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星期三 2019年3月13日
出品/ @ 敲重點(HIT THE KEY)
撰文/ @ 黑老師
視覺/ @ 杜老師
人口老齡化和少子化的問題,全球日本最嚴重,歐美次之。
我國每十年做一次人口普查,日本每五年進行一次國勢調查。很多人都說,中國的老齡化在步日本後塵,但如果中國的老齡化只是「步日本的後塵」的話,那簡直是該說可喜可賀了,實際上現實遠比這糟糕得多。
上圖顯示了中日兩國在2017年的人口結構,都呈現出兩頭小、中間大的紡錘樣結構,日本因為進入發達水平早、醫療水平更高,紡錘的凸起部分更靠近頂端(即高齡人口比例更大),但從非常相似的人口結構不難看出,日本目前的人口老齡化狀態就是中國20-30年以後的狀態。
為什麼很多人害怕老齡化?
老齡化的主要問題自然是養老的問題,這個問題常用老年人口撫養比來描述,這個指標指的是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佔15到64周歲人口的百分比。
中國在1953年時這個數字是7.4%,平均100個勞動力養7.4個老年人。現在這個數字大約是14%。也就是說現在的勞動力相比1953年時的勞動力所承擔的養老負擔重了一倍。
當領取養老金的人數與市場勞動力數量不對等,且要完全高於後者,那麼將會導致許多的社會問題,今天黑老師跟大家聊聊人口老齡化根源問題以及中國現狀。
-重點1-
何謂人口老齡化
首先什麼叫人口老齡化,簡而言之就是年輕人(創稅型人口)越來越少,老年人口(食稅型人口)越來越多。
年輕人不愛生,人口出生率不斷下降,老年人口隨著經濟發展,個人的健康意識,醫療環境的不斷優化,人均壽命延長,就造成這個剪刀差越來越大。
2016年,中國60歲以上的老人達到2.31億人,預測2020年中國60歲以上老人增至2.55億人左右,約佔總人口的17.8%;到2050年,60歲以上人口超過4億,佔比達32.8%,也就是每3個人就有1個老人。
中國為了應對老齡化這個嚴峻的問題,在2015年全面實施二孩政策,但政策實施後,新生人口明顯不及預期。
衛計委預測在全面放開二胎之後,2017年最低的新生兒將在2023萬左右,但現實的數據僅僅為16年1786萬、17年1723萬,更可怕的是,在2017年新生人口中,一孩為841萬,比2016年的一孩962萬整整少了121萬人。
這意味著,全面放開二孩之後,年輕人甚至連一孩都不願意生了。
-重點2-
財政負擔
既然人口老齡化趨勢不可逆轉,那對我們的影響究竟有那些呢?
沉重的財政負擔,巨大的養老金缺口。
回答這個問題需要參考一下人口金字塔圖:
我國人口在1962年左右開始呈現爆發式的增長,當中國人口急劇膨脹,政府開始實行計劃生育國策。
當這一波人開始真正參與工作時,人口紅利到來,中國經濟開始騰飛,當這一波人老去時,我們也需要償還之前人口紅利產生的負債,主要表現即為經濟低迷、財政支出壓力增大,醫療負擔沉重。
日本在1945年二戰戰敗後開始正式進入嬰兒潮,因此日本的嬰兒潮與老年潮都比我國提前17年左右,日本的今天就是中國的明天,此外因為我國突然實行計劃生育,所以人口老齡化問題比日本還會更嚴重些。
日本目前政府福利預算的70%都用於老年年金,我國黑龍江因為青年人口淨流出,已經提前進入嚴重老齡化階段,引起的問題便是養老金短缺。
中央財政為了救濟黑龍江,給出了從寬裕省份調配的方案。但再過20年、30年,養老金短缺成為普遍問題,我們又該何去何從?
現在義大利的年輕人已經確定了未來退休將拿不到養老金的事實,也就是說,80後、90後這群正在繳納社保的人,將來也有很大的概率領不到養老金,是不是很無奈?
-重點3-
老齡化的根源
中國人口老齡化短期不可逆的根源在於:中國目前到未來15年,生育主力的獨生子女們,一對夫妻要生三到四個孩子才能達到逆老齡化趨勢,在目前的經濟形勢和消費觀念下這根本是不可能。
黑老師從生育率幾乎是絕望的現狀來談談老齡化的嚴重,黑老師舉幾個最簡單的數據,用最基本的推理來闡釋嚴重性:
第一
2015年中國人口年齡中位數是37.6,意味著中國一半的人口大於37歲,一半小於這個數字,2019年這個數字只會高不會低,這個數字對應的是80年代初,今年是開放2胎的第三年半。
年齡大於這個數字的人群,如果想生2胎,算上孕期,已經有兩年半的時間充分考慮過了,高於這個年齡(已經意味著一定風險)現在還不生,正常情況下幾乎以後也不會生。
可以預計,短期內二孩紅利將跌至谷底,也就說是中國有接近14億人口,然而其中的7億人已經不會再對人口出生有什麼貢獻了,中國的新生兒要看剩下的那7億人,3.5對夫妻(最理想情況),這是人口現狀。
第二
一個最簡單的邏輯是:放在微觀環境下,一對夫妻生兩個孩子,才能保證最基本的人口代際傳承,前提還得是這兩個孩子至他們結婚各生兩個孩子前都不死亡。所以一般的認為在一個封閉體系裡一對夫妻要生2.2個孩子才能保證總人口不下跌,這就是生育率。
這個數字2017年的中國是1.63,請注意,這個數據的統計是包括了60年代嬰兒潮的那批人的母親(如果她們還活著),這是生育率現狀。
第三
2015年,中國女性平均生育年齡是27歲,也就是說80後夫妻從數據上來說已經完成了他們第一胎的生育(即有的80後夫妻沒有生孩子但是有90後或者更年輕的95後生了添補他們的空位)。
中國未來10年的年輕化要看現17-27歲的人群,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17年人口抽查數據(千分之一抽查):
15-19歲人口數 59251
20-24歲人口數 73185
乘以一千 分別對應6千萬 7千萬
也就是說在2019年,17到26歲的人口有1.3億人。
第四
一個問題,這1.3億人能結合成6500萬對夫妻嗎?
中國的剩男剩女數據沒有比較權威的,給一個日本的數據:到50歲 日本男人終生未婚的23.37% 日本女人終生未婚為14.06%。
雖然歐美國家的數據更高,但是人家的Dating文化和社會理念和東亞國家完全不同,舉個例子,你身邊有多少單親媽媽帶大的孩子,美國7成的黑人小孩出生在單親媽媽家庭,老墨是5成,白人是3成,但是中國的價值觀能在十年內發生這樣的顛覆性改變嗎?
對應中國的國情:恐怕絕大多數的農村貧男最終無法結婚也留下自己的後代。
根本不可能有6500萬對夫妻這麼理想的情況,6000萬已經是最樂觀預測了。
結婚本身是一個降低生活質量高成本的事情,生孩子更是,但一對夫妻要生多少呢?
第五
我們來看看要怎麼才能勉強維持世代更替:
這6000萬夫妻對應他們的父組輩,也就是未來十年和現在的老年人,我們認為的老齡化,黑老師按2017統計數據的45-54歲以及75-84歲算( 我都沒有算54-75的人口,把各自年齡段分組提出來,他們的代際傳承由未來的他們孩子,現在的7-16歲少年對應)。
有2.4億人,即生育率要達到4以上,才能補上獨生子女這一代的欠帳,使得人口不下跌,但是單純從老齡化危機來看,是可以接受總人口下跌但是人口年齡比例優化。
也就是說從現在高中快要畢業到二十六七馬上要被催婚的這一代人,你們要生3到4個孩子,讓老齡化危機遠離。
但是,可能嗎?
-重點4-
中日對比分析
中國必將進入與日本現在類似的老齡化社會,即使從現在開始生育率在短期內大幅提升,也不會改變這個趨勢,只是提前了從人口老齡化狀態走出來的時間(如果有的話)。
我們在發達程度還不如日本的時候,主要慢性病的患病率已經接近甚至超過了日本。
在慢性病診斷和控制方面,中國和日本的差距就更大了。
以高血壓為例,由於統計口徑不同,高血壓知曉率(知道自己有高血壓的患者比例)、治療率(接受治療的患者比例)、控制率(血壓控制達標的患者比例)在不同研究中差別很大,但基本都認為在40%、30%、20%這三個水平左右。
需要注意的是這幾個比例都計算都是「後者基於前者」的,即100個35歲以上的中國人大概有45個高血壓患者,其中只有18人知道自己有高血壓(45×40%),5個人接受了規範治療(18×30%),1個人血壓控制滿意(5×20%)。
而日本的對應比例則是66.9%,56.2%,38.2%,即100個35歲以上的日本人中有6名高血壓患者,其中40人知道自己有高血壓,22人接受規範治療,8個人控制滿意。
至於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差異,黑老師只舉幾點我的感性認識:
第一,日本的醫生是自由執業的,一般為著名醫科大學的教授,但是仍然每周堅持抽出一個上午到坐落於社區的診所坐診看病,這個診所的另外兩位合夥醫生也是大學附屬醫院的兒科和眼科醫生;
第二,日本的診所也是可以加入醫保的。
這兩點基本保證了日本基層醫療機構的平均水平。
第三,日本的慢性病患者健康意識很高,常規隨訪的患者,自覺來診所報導,等待一兩個小時只是為了量個血壓、做個生化,最後和醫生簡單交流兩分鐘,與我國「沒有大的不舒服不上醫院」的情況相差很大。
中國的慢性病防控情況與日本差距較大,基層醫療機構水平、患者自我保健意識等各種因素造成了整體性的差距。
中國的腦卒中和冠心病病死率在東亞都是最高的,卒中病死率是日本的三倍多,冠心病病死率則接近日本的兩倍,考慮到兩國在死亡登記工作完善程度上的差異,真實差距只會更大。
致殘率難以找到可比較的數字,只能談一點感性認識:一般大學附屬醫院停車場的引導員、食堂打飯的服務員、福利社的售貨員都是銀髮蒼蒼的老人,這些都是周圍社區的老人來兼職的。
當然我們可以從不同角度看待這個現象:可以是資本的殘酷剝削、勞動力嚴重不足,也可以是反映了很多日本老人仍具備可參與勞動的健康狀況。
中國當然也有跳廣場舞、打太極拳的健康老人,但是我們在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殘疾人的社會支持方面做得如何,大家想必也是心裡有數的。
得益於良好的防治體系,日本的慢性病危害相對較小,患病率雖高,疾病負擔相對不重。
總之,日本已經是老齡化社會,但是得益於整個國家的慢性病防治工作做得比較好,很多老年人老而不病、病而不殘,所以才會擁有發達國家最高水平的人均壽命,很多老年人不但不是家庭的負擔,還可以參加一定的社會工作。
中國目前的情況上面已經說了,如果種種問題沒有得到很好解決的話,而繼續讓社會和個人有限的資源消耗在鴻茅藥酒、莆系醫院上面、繼續推廣「吃豬蹄食療」和「黃花菜熬水保健」的話,恐怕我們想步日本的老齡化後塵也不可得了。
Reference
Lu, J., et al., Prevalence, awareness,treatment, and control of hypertension in China: data from 1.7 million adultsin a population-based screening study (China PEACE Million Persons Project).Lancet, 2017. 390(10112): p. 2549-2558.
Satoh, A., et al., Associations ofsocioeconomic status with prevalence, awareness, treatment, and control ofhypertension in a general Japanese population: NIPPON DATA2010. J Hypertens,2017. 35(2): p. 401-408.
@本文版權歸「敲重點」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THE END—
CLICK PICTURE
—補充下一個重點知識—
對了!
來這,一起改變點什麼….
「通證經濟」重構 「眼球經濟」 !
參與即挖礦 . 100%收益共享 . 社區自治
讓每一篇原創都能觸動人心…
立刻下載 領取3000 CB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