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筆記、解方程、創作音樂:科幻小說裡的手寫識別來了

2020-12-25 雷鋒網

MyScript副總裁Gary Baum。圖片來自MyScript。

MyScript是一家位於法國的手寫字跡識別與電子墨水技術公司,公司產品包括名為「MyScript Calculator」的手寫計算器APP,以及能夠識別文字、圖形圖表、數學公式、音樂符號等內容的產品,應用包括企業管理、兒童教育、汽車應用、音樂創作等領域。MyScript的營銷副總裁Gary Baum介紹了字跡識別將如何改善機器學習,以及,人類的學習。作為一種輸入方式,手寫字跡識別教會機器適應用戶,機器又多了一項會進化的技能。用戶要只要寫幾行字,就可以讓系統對人的體驗進行回應。Gary是一位有20年產品管理經驗的科技行業老兵。在MyScript,他推動技術應用,擴展電子墨水技術的商業化,在電子書寫生態系統中培養策略合作。他本科的學習專業是電子工程,碩士專業是計算機架構與高級控制理論,在CPU和系統設計方面有六項專利。

    

圖:MyScript手寫計算器。圖片來源網易

不久以前,如果你說機器會「學習」或者「懂得」,可能很多人都會嗤之以鼻。但是,神經網絡和人工智慧技術正在集合這些技能,讓計算機完成更加複雜、類似人類的功能。例如谷歌的DeepMind就在使用非常高級的神經網絡,推動未來的機器學習。

雖然機器可以做到閱讀新聞、回答我們的問題,它們的知識通常是受到文章長度和計算能力的限制。新開發的算法能讓系統從經驗和線上數據中學習,讓機器對話題和語言有更深刻的理解。研究員驗證了這個理論,將幾百幾千條《每日郵報》和CNN的新聞輸入系統,讓系統來精確檢測缺失的文字,或者預測一個頭條。神經網絡正確回答了超過一半的查詢,搞不定的只有語法結構比較複雜的文章。

除了識別文字,神經網絡可以自動識別幾何角度等數學符號和音樂樂譜中的各種符號,在各行業中有廣泛應用的潛力。

無數研究員都認可深度神經網絡在應用中的益處,從聲學模型到語音識別、甚至最近的人臉識別。帶有新型訓練方法的深度神經網絡甚至據稱比舊的高斯混合模型在聲學表徵上更加出色。其他最近的應用使用這項科技,通過檢測輸入方式來預測人類情感。

神經網絡繼續拓展機器學習的領域。雖然《我,機器人》等賣座電影已經讓大眾對人工智慧感到緊張,但是這些技術實際上在簡化我們的生活。從基於用戶的旅行歷史來建議下一個旅行目的地,到為用戶規劃減肥方案,神經網絡讓機器學習變得前所未有的好用。

實現更多的自然輸入法

對於神經網絡來說,輸入方法的不同會帶來天差地別。自然輸入法最好地反映了用戶的需求和習慣,通過給用戶提供自然輸入法,工程師和研究員可以減少機器適應用戶的時間,而不是等用戶去適應機器。雖然輸入法越來越有機化,一個設備用戶體驗的實力和最終成功,與輸入方法相關,需要更加自然、符合直覺的形式,例如手寫字跡識別。手寫字在傳統社會裡使用了幾個世紀,但是直到不久之前,手寫字才被現代計算設備以電子墨水的形式接受。行業內,電子墨水的辨析一直是一個重大挑戰,雖然這不能阻止神經網絡技術前進的腳步。

多倫多大學的計算機研究員正在教會一個神經網絡系統如何用手寫字,他們已經遇到越來越多對手寫識別技術的需求。類似地,一位前Spotify工程師收集了網際網路上五萬個字體,來訓練一個神經網絡學會創造自己的文字和字體。在MyScript,神經網絡系統在成為熱門話題之前,從公司創立開始便一直是技術的核心。MyScript實驗室的團隊在開發、定製和適應科技方面非常資深,可以建造手寫識別系統用於各種應用,從文字、數學、圖像到音樂。團隊的知識體系覆蓋了各種神經網絡架構,包括知覺、深度架構、卷積神經和鏈型網絡等等。

MyScript的手寫文字識別。圖像來自MyScript。

MyScript的圖表識別技術應用於企業管理層的日常商業運作。圖片來源:MyScript。

MyScript用於音樂創作。圖片來源:MyScript。

這些自然的、更符合直覺的創新,不僅提升了設備的使用便捷度,還幫助應用推廣落地,例如汽車領域內,手寫識別只有在這幾年才成為可能。汽車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因為根據美國汽車協會(AAA)在2015年的一項調查,在車內手寫字比其他輸入法都更加安全。有了手寫字,你可以專注在路面上,司機只需要最小化的認知幹擾,就可以在汽車行進中輸入數據——對司機來說這是大大的好處。作為一種輸入法,手寫識別讓機器可以適應用戶的自然書寫輸入。可穿戴設備是另一個例子,一層又一層的附加性能讓設備可以進行更加高效的信息處理,尤其是當你不想用語音對你的設備說話的時候。

也許最吸引人的手寫字使用情景是作筆記。現在,用高品質手寫筆在數字設備上書寫已經越來越普遍。許多語言——覆蓋了地球上95%的人口——都可以通過神經網絡準確轉化為數字形式。更了不起的是圖表、圖形和數學公式的識別,可以將更多的書寫筆記轉化為數字形式。這種應用已經在學生和公司管理層中都廣泛使用。

以前,會識別手寫字的機器很多都出現在科幻小說裡。神經網絡技術和人工智慧技術的出現將極大改變這一切。通過吸收信息、從細節和高強度訓練中學習,神經網絡繼續為機器帶來新的技能。同樣,隨著手寫等直覺性輸入法應用越來越廣泛,神經網絡的價值也會越來越高。

via InsideBigData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

相關焦點

  • 乾貨:關於科幻小說創作的心得與感悟
    我寫了一套書,以前的名字叫KDA,經常打遊戲的人可能知道是什麼意思。其實我一開始並不知道這個詞是英雄聯盟和dota裡的一個指標,我是後來才知道的。當這套書出版後,便叫它《星隕》。因為我國出版規定,書籍名稱不能有外文。我這套書之前在百度貼吧科幻吧,科幻小說吧,科幻世界吧進行了連載。選擇貼吧是因為貼吧的互動性比較強。這是最主要的。再有就是貼吧可以發文字,也可以發圖片,我可以方便進行配圖。
  • 拋棄手寫和輸入 塗書筆記識別精度有多高?
    比如看一本金庸小說,其中一段描述盪氣迴腸,你想迫不及待的記錄下來,拿筆寫下來太落伍,用手機拍下來看起來不方便,這個時候打開「塗書筆記」,開啟底部的攝像頭橫屏拍照(暫不支持豎屏),以最好垂直角度拍一張亮度足夠的照片,然後用手指塗抹你想要摘抄的那一段,接下來一段電子版的金庸武俠就快速的摘抄下來了,整個過程花不了30秒。    「塗書筆記」的識別準確率怎麼樣?都能識別哪些文字?
  • 科幻作家教你這樣寫小說
    吳巖先是給師生們介紹了自己從事科幻小說創作的歷程,怎樣把自己的興趣變成一生事業,並鼓勵大家要勇於追尋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童年夢想。他告訴學生們,1978年,他在北京市燈口中學讀書,當時非常喜歡看葉永烈的科普科幻作品,就寫了一篇讀後感投到《光明日報》上。
  • 科幻作家韓松:所有科幻小說都應該是推理小說
    韓松則認為,時晨的作品《密室小丑》裡就有很多科幻元素,例如每一個密室如何設計,其中就涉及了化學、物理學、建築等各個學科的內容。除了彼此有很大關聯且一直相互影響以外,推理小說和科幻小說也都面臨著類似的難題——時效性。
  • 想寫科幻小說,這些科幻經典一定要讀
    用幻想的形式,表現人類在未來世界的物質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學技術遠景,是件很酷的事兒,於是越來越多的青少年對科幻創作產生了極大的熱情和興趣。當然,很多同學會經常遇到這樣的窘境,寫之前天馬行空,思潮雲湧,可一動筆平時才華橫溢的你卻又無從下手,要想創作出優秀的科幻作品並非易事,怎麼辦?
  • 聚焦科幻小說創作方法《創意寫作七堂課》出版
    這種文學形式,就是科幻小說。凌晨,著名科幻作家,擔任過多個科幻徵文比賽評委,深為投稿者的熱情感動,也感受到了大多數投稿者對科幻小說創作教材的急切需求。於是,她奮筆疾書,將25年來的科幻創作經驗一一總結,毫無保留地分享給些作者。
  • 七(上)數學:特殊一元一次方程試題筆記整理,讓你會解各類方程
    在數學七年級(上)第五單元,同學們學習了一元一次方程,要想學好這一章,最基礎的就是要能解各類方程。當然,大多數方程都比較平常,在求解的過程中我們只需要按照去括號、移項、合併同類項的步驟去解就可以了。但是對於有的題目就沒有這麼簡單了,通常需要我們採用化分母、通分或者是約分等方法才能夠解出未知數x的解。今天為大家分享一下有關特殊一元一次方程解法及技巧的試題,通過這些題目,讓同學們能夠學會舉一反三,在今後無論碰到任何形式的解方程題都能夠輕鬆解出。
  • 與惡劣的創作環境博弈:韓國科幻小說的發展歷程
    時至今日,韓國人依然生活在充滿競爭的社會環境裡,為了生存日日與現實作鬥爭。想到這點,科幻小說長久以來一直被視作虛無荒誕之談的原因也就不難理解了,畢竟,這個小說品類是在描述幻想現實中並不存在的事物。但過去百年間,韓國科幻小說的命脈始終未斷。下面介紹的韓國科幻小說史,主要是韓國原創科幻小說的發展史概述。更多詳細內容可參考作者高章源的著作《韓國科幻小說如何存續至今:韓國科幻小說百年史》。
  • 這些名著,竟然都是科幻小說
    很多人都在議論,「中國科幻文學正逐步走入世界科幻文學的舞臺」,但正如劉慈欣所言,「中國科幻仍處於不太成熟的階段」。相較之下,自英國詩人雪萊的妻子瑪麗·雪萊1817年創作小說《弗蘭肯斯坦》開始,西方現代科幻文學走過200年的歷程。
  • 有筆沒筆一樣寫 五款安卓手寫筆記APP
    比如iOS平臺上的墨筆和UPAD,就是手寫筆記類應用中最強的兩款,可惜這兩款應用都是iOS獨佔,沒有安卓版本。不過這也使得安卓平臺上出現了諸多有自己特點的應用,今天我就給大家介紹幾款完全不輸給墨筆和UPAD的手寫筆記應用。
  • 讓你震驚的那些短篇科幻小說
    《頭號玩家》中哈利迪在綠洲中的形象是「巫師」,和「指環王」、「龍與地下城」什麼的沒關係,而是MUD傳統——我估計那些寫電影彩蛋合集的營銷號根本沒聽說過MUD。王晉康,《豹》,銀河獎特等獎。反響強烈,讀者紛紛來信。依然是他最拿手的生物科技倫理梗,有點高科技驚悚傾向。格魯格-貝爾,《血裡的音樂》。1984年星雲、雨果最佳短中篇雙獎。
  • ...星雲」獎得主凌晨新著《創意寫作七堂課》教你寫好科幻小說
    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20.05近日,中國科幻「銀河」「星雲」雙獎得主、中國科普科幻創作大賽組委會專家、「水滴獎」「大白鯨」等多個獎項評委凌晨的《創意寫作七堂課——你也能寫好一篇科幻小說》由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
  • 吳巖:目前我國科幻小說原創能力不足 創作力量仍需壯大
    寫科幻除了創意也要有社會生活今年年初,電影《流浪地球》的上映引發社會對科幻的關注熱潮。吳巖曾是北京師範大學的教授,在國內首創科幻文學課程。同時,他也是世界華人科幻協會創始人之一。目前就職於南方科技大學的吳巖告訴新京報記者,和中國人口數量相比,中國科幻創作的產量和質量還「不盡如人意」。中國的讀者是美國讀者的幾倍,但去年新出版和重版的科幻圖書共382種,美國通常有一千多種。從質量上來說,除了劉慈欣和郝景芳的獲獎作品,這幾年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作品並不太多。這說明目前科幻小說原創能力不足,非常有創意的人還不夠,科幻的創作力量仍需壯大。
  • 「青少年科幻創作公開課」點亮少年科幻之夢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9月4日電(許藝琳 張文琦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宋寶穎)貫穿整個8月的「青少年科幻創作公開課」系列直播圓滿落幕。8月的5場直播累計觀看人次20餘萬,微博話題閱讀量超過135萬人次。在最後一場直播中,著名科幻譯者丁丁蟲帶來「科幻寫什麼」的主題分享,解析了幻想系小說發展的時代特徵,帶大家一同回望科幻題材的演變歷程。
  • 比《信條》更燒腦,來這裡創作屬於你的科幻故事|三明治
    去年,三明治聯手專注科幻故事開發的微像文化,共同推出了科幻小說工作坊。學員中有初次接觸科幻小說的萌新,也有資深的科幻迷,在作家導師的引導下大家腦洞齊飛,寫出了一篇篇精彩的故事。 在2020年,科幻小說工作坊2.0如期而至,繼續為大家提供系統性、有專業指導的幻想類小說創作課程。
  • iPadOS 14「隨手寫」功能,解放你的手指
    這裡,就不得不說說 iPadOS 14 中新增加的 Apple Pencil「隨手寫」功能。「隨寫」功能是 iPadOS 14 為 Apple Pencil 打造的一項全新的功能。當你在任意本欄寫,就能及時的將你的寫字轉換為輸入的本,中英文混合也沒問題。
  • 作家星河帶你入門科幻創作,細講科幻文本類型
    主要從事科幻小說和科普作品創作,著有科幻作品《網路遊戲聯軍》《殘缺的磁痕》等數十部,著有科幻電影評述「視覺的衝擊」叢書,主編《中國科幻新生代精品集》、「年度科幻小說」(灕江版)等作品集,已出版和發表作品數百萬字。曾獲「五個一工程」獎、宋慶齡獎、冰心獎、全國優秀科普作品獎、銀河獎等諸多獎勵。2007年被授予「在科普編創工作方面有突出貢獻的科普作家」稱號。
  • 人工智慧創作的春天來臨:能寫詩 能作曲 能寫小說 能作畫
    原標題:人工智慧創作的春天來了 除了寫詩作曲, 人工智慧還能寫小說、作畫   古人作詩多為抒發情志,風格偏悲愁,這也讓「九歌」寫的詩有些「傷春悲秋」。團隊希望通過強化一些輕鬆情緒樣本的訓練,讓「九歌」變得積極一些。此外,如何在保證全詩一致性的基礎上寫出更長的詩歌,也是新挑戰。   實現「人人都是詩人、畫家或音樂家」   除了寫詩作曲,人工智慧還進化出了寫小說、作畫等新技能。
  • iPadOS 14 手寫筆體驗:一切都是為了讓你專注創作
    所以,iPadOS 14 新增的「隨手寫」功能就是為了解決這一痛點而存在的,藉助該功能我們就可以在任何文本欄中通過 Apple Pencil 手寫,而所寫文字將轉換為文本文字,避免了在手寫和觸控之間切換的繁瑣。而且為了打造更加完整的書寫體驗,iPadOS 14 的「隨手寫」功能還加入了許多「書寫手勢」,諸如劃掉刪除、畫圈選擇、長按加空格、支持不同語言混寫等。
  • 暢銷書大神分享科幻創想與創作心得
    現場匯聚了蜘蛛,蛇從革,鍾雲,冰河,閆志洋,張海帆六位總銷量逾兩千萬的暢銷書大神,由《老千》系列作者,著名作家何許人擔任主持人,與現場的讀者們分享天馬行空的科幻創想與小說創作的心路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