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寧學桃園三結義,不學瓦崗一爐香」?

2020-12-24 小伍侃大山

相信很多人聽說過這句話「寧學桃園三結義,不學瓦崗一炷香」,劉關張桃園三結義自是不必多說,劉備當時只是個賣草鞋小販,關羽賣綠豆,張飛是個屠夫,三人結拜只因志趣相投、情真意切,因此縱使後來曹操以金錢、權利相誘也未能打垮這情誼。然而瓦崗結拜又是怎樣的呢?

他們總共四十六人,因此也被稱為瓦崗寨四十六友,於賈家樓聚義反隋。這其中有二十二位是綠林好漢,說白了就是打著「替天行道」的強盜,有魏徵、徐茂公、單雄信等人;還有十四人來自北平府王府,有羅成、杜差等人;七個衙門人員,秦瓊、金甲等;還有一位來自太原侯的門婿柴紹;兩位是開店的掌柜,賈潤甫、柳周臣。也就是他們可以分為五類人,綠林好漢、王府人員、衙門公差、侯爺女婿、店鋪掌柜。身份不同他們的利益也不同,這也是他們最後自相殘殺的重要原因。

原本這一撥人是不可能聚在一起的,畢竟一些人是強盜,一些人是公差,他們聚在一起是因為給秦瓊的面子,因為當天是秦瓊的母親的大壽。秦瓊為了款待眾英雄在賈家樓設下酒宴,當時綠林好漢一夥已有起義之心,又見酒宴上好漢眾多,將來必大有用處,於是徐茂公勸說秦瓊趁此機會聚義反隋,然而秦瓊覺得時機未到沒有同意。徐茂公不想放棄這絕好的機會,又提出結義的主意,只要眾人答應結義,那此後便是一條繩上的螞蚱,到時候不想反的也得反了。

前來祝壽的都與秦瓊交往很深,秦瓊提出結義一事雖然有些人不樂意,但是也不好不給秦瓊面子,只好答應下來。原文說:「其中雖然也有一半個不大樂意的,可是一見大夥如此熱心,也就隨聲附和了。」所以說這一支團隊並非為了共同的目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利益,都打著自己的小算盤,結義之事只是逢場作戲,因此後來分崩離析、自相殘殺也是情有可原。後來四十六友各自為主,單雄信與徐茂公割袍斷義、與羅成大打出手,最後是死在羅成手裡,當年結拜的兄弟卻無人上前阻止。四十六人當日許下諾言生死與共,而真到了生死與共的時候,眼裡只剩下了自己。

瓦崗結義英雄強,齊聚山東祝壽康,奈何結義非本心,不燒瓦崗一爐香!

相關焦點

  • 寧學桃園三結義,不學瓦崗一爐香,瓦崗上可以稱為好漢也就二人
    民間有一句話:「寧學桃園三結義,不學瓦崗一爐香」 當初劉關張三人桃園結義,平黃巾起義開始到反董卓到反曹操 ,最後雖然失敗但是也建立了三分天下,對他們三人來說也算是一種成功了,在看瓦崗賈家樓結拜為兄弟的四十六人,最後因為李密的無能與失策而把即將到手的江山送給了李淵父子,上演了 「蕭妃換玉璽
  • 古人講「寧學桃園三結義,不學瓦崗一炷香」,老祖宗教你看透人性
    俗語「寧學桃園三結義,不學瓦崗一炷香」,其實就是對江湖的最好詮釋。無論是桃園三結義還是瓦崗寨聚義,都給後人留下了無盡的想像空間,老祖宗教你看透人性。第一、寧學桃園三結義「桃園三結義」是白話文小說,《三國演義》中的重要橋段之一。
  • 很多人有過「拜把子」的經歷,卻很難像桃園三兄弟那樣走完一生
    古來有句老話,叫寧學桃園三結義,不學瓦崗一爐香,說的就是異姓兄弟之間結義的那點故事。男人,特別是青春期或青春末期的時候,是特別喜歡成群結隊出現的,在那個年紀的時候,與異姓兄弟結義的自然不在少數,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都是如此,甚至有些人還會與不同的人結拜很多次,然而,那些匆匆的結義卻大都沒能夠讓彼此之間的兄弟情保持久遠,反倒是那些成年之後的結義,能夠走到最後。如瓦崗一樣,將近五十號人一起磕頭,可是最後自己人就打了個底朝天,而桃園的三兄弟就不一樣,那才是讓人羨慕的結義典範。
  • 三國演義:桃園結義
    俗話說不打不相識,張飛雖然是個粗人,但是他也有自己的一套理論。在平時他雖然武力高強,卻並不欺人,反而十分慷慨地幫助那些窮人。但是想要成為他的朋友首先就得有能力,而武力就是他對別人的考驗。在原著裡面有一龍分二虎之說,而這條龍就是劉備了,我們很難想像劉備作為一個編草蓆出身的人如何練就如此武藝。在此之前最為出名的草根逆襲者莫過於劉邦了,劉備身為他的後人,雖然落魄了,但也會被人高看一眼。當然最主要的還不是他的身份,而是他的那種報國之心,以及義氣相投。
  • 徐半仙給羅成算命說能活73歲,可他23就逝世,那羅成是咋折壽的?
    甚至可以說是把這兩書相結合誕生的一部作品。這本書中的秦瓊,程咬金,徐茂公等人如水滸傳之中的好漢一樣都是響噹噹的江湖兒女,後來又在李世民麾下徵戰天下,為大唐的創建立下了不世的功勳。不過最後下場卻讓人心生感嘆,後人大呼寧學桃園三結義不做瓦崗一爐香。也正是由此而來。隋唐演義之中最出名的就是隋唐18位好漢。使錘的、使鏜的、使槍的、使鐧的,個個都天生神力。
  • 三國演義一:桃園三結義
    桃園三結義後,劉關張無疑形成了一個政治聯盟,政治主張也很清楚,在桃園焚香結拜的誓詞裡有較為清晰的表達:「念劉備、關羽、張飛,雖然異姓,既結為兄弟,則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東漢末年,朝綱敗壞,天下大亂、群雄並起。
  • 《三國演義》中桃園三結義的桃園,究竟在哪裡?
    《三國演義》中桃園三結義的桃園究竟在哪裡?《三國演義》第一回 · 宴桃園豪傑三結義 斬黃巾英雄首立功,明確地說「桃園三結義」是在涿縣。那麼,三國時代的涿縣,目前在哪裡呢?涿縣,古時為涿郡,後改範陽郡、範陽縣,現在是河北省涿州市。
  • 瓦崗不講義氣嗎?為何會說「寧飲桃園一碗酒,不焚瓦崗一支香」?
    一敬羊角哀左伯桃,二敬劉關張桃園三結義,三敬水滸梁山聚義,最後另外要敬半把香要敬瓦崗英豪。敬香可以理解,但是為什麼要敬瓦崗半把香呢?寧飲桃園一碗酒劉關張桃園三結義大家都是知道的,雖然史實上並沒有記載這一段,但是千百年來依然被我們所傳頌。
  • 三國中有桃園三結義嗎?桃園三結義的意義有哪些?
    桃園三結義是《三國演義》中一段盪氣迴腸、催人淚下的劇情。劉關張三人偶然結識,因為同樣的政治抱負三人走到一起,義結金蘭,從此關羽張飛對劉備生死相隨,成就了一段千古佳話! 但是在正史中,沒有桃園三結義的記載。那麼,羅貫中先生寫桃園三結義的意義何在呢?
  • 假的桃園三結義?關羽才是大哥,桃園三結義真的存在嗎?
    前言:想起劉關張,我們就能想到三人那種同生共死的兄弟情義,就能想起桃園三結義,在那座桃花紛飛的莊園,三人許下「同年同月同日死」的豪邁宣言,這讓我們看的熱血沸騰,看到他們那種同生共死,勢要創下一番基業的時候,我們總是熱血沸騰,而那種生死之交的情義,也是我們所深深敬佩的。
  • 《CF》火麒麟桃園三結義活動怎麼玩 火麒麟桃園三結義活動地址
    穿越火線預定在9月5日迎來兄弟節,開啟近期展開相關活動,活動包括了9月5日獲取到金蘭結義日的好禮,提供了火麒麟桃園三結義等驚喜,九遊小編CF火麒麟桃園三結義獲取活動入口分享... CF義結金蘭日預熱入口在哪?
  • 「桃園三結義」中的桃園在什麼地方?竟是在「土豪」張飛的後花園
    說起三國肯定就會想到桃園三結義,就是因為桃園三結義讓三個男人綁在了一起,成就了一番偉業。「桃園三結義」是劉備、關羽、張飛三人磕頭結拜的地方。那這個桃園在什麼地方那?大家都知道劉備是個沒落的皇族,後稱劉皇叔,我認為劉備八成不是什麼皇族,只是姓劉而已。靠著一雙巧舌如簧的嘴,也是為了招攬買他草鞋的顧客,硬生生的把自己說成沒落皇族。其實是一個靠編賣草鞋為生的窮人罷了。再說一下關羽,關羽在當時就是一個隱姓埋名的殺人逃犯,全國各處的流亡,平時也就是打些零工賺點生活費,也是在溫飽線來回遊蕩的窮人。
  • 民間流傳的桃園三結義
    打開《三國演義》,第一回寫的就是劉備、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故事發生在東漢末年,地點就在今天的河北省涿縣。如今當地還殘存著劉、關、張結義的一些遺蹟,在民間仍流傳著他們結義的故事。這故事與小說寫得並不完全相同。
  • 河北有一處景點,專為紀念桃園三結義而建,可惜知道的人不多
    旅遊隨筆:還記得電視劇《三國演義》中「桃園三結義」的精彩場景嗎?作為三國迷,每每回憶起當年看三國時候的情形,耳畔總會縈繞著:「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這樣的臺詞!雖然說史料上,並無「桃園三結義」的確切典故,但,通過千年的戲文渲染,不是真的,也變成真的了,或許,這就是約定俗成的力量!甚至,至今,在我腦海中,還有這樣的一幅畫面:劉備、關羽和張飛三位好哥們,意氣相投,相見恨晚。
  • 桃園三結義的主人公,他們的武力值如何?又是在哪裡學來的
    東漢末年天下三分魏蜀吳三國為了統一天下,發動了長達60年的戰亂,而在這期間別說出現了非常多的歷史故事跟歷史人物,就像我們非常熟悉的劉關張桃園三結義,一度成為後世效仿的對象,而他們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兄弟情義更是讓後世的人銘記跟效仿,但我們都知道三國這樣的一個時期
  • 關羽敗走麥城,劉備為何不救?來看看真實原因,別被三國演義騙了
    俗話說:「寧學桃園三結義,不學瓦崗一爐香」,桃園三結義的故事,已經流傳了將近兩千年,說的也就是三國時期劉備、關羽、張飛,三人在桃園結義的故事。桃園三結義與瓦崗英雄結義相比較起來,更具價值,也更受史學家們的推崇。劉備乃是落魄的皇室宗親,幸得關羽、張飛二人的相助,才燃燒起了匡扶漢室之志,可以說這是與關羽、張飛二人結義,才燃燒起了劉備創業的激情。
  • 桃園三結義,只是個美麗的傳說
    現實生活中,不管有沒有認真通讀過《三國演義》,大多數人卻都知道書中「桃園三結義」的故事。從作品誕生到現在,可謂是代代相傳。但是,大夥也同樣的認為,故事的核心無非就是劉備,關羽,張飛三個人,因為情投意合,就在涿郡張飛莊後的桃園裡共同結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