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給全球經濟帶來巨大挑戰,金融調整也隨之加快。應對不確定性,中信銀行的業務模式和客戶服務改革不斷加碼。商業銀行如何持續助力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專注於客戶服務,並管控經營風險?當多數商業銀行苦尋轉型破局思路時,領先銀行已探索出轉型與變革成功路徑。近日,中信銀行對公金融發布了全新的品牌主張——「成就夥伴」,對公金融應對市場與挑戰,開始了服務底層邏輯的升級。
「中信銀行伴隨中國改革開放而生,與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同頻共振,當中國面臨經濟轉型時,中信銀行服務客戶的底層邏輯也要相應轉變。」中信銀行對公金融的持續打磨,推出了「成就夥伴」全新品牌主張。正如中信銀行李慶萍董事長所說,銀行因客戶而存在,銀行的工作必須因客戶的需求變化而變化,要與客戶建立心與心的連結。「成就夥伴」品牌主張正是如此,秉承「價值共創·利益共享」的夥伴精神,依託中信集團綜合金融優勢資源,與夥伴共生、共榮、共創新可能。
品牌重構,「成就夥伴」誕生
產品和服務一直是銀行業競爭的重要法寶,對公業務更是中信銀行的傳統優勢。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近年來中信銀行不斷鞏固特色業務優勢,努力做強政府金融、交易銀行、汽車金融、投資銀行等業務。「我們的服務不止於『發放貸款』,而是『服務客戶』,滿足企業成長各階段的金融需求。」年報顯示,2019年中信銀行公司客戶數達到74.3萬戶,比上年末增長11.3萬戶,增量創歷史新高;對公存款突破3萬億元,繼續保持股份制銀行領先。與其他股份制銀行不同的是,中信銀行可以充分發揮「中信聯合艦隊」協同優勢,累計為企業客戶提供聯合融資金額達6400億元,並深化銀政、銀企合作關係,成功中標中央單位及25個省市自治區的職業年金計劃。
只有建立對夥伴意識的清晰認知,保持成就客戶的能力,才能持續為客戶創造價值。2019年,中信銀行推動公司銀行公司業務轉型,強化客戶分層分類經營,傾力發展交易銀行,綜合優勢得到持續發揮。
到目前為止,中信銀行對公客戶數量已經達到81萬戶。上至全球知名的獨角獸企業,下至雨後春筍的小微初創企業。歷經30多年的歷程,中信銀行對公金融已經打造了全面、高效、專業的業務體系。但是今年突如其來的變化接踵而至,新冠疫情的爆發給中美貿易摩擦,實體經濟遭遇艱難考驗,銀行的對公服務的底層邏輯已發生改變。
不確定性已是市場常態。面對不確定的市場環境,企業與機構努力擁抱變化,擁抱不確定性;這意味著客戶需要更多元的金融與非金融服務。銀行則需要更好的協同能力與資源整合能力來滿足客戶不斷變化的需求。
「僅僅依靠我們自身無法贏下每一場。『成就夥伴,互利共贏』是我們持續獲得資源支持,不斷取得勝利的基石與保障。」中信銀行公司銀行部相關負責人表示,中信銀行對公金融有信心、有勇氣、有實力表達「成就夥伴」。
蓄勢而上,跑出「中信加速度」
數字科技已改變中國銀行業,尤其幾乎重構了零售銀行業務的流程,但是對公金融業務的商業邏輯並未發生根本性改變。作為對公金融成為行業佼佼者,中信銀行之前主要依靠中信集團資源優勢背景下的高效協同能力、中信銀行特有的創新思維與團隊的專業服務經驗,未來,在創新和科技發展的力量下,在開放融合的金融市場中,中信銀行能否探索出更多對公金融的更多成功路徑?
中信銀行公司銀行部方面表示,中信銀行對公金融的優勢在於,「金融+實業」協同優勢、融於「中信」的創新基因及持續加強的科技力量,這些將實現「成就夥伴」不僅是一句貫穿認知到行為的品牌承諾,也是全體中信銀行對公人的自信表達。中信銀行發展對公業務三十餘年,緊隨中國經濟發展,伴隨客戶成長,得到了客戶信任,同時經受住了市場的檢驗。
中信集團旗下不僅擁有包含中信銀行、中信控股、中信證券、中信信託、中信保誠保險、中信國際金融控股、中信資產管理等在業內名列前茅的各類型金融子公司,且在資源能源、製造業、工程承包和房地產等實業領域掌握大量資源。金融與實業相互依存,並駕齊驅。依靠集團的「金融+實業」協同資源,中信銀行更有能力為對公客戶創造價值。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信銀行發展的每一步背後都需要強大的創新力做支撐。這裡的創新不是狹義的技術創新,而是商業模式、金融生態等全方位的創新,這是中信銀行做大做強之根本,也是所提供的服務與產品適應市場需要,引領行業發展的推動力。科技將在未來的金融服務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而中信銀行會更堅定地將科技運用方向與金融業務需求相結合,大力發展交易銀行等業務,用科技手段高效滿足日益複雜的對公金融服務需求,提升客戶體驗。
「未來,我們將加快推進全面數位化轉型,在數位化競爭中跑出『中信加速度』。」中信銀行董事長李慶萍在2019年財報中指出,中信銀行近年高度關注網際網路時代所帶來的「新經濟、新模式、新趨勢」變化,不遺餘力加大科技投入,不遺餘力讓科技賦能業務。
強化品牌協同,造就業態新模式
目前,中信銀行向企業客戶和機構客戶提供公司銀行業務、國際業務、金融市場業務、機構業務、投資銀行業務、交易銀行業務、託管業務等綜合金融解決方案。其中,特色業務優勢進一步鞏固,總行成立交易銀行部,大力發展交易銀行業務;作為中信銀行對公業務「大單品」,汽車金融業務自2000年率先在業內開展以來,始終保持同業領先地位;投行業務持續推進創新產品落地,保持了較快的發展速度;已在財政、社保、菸草、住建、醫保等多個領域取得重要資格及帳戶;有力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在「成就夥伴」主品牌下,中信銀行有6+1的品牌子架構:政府金融業務品牌:助政務,惠民生;投資銀行業務品牌:智慧投融,創新共贏;國際業務品牌:專業、快捷、靈活;供應鏈金融品牌:生態E鏈,成就共贏;汽車金融品牌:未來之路,與您同行;普惠金融品牌:小微企業輕鬆貸;以及交易銀行品牌:不止於金融。
近年,中信銀行聚焦輕資本發展,加速從「信用中介」向「服務中介」轉變,加快發展投行、代銷等居間撮合類業務,重點拓展交易銀行、資產託管等輕資本產品,為客戶提供跨市場、跨期限的全方位服務。作為國內最早經營外匯業務的銀行之一,中信銀行在國際業務領域多年來深度經營中實現了規模、產品、服務的系統提高,也修煉出專業強、速度快、效率高、機制活的服務特色。
「我們將努力從『賺利差』向』賺價差」轉變,積極培育資產流轉和投資交易能力。立足於改變傳統的增量經營模式,健全信貸資產流轉機制,創新推動抵債資產、股權投資等『重資本』業務流轉。充分發揮外匯、貨幣市場核心做市商作用,做強做市交易業務,有效盤活存量資產。」中信銀行行長方合英指出,長遠來看,未來銀行資本將更加稀缺,要實現業務發展與資本約束的有效平衡。
以投資銀行為例,隨著全球金融與資本市場的迅猛發展,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面臨著更加複雜多元的投融資及併購需求,對商業銀行的投行業務需求也不斷提升。商行投行業務的產品創新能力與複雜、定製化金融解決方案能力是客戶選擇投行夥伴的重要因素。而中信銀行擁有「投行+商行」一體化綜合服務方案,投資銀行更是市場的領先者,在債券承銷、跨境融資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而且通過集團協同優勢,多次實現前瞻性布局,把握創新機遇,滿足個性化融資需求,從而幫助客戶成就未來。
國際國內形勢變化莫測,企業面臨的市場的邏輯在快速轉變,中信銀行在此表達「成就夥伴」的品牌承諾,旨在切實提升支持實體經濟成效,助力夥伴走得更快、更高、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