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Robinson Meyer)心理學導論就要開始了,但是帕姆·穆勒(Pam Mueller)把筆記本電腦忘在家裡了。這可不光是損失了刷Facebook的時間。作為一個普林斯頓的心理學研究生,穆勒是班上的助教之一。在課上記好筆記對她來說很重要。通常她習慣用電腦記筆記,但是,沒了電腦,她不得不依靠更傳統的方法。
於是她拿出了紙筆——然後她發現了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
整個聽講的感覺都變好了。「我覺得那天課上我學到的東西多了好多。」她說。於是她跟教這門課程的丹尼爾·奧本海默(Daniel Oppenheimer)教授分享了這個故事。
「『我在另外某天的教師會議上也有類似的經歷。』」穆勒記得自己當時這麼回答。「然後我們都直覺覺得把東西寫下來會有些不同的地方。」
事實證明,確實如此。
圖片為譯者@莘莘深手繪,下同。
一項由穆勒和奧本海默主持的新研究發現,比起打字,手寫記筆記的人對課堂內容記得更牢。
並且,知道電腦筆記怎麼不好、為什麼不好,似乎也無法提高其質量。哪怕你提前警告用電腦記筆記的人,也不會有什麼不同。對於某些事情來說,手寫似乎就是更好。
這項研究可謂是應運而生。教育工作者還在就應不應該允許學生將電腦帶入課堂爭論。研究者們已經發現了課上使用電腦往往會分散注意力——使用電腦的學生不僅是學業上表現得不好,也對他們接受到的教育不怎麼滿意;但穆勒和奧本海默的研究是第一個嘗試對不聯網的電腦跟老式紙筆做定量比較的研究。
這項研究包括三部分。在每個部分的開始,學生們要觀看一段講座或TED演講的視頻,同時用普通手寫筆記(非速記)或者電腦記筆記。
學生們看完視頻,完成30分鐘的高難度的智力任務,然後再接受關於視頻內容的測驗。在第一輪,手寫筆記者的測驗成績要優於電腦記筆記者。分析學生的筆記表明,用電腦記筆記的人往往一字不差地轉錄演講者的話。穆勒和奧本海默懷疑這是因為打字的人會傾向於照抄課堂內容,而沒有理解它們。這點說得通:如果你打字夠快的話,一字一句地記錄是有可能(完成)的,然而手寫通常沒法捕捉到每個詞。
所以,第二輪實驗的學生會收到警告。在使用電腦的學生觀看演講或者記筆記之前。研究管理員會告訴他們其中的某些人:
在課堂上用電腦記筆記的人,如果知道他們將要就課堂內容接受測驗的話,會傾向於原句抄錄聽到的內容而不多加思考。今天在做筆記的時候請儘量避免這一點。用你自己的話記筆記,不要只是逐字逐句地記演講人說了什麼。
警告似乎沒有任何作用。測驗表明,手寫筆記者還是比用電腦的人對課堂內容記得更牢。分析用電腦的人的筆記之後,兩位作者承認:「雖然我們指示他們不要逐字逐句記錄,但這指示完全沒有產生效果。」
最後一輪的學生在觀看講座錄像整整一周之後接受測驗考試。其中的一些學生被允許在測驗前花10分鐘複習他們的筆記。在這最後一輪實驗,有時間複習的手寫筆記者的考得比其他所有人都更好。無論哪種手寫筆記的學生,事實上,都要比用電腦記筆記的學生考得好。
另外,用電腦逐字逐句做筆記的那些人,複習筆記似乎反而會妨礙他們考試。
總而言之,用電腦做筆記會導致逐字原樣記錄,這會讓複習變得困難。同時就算你警告了用電腦的人、不讓他們逐字記錄,也沒用。
「現在我們手寫不如打字那麼快,但是打字的人就會傾向於一字一句抄錄講座的大部分內容。」穆勒說,「用電腦做筆記的人不需要清楚地知道他們寫下了什麼。」
她認為這可能是這一現象的關鍵:手寫筆記的話, 你不得不在寫下來之前進行信息處理。這種初步選擇性導致了長期理解。
「我不認為我們有必要號召更多的人回歸紙和筆。」穆勒說,「觸屏式平板電腦看起來兩邊好處都佔了——你必須選擇要記什麼,但同時你也會有電子版的記錄。」
順便說,這兩位研究者準備接下來探尋平板電腦的效果。(他們沒有將平板納入本次研究的範圍內。)不過,他們在這項研究之外的科研日程非常繁忙,因為兩個人都不是專攻教育心理學的。穆勒的研究課題是關於法律和道德,而奧本海默側重於決策制定和民主心理學研究。
但是他們兩個都很喜歡這次關於筆記的「跑題」研究,因為這是一個源於真實生活問題的研究 。「我認為,」穆勒說,「現實生活中的問題才是頂尖研究的來源,因為這些問題會在人們中產生共鳴。」
編譯自 The Atlantic: To Remember a Lecture Better, Take Notes by Hand
擴展閱讀
學生時代的你,上課玩兒手機嗎?估計大多數人的回答都是肯定的。儘管一部分學生的成績會因此受到影響,但是整體上學大家仍然不覺得這是一個嚴肅的問題。上課玩手機的頻率有多高,最吸引學生們看手機的活動又是哪項?來看看結果和你想的是不是一樣~
請戳「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