是宰相令狐綯。因為唐宣宗喜歡《菩薩蠻》曲子,所以,令狐綯就投其所好,拿了溫庭筠寫的《菩薩蠻》二十首獻給唐宣宗,並告訴唐宣宗說是自己寫的。同時,他還專門囑咐溫庭筠,這件事,不可洩露。
溫庭筠可倒好,到處宣揚炫耀。這還不算,他還譏諷宰相令狐綯讀書少,只能「中書省內坐將軍」。這一來二往的,真把宰相得罪了。原本唐宣宗還想把溫庭筠弄成甲科進士,結果令狐綯上奏:「此人,有才無行,不宜與第」。所以,溫庭筠直到50歲也未能考取功名。
不守判卷規矩
65歲的溫庭筠出任國子助教,並得到一個機會以主考官的身份判考生的試卷。這下溫庭筠可是得意得很。畢竟以前在科舉考試上自己摔了很多跟頭。於是,他改變了判卷的規矩,只看內容,不看名字。他覺得好的文章,就張榜公布。並稱讚這些文章「聲調激切,曲備風謠」。
結果呢,這些文章大多都是諷刺官場的。這讓很多權貴如芒刺背。於是,新上任的宰相楊收,寫下一紙公文
稱「孔門以德行居先,文章為末。爾既德行無取,文章何補焉?徒誇不羈之才,罕有適時之用……」
將溫庭筠貶為了方城尉。
數月後,溫庭筠病逝於方城,終年六十六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