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小月齡寶寶大部分都用尿不溼,尿不溼的出現,解放了媽媽的雙手。但是媽媽有個困惑,一次性尿片就是那筆怎麼都省不下來的大開銷,然而什麼時候開始教寶寶上廁所(potty training)比較好?怎樣才能更順利的過渡?現在就來跟寶媽樊子一起做功課吧~
01
孩子身體發育方面
我們先了解下泌尿系統,簡單說有三個方面的關鍵指標,一是膀胱容量,二是神經反應系統,三是括約肌的控制能力
寶寶剛出生時,膀胱容量非常小,平均容量為52ml,相當於我們成人喝一大口水那麼多,所以新生兒尿頻率非常高,但每次量都比較少,但隨著新生兒成長,膀胱容量也會隨著增加,主要分為2個階段:
第1階段是2歲
膀胱容量差不多是剛出生的4倍,這個時候已經能貯存部分尿液了,可以嘗試如廁訓練了,每個孩子發育是不一樣的,大部分1歲半-2歲,媽媽們說這個自己怎麼判斷,告訴你一個簡答的方法,就是連續2小時尿不溼是乾爽的
第2階段是5歲
到這個階段時,孩子的膀胱容量已經能貯存一整晚的尿液了,也就是說到了5歲後,孩子才可能一整晚不尿尿,個體略有差異,媽媽們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千萬不能一刀切。
另外兩個指標,反映神經與括約肌有什麼用呢?
反應神經就是一系列複雜的反應過程我們通稱為反應神經,膀胱滿了,經過一系列複雜的過程傳達給大腦,大腦再坐出指示原路返回到膀胱,而括約肌就是一個執行者,時機對就釋放,時機不對就憋著。
孩子只有這兩個能力發展起來,才會有自主控制能力尿或者不尿, 會對尿有意識的反應。
那麼如何判斷呢?多觀察孩子,孩子在玩的時候突然不動,或者用手指下面,試圖要告訴你什麼,這說明孩子已經有了這個意識,這個時候順勢引導如廁訓練,就水到渠成。
除以上之外,寶寶相關的大動作能力也要到位
★ 大便比較有規律,比較容易掌握
★ 小孩能夠平穩走路以及完成蹲下,起來的動作
★ 能夠自己脫褲子,提褲子
★ 能夠坐3-5 分鐘不動
02
關注孩子的心裡意願
到了一定的年紀,孩子具備了如廁訓練的必備條件,就要引導孩子用馬桶,遵循孩子的意願上,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孩子有了以下表現就說明孩子已經準備好了如廁訓練
如果有以上表現,那麼恭喜孩子完全可以進行如廁訓練
03 孩子如廁訓練手冊
進行如廁訓練之前,一定要先準備好三樣東西, 小馬桶,如廁訓練的繪本,以及小內褲
1 先做好預熱
每次在換尿不溼的時候, 就反覆嘮叨,&34; 先讓孩子明白幹就是舒服,溼就是不舒服的概念
接著就開始實物訓練, 將小馬桶放在孩子一眼能看到的地方, 然後給孩子講繪本故事,建議選擇<Potty>,,這本繪本,非常生動有趣,讀到書中的小孩做到馬桶上,基本上每個小寶寶都會試試的,我家三個都不例外的坐在上面了,這個時候要穩住,不能進行實質性的訓練。再給他展示漂亮的小內褲,告訴他,只要不用尿不溼就可以給他穿漂亮的小內褲,攻心為上,吊足他的胃口
2 循序漸進的訓練
故事講了一段時間後,寶寶也已經坐過了,這時對寶寶說,我們可以跟書中的小弟弟一樣脫掉褲子坐一下這個馬桶,看看怎麼樣呢
剛開始坐下去,肯定也不會真能尿出來, 但是可以讓他在上面至少2分鐘,如果剛開始孩子坐不了這麼久,也沒有關係,再慢慢來,千萬不能逼迫孩子。
接著就開始灌輸,"想要小便的時候就告訴媽媽/爸爸, 我們一起坐到這個小馬桶上」 次數多了,孩子真的會坐在上面,但剛開始有時候會尿出來,有時候沒有,這個時候也不要焦急,多做幾次,孩子有感覺就尿出來,要順勢而為。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開始如廁了,就可以嘗試脫掉拉拉褲,開始穿上內褲了,剛開始的前三天,狀況百出,可能會尿溼褲子,這個時候不能生氣,不能指責孩子,心平氣和的換成乾淨的褲子。
鼓勵孩子早點穿內褲,如果尿溼,孩子對不舒服的感覺更明顯,就是引導,褲子溼掉很難受?強調感覺, 解決辦法--下回想要尿的時候趕緊告訴下媽媽,就這樣反覆叮嚀,孩子腦海中就形成一個意念,想要尿尿的時候要立刻告訴媽媽。
3 夜間尿床問題
大多數寶寶在2-4歲的時候就能自己上廁所,但是保證晚上一整晚不尿床大概要到5歲左右,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孩子的膀胱還未發育好,要到12歲後才能達到成人的, 另一方面是孩子神經控制還沒有完善。 這段期間,根據孩子的不同,有兩種做法可選
做法一: 晚上不用尿不溼,半夜起來上次廁所。要求寶寶比較配合,晚上睡覺前2小時不要喝大量的水,9點上床前排空, 大概到半夜12點-1點左右叫醒上次廁所,然後就一覺到天亮,基本上不尿床
我家老大就是這種典型的配合娃,半夜想上廁所的時候喊媽媽,有時候睡太沉,就會半夜叫起,迷迷糊糊的到廁所,尿完也就直接睡覺了,2歲的時候晚上就不用尿不溼,大人小孩都比較輕鬆。
做法二:白天如廁正常,晚上可以嘗試不用尿不溼,但是如果大人小孩都感覺累,就暫停,晚上繼續用尿不溼,記住沒有正常成人還用尿不溼的,不要焦慮也不要苛責孩子,一旦晚上尿不溼連續30天都是乾燥的,後續就不用尿不溼。
我家老二就是這種代表, 睡覺前上次廁所可以做到,但是半夜喊上廁所,連哭帶鬧,拎到廁所,邊哭邊喊, 不要不要,但是回到床上,不出一個小時就會尿床,洗洗弄弄,反覆折騰了1周後, 果斷放棄了。晚上用尿不溼,期間反覆,有時候連續幾天是乾淨的,但是後面幾天又尿了, 我們堅持等到連續30天尿布都是乾淨的,差不多5歲才徹底斷掉。
但是如果寶寶已經超過5歲,但還是晚上有經常尿床的習慣,媽媽就得帶孩子詢問兒科醫生,他會給出指導建議
4 如廁訓練幾條心得訓練孩子如廁的方法可能不一樣,但是取得成功都有相通之處,那就是:
積極正面的心態
如廁訓練的時候,要用正面積極態度引導孩子,好多專家指出,很多專家都指出,小孩子學習或者行為培養時,因為做得好而受表揚的小孩比起因為做不好而受懲罰的小孩通常都要表現得更好、進步更快。而這種表揚是描述出具體的行為,例如,「寶寶今天尿到馬桶,真棒」除了用語言,還可以用一些貼紙,小紅花,打勾等形式不斷強化這種正面效應
如果孩子尿溼褲子,不要取笑或者嚴厲批評,而是鼓勵孩子,「沒有關係,我們下次再來」,孩子就不會有緊迫感,不會留有陰影,下次就會毫無分擔的做。
連貫一致
萬事開頭難,開頭了一直要堅持。孩子開始上廁所了,就要一直要堅持孩子如廁,不能因為大人或者孩子的原因中斷.對當前的改變,基本上都是從易到難的轉變,孩子已經竭盡全力了,突然間發現原來還有更簡單的方式做這件事,就又想回到原來的模式,不僅如廁訓練,任何時候,培養孩子習慣或者行為都應該要堅持一致。
Enjoy 這一過程
如廁訓練時,不能老盯著孩子是否尿褲子了,而是看到孩子成功的上廁所了,看到孩子的成長進步,喜悅會填滿你心間
終於寫完了,斷斷續續用了三個晚上的時間,每個孩子都有差異,遵循孩子的成長規律,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感覺不是很擰巴,這就對了,繼續往前走
你還有什麼妙招,一起來討論,或者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你碰到了哪些擰巴的事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