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河市中學 何愛紅
本節微課的內容是上教版九年級化學下冊第七單元第二節的一部分內容,適用於九年級的學生。
一、教學目標分析
1、通過實驗探究了解濃鹽酸、濃硫酸的物理性質;掌握濃鹽酸、濃硫酸的特性;
2、通過實驗加深對科學探究的理解。培養學生對實驗的觀察、分析推理、歸納總結的能力。
二、學習者特徵分析
學生對稀鹽酸、稀硫酸有過一定的接觸了解,對濃酸尚不熟悉,通過一個多學期的學習,學生對化學實驗基本操作相對熟練,已具備了進行科學探究的一般能力,為本節內容的學習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三、教學方法分析
本節採用講授法、討論法、實驗探究、觀察、分析、歸納、活動實踐.
四、教學創新點
本節內容主要是對實驗進行探究,通過觀察、分析推理、歸納與總結得出相關的知識點,並學會學以致用,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及各種技能。
五、教學過程分析
【講述】:實驗室常見的濃酸有濃鹽酸、濃硫酸,對比兩者的標籤可出看出,濃鹽酸、濃硫酸的密度均比水大,濃硫酸的密度比水大得多,質量分數也比濃鹽酸大得多。
【觀察】:通過對實驗進行觀察來對比濃鹽酸、濃硫酸的顏色、狀態、氣味、密度(與水相比)、敞口放置的現象。
【完成】對比的表格。
【解釋】為什麼濃鹽酸敞口會形成白霧?
因為濃鹽酸有揮發性,從鹽酸溶液中揮發出來的氯化氫氣體,遇到空氣中的水蒸氣,又相互結合形成了鹽酸的小液滴。
【判斷】濃鹽酸的揮發性是(「物理性質」或「化學性質」)
【觀察】通過對實驗進行觀察掌握濃硫酸的特性。
【講述】濃硫酸有吸水性,利用該性質可以作乾燥劑,乾燥不與硫酸反應的物質如氧氣、氫氣,二氧化碳等,不可乾燥氨氣兩者會反應。用濃硫酸作為乾燥劑,進入洗氣瓶的氣體應該長進短出。濃硫酸能使紙張、木材等物質嚴重腐蝕,有較強的腐蝕性;會使這些物質中的氫元素和氧元素按水的組成比2:1的比例脫除,發生化學變化,產生碳化現象。說明濃硫酸有脫水性及強腐蝕性。
【總結】濃硫酸的三特性,分別判斷是何種性質。
【比較】將等質量的濃鹽酸和濃硫酸放在空氣中放置一段時間(填「增大」、「減小」、「不變」)
【我會做】
1、下列有關物質性質的描述中屬於物理性質的是( )
①濃鹽酸具有揮發性在空氣中會生成白霧
②濃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作乾燥劑
③濃硫酸具有脫水性
④濃硫酸有強烈的腐蝕性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2、下列物質久置於空氣中,質量會減少的有( )
①.濃硫酸 ②.濃鹽酸 ③.氫氧化鈉 ④.生石灰
A.④ B.① C.② D.③
六、本教學設計用途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思路:從觀察實驗入手,讓學生對比濃鹽酸、濃硫酸的顏色、狀態、氣味,密度,及敞口性質的差異。讓學生掌握對比的學習方法,通過對比物質的異同點加深對所學知識的印象。通過對實驗的觀察,歸納總結出濃硫酸的各種特性,理解這些特性所屬的性質,會應用這些性質來判斷濃鹽酸、濃硫酸敞口放置對溶質質量、溶劑質量、溶液質量及溶質質量分數的影響。本節主要通過對實驗的觀察獲得感性認識,深化所學的知識,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