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新課堂改革下語文教學的示範性

2020-12-11 齊民有約

現在,新課堂改革在全國的中小學轟轟烈烈地展開,其主題思想就是充分發揮學生的教育主體性作用,弱化教師在傳統課堂教學中的主體性角色。從教學目標的設計和課堂教學模式的規範無不體現這種特點。其根本目的是增大學生的參與度,便於學生動口交流、思維碰撞、分享觀點,便於生生互動,便於老師分別指導,從而打破教師「一言堂」、打破傳統的教師「主宰課堂」,實現教師「主導課堂」、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目標。其出發點與價值取向是很值得肯定的,但是在實際的操作中也出現了很多值得商榷的問題。

自從實施新課改以來,老師們越來越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多媒體輔助教學也顯得越來越重要。但是卻往往走向了極端和負面,語文教師的示範性被人為地弱化和降低了。這對小學生的語文學習習慣和語文學習態度的正確培養起到了較大的負面影響。

語文學習是一個長期性的過程,其階段性和發展的合理性必須受到重視。尤其是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還未真正定型,尚需要精心指導的現狀下,盲目的弱化教師在課堂教學的主導地位,讓學生無節制的「自主學習」,很容易讓學生的學習基礎變的薄弱,語文學習習慣變得扭曲,給日後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起到了不良影響。

語文技能和語文素養的培養不外乎「聽、說、讀、寫」四個維度。這四個方面是相輔相成的。

首先來說「聽」,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學生「聽」的都是教師的「真人表演版」,對於課文的朗讀會有一個比較直觀的認識與體會。現實的引導性和示範性較強。但是,現在有的語文教師為了充分體現課堂教學的「先進性」和「現代化」,往往以flash課件和示範朗讀作為朗讀標準。這樣做雖然減少了朗讀出錯的可能性,但是其針對性也降低了。教師往往不會針對學生的課文朗讀進行「因材施教」性的指導,而是只會將一些整體性的總結介紹給學生。學生對於課文朗讀的把握往往無所適從。

在我看來,單純的|、機械的示範朗讀不利於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學生喜歡感受教師朗讀時的情感,超過重視教師朗讀中的瑕疵,經過聽「讀」,他們會充分感覺出自己老師的可敬與可親;第二,通過教師的示範性朗讀,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感受作品中完整的藝術形象。更加凸顯自己心中的「哈姆萊特」 第三,教師的示範性朗讀,具有鮮明的直觀性,有助於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因為教師在朗讀語言上的把握是具有一定的技巧性的,也是很有「榜樣性」的。語文教師在這方面也受到過專門性訓練,比如,朗讀時較注意朗讀語言的音高、語速、語調等。教師經常性朗讀,學生經常性地感知,經常性地模仿,這比起教師反覆地強調學生要有感情地讀或學生之間無規則的「互助朗讀」,要感性得多,生動得多。

語文教師「說」的示範性在於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口頭表達的示範。語文教師在口頭表達上比較注意遣詞造句合乎語法,說明事理清楚明白,有意識地為學生做示範。特別是從低端開始就注意示範完整地說一句話。由於受區域環境和家庭教育的影響,農村小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普遍較差。很多學生根本不知道怎麼把話說完整,不知道如何用比較規範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教師示範。比如,讓學生回答「為什麼」的提問,我會說:「因為……所以……請你像老師這樣來回答。」或者讓學生表達學習體會時,我會說:「我學到了……請你像老師這樣說」。類似的詞組很多,像「我發現……;我開始在想……;我驚訝的是……;我推斷……;我不能同意……;我現在認識到……;我想總有一天……;關於……我想找到更多的……」等等。在教師多次示範以後,學生積累得多了,運用得熟練了,口語表達就比較規範了。

現在的課堂教學改革講求「學生互助交流,教師適時點撥」但這並不代表教師的指導性與榜樣性就可以弱化。正相反,只有教師更好地發揮自己的主導性與榜樣性,為學生的自主交流打好基礎,形成規範,才能使學生的自主學習更有效率,不至於走彎路、錯路。

教師的行為規範不僅僅表現在課堂教學的「說」和「做」的方面,對於自己的行為細節也應當有所約束。如「讀」的方面,普通話語句的流暢性,文字發音的準確性,乃至於讀書姿勢的規範性都會對學生的學習行為習慣產生潛移默化的引導作用。只有時時刻刻規範自己的語言行為和外在表現形式,才能將教師行為的示範性放在平常,真正做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現在的語文教師在習作教學中往往疏忽了自己「寫」的示範作用。無論是在習作指導還是習作講評上往往都是選取其他的閱讀性的材料,並沒有真正地將自己的習作成果拿出來,展示給學生。雖然也有所謂的教師「下水文」的存在,但是卻將它作為一個平時練筆的機會,忽視了它在習作教學中的引導與示範作用。語文教師在進行習作指導與課堂訓練時不應藏私,真正的將自己的寫作成果展示給學生,以自己為例指導學生進行習作練習,不僅更有針對性和說服力,而且在無形之中還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對師生關係的融洽起到了一個很好的促進作用。

教師作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不應當自甘於成為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陪襯,弱化自己的教育作用。而是應當有所思考與作為,是自己的教學行為更好地服務於學生,引導學生更有效率、更加準確的學習,切實提高學生的學習素養和學習規範性。

相關焦點

  • 新課程理念下語文課堂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原標題:新課程理念下語文課堂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在課程改革的新形勢下,高中語文教學著重強調學生在學習上的主體能動作用,培養學生的
  • 新課標下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初探
    摘要: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途徑。教育改革之後,提出的新的教學方法,就是新課標教育方針,教師在課堂中要圍繞該方針教學,以提高學生學習效率。語文課堂,是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因素,學生在寫作時運用的表現手法,都是教師在課堂中為學生分析的知識點,教師在制定教學計劃時,要根據學生興趣愛好來制定教學方法,讓學生在教學方法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以提高學習效率。本文針對新課標下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做出探究。
  • 奇蹟背後的故事——涪陵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探索之路
    以我現在的課堂教學為例,通過遵照單元訓練,有序組織單元整體教學;巧用課後習題制定精準教學目標,優化課堂效率;用好語文連結,學會比較與統整促進融匯貫通;用好教材三位一體閱讀體系,強化閱讀能力;用心體驗生活,激發學習興趣;播下愛的種子,表揚促進學習這六個環節,學生們交流、探究的欲望大大提升,在課堂之外也主動學習起來。」潘哲曦的語文老師胡永玲介紹,這系列變化都源自涪陵近年來大力推進的語文課堂教學改革。
  • 新課程改革語文教學有哪些重點?小學教師要學會把課堂留給學生
    要適應新課改教學的要求,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上必須在課程目標和內容、教學觀念及教學手段和學習方式等諸方面進行系統的改革。而要做到真正意義上的教學改革,我個人認為首要的是需要小學語文教師樹立良好的改革意識,更新教育觀念,從我做起。
  • 積極推廣群文閱讀課堂教學,助力語文學科課程改革
    為了進一步深化群文閱讀理論與實踐研究,促進全區初中語文學科課程改革的深度推進,旌陽區研培中心中語室組織全區語文教師精心準備,積極參加「德陽市2020年初中語文群文閱讀優質(光碟)課評選活動」。此次活動最終收到來自德陽中學、德陽二中、德陽七中、德陽九中、德陽十中共11堂光碟課例。
  • 「三新」背景下高中教育教學改革如何推進?
    新課程、新教材和新高考,吹響了江蘇高中教育教學改革的衝鋒號。各項頂層設計自上而下展開的同時,一股來自區域、學校自下而上的改革力量也在蓬勃生長。「往年的袋子裡通常裝5門學科試卷,這是新高考帶來的新變化。」白蒲中學語文教師湯小燕說。白蒲高級中學教育教學工作反饋會現場     2021年,江蘇將實施新的高考方案,採用「3+1+2」模式,其中語文、數學、外語三科採用全國卷,高考總分調整為750分。今年秋學期開學,江蘇高一學生都拿到了新教材,其中語文、歷史、思想政治學科均採用國家統編教材。
  • 我眼中的語文課堂教學
    ——教師教學業務考評工作側記沐浴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春風,轉瞬已經進入了最後的一年,亦步入了金秋收穫的季節。為了檢驗課程改革的成果,為了響應教育管理的要求,為了展示教師成長的風採,為了關注孩子素質的發展,橫港小學組織實施了本次全員教學業務考評工作。
  • 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輔相成,是語文課堂教學實踐的重要組成部分
    結合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內容和形式分析不難發現,與其他學科相比,語文的邏輯性和實踐性比較強,不同的教學模式所涉及的內容差異化較大,要想實現雙向發展,語文老師必須要以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的革新為基礎,嚴格按照前期的教學目標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價值和作用,讓學生在自主分析和實踐研究的過程中提高個人的邏輯分析能力以及探究能力。
  • 多元化教學,「生本課堂」引領教育新改革
    1007-2233 (2014) 06-00-02「生本課堂」這一概念源於華南師範大學郭思樂教授的生本教育的理念,即倡導以生為本的課堂教學模式,強調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潛能。
  • 雜施而不孫,則壞亂而不修 | 談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躐等現象(下)
    上期回顧:談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躐等現象(上)前面說到現在小學生回答的語文習題,不但一般家長無法給孩子提供幫助,就連筆者這樣的語文研究工作者都無法回答得完全
  • 變與不變下的思考——記嘉興市初中語文中考命題導向與課堂教學...
    來自嘉興市各縣(市、區)以及舟山市將近600多位九年級語文老師濟濟一堂,共同探討中考命題導向,一同思考課堂教學轉型,活動由嘉興教育學院、南湖區教育研究培訓中心主辦,嘉興一中實驗學校承辦,嘉興市初中語文教研員徐玉根老師主持。
  • 關於課堂教學改革的一些斷想
    眼下,新一輪轟轟烈烈的課堂教學改革正在我校如火如荼的進行! 之所以說「新一輪」,是因為從教甚至在求學期間,課改就一直伴隨著我們,群體的,個體的;主動的,被動的,花樣百出,形形色色,不一而足!
  • 他不是最優秀的語文教師,但他的教學反思如此直白坦誠!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鄙人時常思考這些問題:在現有的教育體系下,語文教師如何讓學生喜歡語文課?如何讓基礎薄弱的學生語文成績大幅度提高?如何以語文課堂為抓手,提高孩子們的語文素養,具體落實培養孩子們聽說讀寫的能力中去,最終成為讓孩子們受益終生的精神領袖?這些問題都得在語文課堂上解決。
  • 新課改背景下,語文課堂教學如何提高效率?這六個策略絕對管用
    新一輪的課程改革方興未艾,在這個大背景下,語文教學如何去做?方能適應新課改,從而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呢?具體到語文教學上,就是四個基本點:(1)培養學生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2)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3)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審美能力;(4)培養和發展學生理解和傳承中華文化的能力。語文課堂要提高效率,語文教師必須對課改的這個基本精神把握好、落實好,如此,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才不會成為一句空話。2.要理解並落實好新課改的基本理念。
  • 「十不」教學策略實現高效語文課堂
    為了體現上述教學理念,改變高耗低效的教學現狀,使語文課堂和諧、高效,我們在語文教學中採取了「十不」教學策略。  一不布置預習  教學一般都有「預習」環節。預習,從本質上講有利於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我們可以嘗試取消「預習」,將「預習」移至課堂,讓學生在上課之始,緊緊圍繞著學習目標,按照教師的自學指導進行探究、實踐、自主學習。這時,學生的學習既是教師指導下的統一行動,又是獨立自主的學習,有利於暴露學生學習的真問題,有利於教師真正了解學情、發現真問題,從而在下面的教學環節中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針對性。
  • 以課堂教學改革為工作重點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細化教學管理、紮實推進素質教育,圍繞「有效教學」這個核心,突出「課堂、規範、質量、發展」四個主題,全面履行「研究、指導、服務、管理」四項職責,充分發揮學校教研室的職能作用,規範、有序、有效開展各學科教科研工作。
  • 語文教學改革的方向
    語文教學存在什麼問題   中國教師報:從國際視野看,我們的語文教學存在哪些問題?   吳忠豪:我國語文教育改革長期關注的主要是教學層面的問題,很少從課程層面去反思語文教育癥結所在。其實,我國語文教育的問題更主要的是存在於課程層面。
  • 聚焦課堂參與,探索教學新模式——榮縣樹人小學校開展語文實效課堂...
    近日,榮縣旭陽片區語文實效課堂第二次展示活動在榮縣樹人小學進行,檢驗落實「一步四環」的實效課堂教學新模式情況。榮縣教研室小學語文教研員範秀容老師、旭陽片區「6+1」聯盟學校領導和小學低段語文老師近80餘人參加了此次活動。第一堂課是由劉春麗老師執教的口語交際《商量》。
  • 王海梅:快樂教育理念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探析
    因此,本文主要說明快樂教育理念的重要性,然後通過分析當前快樂教育理念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從如何運用快樂教育理念教學出發,提出一些解決的意見和建議。快樂教育理念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踐情況本文以某學校五年級下冊《打電話》課程教學為例分析快樂教育理念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從中了解當前快樂教育理念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踐情況。本節課的教學目的是讓同學們在打電話的語境中,學習相聲表演,體會相聲的語言表達技巧和寓意。在日常生活中,人們接觸最多的就是打電話。
  • 素養之賽,推動語文教學改革
    語文就是生活,我們鼓勵學生在生活中發掘故事,提練素材,寫出接地氣有生命力的文字,以反映當代青少年的所思所想和真實狀態。組委會曾提出的「大賽不是作文考試,是語文素養測試」的理念,就是試圖在高考之外闖出一條新路,一條提升語文能力與國民素養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