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尋找關鍵詞,理清作者遊蹤。
2.賞析文中寫景的句子,感受各拉丹冬天景色的特點。
3.結合作者的經歷,體會旅行的意義。
教學過程
【導入】
中國有句古話:讀萬卷書,行萬裡路。其實,閱讀就是一種旅行,我們在文字中旅行。今天,我們一起跟隨馬麗華的文字開啟我們這節課的閱讀之旅,到長江源頭各拉丹冬去走一走。我們要通過「三讀」遊戲來學習如何讀遊記。
一讀:理清所至
師: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讀時要注意:這篇文章中,作者帶我們遊歷了哪些地方?
學生自由朗讀。
師:八(5)班同學們用朗朗讀書聲帶我們開啟了這堂課的文字之旅。讀完文章,讓我們一同看《作業本》「導學一」中的行程梗概,請同學們在文章中找到相應的地點填到括號內。
生填寫後,教師請一位同學朗讀自己填寫的準確的行程梗概。
師:答得非常準確。老師發現你的書上有很多圈畫痕跡,這個閱讀習慣很好,同學們可以用到自己的日常閱讀中。
師:填寫完了這段行程梗概,現在請同學們說說,要理清一篇遊記的行程,我們要關注哪些因素?
生紛紛發言:時間、地點、事件……
師小結:是的,我們閱讀遊記的第一條策略就是理清遊蹤要關注地點,時間、人的經歷等。
二讀:關注所見
師: 繼續我們的文字之旅,「二讀」的關鍵是關注「所見」。同學們是否有這樣的生活體驗,邊旅行,邊發朋友圈。老師這裡就有兩條朋友圈,一條是本文作者馬麗華發的,另一條是一位也遊玩了各拉丹冬的網友發的。(師呈現PPT兩則朋友圈)你會給哪一條朋友圈點讚呢?具體說說原因。
生1:我會為作者的朋友圈點讚,因為作者發出來的文字中有很多描寫各拉丹冬景色特點的詞句。比如「風雲變幻的季節」「氣勢磅礴的密雲」「形如金字塔的主峰」。
師追問:「風雲變化」「氣勢磅礴」「形如金字塔」寫出了什麼?
生1:「形如金字塔」用比喻寫出了各拉丹冬主峰的形狀,這些形容詞寫出了各拉丹冬景色壯美的特點。
生2:我也會為作者的朋友圈點讚。作者運用了擬人的手法,「一顯尊榮」把各拉丹冬主峰比擬成人,體現了它的威武壯觀,「難得」還能看出景色的稀有。
師:「難得」是一個副詞,用這一副詞體現眼前之景的稀有程度。
師:從兩位同學對這條朋友圈的解讀中,我們可以整理出兩個賞析遊記語言的角度。一是關注形容詞、副詞、動詞、名詞等關鍵詞,二是關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聯繫以往語言賞析的方式,還能不能找到其他角度?從寫法上——
生(經引導):對比、側面描寫、聯想、想像……
師:同學們非常厲害!剛才我們所說的種種就是我們賞析語言的支架。(師呈現PPT中的學習任務要求)現在,請大家運用剛剛我們總結出來的支架,選擇一處景色描寫,將你的賞析批註在文中。
生獨立做賞析批註。
師:小組內部先交流,選出組內最佳的一處賞析,全班交流。
各小組交流批註。
組1:第10段寫得非常好!這一段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用「光滑難行」寫冰河,用「紛紛揚揚」寫冰河上的雪粒,讓讀者對各拉丹冬的想像更具體。
組2:第6段也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冰山比作屏風,以此來凸顯冰山的雄偉陡峭,也說明壁面十分精緻。「隨意性」說明圖案非常多樣,體現冰山的靈動奇特。
師:你的賞析十分精彩,採取了關鍵詞、修辭等多個角度,還有自己的想像,錯落有致。
組3:第11段,用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垂冰數量眾多與秀美,表達作者對各拉丹冬景色的喜愛。
師追問:冰的流蘇像長髮披肩,頭髮是柔軟的,為什麼用來形容冰?
生:說明冰給人的感覺是秀麗柔美的,不死板的。
組4補充:我覺得這裡的冰在作者筆下就像一個雕塑家,表現了大自然神奇的創造力。
組5:第1段運用了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將山比作一個巨人,體現了各拉丹冬山的高大,又將融雪處山的黧黑與冰山的潔白作對比,有一種色彩的對比。
師小結:剛剛我們幾組同學的文字賞析讓我們這一段文字之旅精彩紛呈。我們通過賞析發現,正是作者細緻的觀察,並且運用多種修辭多角度的描寫,才將景物生動再現在我們讀者的面前,所以閱讀遊記的第二條策略是,抓住語言,感知特點。
三讀文章,體悟「所感」
師:踏上文字之旅的列車,我們來三讀遊記,體悟「所感」。剛才我們馳騁在各拉丹冬的雪域高原上,現在我們要放慢腳步。這篇文章除了寫景,還寫了作者的經歷。請你在文章畫出作者在此行中的經歷,這是我們《作業本》活動三的任務。
(生先後找出文中大多數有關作者經歷的文字)
師:根據同學們尋找到的句子,我們發現,作者此次在各拉丹冬的經歷是非常痛苦的,小到頭痛凍瘡,大到骨頭折斷腰椎錯位,甚至連呼吸都喘不上氣。當作者將這樣的經歷發到朋友圈時,她的媽媽和閨蜜給她留言了。(請一生讀留言)媽媽心疼了,閨蜜直接就說不值得。那麼你們覺得作者此次的經歷值不值得,要不要趕緊回家?請你結合作者在各拉丹冬的經歷和感受,任選一則留言替她寫一段回復。
生1:我選擇回復閨蜜。這次旅行非常有意義,我看見了長江源頭各拉丹冬的美景,也喝到了長江源頭的水。旅程雖然有些艱辛,但以此換來的體驗是難得的。
生2:回復閨蜜。雖然旅程是痛苦的,但我看到了各拉丹冬的威武雄偉,看到了美麗的冰體,也看到了大自然的神奇。我在這裡學到了很多,我還在這群山之間的聖潔的各拉丹冬留下了我的足跡,我並不後悔。
師:在神聖的雪域留下了你自己的足跡,這是獨一無二的回憶。
生3:回復閨蜜。在我看來,這趟旅行的意義遠超所受到的痛苦,在這裡欣賞到了可以與瓊琳仙境相媲美的美景,感受到大自然神奇的創造力,感受到了尋常人體驗不到的美。
師:有沒有回覆媽媽的?不要忽略了媽媽。
生4:我選擇回復媽媽,我覺得這不是受罪,我看到了其他人這輩子都看不到的景象,這種獨特的經歷讓我覺得非常值得。
師:是不是應該說一些讓媽媽放心的話?
生5:媽媽,你不要擔心,有許多人陪著我一起旅行。我在各拉丹冬看到了千奇萬變的景象,感受著漫長的時光,與我同齡的人都難有這樣的體驗。
師:你一定是個貼心孝順的孩子。每個人對旅行都有不同的理解,剛才同學們都表達了自己對這場旅行的理解,那麼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馬麗華的旅行。
齊讀有關馬麗華經歷的文字。
師:一面是各拉丹冬和藏北的壯美之景,無數探險者的朝聖地;一面是馬麗華將27年最美好的青春年華用來欣賞、感受、奉獻雪域。讀完這些,大家對馬麗華、對旅行有沒有新的認識?如果有,可以課後完善你們剛剛的留言,寫到《作業本》「導學四」中。老師讀完這篇遊記了解到她的經歷後,對旅行也有了一點自己的感受,來與同學們分享。(配樂讀)
師小結:剛剛我們通過勾連作者文章中的旅途經歷以及她文字之外的人生經歷,理解了她對旅行深深的愛以及旅行的深刻意義。所以,閱讀遊記的第三個策略,就是勾連作者的經歷,體悟作者的情感。
課堂結語:這節課我們整合了《作業本》中的相關任務,呈現了遊記閱讀的全部過程。總結了三條遊記閱讀的策略,也總結了賞析遊記語言的賞析支架,希望同學們能將這些方法掌握,並運用到今後的遊記閱讀和寫作中去。
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