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豐富經驗的我們的知識無不以經驗為基礎,一言以蔽之,知識全由經驗而來。——洛克
大家都知道,我們中國人在養生方面的知識經驗十分深厚。從小我們就知道一句從古流傳至今的話——勞逸結合。所謂勞逸結合,就是指勞動要有度,休息也要有度。因為過度的勞動和過度的休息都會對人體的健康產生危害。那麼今天我們要討論的就是「人睡三覺,命比紙薄」的養生說法。民間俗語「人睡三覺,命比紙薄」,是什麼意思?古人的忠告
人睡三覺
在過去饑荒到戰亂再到解決基本的生存問題後,人類社會也從落後的生產力,發展到相對先進的生產力和相對穩定的社會秩序。在物質基礎得到了一定保障後,這時候如歷史上的秦始皇般的貴族和統治階級,開始追求長生不老的願望,這也就促進了養生學的形成和發展。最早在我國歷史上的周朝時期,就有書籍記載了有關營養和養生學的闡述解釋。而類似的中國古代的醫學著作還有《神農本草經》和漢代出土的《黃帝內經素問》,以及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等,我國的中醫文化和養生文化可謂博大精深。
而 「人睡三覺,命比紙薄」這句話中所提到的所謂「三覺」,就是指三種不同於常規睡眠的不良睡眠習慣。其一是懶覺:當今時代我們很多年輕人都有睡懶覺的壞習慣,喜歡在周末的時候貪圖再多睡一會兒,睡到中午12點後直接開始吃午飯。甚至有的人會昏昏沉沉睡上一整天直到下午2、3點才起床。大家可能會認為睡飽了精神才能養足也覺得沒什麼,但是其實我們人體的睡眠是有周期的,過度的睡眠不僅會使內分泌失衡,也會導致精神倦怠和記憶力的衰退。而不吃早飯更是不對,這樣做會誘發胃潰瘍等腸胃疾病。這也是古代醫學和現代西方醫學的共同觀點。而在中國歷史上就有一位遼代皇帝耶律璟,其人作息就是十分嗜睡懶惰,吃了睡睡了吃,而最後這位名副其實的「睡王」死於叛亂。可見過度睡眠不僅會使人精神不振從而懈怠,還會影響我們的日常學習和工作。
第二種就是「悶頭覺」,即習慣睡覺時用被子蒙著頭睡。雖然這樣會讓人覺得在寒冷的冬天也十分溫暖,而且有著被被子包裹的安全感和「小幸福」。但是,在中國的醫術古籍中其實是反對這種睡眠方式的。因為如果悶著頭睡覺,那麼在睡覺時就只能呼吸到被子裡少量的空氣,長期下去就必然影響到身體呼吸系統和心腦血管的健康。大家都知道,大腦的健康運作需要充足的氧分,而這種疾病一旦發作不僅不好治療且費用高昂。為了一時的舒服讓身體付出這麼大的代價,實在不值得。
而最後一種,就是很常見的晝夜顛倒睡覺。現代社會壓力大節奏快,各種電子產品和城市生活壓縮了很多人的睡眠時間,熬夜的現象很常見。現在很多年輕人都會在晚上選擇去酒吧、KTV、燒烤店等娛樂場所,喝酒蹦迪到第二天3、4點甚至直接通宵。甚至部分朋友白天在家睡覺晚上出來活動,如同「晝伏夜出」的貓頭鷹一樣。這種作息擾亂了人體正常的生物鐘,因為我們人體的器官和內分泌的工作規律是幾千年來進化的結果,而熬夜會讓本該在夜晚休息的臟器被迫工作,再加上酒精和咖啡因等高糖高油脂食品的攝入,對身體的危害可想而知。熬夜不僅會損傷皮膚,也會對大腦產生損傷,真的是百害而無一利。
命比紙薄
而提到的「命比紙薄」,其實是誇張的說法,但如果用這三種睡眠方式長此以往地去休息,那麼往後就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嚴重的影響。那麼為什麼我們要保持一個健康的作息習慣?因為我們的身體就像是一個智能的工具,它有它的運作規律。從中國古代醫學角度來看,我們人體五臟六腑的運作規律正如天地一般,遵從著「天人合一」的自然法則,這也是在現代西方醫學進化論中被證實的觀點。從小我們就知道扁鵲和蔡桓公的典故,當病症變得嚴重的時候再治療已經是亡羊補牢大費周折,所以在沒有生病時就提前預防和保養才是真正最有效最合理的,這也是現在歐美很多國家年輕人群體熱衷健身的原因。
所以廣大青年朋友還是要從現在起注重養生,上班族面對工作和電子屏幕長期久坐要少熬夜,閒暇時也可以多做些運動鍛鍊肌肉,多吃營養食品增強抵抗力。從現在起就「保溫杯裡泡枸杞」,因為養生可從不嫌晚,不然這種種壞習慣可真的會讓我們「命比紙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