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的標準與實施
榮維東
林榮湊老師的《基於標準的語文教學》這本書是我「橫刀奪愛」搶來的。最初,林老師讓我看看,提提意見,並告訴我已經籤約一家出版社自費出版。我知道後,憑著自己的專業判斷告訴林老師:這本書完全具有常規出版的價值,我去跟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談談。出版社的領導專家看了書稿,欣然允諾出版。雖然我和林老師素昧平生,但我對好書還是有一定知覺和判斷。我始終認為,出版機會應該給那些值得出版的好書。
我認定這是一本好書,最初是它的標題裡「基於標準」的字眼。大家知道標準驅動的改革,是上世紀末以來教育改革的主流,語文教育也不例外。課程標準本來是課程研製、教材編寫、教學實施、評價檢測的政策依據,可在我國的語文教育中向來忽視,這是導致我們語文教育問題叢生的根源之一。倡導基於標準的教學,乃正本清源執中直行之舉。
甫一接觸《基於標準的語文教學》書名,我以為它主要是談課標的或者新版語文課標,並對照課標談教學的。待漸次閱讀,發現本書所說的「基於標準」,具有某種「基於理想的、科學的、學術的」意味,可以理解為基於最新學術研究成果的語文教學。毫無疑問,課標不是僵化的教條,而基於科學有效的學術,才是正確的語文教育教學之道。
本書因應國際基礎教育改革的趨勢,共六章,圍繞當今的語文課程標準修訂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探討了三個「主要問題」:何謂「基於標準的語文教學」?如何實施「基於標準的語文教學」?在課程改革的語境下,語文教師需要怎樣的素養與修煉?
第一章針對新世紀第八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踐中懸置「課程標準」情況,鮮明地提出了「基於標準的語文教學」的觀點,即以語文課程標準為依據,以期望學生的應知、能會(核心素養)為邏輯起點,教學目標先於教學內容,教材只是目標達成的資源,教學立足學的活動,評價在目標確定時就被考慮,並貫穿始終。第二章討論的是語文學習目標的確定。「學習目標」有不同的層級:由學年(學期)目標到單元(專題、項目)目標,再到課時目標。學習目標的縱向來源就是上位目標,最上位的目標便是課程標準。此外還有「橫向來源」,即目標的確定還受到教材、文本、學生、教師、教育環境等的制約。一般來說,經用縱橫兩個角度確定的學習目標,其定位是能經受住學理拷問的。
《基於標準的語文教學》 林榮湊/著 定價:49.00元
第三章論述基於標準的語文教學,有必要明確學生的主體立場,設計與實施以「學的活動」為基點的教學。「學的活動」在學理、課程標準與教學實踐中有不同的分類,本書出於綜合的考量,分為閱讀活動、寫作活動、綜合性學習等板塊。不僅如此,作為全書的重點,這一章藉助情境脈絡、活動理論、項目學習以及其它最新的學習理論,建構了紮實的運行模型,並開闊了「學的活動」設計與實施的視野,殊為不易。第四章討論是評價問題。基於標準的語文教學,以達成標準規定的學段或學期目標作為任務完成的標誌。然而一線教師的評價素養往往是欠缺的。本書專門介紹了評價的基礎知識,包括:評估、評價;效度、信度、難度、區分度;評價的一般分類(常模參照與標準/目標參照等);斯蒂金斯的評價方法矩陣。在此基礎上,區分出課堂評價、作業設計、校內考試與校外考試等四個層面,穿插介紹了題項分類法、表現性評價、評分規則、雙向/多向細目表、PISA閱讀評估等評估理論與實踐技術。
第五章討論的是語文教師的修煉。隨著基於核心素養的教育改革及其引發的課堂教學轉型,勢必要求教師向兼具課程設計師、學術顧問、實踐活動引領者、評價專家等多種角色特徵的「導師」形象轉換,對教師自身專業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於是,少不得思考「修煉」途徑、方法和案例,如同第六章的案例。第六章的案例都是基於標準的語文教學的實施,屬於教學思想的具體實施。
全書立意比較高遠,邏輯清晰,內容充實,案例豐富。還有一點就是,本書所展示的那些深厚嚴謹的學理,幾乎是新世紀以來,語文課程與教學領域最新研究成果的一個大綜合、大薈萃。比如書中關於課程標準框架、教學目標表述、閱讀教學、寫作教學、教學設計、評價等研究,幾乎囊括了當今最新的重要研究成果。
林老師一定是一位飽讀之士,一個愛好鑽研的人,一位優秀的語文老師和教研員。他學術視野開闊,學緣優勢明顯,他既得海派學術的新銳前沿,又有北派學術的權威正當,而且他把這些學術應用化、本土化、案例化、實踐化,因而本書可以看作是一本實用的語文學術研究和實踐的工具書,能為中小學語文教師的課程與教學實踐提供基礎的方向、路徑和視野,對基礎教育課程與教學研究者也有參考價值。
一本書既為語文界貢獻新的學術思想,又為一線教師的教學實踐提供良好的學習參考,也幫我溫故知新,自當全力推薦。
(作者系西南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版面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