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新課程理念下語文課堂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在課程改革的新形勢下,高中語文教學著重強調學生在學習上的主體能動作用,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學習思維能力,進而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與文化素養。筆者結合新課標的要求,聯繫自己日常的教學積累,分析並探索新形勢下高中語文教學的新思路新途徑新方法。
一、營造活躍、開放性的教學環境氛圍,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語文是一門內容豐富、博大精深的課程,要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必須要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能真正感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並不是讓學生僅僅是為應對高考而處於被迫學習的狀態。
教學時要善於結合課文內容與學生的特點,開展一些生動有趣的課堂教學活動,讓學生在輕鬆活躍的課堂活動氛圍中不斷學習。討論、交流、辯論,活躍、開放性的課堂教學環境不僅可以增強老師與學生的互動交流,還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思考,有利於學生進行創造性學習,學生的思維空間才能得到進一步的拓展。可通過演講賽、朗誦會、古詩詞、成語競賽、讀書分享會,讓學生在活動中感悟語言的魅力,在活動中感受語言文字的有趣和可愛,增強語文的綜合能力。
二、運用豐富的教學手段與方法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
語文教學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讓學生能夠掌握一定的語文知識,更應該以培養學生的能力及語言文化素養為主,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注重引導學生受到思想上的薰陶與感染,注重書面知識與社會實際情況的結合,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與文化素養,達到舉一反三、融會貫通的效果。因此,授課時借助先進的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進行開放性課堂教學,內容更加生動直觀、形象地體現出來,更容易被學生理解學習;當然,所授內容提倡簡潔有效,授課語言應優美流暢,起到潛移默化、耳濡目染的作用,力求讓學生終生難忘。此外,還可結合課本,編制情景劇、話劇、小品,使課堂成為學生的「快樂老家」,還可組織學生圍繞某個主題,開展社會調查,加深學生對社會的了解,豐富他們的生活知識,拓寬他們的視野。這不僅能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大大提高教學效率,這也是當今時代發展的需要。
三、聽、說、讀、寫齊頭並進,從源頭上蓄足語文能量。
語文的課堂在白天的每個45分鐘,更在課外的每時每刻。
課上,我以問題為導向,引導學生去思考,去交流討論,狠抓朗讀和書寫,課中課後的小練既是學生鞏固知識的必須,又是學生練字的路徑; 早讀既抓名句默寫,也強化成語的默寫;課上既注重多媒體的運用,使課堂求新求變,更緊貼考點,拓展延伸;晚自習既有選擇地完成課時作業,又有時間去練字、閱讀。每周一次的閱讀課成了學生開拓視野、了解社會、積累知識的美妙時光。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早讀課、晚自習、閱讀課,課課皆語文;課外活動課、社團課,節節有學問。早讀課,可以下發美文、優秀記敘文、優秀議論文,甚至優美詩歌,讓學生開懷暢讀;晚自習,可以在美妙的夜色中讓學生徜徉書海、字帖,或者欣賞朗誦會,在語言的韻律中陶冶情操,在文字的純美中鍛造品質。
通過實踐和總結,筆者認為唯有在課堂形式上不斷變化,在教學內容和方式上不斷創新,在語文教學的容量上多點開花,方能在聽、說、讀、寫的各個領域全面告捷。
(文章來源:泰州日報)
(責任編輯:DF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