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遊讀書丨語文教學的標準與實施 - 榮維東

2020-12-17 上遊新聞

語文教學的標準與實施

榮維東

林榮湊老師的《基於標準的語文教學》這本書是我「橫刀奪愛」搶來的。最初,林老師讓我看看,提提意見,並告訴我已經籤約一家出版社自費出版。我知道後,憑著自己的專業判斷告訴林老師:這本書完全具有常規出版的價值,我去跟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談談。出版社的領導專家看了書稿,欣然允諾出版。雖然我和林老師素昧平生,但我對好書還是有一定知覺和判斷。我始終認為,出版機會應該給那些值得出版的好書。

我認定這是一本好書,最初是它的標題裡「基於標準」的字眼。大家知道標準驅動的改革,是上世紀末以來教育改革的主流,語文教育也不例外。課程標準本來是課程研製、教材編寫、教學實施、評價檢測的政策依據,可在我國的語文教育中向來忽視,這是導致我們語文教育問題叢生的根源之一。倡導基於標準的教學,乃正本清源執中直行之舉。

甫一接觸《基於標準的語文教學》書名,我以為它主要是談課標的或者新版語文課標,並對照課標談教學的。待漸次閱讀,發現本書所說的「基於標準」,具有某種「基於理想的、科學的、學術的」意味,可以理解為基於最新學術研究成果的語文教學。毫無疑問,課標不是僵化的教條,而基於科學有效的學術,才是正確的語文教育教學之道。

本書因應國際基礎教育改革的趨勢,共六章,圍繞當今的語文課程標準修訂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探討了三個「主要問題」:何謂「基於標準的語文教學」?如何實施「基於標準的語文教學」?在課程改革的語境下,語文教師需要怎樣的素養與修煉?

第一章針對新世紀第八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踐中懸置「課程標準」情況,鮮明地提出了「基於標準的語文教學」的觀點,即以語文課程標準為依據,以期望學生的應知、能會(核心素養)為邏輯起點,教學目標先於教學內容,教材只是目標達成的資源,教學立足學的活動,評價在目標確定時就被考慮,並貫穿始終。第二章討論的是語文學習目標的確定。「學習目標」有不同的層級:由學年(學期)目標到單元(專題、項目)目標,再到課時目標。學習目標的縱向來源就是上位目標,最上位的目標便是課程標準。此外還有「橫向來源」,即目標的確定還受到教材、文本、學生、教師、教育環境等的制約。一般來說,經用縱橫兩個角度確定的學習目標,其定位是能經受住學理拷問的。

《基於標準的語文教學》 林榮湊/著 定價:49.00元

第三章論述基於標準的語文教學,有必要明確學生的主體立場,設計與實施以「學的活動」為基點的教學。「學的活動」在學理、課程標準與教學實踐中有不同的分類,本書出於綜合的考量,分為閱讀活動、寫作活動、綜合性學習等板塊。不僅如此,作為全書的重點,這一章藉助情境脈絡、活動理論、項目學習以及其它最新的學習理論,建構了紮實的運行模型,並開闊了「學的活動」設計與實施的視野,殊為不易。第四章討論是評價問題。基於標準的語文教學,以達成標準規定的學段或學期目標作為任務完成的標誌。然而一線教師的評價素養往往是欠缺的。本書專門介紹了評價的基礎知識,包括:評估、評價;效度、信度、難度、區分度;評價的一般分類(常模參照與標準/目標參照等);斯蒂金斯的評價方法矩陣。在此基礎上,區分出課堂評價、作業設計、校內考試與校外考試等四個層面,穿插介紹了題項分類法、表現性評價、評分規則、雙向/多向細目表、PISA閱讀評估等評估理論與實踐技術。

第五章討論的是語文教師的修煉。隨著基於核心素養的教育改革及其引發的課堂教學轉型,勢必要求教師向兼具課程設計師、學術顧問、實踐活動引領者、評價專家等多種角色特徵的「導師」形象轉換,對教師自身專業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於是,少不得思考「修煉」途徑、方法和案例,如同第六章的案例。第六章的案例都是基於標準的語文教學的實施,屬於教學思想的具體實施。

全書立意比較高遠,邏輯清晰,內容充實,案例豐富。還有一點就是,本書所展示的那些深厚嚴謹的學理,幾乎是新世紀以來,語文課程與教學領域最新研究成果的一個大綜合、大薈萃。比如書中關於課程標準框架、教學目標表述、閱讀教學、寫作教學、教學設計、評價等研究,幾乎囊括了當今最新的重要研究成果。

林老師一定是一位飽讀之士,一個愛好鑽研的人,一位優秀的語文老師和教研員。他學術視野開闊,學緣優勢明顯,他既得海派學術的新銳前沿,又有北派學術的權威正當,而且他把這些學術應用化、本土化、案例化、實踐化,因而本書可以看作是一本實用的語文學術研究和實踐的工具書,能為中小學語文教師的課程與教學實踐提供基礎的方向、路徑和視野,對基礎教育課程與教學研究者也有參考價值。

一本書既為語文界貢獻新的學術思想,又為一線教師的教學實踐提供良好的學習參考,也幫我溫故知新,自當全力推薦。

(作者系西南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版面欣賞

相關焦點

  • 2019「白馬湖之秋」浙江省名師新課堂教學研訓活動:初中語文專場
    中國教育在線浙江站訊(記者 陳鎧奕 通訊員 孫煒 攝影 王瑞琦)10月21日,濱江區2019年「白馬湖之秋」名師新課堂初中語文教學研訓活動在浙江省杭州高新實驗學校杏林劇場順利舉行。  出席本次研訓活動的專家領導有:西南大學文學院教授、語文教育研究所所長、西南基礎教育研究中心文科所長榮維東教授,上海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上海師範大學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鄭桂華教授,杭州市濱江區教師進修學校陳一中書記,杭州市濱江區教師進修學校蘇建強校長,杭州高新實驗學校常務副校長金雪芬,杭州市濱江區初中語文教研員鄭萍,杭州市濱江區初中語文教研員陳忠文。
  • 語文教學反思|愛讀書,會讀書,善表達,胡柳煙
    愛讀書,會讀書,善表達——讓語文教學回歸語言文學藝術,實際有益學生 引語文所教即語言,語文所學亦語言。語言有口語,有書面語,語言文學統稱之。筆者認為語文老師,立足崗位,從應試入手教語文,努力達到「教得好自然學得好,學得好自然考得好。」從文學關照人生入手教語文,努力讓人「愛讀書,會讀書,善表達」,將兩者熔於一爐,煉出三昧真火,使語文教學回歸語言文學藝術,實際有益學生。 一 應試頭頂劍,終日惶惶之現實讓應試似乎高於一切,必須有好分數才能擠進更高更好的平臺。
  • 新刊│《中學語文教學》2019年第6期封面及目錄
    《中學語文教學》編輯部                            2019年4月11日光碟徵訂啟事第六屆「中語杯」全國中青年教師課堂教學大賽一等獎光碟已製作完成,初中組定價90元,高中組定價90元;同時郵購初中組和高中組光碟的
  • 銅川市教研室範莉讀餘映潮著作有感:做語文教學的有心人丨周末閱讀
    閱讀《餘映潮閱讀教學藝術五十講》是在七年前,為了參加陝西省教學能手大賽,提升自己的現場教學能力而為之。近日,我再次拜讀這本書,是基於個人工作角色的轉換,為了提高語文教學研究水平而深入學習。閱讀同一本著作,懷著不一樣的目的,帶來不一般的收穫。
  • 特級教師張勇傑:語文教育「仁育」理念 課堂教學「五度」靈動丨暑修班
    語文課程教學要落實「立德樹人」方針,實現新時代育人目標,筆者認為,語文教師要秉持「仁育」理念,立足語文課程性質和特點,努力構建「靈動幸福語文」教學範式。「仁育」理念《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 語感教學——語文教學中實施審美教育的最優策略
    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將「審美鑑賞與創造」列為語文學科核心素養之一,這是語文教育界對語文教學中審美教育的正確定位,那麼,在日常的語文教學中如何落實這一要求呢?筆者以為,通過語感教學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是語文教學中對學生實施美感教育的最佳途徑。下邊筆者將從兩個方面來談談這個問題:語感教學為什麼是語文教學實施審美教育的最優策略,語感教學實施審美教育的基本途徑。
  •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讀寫結合教學,優化小學生的語言能力
    另外,我要求小學生每天堅持課外閱讀,鼓勵他們多讀書,好讀書。我希望他們可以在大量的閱讀活動中積累豐富的寫作材料,為以後的寫作活動做準備。舉辦活動以促進閱讀。以寫作促進閱讀的活動是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行閱讀與寫作相結合的教學模式的第二個任務,目的是加深學生的閱讀行為。
  • 最近一年語文教學研究熱點有哪些?看這篇就夠了 |清單
    面對著紛繁錯雜的內容,語文教師要根據課程標準、學段要求、單元要求、文體特點和學習情況,從中選取適合的問題開展教學。語文課難教之二就體現在:語文課教學內容的「雜」。語文教師要努力發現實施課堂教學最有價值的材料,直達文本的核心。語文課難教之三就體現在:語文課教學內容的「亂」。
  •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實施深度教學理念,提高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
    深化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老師設定的綜合要求,以完成相應的教學任務。它對教學活動的整個環節具有指導作用。它是教師篩選教學內容和方法的主要依據,也是課堂有效性的重要考驗。標準。在傳統閱讀教學中,教師通常將知識和能力目標放在教學的中心。因此,他們在閱讀教學中過度追求語言知識的教學和掌握,忽視了學生的閱讀過程,忽視了學生的情感和豐富的文字價值。
  • 教學論文範文:小學語文教學論文3篇
    【篇一】語文教育是國民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語言文字是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學好語文是非常重要的。在新課程標準實施的這幾年裡,我們的語文教育取得了突飛猛進的成績,新的語文教學模式受到了教師和學生的普遍歡迎。但是語文教學效果卻沒有想像的那樣喜人,特別是一些傳統的、優秀的教學模式,往往沒有受到重視。
  • 樟樹中學啟動高中語文特色學科建設
    中國江西網訊 江民耀報導:為適應高中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深入探索高中語文學科建設的改革之路,2018年9月6日,樟樹中學召開語文學科建設啟動會議,正式開啟為期三年的語文特色學科建設項目。  啟動會議由分管教學工作的鄒志軍副校長主持,鄒志軍副校長首先介紹了項目組專家情況:贛南師大王從華博士擔任首席專家,聘請上海師大博士生導師王榮生教授、北京師大博士生導師張秋玲教授為學術顧問,項目組專家還有贛南師大文學院院長李萃茂教授、江西師大孫錦明博士、上海黃浦區教育學院鄧彤博士、上海浦東教育發展研究院胡根林博士、西南大學榮維東博士、贛南師大周子房博士等。
  • 基於新課程標準下的小學語文教學評價研究中期報告
    》課題實施情況,布置近期工作,然後課題組成員匯報交流《基於新課程標準下的小學語文教學評價研究》各學段實施過程;最後XX作總結講話。2、制定課題研究管理制度,確保研究任務實施:為加強對課題實驗研究工作的管理,確保研究任務如期完成,課題組特制定了「老洲中心學校《基於新課程標準下的小學語文教學評價研究》課題研究之管理制度」、「老洲中心學校《基於新課程標準下的小學語文教學評價研究》課題組成員職責與要求」、「 老洲中心學校《基於新課程標準下的小學語文教學評價研究
  • 語文教學究竟用什麼理念來指導?聽聽老教師的經驗之談
    語文教學的過程就兩個字:讀、寫。換句話說,就是老師領著學生讀書讀書再讀書,寫作寫作再寫作。除此而外,語文教學的過程再沒有其他東西,如果有,不是花拳繡腿,就是騙人的把戲。4. 語文教學的效果必須簡明。評價語文教學的效果最簡明的評價標準只有一條,就是看學生的寫作能力;略微繁複一點,有兩條,就是讀書能力和寫作能力。
  • 語文教學改革的方向
    比如數學課程標準正文部分總計33頁,第二部分「課程目標」佔3頁,而第三部分「課程內容」佔了18頁,也就是說數學課程標準有將近三分之一篇幅是在表述這門課程應該教什麼。由於我國語文課程與教學論缺少對課程內容的系統研究,因此我國的語文課程標準(包括教學大綱)歷來缺少「課程內容」的具體表述。
  • 新版語文課本總主編溫儒敏談教學重點:讓語文課回到讀書
    近日,中小學語文統編教材總主編溫儒敏教授接受了新華網獨家專訪,詳細解讀了新教材的特色,並提出使用的建議。溫儒敏是北京大學語文教育研究所所長,山東大學文科一級教授,原北京大學中文系主任。溫儒敏介紹,這次語文教材編寫秉承「守正創新」的理念,有許多新意,最重要的是讓語文課回到讀書,這是語文教學的「牛鼻子」。
  • 奇蹟背後的故事——涪陵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探索之路
    改革教學出奇招專治學生不讀書12月23日10時許,記者來到距離涪陵城區56公裡的焦石鎮中心小學校。此時,10歲的潘哲曦正在教室的圖書角翻閱課外書籍。當記者問起她在質量抽測中考出好成績的秘訣時,她樂呵呵地表示:「跟著老師的教學方法,換了個方式讀書。」
  • 上遊文學丨有空就讀書 - 再耕
    讀書,從借書到買書,是順理成章的延伸。上世紀五十年代初,父母首次所給的「六·一」兒童節零花錢,我便自作主張地購買了普希金的童話詩《漁夫和金魚的故事》。由此開啟了一生樂於購買書籍的嗜好。後來因為母親工作調動,我隨母親轉學到近郊一所農村小學上橋小學上高年級。班主任兼語文老師叫劉大華,是位愛崗敬業之人,特別看重朝讀。
  • 升學e網通聯合《中學語文教學參考》,助力新教材教學落實工作!
    近日,由陝西師範大學基礎教育研究院所轄《中學語文教學參考》主辦,杭州銘師堂教育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提供全程技術支持的「第二屆新教材教學研討會」以「線上直播+回放」的形式順利進行。王惠老師在點評中充分肯定了示範說課中的精神性和獨創性,也提出了新課標的落實和新教材的實施都需要更有高度、更有廣度和更有深度的對語文學科的認知、學術閱讀的積累和思維的水平的教學要求;賀衛東教授全面分析了《長徵勝利萬歲》說課中教學設計的亮點,也給出了教師要注意激發學生的情感,引導學生深入閱讀作品,從多角度理解作品、分析作品等建議。
  • 思考:不讀書、不思考、不寫作,語文教學的出路在哪?
    曾經,「讀書」是學習的同義詞;而現在,學習就等於做題,學生不讀書成了教育的常態。帕克·鮑爾默在《教學勇氣》中說,「我們的社會將愈來愈沉迷於教育的外部價值——包括那無情而又愚蠢的標準化測試——我深感其對教育的衝擊。我要尋求一些方法來保護和支持位於真正的教學、學習與生活之核心的心靈旅程。」
  •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檢測試題及答案
    17、《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 易於動筆,樂於表達 ,應引導學生 關注現實 ,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 18、《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小學個學段習作教學的目標是:低年級側重激發興趣,培植自信,樂於寫話;中年級側重引導學生熱愛生活,關注生活,自由表達;高年級側重多讀書,廣見聞,善思考,有個性地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