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生活中,不管有沒有認真通讀過《三國演義》,大多數人卻都知道書中「桃園三結義」的故事。從作品誕生到現在,可謂是代代相傳。但是,大夥也同樣的認為,故事的核心無非就是劉備,關羽,張飛三個人,因為情投意合,就在涿郡張飛莊後的桃園裡共同結拜。信誓旦旦的發出「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豪邁聲音。
其實,桃園三結義的真實含義是描述他們先後三次結義。最早,他們三個人彼此並不熟悉。那時的張飛是個屠夫,靠殺豬賣肉維持生活。關羽呢,因為犯事,從老家逃離到涿郡。劉備則靠賣草鞋為生,日子過的更是艱辛。張飛平時就把肉放在家門口的那眼井裡,然後壓上塊大石頭。時間長了,張飛就說,誰要能單手把石頭舉起,我就白送他半扇肉。他不單說,還在門口掛牌,「單手提此石,割肉你白吃。」
夜路走得多了,早晚遇上鬼。這天,關羽到推車此賣綠豆,看見了牌子上的內容後。他什麼也不說,直接單手舉起大石頭,把豬肉撂在車上就走了。張飛回來看肉丟了,非常生氣。有人就告訴他,是個紅臉漢子把肉取走,剛走不久。張飛撒丫子就追。到了農貿市場,關羽正在擺攤。張飛想來硬的,把肉搶回去。仔細想了下,覺得不好意思,畢竟是自己承諾過的。不過,他很快有了主意。雙手抓起關羽的綠豆,來回用力捏。好端端的綠豆都給糟蹋了。
關羽自然不幹,雙方有言語上的爭吵升級為拳打腳踢。場面當時很火爆,引發很多人圍觀。兩人實力相當,短時間裡也分不出輸贏,越打越厲害,馬上就要釀成綠豆引發的慘案。可是,沒有人敢上前相勸啊,都知道兩人的脾氣,怕惹禍上身。這時,劉備推著賣草鞋的小車過來,他也駐足觀望。張飛急紅了眼,當下就抓住劉備的車把當武器。關羽自然也不願意喪失機會,就抓住另外個車把。好嘛,兩人用力撕扯後,把劉備好端端的小車弄成了稀巴爛。
對於兩人的此舉,劉備並沒有生氣。這兩人有如此大的能耐,切不能讓他們再繼續惡鬥下去,那樣的話,傷到誰都是非常可惜。將來都是國家的棟梁啊。當下,他就顧不得考慮,徑直過去勸架。旁觀者就不讓他去。因為劉備的身材比起他們兩人差的太遠,正常情況下,根本難以介入。劉備不慌不忙的走到兩人中間,張開雙手作勢讓兩人分開。也神奇了,劉備站在那裡,無論兩人怎麼用力,都無法突破劉備。當下,他們就停下打鬥,無比的崇尚劉備。
於是,三個人就坐下來聊天。講述自身的情況後,彼此竟有了相見恨晚的感覺。當下就達成共識,在大街上捧土結拜。這就是三人的第一次結義,也為後來譽滿天下的「桃園三結義」桃園結義埋下了伏筆。這個段子被稱為「一龍分二虎」。因為劉備是真龍啊,張飛和關羽無論多麼勇猛,也只能稱得上虎將。況且,這老虎雖然厲害,但本事還抵不上真龍,就只有俯首稱臣的份。
從這開始,三個人成為了鐵哥們。張飛和關羽的日子相對好些,加上劉備是大哥,兩人就隔三差五的請劉備吃飯。劉備自然是來者不拒,而且每次都是空手而來,連瓶酒和下酒菜都不準備。時間長了,再好的關係也難免出現裂痕。關羽和張飛就想個損招來折騰劉備。他們在草蓆蓋在井口上,然後請劉備就座,以此給劉備來個請君入井,給他個難堪。誰知,劉備坐上去竟然安然無恙。兩人很是稱奇。他們偷偷掀開草蓆的角,看到井內有條龍在馱著劉備。這兩人覺得此事非同小可,咱這位大哥將來會飛黃騰達。得了,啥也別說了,趕緊把大哥請下來,再次對天結拜。這是二次結義。
劉備也是個明白人。為了彌補兄弟間的情誼,他邀請張飛和關羽到家中做客。為了充面子,他用泥土捏成元寶樣,裝到袋子裡。關羽和張飛來到後,看大哥的家真是清貧。除了幾個破袋子,幾乎沒有像樣的東西。問袋子裡什麼東西,劉備說是元寶。關羽心裡明白,急忙端起酒杯,以便岔開話題。哪想到張飛非要較真,不依不饒的說:「我的好大哥,你平日生活貧困,從哪裡弄來的這多元寶,如若不讓小弟親眼看下,無論你怎麼說,我都是不相信的。劉備心中暗自叫苦,也沒有辦法解圍。
猛張飛話語落地,徑直用手抱住口袋,來了個底朝天。袋子裡滾出的果然是金光閃閃的元寶。劉備當時也驚呆了,他喃喃自語,三人齊心,黃土也成金。關羽也相信了,急忙跟上,這應該是天意,只要我們能同心同德,將來說不定能打下自己的江山呢。如此澎湃激昂的話語,猶如注射了興奮劑。恰逢桃花爛漫,三人就選擇來到桃園,焚香禱告,再次結拜。到了這個份上,桃園三結義才算真正的完成。但關羽和張飛不知道,所謂的元寶不過是劉備的夫人做了手腳,給塗上了金漆而已。
到目前,已經有詳細的論證,桃園三結義不過是個美麗的傳說罷了。即便出自羅貫中先生的名著。因為《三國演義》畢竟不是真正的史冊,他就是本非常好看的小說。即便有歷史的記載,真實的成分也是相當少的。而其中的鬼神相助的橋梁段更是神話故事,不值得過多的渲染。(文/孫新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