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新課堂改革在全國的中小學轟轟烈烈地展開,其主題思想就是充分發揮學生的教育主體性作用,弱化教師在傳統課堂教學中的主體性角色。從教學目標的設計和課堂教學模式的規範無不體現這種特點。其根本目的是增大學生的參與度,便於學生動口交流、思維碰撞、分享觀點,便於生生互動,便於老師分別指導,從而打破教師「一言堂」、打破傳統的教師「主宰課堂」,實現教師「主導課堂」、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目標。其出發點與價值取向是很值得肯定的,但是在實際的操作中也出現了很多值得商榷的問題。
自從實施新課改以來,老師們越來越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多媒體輔助教學也顯得越來越重要。但是卻往往走向了極端和負面,語文教師的示範性被人為地弱化和降低了。這對小學生的語文學習習慣和語文學習態度的正確培養起到了較大的負面影響。
語文學習是一個長期性的過程,其階段性和發展的合理性必須受到重視。尤其是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還未真正定型,尚需要精心指導的現狀下,盲目的弱化教師在課堂教學的主導地位,讓學生無節制的「自主學習」,很容易讓學生的學習基礎變的薄弱,語文學習習慣變得扭曲,給日後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起到了不良影響。
語文技能和語文素養的培養不外乎「聽、說、讀、寫」四個維度。這四個方面是相輔相成的。
首先來說「聽」,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學生「聽」的都是教師的「真人表演版」,對於課文的朗讀會有一個比較直觀的認識與體會。現實的引導性和示範性較強。但是,現在有的語文教師為了充分體現課堂教學的「先進性」和「現代化」,往往以flash課件和示範朗讀作為朗讀標準。這樣做雖然減少了朗讀出錯的可能性,但是其針對性也降低了。教師往往不會針對學生的課文朗讀進行「因材施教」性的指導,而是只會將一些整體性的總結介紹給學生。學生對於課文朗讀的把握往往無所適從。
在我看來,單純的|、機械的示範朗讀不利於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學生喜歡感受教師朗讀時的情感,超過重視教師朗讀中的瑕疵,經過聽「讀」,他們會充分感覺出自己老師的可敬與可親;第二,通過教師的示範性朗讀,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感受作品中完整的藝術形象。更加凸顯自己心中的「哈姆萊特」 第三,教師的示範性朗讀,具有鮮明的直觀性,有助於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因為教師在朗讀語言上的把握是具有一定的技巧性的,也是很有「榜樣性」的。語文教師在這方面也受到過專門性訓練,比如,朗讀時較注意朗讀語言的音高、語速、語調等。教師經常性朗讀,學生經常性地感知,經常性地模仿,這比起教師反覆地強調學生要有感情地讀或學生之間無規則的「互助朗讀」,要感性得多,生動得多。
語文教師「說」的示範性在於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口頭表達的示範。語文教師在口頭表達上比較注意遣詞造句合乎語法,說明事理清楚明白,有意識地為學生做示範。特別是從低端開始就注意示範完整地說一句話。由於受區域環境和家庭教育的影響,農村小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普遍較差。很多學生根本不知道怎麼把話說完整,不知道如何用比較規範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教師示範。比如,讓學生回答「為什麼」的提問,我會說:「因為……所以……請你像老師這樣來回答。」或者讓學生表達學習體會時,我會說:「我學到了……請你像老師這樣說」。類似的詞組很多,像「我發現……;我開始在想……;我驚訝的是……;我推斷……;我不能同意……;我現在認識到……;我想總有一天……;關於……我想找到更多的……」等等。在教師多次示範以後,學生積累得多了,運用得熟練了,口語表達就比較規範了。
現在的課堂教學改革講求「學生互助交流,教師適時點撥」但這並不代表教師的指導性與榜樣性就可以弱化。正相反,只有教師更好地發揮自己的主導性與榜樣性,為學生的自主交流打好基礎,形成規範,才能使學生的自主學習更有效率,不至於走彎路、錯路。
教師的行為規範不僅僅表現在課堂教學的「說」和「做」的方面,對於自己的行為細節也應當有所約束。如「讀」的方面,普通話語句的流暢性,文字發音的準確性,乃至於讀書姿勢的規範性都會對學生的學習行為習慣產生潛移默化的引導作用。只有時時刻刻規範自己的語言行為和外在表現形式,才能將教師行為的示範性放在平常,真正做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現在的語文教師在習作教學中往往疏忽了自己「寫」的示範作用。無論是在習作指導還是習作講評上往往都是選取其他的閱讀性的材料,並沒有真正地將自己的習作成果拿出來,展示給學生。雖然也有所謂的教師「下水文」的存在,但是卻將它作為一個平時練筆的機會,忽視了它在習作教學中的引導與示範作用。語文教師在進行習作指導與課堂訓練時不應藏私,真正的將自己的寫作成果展示給學生,以自己為例指導學生進行習作練習,不僅更有針對性和說服力,而且在無形之中還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對師生關係的融洽起到了一個很好的促進作用。
教師作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不應當自甘於成為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陪襯,弱化自己的教育作用。而是應當有所思考與作為,是自己的教學行為更好地服務於學生,引導學生更有效率、更加準確的學習,切實提高學生的學習素養和學習規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