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初中語文鄉村教師教學風採研訓活動」報導(二)

2021-02-08 溫州市初中語文

 

     今日,【溫州市初中語文】公眾號繼續為您帶來「浙江省初中語文鄉村教師教學風採研訓活動」的精彩分享。本期向大家推送的是小說課《故鄉》與詩歌寫作課《一葉知秋,一頁織秋》的教學及名家點評。

1.描述人物活動場景,分析人物形象。

2.梳理小說情節,欣賞「延遲」的藝術。

3.理解人物的對比呼應,探究「輪迴」的意義。

      劉老師從學生們熟悉的小學課文《少年閏土》導入。提及少年閏土,學生們立馬興奮起來,紛紛表達了自己對閏土的印象與感受。趁著課堂的熱鬧氛圍,劉老師帶領學生們開啟魯迅小說《故鄉》的學習之旅。

課堂環節一:認識小說中的人物

      學生明確小說中出場的人物後,劉老師以設計「《故鄉》人物」明信片的方式,帶領學生聚焦小說中的人物描寫與形象塑造,並要求學生用簡明的一句話對小說人物進行評價。

【實錄呈現】

師:畫面中的這兩個人物是 「我」和閏土,我們把畫面定格在少年閏土和「我」的交談上,他們在談些什麼?

生:「我們」那時候不知談些什麼,只記得閏土很高興,說是上城之後,見了許多沒有見過的東西。

師:課文第29段明確寫出了。大家一起來讀這一段。

生讀:「閏土的心裡有無窮無盡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師:在這幅畫面中,閏土和「我」在談論的是院子裡高牆外的無窮無盡的稀奇的事。所以,老師在明信片上寫的是:「一個見多識廣的閏土,一對親密無間的夥伴。」請大家遵循這樣的示例設計「故鄉」人物的明信片,可以設計一張、兩張,也可以多張,看誰又多又快!

學生翻看課文,並進行明信片設計,教師巡視指導。

生1:我把畫面定格在閏土「他只是搖頭;臉上雖然刻著許多皺紋,卻全然不動,仿佛石像一般。他大約只是覺得苦,卻又形容不出,沉默了片時,便拿起煙管來默默的吸菸了。」這個畫面中,我看到一個被生活壓得喘不過氣來、為生計而麻木不仁的中年閏土,同時也可看出當時社會無限黑暗,對底層勞動人民的剝削。

師點評:你選的這個畫面把閏土的苦和當時社會對勞動人民的折磨都刻畫出來了。

生2:我把畫面定格在中年閏土和「我」交談上:「我這時很興奮,但不知道怎麼說才好,只是說:「阿!閏土哥,——你來了?……」我接著便有許多話,想要連珠一般湧出:角雞,跳魚兒,貝殼,猹,……但又總覺得被什麼擋著似的,單在腦裡面迴旋,吐不出口外去。他站住了,臉上現出歡喜和悽涼的神情;動著嘴唇,卻沒有作聲。他的態度終於恭敬起來了,分明的叫道:「老爺!……」從這幅畫面上,我看出一個封建思想嚴重的閏土。

師追問:什麼叫封建思想嚴重?

生2:是封建等級觀念嚴重。

師:他小時候叫「我」什麼?

生2:小時候叫「我」「迅哥兒」,現在卻叫「我」「老爺」。閏土的思想不再天真,變得迂腐,有等級觀念了。

生3:我定格在楊二嫂和我第一次見面的畫面上。文章59段到60段寫道:「哈!這模樣了!鬍子這麼長了!」一種尖利的怪聲突然大叫起來。這讓我感覺楊二嫂的市儈觀念很重。(學生將「儈」誤讀成「huì」,教師糾正此字念「kuài」)

生4:我把畫面定格在少年閏土刺猹的情景上。文章第12段:「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下面是海邊的沙地,都種著一望無際的碧綠的西瓜,其間有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項帶銀圈,手捏一柄鋼叉,向一匹猹盡力的刺去,那猹卻將身一扭,反從他的胯下逃走了。」從這個畫面中。我看出一個充滿英雄氣魄、可愛童真的閏土。

師:剛才同學們講到了少年閏土、中年閏土、楊二嫂,還有其他人物的明信片嗎?

生5:我把畫面定格在宏兒和水生初見時:「宏兒聽得這話,便來招水生,水生卻松松爽爽同他一路出去了。」我看到一個活潑可愛的水生,一對親密無間的夥伴。

師小結:通過大家精彩的分享,我們認識了活潑熱情的少年閏土、悲苦麻木的中年閏土、任意胡為的楊二嫂,純真的宏兒與水生。

課堂環節二:欣賞「延遲」的藝術

      本課堂環節中,劉老師從人物走向小說藝術,充分利用《作業本》中的精彩設計,緊扣本篇小說的敘述特質——「延遲」,開展《故鄉》的深入閱讀。三次「延遲」前後勾連,既講「延遲」在小說敘事上的妙處,又巧妙地將小說中所寫的回憶之景、回憶之人之事與現實對比,凸顯了閏土之變,閏土與「我」關係之變,故鄉之變。

      劉老師布置學習任務:請大家找出小說中的三次「延遲」,並分別分析其寫作目的。

      學生四人小組合作討論,教師巡視指導。隨後,學生交流展示。

生:第一次「延遲」出現在第11段。先引出少年閏土的印象,讓我們對他特別期待,然後將印象中的少年閏土與中年閏土形成鮮明對比。

師:你講到了兩個關鍵詞,一個懸念,一個是對比。哪位同學能把「懸念」解釋得更透徹點?

生:這一段中的副詞「總」「很」「就」,表明閏土對我的思念,為中年閏土的出場設置了懸念。

師補充:聽母親說閏土要來時,「我」也很期待,隨著「我」的內心,就從對現實的敘述中引向了對過去的回憶。文中對少年閏土的回憶,除了「雪地捕鳥」,還有哪些內容?

生:沙地刺猹、海邊拾貝殼……

師:還有潮汛時一起看跳魚兒。作者真是巧妙,先給我們留下了少年閏土活潑可愛、熱情大方的印象,這時我們不禁好奇:那中年閏土是不是這樣的?設足了懸念。當然,少年閏土有多讓人喜愛與期待,中年閏土也就有多讓人失望與同情了。

第二次延遲

生:閏土的現狀不如意,母親提起他時說「他每到我家來時,總問起你,很想見你一回面。」「他?……他景況也很不如意……」

師:我對少年閏土的回憶是非常深刻而美好的,所以此時的「我」特別想知道他目前的情況。結果母親只說了「他……很不如意」,一個「很不如意」,又欲言又止,讓文中的「我」與讀者都充滿了期待。我們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所以,母親的欲言又止也為中年閏土的出場做了鋪墊。

第三次延遲

生:楊二嫂的年輕形象與現在形象形成鮮明對比,暗示了閏土也會如此,為閏土的形象埋下伏筆。同時楊二嫂的刻薄、愛貪小便宜,突出閏土的的淳樸,使文章一波三折。(學生鼓掌)

師:楊二嫂的來訪,讓我們看到豆腐西施楊二嫂變成了現在的細腳伶仃的圓規楊二嫂,很不容易的中年閏土又會有怎樣的變化呢?為下文中年閏土的變化埋下了伏筆。

師小結:「延遲」是層層推進小說結構的一種手法。魯迅先生故意延遲閏土的出場,使我們讀者一次又一次充滿想像和期待,從而使我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過往之人與事的變遷。

      這一環節中,劉老師提醒學生注意一個容易被我們忽略的人物——宏兒。宏兒是《故鄉》灰暗色彩中的一抹亮色,是與眾不同的存在。隨後,劉老師出示根據《作業本》「任務三」設計的表格,請學生找出宏兒的四次出場,並比較宏兒與兒時的「我」分別有哪些相似之處,完成表格。

      學生四人小組合作,有分歧處,則進行小組探討,形成共識。

【實錄呈現】

生1:第6段和第15段中寫道兩個少年的「飛跑出去」,都用了「飛」,表現了兒時的「我」和宏兒都很天真活潑。

師:一個「飛」字可以體現出孩子的活潑,充滿活力。好,第二次呢?

生2:第35段寫道「我們坐火車去麼」 ,第36段寫道「船呢?」 第22段寫道「管賊麼」,第25段寫道「他不咬人麼」,這些前後呼應的地方體現了孩子的好奇心。

師引導:大家再找找看。宏兒對「坐船」和「我」小時候對刺猹、撿貝殼、觀潮也都很感興趣哦。

生3:第29段中,兒時的「我」羨慕閏土知道無窮無盡的事。

師明確:所以兩者的相同點是都嚮往外面的世界。那第三次呢?

生3:在第68段和第15段。他們都怕生,怕羞。

師明確:他們雖然都怕生,怕羞,但小孩子之間充滿了熱情。親密無間。第四次?

生4:第82段,宏兒痴痴地想著水生約他去玩,而第30段中,兒時的「我」因為要和閏土分離而大哭。這裡都是親密無間的夥伴。

師明確:都寫了分離,而且寫了分離後,一個是痴痴地想,一個是大哭,可以看出他們同樣珍重友情。

師小結:過去的「我」與閏土,現在的宏兒與水生,兩組人物何其相似!這兩組人物構成了對比和呼應,遺憾的是,「我」與閏土再也回不去了,但宏兒和水生呢?或許還將輪迴下去。「我」從宏兒和水生的身上看到了「我」與少年閏土的影子,但「我」不希望「我」與閏土的今天成為宏兒和水生的明天,「我」希望下一輩有個光明的未來。

點評專家:金戈老師

       金戈老師,浙江省特級教師,教授級中學高級教師。曾獲浙江省教壇新秀、浙江省優秀教師等榮譽。現任杭州市保俶塔申花實驗學校校長。

        老師組織教學活動時,可以借鑑語文《作業本》,但也不能被語文作業本所禁錮。也就是說,老師們要將《作業本》當成自己教學的助手,學習設計的參考,把《作業本》上精心設計的任務融合到教學設計中,進行增補調整,充分為我所用。

      今天,我們劉嬌英老師的課,就較好地體現了這個理念。劉老師把《作業本》當成《故鄉》教學設計的一個流程、一個學程。她借鑑,但也進行了部分調整,不是照搬照用。這節課在單元整體教學中,有兩個關鍵的知識要點:情節和人物。劉老師是如何借用語文《作業本》將這兩個關鍵知識點落實呢?她抓住三點:人物明信片;「延遲」的藝術;「輪迴」的意義。教學設計就要關注抓點和勾連。劉老師抓了三點,又通過「人物明信片」等形式勾連出小說人物。

      但我也有個建議:人物雖然帶出來,但我感覺線條比較粗。若要使人物血肉豐滿,我建議要關注人物的言語形式。比如,閏土前後的言語形式變化很大:一開始語言都是短句,而且速度很快,頻率很高,表現了他的自信歡樂、活潑天真;中年閏土的言語形式是比較遲緩的,斷斷續續,表現出他前後性格和生活狀態的急劇變化。如果把這些具體的人物言語形式融合進去,那麼這張明信片上的畫就會畫得更好,人物形象就會更豐滿。

       這堂課的環節二中,「延遲」是對情節的升級,是升級版的情節。我們很多老師會只抓情節,而劉老師用了《作業本》裡的「延遲」,用得比較好。「延遲」是懸念期待,是鋪墊,補充。尤其是第三點。楊二嫂的出現,是對閏土形象的再次補充。不僅具有懸念的價值,還有補充的價值。魯迅創作的小說,充分運用了「延遲」藝術,把自己要表達的東西連帶出來。劉老師抓住這一點,很聰明地帶出回憶之景、回憶之人、回憶之事,並帶領學生將其與現實對比。

      這樣,通過「延遲」把前後勾連起來,與魯迅所要表達的合二為一。通過這一教學環節,最後得出「一個活力四射」的小英雄變成了「一個苦不堪言的木偶人」,「一對親密無間的夥伴」變成了「有著厚障壁的陌生人」,從而鮮明地讓我們感受到閏土之變,「我」與閏土關係之變,故鄉之變。

      「延遲」的部分還代替了我們常規的對比策略。這篇小說中人、事、景,全都有前後的對比。比如,「我」記憶中的故鄉的人、事、景是美好的,而回到故鄉,「我」眼前所見的景人事是蕭瑟的、衰敗的,凋敝的、隔閡的,最後「我」離開故鄉時的感受和想像之景之人則是充滿希望的。三層人、事、景,在層層對比中,凸顯著小說的主題走向。今天,劉老師通過「延遲」,部分地把這個對比帶出來,通過「延遲」這個切口,利用語文《作業本》這個支架,做到了勾連。

      第三環節中,「輪迴」的意義,劉老師做得比較細緻。她的策略是聯讀和比讀,很耐心很細心地讓學生找出。在魯迅心中,他要的就是人世間,而不是眼前所見的故鄉,他把密碼就埋在宏兒和水生身上。

      今天劉老師的課不是盡善盡美,但她給我們做了一個示範,抓了語文《作業本》的點,做了一個勾連。章老師曾經跟我談到,語文課不要談完美不完美,要看你對語文有沒有貢獻。劉老師這節語文課的貢獻在哪裡?她的貢獻在於她自己所理解的策略:用什麼策略抓什麼點,怎麼把語文《作業本》用活。我們希望語文課堂應該這樣,雖然不盡善盡美,但帶有建設性,有升值空間。

      最後,我們的《作業本》之所以有進步,是因為它暗藏玄機,既有策略性知識、層級性知識,又很注重方法與策略。我希望各位老師們用好《作業本》,而不是照搬照用,要注意抓點與勾連。

1.能遵循內心感受,運用恰當的詞句表達感受,並能為自己的情感找到形象,借形象抒發情感。

2.通過朗讀、品鑑,學習欣賞同伴的詩歌;借鑑優秀詩歌的創作手法,修改自己的詩歌,學習使用詩歌創作的基本技巧。

3.通過對語言的詩意使用,體驗審美創作的樂趣,提高對生活的感悟能力。

       教師請學生到校園中尋找秋天的信物,帶到課堂,擺放在書桌上。

課堂環節一:睜開詩眼

      上課前,邵老師播放視頻《詩歌的故事》,並請學生講述觀看感受。邵老師引出「詩意」「美好」,圖片呈現課前在校園中拍攝之人、物、景,用優美的文辭描繪圖片中的笑臉、小花等畫面。學生們微笑聆聽著,眼眸閃動。隨後,邵老師請學生交流各自選擇的秋天信物與選擇理由;又通過有關「大千世界之美」的視頻播放,再次創設情境,讓學生置身多感官的濃濃秋意中,喚醒學生的記憶、真切感觸,為下一環節的詩歌創作蓄勢。

【實錄呈現】

師:或許,我們久坐於書桌前,常常會忽略校園的美好。剛才,我們把自己尋找到的秋天信物帶到課堂上。老師來採訪一下,同學都選了什麼作為秋的信物?為什麼選它?

生1:我找到了蝸牛。蝸牛和秋天一樣,讓我感受到了生命的蛻變。

生2:我選擇果實、桂花、落葉,因為它們是秋天裡有代表性的。

生3:我拿了銀杏葉,它也是秋天的代表。

生4:狗尾草,因為有秋的代表性。

課堂環節二:自由創作

      秋意濃濃,一切都是如此美好。邵老師合併九上《作業本》中的「活動二 捕捉詩意」與「活動三 為意賦形」,用寫作任務驅動,將語言瞬間凝固,帶領學生借形象表達自身情感,凝結成紙上的一頁秋。

1.寫作任務

     邵老師請學生把剛才看到的、聽到的、嗅到的、觸摸到、感受到的、聯想到的一「葉」秋,凝固成紙上的一頁秋。寫成3-5行小詩。

2.你讀我聽

      邵老師組織學生以四人為一個小組,你讀我聽,我讀你聽,共同分享詩歌。分享的同學要用情朗讀,聽的同學則要用心感受。最後,每組推選一首小詩,並說明推薦理由。學生互讀詩歌,師巡視並指導。

【實錄呈現】

師:接下來,請大家用這樣的形式來進行面向全班的小組分享:我推薦的是……,詩歌的內容是……,為什麼我推薦這首詩歌。

生1讀詩歌:我覺得這首詩很有畫面感,讓我能想像到秋天無處不在的畫面。

(為清晰呈現,故將學生的詩歌編輯在圖片中,下同 )

師:是的,不僅有畫面感,而且句式整齊,還有一句話:秋天無處不在,就像美無處不在,只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生2讀詩歌:我覺得這首詩句式整齊,並用了排比的手法,反覆凸顯著了秋天的美好。

生3讀詩歌:我們組認為這首詩非常有韻律美,很多次都押韻,而且用詞輕快,充滿了生機。(現場響起掌聲)

師:我建議你把這首詩發在《為你讀詩》上,聽現場老師的掌聲就知道了。(現場再次響起掌聲)

……

師小結:剛才,大家都說到詩歌句式整齊、押韻,讓詩歌更有韻律感。(師板書:優美韻律)語言上用了修辭,這些修辭會讓你的詩歌更加靈動、更加優美。(師板書:靈動語言)那表達感情可以通過使用什麼?

生:意象。

師:是的,通過合適的意象,讓詩歌有畫面感,傳遞情感。(師板書:鮮活意象)當然還要有真摯情感。(師板書:真摯情感)

3.修改升格

      邵老師請學生針對板書的幾點,對自己的詩歌進行二次創作,修改自己的詩歌。修改完後,邵老師請學生呈現自己前後兩次的詩歌作品,再次加以點撥。

      隨後,邵老師呈現自己學生創作的詩歌,請在場的學生一同修改這首詩歌。

      交流期間,教師引導學生關注詩歌的字詞使用(如「一個頑劣的小偷」可改「小孩」,「偷來」改成「竊來」,「吹出」改為「搖出」等)。通過個別字詞的改變,讓詩歌語言更具味道,情感更為精微細膩。

課堂環節三:謄寫贈詩

      有詩的地方就是不一樣,有詩的地方愛在流淌。在多次詩歌交流與修改後,邵老師請學生將創作好的詩歌謄寫在明信片上,獻給親愛的、敬愛的人。這一情景化的活動創設不僅把學生創作後的成果確定下來,發揮其功用,體察學生生命的溫度,點燃學生創作的激情。

      這堂課是現代詩歌活動探究單元的一部分。現代詩歌活動探究,是在探究活動中欣賞現代詩,用現代詩表達你的觀察、你的體驗、你的思考。這是語文教學的終極目標——語言、思維、情感、文化。語文《作業本》有個進步:詩歌探究單元出現了大量的程序性知識和策略性知識。各位老師要學會用,不能照搬照用,一定要內化,為我所用。如果完全照搬,你的學生就會不適應,因為每個班每個孩子是不一樣的。

       我們來看邵老師的這節課怎麼展開的,這節課有亮點,也有遺憾。

      「睜開詩眼」這個環節做得可以。邵老師通過圖片、秋的信物喚醒,在秋的信物裡找物象。這裡是物象而不是意象,找物象要比找意象低級。變成意象,還需要一個過程。學生找了秋天的落葉與果實,有個孩子回答「我感受到了生命的蛻變」。老師沒有肯定他,我覺得這很遺憾。因為這個孩子有了情思,這是孩子構思的初胚。他懂得了落葉和果實裡有生命的蛻變,要肯定他。因為你肯定他,他在寫詩的時候就會把構思帶進去。我剛才沒有看到一個孩子寫到「蛻變」,很可惜。還有孩子提到代表性事物,老師如果點撥一下「孩子們真聰明,寫秋天就應該選擇典型的物象」,就會更好。

      在播放的視頻中,其中呈現了許多秋天的景致:紅楓是秋日特有的景象,農耕歸來是個一個動態的場景……但缺乏一個細節特寫,少了特寫,就少了一個取景框。詩歌說白了就是取景框。好的詩歌取景取得好,角度好,讓你眼前一亮。所以要告訴孩子怎樣取景,把詩歌的取景暗藏在裡邊了。邵老師缺了這一步,但有一點他做到了,就是通過視頻觸發了孩子們的情思。

      「自由創作」這個環節,邵老師應將自己的寫作任務固化成文字,要顯示在PPT上,而不是口頭表達。因為學生會從老師提供的支架的暗示中得到啟發。之後,學生自由創作了,也朗讀了,我覺得孩子們寫得還可以。有個孩子寫「秋天在哪裡」,有點兒歌的樣子。最後一句,「既看到生命的凋零,又看到生命的興起」,老師又沒有肯定。這個孩子真厲害。她有詩人的情思,她已經和穆旦一樣了,看到了生命的歡喜,又看到了生命的凋零。穆旦的詩歌讓人落淚,他是個很深沉的詩人。我們來看看他的一首詩歌:「我詛咒每一種樹葉的生長」,為什麼?生長是智慧的幻化,但是智慧會帶來痛苦。所以這種情思的蘊藉含混,是一種高級的情思,但老師沒有點撥他。

      講到押韻的孩子感受很靈敏。在押韻中,她讀出了輕快,讀出了活力。如果老師再點撥一下, 「韻」是有生命的,這裡的「韻」代表著輕快代表著活力,會更好。如《登鸛雀樓》,在韻律中可以理解作者是落寞的,因為這是O韻。還有後面的詩歌分享中,「秋天在哪裡,牽動你的一笑一顰」,這是比較高級的,從實到虛,借景抒情。你點撥,學生就會寫。寫實就要寫到虛,老師需要指導。

      這一環節的最後,邵老師做的比較好,把孩子的東西進行提煉與提高,邊板書邊講,他說「孩子們,詩歌需要真情實感」,這是確實的,但詩歌藝術還需要變化的形式,需要分行,還需要鮮活的意象,需要有靈動的語言和陌生的語言——而且,我認為這部分的知識體驗,也同樣需要老師引導。邵老師很好心,在學生二次修改後,把一個同齡孩子的詩歌拿出來給學生修改。但是這首同齡孩子的詩歌,她的水平超越了這個班大部分孩子的水平,那學生又該如何修改與應對呢?這一點還值得商榷。

      

撰稿丨 蒼南縣金鄉鎮第二中學     林偉麗

           龍灣區實驗中學              王光堅 

           溫州市繡山中學              劉聰達

審讀丨 瑞安市仙降中學               邱茜茜

          溫州市南浦實驗中學         林    雅 

責編丨 溫州市繡山中學               劉聰達

監製丨 溫州市實驗中學               錢勝武

相關焦點

  • 2019「白馬湖之秋」浙江省名師新課堂教學研訓活動:初中語文專場
    中國教育在線浙江站訊(記者 陳鎧奕 通訊員 孫煒 攝影 王瑞琦)10月21日,濱江區2019年「白馬湖之秋」名師新課堂初中語文教學研訓活動在浙江省杭州高新實驗學校杏林劇場順利舉行。  出席本次研訓活動的專家領導有:西南大學文學院教授、語文教育研究所所長、西南基礎教育研究中心文科所長榮維東教授,上海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上海師範大學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鄭桂華教授,杭州市濱江區教師進修學校陳一中書記,杭州市濱江區教師進修學校蘇建強校長,杭州高新實驗學校常務副校長金雪芬,杭州市濱江區初中語文教研員鄭萍,杭州市濱江區初中語文教研員陳忠文。
  • ...教師參與 「白馬湖之秋」浙江省名師新課堂教學研訓活動圓滿結束
    中國教育在線浙江站訊(記者 胡語彤 通訊員 李國亮)10月30日,浙江省中小學名師名校長工作站支持、中國教研網直播、杭州濱江區教育局主辦,區教育研究院承辦的2020「白馬湖之秋」浙江名師新課堂教學研訓活動圓滿結束,全國各地近十萬人次專家、教師「線上+線下」同步參與。
  • 柯橋區初中語文學科「雲端」研訓助力線上教學側記
    2020年4月3日,為落實區教體局「停課不停學、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研、停課不停訓」的工作要求,以「教-學-研-訓」一體化思路,探索有效的網絡研訓活動策略,提升柯橋區初中語文線上教學的實效,區教師發展中心組織全區初中語文教師在線上開展32學分網絡研訓活動。
  • 江蘇省太倉市教師發展中心開展暑期教師研訓
    培訓內容分為兩大類,即教師研訓:包括學科培訓、骨幹教師培訓、專項培訓;幹部研訓:學前教育幹部研訓班、小學管理幹部研訓班、初中校青年幹部研訓班等。在暑期研訓中「活力教師」們破浪致遠,助推太倉「活力教育」。
  • 「浙江省初中語文鄉村教師教學風採研訓活動」系列報導(一)
    教學目標1.尋找關鍵詞,理清作者遊蹤。2.賞析文中寫景的句子,感受各拉丹冬天景色的特點。3.結合作者的經歷,體會旅行的意義。教學過程【導入】中國有句古話:讀萬卷書,行萬裡路。其實,閱讀就是一種旅行,我們在文字中旅行。
  • 海寧市初中數學名師工作室研訓活動在丁橋中學展開
    為了進一步推進海寧名師培育工程,充分發揮好名師工作室的引領示範作用,近日,海寧市初中數學名師工作室九月集中研訓活動在海寧市丁橋中學展開。參加本次活動的有浙江省初中數學教研員、省特級教師張宗餘老師,特邀嘉賓嘉興市初中數學教研員時愛榮老師,助理導師海寧市初中數學教研員朱建強老師,工作室負責人丁橋中學校長、嘉興市名師陳振鋒老師,以及工作室的其他學員。活動中,丁橋中學金曉強老師展示了一節《與頂點有關的問題》的二次函數複習課。
  • 初雪芳菲澤大地 撥雲見日暖人心​——寶安區舉行小學語文青年教師教學技能研訓活動
    11月23日下午,寶安區小學語文青年教師教學技能研訓活動在海韻學校大劇場舉行。全國著名特級教師、深圳市教科院小學語文教研員趙志祥老師,海韻學校劉智強副校長、教學處曾頌玲主任,寶安區小學語文教研員唐寶成、陳國富老師,各學區教研員、區兼職教研員、學校科組長及青年教師代表,共300多名教師參加了此次研訓活動。
  • ...2019「白馬湖之秋」浙江省名師新課堂教學研訓活動小學綜合課程...
    中國教育在線浙江站訊(記者 郭端宇 作者 顧立波 攝影 劉方毅)10月28日,2019「白馬湖之秋」浙江省名師新課堂教學研訓活動——小學綜合實踐活動、地方課程專場在杭州市濱和小學成功舉辦。杭州市濱江區教師進修學校校長蘇建強、副校長馮祖揚,杭州市濱和小學校長餘化龍等領導出席開幕式。
  • 蔣王中學承辦邗江區高二語文研訓活動
    為進一步提升新高考課堂教學研究,把握學科核心素養下新高考的特點和命題趨勢,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升教師專業素養。6月19日,邗江區高二語文研訓活動在蔣王中學舉行,來自全區各高中學校20餘名高二語文教師參與活動,活動由邗江區教師發展中心中學研訓部語文研訓員曹曉蓉主持。
  • 海安市初中語文「新課程 新教材 新教法」研討活動成功舉行
    12月28日,海安市鄉村初中語文骨幹教師培育站的30名學員及全市初中學校各年級語文備課組長相約海安市城南實驗中學,參加市初中語文「新課程、新教材、新教法」暨鄉村骨幹教師培育站研修活動。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市教師發展中心初中語文研訓員於德甫,市教師發展中心師培部研訓員周義萍,培育站導師、城南實驗中學校務委員陳樹梅參加了本次研修活動。
  • 新邵鄉村教師工作坊開班典禮暨第一次線下集中研訓隆重舉行
    ( 通訊員 鄧準良 張叔益)9月11日,金風送爽,丹桂飄香,攜著教師節的喜悅,「國培計劃(2020)」新邵縣鄉村教師小學數學、小學語文、中小學體育、中小學美術四個工作坊學員共200名中小學教師歡聚在該縣新邵八中多媒體報告廳,參加開班典禮暨第一次線下集中培訓。
  • 浙江省2020年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關鍵問題解決」專題研訓活動...
    日前,浙江省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關鍵問題解決」專題研訓活動在紹興市諸暨店口鎮弘毅小學成功舉辦。本次活動以「落實《指導綱要》,深度推進課程建設」為主題,省教育廳教研室方凌雁主持會議,全省各地市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專家、教研員和骨幹教師參加了本次專題研訓活動,15151人次骨幹教師在線收看了本次研討活動。本次活動聚焦我省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關鍵問題,圍繞「課堂指導、課程項目、課程教研」三個關鍵詞展開深度研討。
  • 2019全國小學語文教學改革暨語文統編教材教學觀摩研訓會在唐召開
    中國公益記錄者在線河北訊(公益記錄者:代晶晶 武文雅)12月7日上午8時,2019年全國小學語文教學改革論壇暨「前沿課堂」小學語文統編教材教學觀摩研訓會在河北唐山新華聯鉑爾曼酒店召開。近千名來自唐山市和全國的一線小學語文教師和教研員在兩天的會議裡與來自北京、江蘇、浙江等的全國小學語文教育教學專家、著名特級教師組成的學術團隊,以名師課堂觀摩研討為主要手段,共同探討當前小學語文教育和課堂教學改革的前沿課題。
  • 【教育頭條】兩岸三地 同課異構 ——下城區舉辦第二屆「兩岸三地課堂匯」教學研訓活動
    戴一苗老師則是通過學習「閱讀指南」,整體把握文章主要內容,了解文章非連續的編排結構,以猜讀的方式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認識英國著名動物學家珍妮.古多爾,在閱讀中培養學生搜索、處理、評價信息的能力。在活動中比較推理和預測的異同。陳俐伶老師還精心準備了《閱讀‧悅讀─以繪本教學為例》的微報告,介紹了繪本進入閱讀教學的理由、繪本教學在班級(團體)的經營以及繪本的其他延伸活動。
  • 大連教育學院初中研訓中心深入附中開展「沉浸式」助力教研活動
    中國教育在線 訊 12月7日,大連教育學院初中教師教育中心「沉浸式」教研周活動啟動儀式在附中初中部綜合教室舉行。 大連教育 學院初中研訓中心主任劉世斌、副主任翟麗麗、全體研訓教師、附中領導及部分教師代表參加了啟動儀式。
  • 亳州三十一中教師赴杭參加內生課堂基地校研訓活動
    12月13日至19日,亳州三十一中選派教師赴浙江師範大學附屬杭州筧橋實驗中學參加為期一周的內生課堂實踐基地學校管理幹部研訓活動,近距離學習先進教育管理經驗,提高自身教育教學水平,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加快融入長三角教育發展快車道。
  • 臨渭區西張小學2020暑期教師學科研訓活動側記(一)
    凝心聚力研討 共鑄品質教育 ——西張小學2020暑期教師學科研訓活動側記(一) 暑期悄然離去,八月微風已涼,2020年8月24日早8點,臨渭區西張小學全體教師滿懷期待重聚校園,在田曉校長的組織帶領下開啟了暑期教師學科研訓活動。
  • 心懷遠方,眼中有光——育才小學教育管理集團語文學科研訓活動
    為更好地幫助集團內語文教師正確把握統編教材編寫意圖,提高語文課程實施水平,2020年11月17日——12月1日,育才小學教育管理集團各成員校在集團總校的引領下,組織開展了「共研統編教材,構築理想課堂」線上研訓第三次活動、江蘇省第21屆青年教師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觀摩暨優課評比直播活動。
  • 宜賓市第五初中《初中數學分層校本課程的有效實施》對話式研訓活動
    為進一步推進教育部「十三五」規劃課題《中小學教師對話式研訓的理論與實踐研究》的研究工作,推廣五初中省級課題《初中「走班制」課程構建研究》成果,2018
  • 2020年市直初中語文學科課堂教學研討會成 功召開
    經過精心策劃、精細籌備、精彩呈現,2020年12月03日,市直初中語文學科課堂教學研討會在鐵嶺市第六中學隆重舉行。這次研討會不僅是一次語文教師的業務培訓,更是一場文學、文化的精彩交融。市直初中語文教師150餘人匯聚一堂,以進一步推進語文課堂教學改革、實現研訓合一為出發點,以研促教,提升市直初中語文教師整體素質為目標,展開了多層面、多維度、多形式的交流,歷時四個小時,研訓會圓滿結束。會議由語文教研員趙秀娟老師主持,鐵嶺市教師進修學院初中研訓部主任姚麗麗參加了會議。上午7:50分,第六中學周美辰老師執教了一堂文言散文《湖心亭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