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廣東省茂名市公安局茂南分局通報,2020年12月28日,廣東石油化工學院西城校區發生一宗刑事案件。因矛盾糾紛,該校學生葉某榮(男,23歲)致女同學曾某娟(22歲)、戴某夢(22歲)、蘇某秀(22歲)3人受傷。
從茂名市人民醫院了解到,該男生對3名女生潑灑濃硫酸,致1名女生受傷嚴重,臉部和眼角膜燒傷,目前在眼科住院。另外兩名女生在燒傷科住院,1人臉部燒傷,1人手部燒傷。
(網傳聊天記錄)
硫酸化學式為H₂SO₄,是一種具有高腐蝕性的強礦物酸,一般為透明至微黃色,在任何濃度下都能與水混溶並且放熱。而濃硫酸一般指質量分數大於等於70%的硫酸溶液。
作為二元酸的硫酸在不同濃度下有不同的特性,在高濃度下,濃硫酸有著強烈脫水性(化學性質)、吸水性(物理性質)與氧化性。
(濃硫酸)
濃硫酸能對皮肉造成極大傷害。正如其他具有腐蝕性的強酸強鹼一樣,硫酸可以迅速與蛋白質及脂肪發生醯胺水解作用及酯水解作用,從而分解生物組織,造成化學性燒傷。不過,其對肉體的強腐蝕性還與它的強烈的脫水性有關,因為硫酸還會與生物組織中的碳水化合物發生脫水反應並釋出大量熱能。除了造成化學燒傷外,還會造成二級火焰性灼傷。故由硫酸所造成的傷害,很多時都比其他可作比較的強酸(像鹽酸及硝酸)的大。若不慎讓硫酸接觸到眼睛的話,視網膜會受到嚴重破壞而可能會造成永久性失明;而若不慎誤服,則會對體內器官構成不可逆的傷害,甚至會致命。
(數滴濃硫酸迅速蝕穿毛巾)
隨著濃度的增加,硫酸的危險性也會增加。這是因為除了酸性物質的比例在加大外,其脫水性及氧化性亦在上升。當一溶液的硫酸含量等同或超過1.5 M時,就應貼上「腐蝕性」警告標示,而在0.5—1.5 M之間的,則為「刺激性」。但是,即便在實驗室慣用的「低濃度」硫酸(濃度大約為1 M,10%比重)在一定時間也會蝕穿紙張。
舊時教科書認為,為了避免濃硫酸與水接觸後放出大量的熱進一步傷害皮膚,應用幹布將皮膚上的濃硫酸擦去再作進一步的處理。
然而在實際操作中,應第一時間用大量流動的清水衝洗患處至少10-15分鐘,因為大量的水能夠迅速冷卻受損組織並帶走熱量。由於高濃度硫酸接觸皮膚後會迅速將皮肉炭化,用幹布可能會將已受損的皮膚擦破。而若硫酸意外地濺到保護衣物,應立即將其脫下,並徹底地衝洗有關部位。
如果有條件,可以塗點弱鹼性如小蘇打之類的藥物。當然,在處理過程中,需向周圍人求助幫忙叫救護車,用最短時間趕到醫院進行就診。
由於硫酸和水會發生劇烈的反應並釋出熱能,當稀釋濃硫酸時,應把酸倒入水中而不是把水倒入酸中,這樣可以利用水的高比熱容,減低因高溫沸騰使酸濺出的風險。一般在實驗室中,稀釋6 M(約35%比重)或濃度更高的硫酸是最為危險的,因為這個分量的硫酸在與水發生反應時,能釋出足夠的熱量使整杯溶液沸騰。
接報後,轄區派出所已立即到現場處置並控制犯罪嫌疑人葉某榮。目前3名傷者正在醫院治療(均無生命危險),案件在進一步偵辦中。
願這世上再無傷害...
掃描二維碼進入搜狗科學百科
詳細閱讀【濃硫酸】
本文內容來自搜狗科學百科詞條「濃硫酸」,由搜狗科學合伙人編寫
林墨 新加坡國立大學 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