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新課程標準下的小學語文教學評價研究中期報告
課 題 名 稱: 《基於新課程標準下的
小學語文教學評價研究》
課題批准號:
課題承擔人 :
所 在 單 位 :
一、中期檢查活動簡況(檢查時間、地點、評議專家、參與人員等)
時間:2016年3月18日
地點:
評議專家:
主持:
出席人員:
首先XX老師宣讀關於《開展在研教育科學規劃立項課題中期檢查工作的通知》並作相關要求,接著通報《基於新課程標準下的小學語文教學評價研究》課題實施情況,布置近期工作,然後課題組成員匯報交流《基於新課程標準下的小學語文教學評價研究》各學段實施過程;最後XX作總結講話。
二、中期報告要點(研究工作主要進展、存在問題、重要變更、下一步計劃、可預期成果等,限5000字,可加頁)
我校申報的《基於新課程標準下的小學語文教學評價研究》課題於2015年8月正式發文立項為安慶市2015年度教育科學規劃立項課題,立項編號為AJKT2015-180。此次課題的立項,是市教研室、縣教育局對我們的信任與期望,是對我們教學研究能力的認可與肯定,更是新課改環境下的機遇與挑戰。
我們開展本課題的研究,旨在從營造小學語文教學評價科學性的環境,開發語文學習資源,構建高效課堂和採用多元的語文教學評價方式等方面著手研究實驗。
通過近半年多時間的研究實驗,在教研站的指導下,在課題組成員的共同努力探究下,我們的課題研究已經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下面就課題的研究情況形成具體匯報如下:
(一)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1、評價內容的研究。評價內容要多元化,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尤其是自主預習---合作探究---分組展示---歸納總結「四維一體」的教學模式的確立,更能適應學生的認知能力,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適應人才發展多樣化的要求。
2、評價方式的研究。評價方式要多樣化,將量化評價與質性評價相結合,適應綜合評價發展的需要,豐富評價方法,追求科學性、實效性和可操作性相結合。
3、評價主體的研究。評價主體要互動化,從單項轉為多項,增強評價主體間的互動,建立師生、生生交互作用的評價制度,以多渠道的反饋信息促進學生的發展。
(二)課題研究的實施過程:
1、成立課題研究小組,夯實課題保障力量。
為了保證課題的順利開題研究,我校從研究基礎、資源保障等方面進行了慎重考慮,最終確立了以周瑩斌同志和周興紅同志為第一、第二負責人的研究小組。負責人曾參與《少先隊文化與校園環境育人》的省級課題研究,並已結題。撰寫的多篇論文在省、市、縣獲獎。研究小組的主要成員也都曾經參與過小課題的研究工作,具有較強的研究能力,有多篇論文發表或獲獎。另外,全體成員都是一線教師,具有紮實的教育理論和教學實踐基礎,有充足的時間保證,有的教師是教學能手、骨幹教師和教壇新星。本課題同時還得到了安慶市、樅陽縣教研室的理論指導,也為本課題奠定了良好的研究基礎。
2、制定課題研究管理制度,確保研究任務實施:
為加強對課題實驗研究工作的管理,確保研究任務如期完成,課題組特制定了「老洲中心學校《基於新課程標準下的小學語文教學評價研究》課題研究之管理制度」、「老洲中心學校《基於新課程標準下的小學語文教學評價研究》課題組成員職責與要求」、「 老洲中心學校《基於新課程標準下的小學語文教學評價研究》課題研究之例會制度」、「 老洲中心學校《基於新課程標準下的小學語文教學評價研究》課題研究之學習制度」、「 老洲中心學校《基於新課程標準下的小學語文教學評價研究》課題研究之資料保管制度」、「 老洲中心學校《基於新課程標準下的小學語文教學評價研究》課題研究之經費保障制度」以及課題研究的《培訓制度》、《課題組定期交流制度》和《獎懲制度》等,從多方面確保了課題的策劃、組織、協調和後勤服務工作。
嚴肅課題組研究例會制,每月一次定期召開課題研討會,交流學習心得、討論上課得失,小結實驗成果等。課題組老師每季度必須推出一篇高質量研究論文或案例。
3、設計調查問卷,開展問卷調查,收集新鮮資料:
為了明確當前小學語文教學評價現狀,更準確地掌握第一手資料,為課題研究提供充足的事實依據,課題組專門設計了針對社會、教師、學生的三種調查問卷。問卷旨在通過收集數據信息,為課題研究提供可靠、真實和新鮮的基礎資料。本課題組分別以《小學語文教學評價(社會卷)》、《小學語文教學評價(教師卷)》、《小學語文教學評價(學生卷)》為題設計了針對社會、教師、學生的三種調查問卷。
開展問卷調查後,對調查情況客觀分析,撰寫分析報告。根據報告,制定我校課題研究具體的實施方案和計劃。
4、學習教育、教學理論,提高科研意識:
為了保證課題研究的進行,我校通過組織課題組教師加強學習,豐富自己的理論知識,更好的為課題研究服務,提高研究效果。負責人有計劃、有組織地邀請有關專家、名師到我校為課題組成員作講座,授經驗;同時選派課題組骨幹教師外出觀摩並上好研討課。
考慮到課題組成員都是本校教師等現實情況,除了經常地把課題組成員帶出去,開展培訓、學習、研討等活動外,課題組還倡導組員集體學習與個人學習相結合。
課題組嚴把實驗教學關,組織實驗老師扎紮實實開展課題研究活動。全體課題組成員沉浸研究,引導每位實驗老師一邊在實踐中總結經驗,一邊把經驗運用於實踐,使自己的每堂課都體現課題思想,把研究與教學緊密結合起來。課題組成員分學期上好主題實驗課,由課題組長組織有關教師集中備課,然後定稿,再上課、聽課、評議。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積累一定的經驗和素材,把「基於新課程標準下的小學語文教學評價研究」的理念推廣開去。
5、制定課題研究計劃,保障課題實施進度:
根據安慶市教科院、樅陽縣教研室總體部署和要求,結合本課題自身特點,為使《基於新課程標準下的小學語文教學評價研究》課題研究有條不紊地進行,我校堅持教育科研與語文課程改革結合,著力追求教育科研的實效性,特結合實際情況,分階段地制定了課題研究的實驗計劃。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價的目的就是致力於人的全面發展,使學習活動變單調為生動,體驗渠道變單一為複合,課堂展示變一統為多元,著眼於人的社會化發展,從而實現新課程所要達到的目標——在實踐中學語文、用語文。這也是本課題研究的重點內容。為了保障課題研究的有效實施,促進課題實驗的進度,根據開題報告及實施方案,我們制定了2015.9——2016.12階段研究計劃,同時分三個學段制定了具體了實施計劃和階段目標,並附上了學段研究工作行事曆。方案實施過程中,我們及時對研究過程進行階段總結,進一步構建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價的策略和一般操作模式,逐步完善方案,進行追蹤研究。
(三)課題研究工作進展情況:
自2015年10月安慶市年度教育科學規劃立項課題「基於新課程標準下的小學語文教學評價研究」開題以來,課題組根據安慶市教科院、樅陽縣教研室總體部署和要求,結合本課題自身特點,根據《基於新課程標準下的小學語文教學評價研究》課題研究實施方案和計劃,有條不紊地開展了課題研究工作,現匯報如下:
1、組建研究團隊,進行開題論證:
課題組整合老洲中心校骨幹教師的科研力量,匯聚了一批具有較強挑戰、創新精神的教壇新星、骨幹教師,組建了一支10人的研究團隊,由老洲中心學校教研站長周瑩斌任組長的課題領導小組,具體負責經費保障和督促研究活動的進行,定期召開協調會。成立由周興紅老師任副組長的課題研究小組,具體負責進行試驗和研究活動的開展,定期召開課題組成員研究會。2015年10月30日,課題組邀請老洲中心學校吳先進校長等領導舉行了開題報告會,與會領導與專家對課題進行了深入的課題論證,進一步調整和完善了研究內容,明確了課題研究的思路與方法,討論了課題研究方案。課題論證會統一了課題組全體成員的思想和認識,找準了課題研究的方向。
2、據研究方案,開展研究活動:
根據第一階學段實施計劃,我們按月制定了活動安排表,主要開展了以下活動:
(1)「學為主體——識字教學」為主題課堂教學評價研討活動。
11月24日,課題組在老洲中心學校(本部)舉行「學為主體——識字教學」為主題課堂教學研討活動。《基於新課程標準下的小學語文教學評價研究》課題組全體成員參加研討會,老洲中心學校周瑩斌站長全程參與此項活動。
課題組成員周晶晶老師為與會者展示了低年級識字教學課——《四季》。周老師執教的一年級《四季》這節課大氣淡定,知識性與趣味性相結合併且聯繫生活實際,突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完美展現了一個年輕教師的老練與沉穩。周老師多樣的教學策略讓課堂風生水起。
座談會課題組成員從不同層面解讀了這節課,並從自己研究的角度,高度讚賞了這節課應該是精彩的課例。座談會周瑩斌站長還傳達了市教研會暨教科研課題工作會議精神,充分肯定了這節課的成功之處,同時也提出了建設性意見。他還對課題研究工作提出了要求與建議。他指出,課題組成員要增強信心,克服為難情緒,不能有「等」、「靠」思想;各成員要處理好三個學段之間的關係,不可眉毛鬍子一把抓;要加強合作與交流,不能單打獨鬥;要持之以恆,不能只有三分鐘熱度;要及時總結與反思,及時形成電子與書面材料。
本次主題教學研討活動,展現了小學語文低年級課堂的教學魅力,再次明確了課題研究的方向,使課題組成員全新理解了「教學評價」的新理念,推動了課題研究工作的全面展開。
(2)「以學定教——口語交際」為主題教學研討活動。
為適應現代教育教學環境,探索口語交際生動化的課堂教學,根據課題階段計劃安排,2015年12月9日下午,開展了「以學定教——口語交際」主題教學研討活動。這次活動為「小學語文教學評價」添加了新的注釋。本次活動是由縣級骨幹教師、課題組成員呂豔老師執教,為課題組老師呈現了精彩口語交際研討課。呂老師熟練運用現代教學裝備為課程創設情境,讓信息技術成為鋪助教學的有效手段,優化了課堂結構,有效的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評議環節,大家一致認為呂老師的課上得很成功,主要表現在課堂教學評價方式的豐富多彩、及時,擁有鼓勵和指點的雙重作用;教學目標落實到位充分體現了素質教育的理念。一節課下來,同學們都懂得了面帶微笑、真誠有禮貌的從具體的事例中去誇獎別人,同時也指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沒能發揮到極點。各位老師暢所欲言,收穫頗多。為下次活動課的順利開展打好了基礎。
周瑩斌站長對本次活動做了指導性發言,他對呂老師的課給予了充分地肯定,同時他指出「教育不能走得太快」等最新教育理念,提醒老師要尊重學生的思維,最後向全體課題組成員提出了幾點要求,希望大家要轉變教育理念,樹立終身學習的信念,要多思多寫,爭做做一名卓越的教師。
最後,本部王能久校長也提出了一些希望,他指出,因為課題研究時間短暫,希望老師抓緊時間多學習,多交流,多動筆,鼓勵教師從點滴做起,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教師自身的成長,會成就孩子的全面發展。
(3)「教學相長——閱讀教學」為主題教研活動。
2016年1月7日,課題組開展「教學相長——閱讀教學」為主題的教學研討活動。活動內容為錢芳芳老師上《老人與海鷗》公開課。課堂上錢老師能吃透新課程標準,因材施教,面向全體學生,語言感染力強,充分體現出教師良好的素養。
聽完課後,參加活動的全體人員及時進行座談。先由錢老師說出本節課的構思及存在問題,接著是聽課老師對這節課進行了評價,大家暢所欲言,說出自己的收穫與建議。最後由周瑩斌站長做精彩點評,既總結了本節課的亮點,又從專家的視角提出許多寶貴建議,大家獲益匪淺。座談後,周站長還安排部署了課題組下一步工作,希望大家能有所創新,圓滿完成各項任務。
與此同時,三個學段分頭行動。各組根據分工,每月底一次集中匯報課題開展情況並以文字稿上傳到QQ群。每學期上傳兩篇教學課例分析(實錄+反思)或教學片段分析;所任班級每學期一次班級專題板報,學生手抄報及書畫各兩份等。
(4)精心組織學習與培訓。
呂豔老師曾參加了縣教育局組織的小學語文骨幹教師研修培訓,四天的時間,聆聽了專家教授的專題講座,觀摩了優秀教師的課堂教學。培訓雖緊張忙碌,但意義非凡——既有觀念上的洗禮,又有知識上的積澱,還有教學技藝的增長。這是收穫豐厚的四天,也是促進教學上不斷成長的四天。從縣教研室施主任的《教育教學研究與教師專業發展》到劉主任的《新課標解讀》;從安師大孫德玉教授的《校本教研與學校發展》、《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到南京小莊學院彭小虎教授的《從「教學」走向「教育」——高效課堂教學的理論與實踐》;從觀摩名師優質課《卡羅納》到《搭石》。內容全面深入,精彩紛呈。尤其是幾位專家的講座中都共同提到了一點:新時期教師要有專業發展意識,要爭做幸福的科研型教師,給呂老師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
課題組其他同志也通過不同的方式、方法也在不斷地學習。有的同志通過《安徽教育資源網》觀看名師的課堂實錄,有的同志通過《中國教師報》、《基礎教育論壇》等報刊和雜誌學習,並通過QQ群將學習心得及時上傳,與夥伴們分享。
3、加強課題研究,完成階段研究任務:
課題組研究成員按照研究分工,擬定了研究方案和階段計劃,查閱了大量文獻資料,組織開展了相關調研工作,實施了大量的問卷調查,進行了具體的課題研究。目前,課題組已依據課題實施方案和計劃完成了階段研究目標。
(四)所取得的階段性成果:
1、問卷調查分析報告:
本課題組設計了分別以「《小學語文教學評價(社會卷)》」、「《小學語文教學評價(教師卷)》」、「《小學語文教學評價(學生卷)》」為題的調查問卷,從社會、教師、學生三個方面去了解對「小學語文教學評價」的現狀,並撰寫了分析報告,為後期的課題研究提供了可靠資料。
2、課堂教學研討:
本課題研究的主陣地在課堂,我們在研究過程中,安排了多次主題教學研討活動課,在觀摩、學習的基礎上,加強說課與集體備課活動。課後,組織課題組成員圍繞每一次研討課的主題,展開討論,取長補短,提高研究效果。
3、教師教育教學及論文:
通過近半年的課題研究,教師個人在專業素養方面有很大的提升,不再只盯幾本教材,教學過程中,關注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更注重生活的體驗。學習活動變得更為生動,體驗渠道也變得更加複合,課堂教學評價展示也呈現出多元化,發揮語文課堂的生活實踐功能。
在2015年安慶市學科論文評選中,本組成員所參評的課題論文悉數獲獎,周瑩斌站長所撰寫的論文:《巧設戲劇化矛盾,構建生成性課堂》,《關注表達,一課一得》在《新課程 小學語文名師說課》、《基礎教育論壇》上發表,周興紅老師的《讓課堂綻放生命的色彩》獲得縣級一等獎,章孝華老師的《須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隨人腳後行》獲縣二等獎,林慧芳老師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誤區和策略》獲得縣一等獎,彭海英老師的《淺談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獲得縣一等獎,周正葉老師的《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方法探究》獲縣二等獎,王翠蘭老師的《淺談「以生為本,主體參與」的閱讀教學》獲縣三等獎,以上科研成果將作為市級課題的結題資料。
此類成果不僅是對本課題組老師和教育教學管理人員、研究人員的鼓勵,更是對本組研究初步成果的肯定。
(五)存在的主要問題:
課題研究雖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有以下問題需要注意,並在實踐中不斷完善。
1、課題組個別參研教師在教學中雖然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但有點放不開,擔心影響教學質量和升學業績,課堂上學生主體地位體現得不夠充分。
2、課堂教學的情景設計如何走向生活化、「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量性評價」和「質性評價」在課堂上發揮不夠充分。
3、對課堂中學生評價研究程度不夠高。
(六)下階段研究計劃:
1、繼續抓好理論學習,改變教師的教學觀念。
2、切實抓好課題研究的管理,對課題研究狀況進行認真及時的調查診斷。
3、繼續深入系統的開展課題研究,優化教學評價體系。
4、加強集體備課的力度。每兩周進行一次集體備課,互相探究課題實施過程中的教學點滴,解決疑惑,交流經驗。
5、加強聽課、評課,研究教學模式。 後期除了常規的教育教學以外,還要開展「寫字教學」、「綜合性評價教學」、「作文教學」等主題性教學研討活動,還要開展針對性地主題教學展示活動,每位參研人員依照課題研究的教學模式,對每學期每位教師的課題研究課從環節、過程、師生角色、教學方式、參與達成以及課堂效果等諸方面進行評課。
6、成果展示要具體,階段報告、課題論文、教學案例、教後反思、經驗總結等。
7、繼續積累整理課題研究中的過程性資料,以免遺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