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矛盾可不是小事兒,就是因為人們把它看得太過重要了,所以才使得關係急轉直下,家宅不得安生。那為什麼有些婆媳相處就會如此和睦呢?這或許講究的是一個方法問題,如果你願意用積極的方法去對待它,就會給你呈現積極和睦的狀態,相反則會是更嚴重的矛盾。
自古以來婆媳矛盾就難解決,更不要說現在了。在古代兒媳婦當然要聽從婆婆的,現在女性有了獨立意識,對於婆婆說什麼都有了自己的意見,怎麼還會如此安生地站著聽教訓呢?
在眾多鄰居眼中,老高家的媳婦真奇怪,嫁進家門有三年了,卻始終不肯叫婆婆媽,一直喊阿姨。時間久了更成為了習慣,大家對此見怪不怪了。其實一切都是有原因的,女人之所以這樣,還是因為婆婆態度不好。剛和老公談戀愛的時候,婆婆就總是摻和,讓他們兩個人都快分手了。而且還讓兒子和她分手,所以她怎麼會叫她為媽呢?平常要不是老公總是維護著,就早想離婚了!
即使結婚了,婆婆對她也沒有給過好臉色,所以平時有人問她,「嫁過來那麼久,你咋還叫老人阿姨?」「我能稱呼她就不錯了,要不就當她是個陌生人,不管得了。」作為一個女人,一個老婆,面對老公和他媽,不能把事情做得太絕,要不總歸會影響到感情的。一邊隱忍,又一邊在爆發,這樣的家庭總歸來說是壓抑的。
沒有安生的日子,婆媳矛盾交織著,在男人看來,這樣的日子完全沒有必要。還沒有結婚之前,家裡也是一片祥和的,只是因為他媽不喜歡自己的老婆,所以才如此。當然一個巴掌拍不響,老婆身上也有問題,但是身為一個晚輩,又能做什麼呢?
女人在平常儘量避開婆婆,原本想著結婚以後就投入家庭,但是面對這樣的婆婆,只能有多遠就躲多遠,平時不看見,那矛盾不就減少了嗎?維持著這樣的狀態很久,所以星期六日是她最不開心的日子。平常婆婆還知道做個家務,只要她在家,就什麼也不管了。
婆媳不和,是這個家庭最大的問題,可是始終想不出一個辦法去緩和兩個女人的關係。剛發生這些事情的時候,男人和女人提過,「你能不能別和咱媽犟,人老了容易糊塗,做出來的事情讓人不喜歡,你多擔待著。」正是因為聽了這話,女人才決定暫時緩和脾氣,躲著婆婆的。
老人不知道兒媳婦所做出的退步,依舊按照自己的想法隨心所欲。老人這樣的做法,對於兒子的婚姻沒有起到絲毫的幫助,在無形中是摧毀的。老人老了就不要糊塗,既然是年輕人的婚姻,最好不要參與進去。懂得放手,才能展示出一個長輩的能力與大氣,反思一下為什麼兒媳婦不願意叫自己「媽」!婆媳矛盾中,如果只有一個人退步,效果遠遠沒有兩個人共同退一步來的直接明顯。女人與女人之間的戰鬥往往要來得長久,但是試想一下,如果沒有這一場戰爭呢?
情感寄語:能沒有矛盾就不要產生矛盾,很多衝突都是人為的,婆婆和兒媳婦不是所謂的天敵,只要以心相待,就能夠換回自己想要的結果。
一個人的退步,就代表著給對方一個臺階下,順勢爬下去,不是皆大歡喜的效果嗎?
(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