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在線浙江站訊(記者 陳鎧奕 通訊員 孫煒 攝影 王瑞琦)10月21日,濱江區2019年「白馬湖之秋」名師新課堂初中語文教學研訓活動在浙江省杭州高新實驗學校杏林劇場順利舉行。
出席本次研訓活動的專家領導有:西南大學文學院教授、語文教育研究所所長、西南基礎教育研究中心文科所長榮維東教授,上海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上海師範大學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鄭桂華教授,杭州市濱江區教師進修學校陳一中書記,杭州市濱江區教師進修學校蘇建強校長,杭州高新實驗學校常務副校長金雪芬,杭州市濱江區初中語文教研員鄭萍,杭州市濱江區初中語文教研員陳忠文。此外,還有來自省內外的近八百餘名一線優秀教師參與這一語文研訓的盛會。
活動伊始,杭州市濱江區教師進修學校校長蘇建強致辭,肯定了此次活動圍繞「寫作」和「閱讀」兩大核心問題進行研討的價值;杭州高新實驗學校常務副校長金雪芬發表講話,熱烈歡迎參與本次活動的省內外教師,也對各予以支持的單位表達了誠摯的感謝。接著,主持人鄭萍老師宣布研訓活動正式開始。
寫作論壇話方法
上午第一節,全國課堂教學大賽一等獎、杭州市優質課比賽一等獎,杭二中白馬湖學校盛煜暉老師和杭州高新實驗學校807班的學生帶來《表達要得體》的寫作課展示。盛老師以貼近學生生活的「發朋友圈」、「給媽媽留言」、「發表獲獎感言」等事件為例,通過讓學生修改錯誤範例,誦讀不同邀請語句,從而明白表達得體的重要性,讓表達有情有味。
第二節課,杭州市優質課比賽一等獎,杭州市寶俶塔實驗學校的魏煒峰老師,帶著杭州高新實驗學校709班的學生聚焦寫作話題《寫一個曲折的故事》。魏老師以「意外」為主題,引導學生通過頭腦風暴設想各種「意外」,創作出跌宕起伏、貼合主題的故事。
兩堂寫作課之後,西南大學榮維東教授發表了針對寫作教學的《寫作教學理論重建和有效策略》學術講座。榮維東教授為廣大教師們澄清了當前寫作教學「以課本語言為標準」的誤區,闡述了他對於寫作課程的理解——寫作不僅是寫文章,也是思維訓練,是交際手段等等。對於「怎麼寫」這一困擾教師們的難題,榮教授圍繞寫作「讀者」「作者」「文章」三個關鍵的因素,以豐富的課例給予我們示範,凸顯了寫作要有交際語境、真實情景的教學策略。
閱讀研討尋根源
下午,全國課堂教學大賽一等獎、杭州高新實驗學校鄭金平老師與杭州高新實驗學校802班學生帶來一堂《楊修之死》閱讀課展示。鄭老師由楊修的死因入手,直擊焦點問題——楊修的「放曠」和「才」。教學過程中,學生演讀、設計人物對話、代入文中角色,各個教學活動精彩紛呈,環環相扣。最後,這節課在學生對人物的深深思索中結束。
接著,「一師一優課」部級優課,來自麗水市蓮都區大港頭學校的張李恬子老師與杭州高新實驗學校801班的學生呈現了一堂《<駱駝祥子>圈點與批註》。張老師從《駱駝祥子》的情節結構推進,接著圍繞人物品讀、悲劇主題的理解層層深入,給整本書閱讀的教學帶來諸多啟發。
兩堂閱讀課的展示後,上海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上海師範大學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鄭桂華教授生動地以「一節課」、「一篇文章」為例,發表了題為《用好統編本,改進初中閱讀教學》的學術講座。鄭教授首先以她執教《老王》時的課堂教學為例,細緻梳理如何在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人物與情感。 接著,鄭教授深入分析了部編版教材七上第一單元學習活動的設計。鄭教授提出,教師們可以從單元導語的要求出發,進行教學方案的設計,教師們要關注教材單元學習活動呈現的傾向,包括對語文知識和言語經驗積累的重視、引導學生建構個性化言語經驗、重視傳統語文學習方法、讀寫結合等。鄭教授對教材的專業且深入的解析,讓在場的老師們對教材理念有了更為全面的了解,為進一步指導教學提供了切實的指導。
此外,藉助遠程直播技術,本次研訓活動還實現「杭州濱江·貴州丹寨·湖北建始」三地同步直播,與幫扶地區共享優質教育資源,進一步推動三地教育協同發展。
瞄準「閱讀」與「寫作」兩大主題,本次「白馬湖之秋」省名師新課堂教學研訓活動課堂上,省內外初中語文老師齊聚一堂,齊力思考,共同實踐,為打造有質量的課堂不斷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