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師範大學國際寫作中心最近正式揭牌,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出任該中心主任,莫言在致詞中透露了要帶研究生的想法,引起輿論爭議。
北京師範大學國際寫作中心最近正式揭牌,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出任該中心主任,莫言在致詞中透露了要帶研究生的想法,引起輿論爭議。
不行!莫言帶研究生太不靠譜
嘉豪(媒體評論員)
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國人皆為之感到驕傲和自豪。而近日,莫言「落戶」北師大國際寫作中心擔任主任一職,並表示將招收研究生的消息一傳出,卻立刻遭到吐槽。筆者認為,莫言要親自帶碩士和博士研究生,還存在諸多方面欠缺,不能「霸王硬上弓」。
其一,莫言帶研究生違反了國家的相關規定。按照教育部規定和大學的管理慣例,要成為碩士生導師,必須具有相關專業碩士學位、副高以上職稱,在國家核心刊物上發表過高水平專業論文;要成為博士生導師,條件更嚴格得多。而莫言除發表了一些小說外,國人沒能從堪比偵探的媒體所提供的資料裡看到莫言還發表了哪些高水平專業論文,他在文學研究方面有什麼造詣。莫言或許有印著「教授」字樣的名片,但那也是山東大學兼職教授和北師大聘任教授之類的「頭銜」,而不是國家相關部門認定的職稱。俗話說:「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圓。」不能因為莫言是名人,又獲得了諾獎,就網開一面,另立規矩,開不公之先河。
其二,莫言的文學綜合素養未必能夠擔當此任。莫言出生在山東一個很荒涼的鄉村,用他自己的話說,「小時候家裡窮,像小狗、小貓一樣長大」。小學趕上「文革」,他又不安分,那些年淨幹了些造反以及上房拆瓦、拆雕塑的事情。莫言坦承,自己「正式學歷是小學五年級」。雖然後來他從解放軍藝術學院拿到了大專學歷,但那都是鍍金性質,含金量不高。1991年,莫言畢業於北師大魯迅文學院創作研究生班。莫言笑言:「我的北師大碩士是濫竽充數,有名無實,因為我們的教室離北師大還有20公裡之遙。而且我在上學期間有兩次險些被魯迅文學院的老師開除,因為我老是不上課,所以教務長憤怒地說必須開除莫言,以正學風。」誰也不敢否認莫言的文學創作天賦,但文學創作同文學綜合素養、文學研究與教學還不是一碼事。你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不一定證明你就具有了帶研究生的資格、能力和水平。莫言說,由於「沒有學問也沒有學歷」,他對於擔任山大兼職教授感到「沒有底氣,非常惶恐和忐忑」。今年1月,莫言在北師大受聘儀式現場表示,他受聘為教授學識不夠,擔心會不會被學生趕下講臺。看來,莫言親自帶研究生,的確有點太不靠譜。
其三,莫言「被升官」和帶研究生,是頭腦活絡人士在策劃「諾貝爾獎效應」。有人為了證明莫言有資格帶研究生,竟然拿莫言的母親作類推不識字卻教出了一個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但北師大卻沒有破例聘任莫言的母親當碩士、博士研究生的導師,並且在莫言沒獲諾獎前也未對他表現出絲毫的興趣和意向。橫看豎看,怎麼看都是北師大在製造噱頭用「諾貝爾獎」吸引眼球、傳播名聲。
一俊百俊的「中國式榮耀」可以休矣
黃渤海(特約評論員)
莫言得了諾貝爾文學獎,讓世界上更多的人更加關注和了解中國文學。莫言也因此成為世界有名的大作家。但僅此而已,這並不能說明莫言的成就就高於那些還沒有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和藝術家。更不能說莫言因為得了諾貝爾獎,一夜之間就學富五車,就可以到大學裡當教授帶研究生。
在現實生活中,一舉成名天下知,一俊遮百醜的「中國式榮耀」司空見慣。儘管這些年有些收斂,但至今仍是許多人用來搏人生搏世界的精神賭盤。三兩歲就被送去學體操或者學雜技,苦個十年八年,得上一個世界冠軍,這一輩子就有依靠了。藝術行業也是這樣,一部電影或者一首歌曲得了世界級大獎,就功成名就了。不管你是涉世不深的孩子還是有人格缺陷的藝人,只因你為我們爭了光,你就可以做委員做代表,哪怕你的參政議政能力還趕不上社區書記和村主任,也可以堂而皇之地代表我們去行使權利。不少人因「中國式榮耀」而得計,並且成為另一些人的榜樣。
「中國式榮耀」僅在中國有市場。2003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南非作家庫切,以「精準地刻畫了眾多假面具下的人性本質」而被世人尊敬,常被人拿來與卡夫卡和貝克特等巨匠做比較。他不僅兩次獲得國際上的寫作大獎後都沒有親身去領獎,就是在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之後,諾貝爾獎的官方仍然為聯繫不到他而犯難。他在獲獎後表示:「在我的一生中,我一直成功地做到了怎樣避免成為一個名人。」他寧願在南非或者他關注的地方低調地過著安靜的生活,但這絲毫不減他在世界文壇的光芒。2009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德國女作家赫塔一直滿足於在歐洲文學圈子裡被稱「業餘作家」,更滿足於平時她為了生計還經常需要去打工,她也沒有因此而覺得失落和暗淡。世界上有許多像庫切和赫塔一樣的科學家藝術家在獲得大獎後仍然低調地生活,默默地工作,沒有浮世風光,卻絲毫不減他們存在的價值。
半年前莫言獲獎的時候曾一再表示要永遠做「農民的兒子」,那時我曾為他驕傲,認為他會和庫切、赫塔一樣,會永遠保持自己的本色。唉!喚不回從前,看不懂明天,永遠有多遠?只有180天?多麼悲催的自我否定。一直赤腳站在高密土地上硬朗朗的農家漢子怎麼也會輕易中了「中國式榮耀」的毒。看來,跨不過「中國式榮耀」這道坎的不僅是那些三兩歲就被送去苦學的孩子,就連能在筆下活畫世上各色人等靈魂的莫言都不行,可見「中國式榮耀」有多毒。
人是會變的,尤其在中毒以後。莫言這次看來是真的要帶研究生了。「你們跟我註定學不到東西!」這句十年前莫言第一次以文學碩士導師身份踏進山東大學時對跟隨他的學生發的誓現在該被他收回了吧。
行!師者能力為先,文憑次之
長徵(作家)
莫言是登上世界最高殿堂的大作家,當下中國數一數二的文學巨匠,這樣的人帶文學專業的研究生有什麼不行,肯定行!
師者,授業解惑,能力為先。別說現在,上世紀初的北大就曾多次上演這樣的佳話,至今仍然是人們讚賞北大不拘一格選人用人的史證。當年北大聘用沈從文和劉半農任教,也曾有人提出他們的學歷不夠,事實上,當時的沈從文只有小學學歷,而劉半農連中學都沒有念完。而北大作為全國最高學府之一,敢於聘任這樣的低學歷者任教,實在有破冰之勇。北大當時看重的就是二者的能力。事實證明,他們二人對得起北大的信任,不僅自己成為當時中國文學的領軍人物,所培養的學生也大都成為人才和精英。這樣的佳話不是唯一。當年陳寅恪先生既沒有大學文憑,也沒有學術專著,卻被聘為清華國學院導師,就是因為梁啓超先生的一句話:「他的一篇文章就抵得過我梁某人著作等身。」在此之前,蔡元培聘什麼文憑也沒有的梁漱溟擔任北大教授,也是看中了梁漱溟研究印度哲學的一篇文章。顧頡剛推薦同樣只有中學畢業文憑、在中學任教的錢穆到北大任教,就是因為看到了錢穆撰寫的預備給中學生當教材的先秦諸子百家講義。這些佳話頗耐今人尋味。
有人說,莫言只有小學五年級文化,所以不能帶研究生。此話謬矣。莫言在小學的板凳上只坐了五年,但在生活的課堂上從沒停止學習,後來還到軍藝深造過。放眼現實,夠導師學歷條件的人比比皆是,有幾個能有莫言那樣的能力。與其讓研究生跟著一群有學歷卻碌碌無為者去混學位,還真不如讓他們跟著莫言研究點真學問。不信試試,把莫言和別的導師放在一起讓學生選,我覺得莫言肯定不輸。因為,作為師者,真正的資格就是能力。
培養文學人才,最可弱化的就是文憑。莫言是大作家,那麼莫言的老師是誰?在領取諾貝爾獎的獲獎感言中莫言說,是他的母親。她,不識字。
北師大,趁早放了那幫作家吧!
門閂(自由撰稿人)
莫言出任北京師範大學國際寫作中心主任,並且還要帶研究生。剛聽到這些信息時,我曾經不以為然,覺得那一定是假新聞,待我核實了新聞的真實性之後,不禁怒從膽邊生,不光對莫言,更對北師大。
在北師大國際寫作中心正式揭牌儀式上,不僅莫言從北師大校長手中接過主任聘書,連著名作家賈平凹也已成為該中心首位「住校作家」。並且校方放言,今後將會有更多的知名作家成為北師大國際寫作中心的成員。我人微言輕,但也耐不住要大喝一聲:北師大,趁早放了那幫作家吧!
曾經,莫言是多麼可愛的一個作家。剛從斯德哥爾摩領獎回來那會兒,還言辭懇切地表示,他更盼望回歸平淡生活,繼續文學創作,依然做一個「農民的兒子」。這才幾天,好端端的一個「農民的兒子」就在北師大的教唆下,搖身一變成了北師大的廣告替身。什麼創造條件讓中國作家更好地生活和寫作,什麼讓著名作家帶領北師大走上國際學術高地,聽上去都很大氣,實際上誰都能看出北師大的私心。北師大或會因為自己的私心,禍害了中國文學的未來。試想,你拔了莫言扎在高密的根,莫言的寫作之路會不會改轍?莫言自己都說過,離開高密他將一事無成。你接著還要拔賈平凹的根,並放言要拔更多作家的生活之根。趁早收手,放了那些可憐的作家吧!請允許我在作家一詞前加了「可憐」二字,我真覺得他們有點可憐,就憑北師大的封官許願和真金白銀就可以讓他們一改初衷?
有人拿上世紀北大聘用只有小學學歷的沈從文和中學肄業的劉半農任教的事來和今天北師大請只有小學五年級學歷的莫言帶研究生的事相提並論。這有點「史盲」。當時的北大不拘一格用人才是在二人有大名氣之前,一不看頭銜,二不看年齡,三不看文章所發表的刊物級別,甚至發不發表都沒有關係的選人標準,我佩服。而北師大是在別人成名之後,有抱腿捧腳之嫌,並會貽害社會,我鄙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