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三字經」快速記下各個省份?「水邊人家」是哪個地方的簡稱?這不是中秋聯歡會上的小遊戲,這是重慶南渝中學初二·五班的一堂中國地理課。
上周末,地理老師譚剛給初二·五班的學生們布置了一份特殊的家庭作業——手繪中國地圖。
譚剛老師說,手繪地圖不是對著中國地圖簡單的臨摹,而是根據對地大物博的中國的了解而繪畫,可以是美食,可以是特產。他把地理課上成了一堂遊戲課,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要把地理課上得有趣又有意義。
▲譚老師的課上學生們總是眼手嘴並用
一份特殊的家庭作業
在昨天(19日)的地理課上,同學們交齊了作業,面對收上來的四十五份作業,譚老師表示比較滿意,「在一張A3紙上描繪中國地圖,還要在地圖上注入學生喜歡的元素,這種半命題式的作文,確實能夠激發孩子們的想像。」
董丁菱的作業繪製了各地特色和名勝,在這份中國地圖上,雲南普洱茶、重慶火鍋、內蒙古烤羊腿等等一應俱全,隔著一張紙,能感受到學生在繪製地圖時的美好心情。
胡城珠的作品則是把各地的特產、野生動物和民俗搬了上去,新疆的葡萄乾、四川的大熊貓、東北還有東北虎……
▲吳彥孜繪製地圖
地理課上背「三字經」
「京津滬、黑吉遼、內蒙古、晉陝甘……」這首耳熟能詳的省份簡稱「三字經」,伴隨著70後、80後、90後乃至今天的00後的地理學習。同樣的「三字經」,來到譚剛老師的課上,就變成了「擊鼓傳花」的遊戲。
「這是咱們上節課學的內容,大家一起背,注意,我的耳朵和眼睛可是很靈的,誰要是不熟,我就要出題了。」 一身黑色T恤、一副黑框眼鏡打扮的譚老師準備「出招」。
「京津滬、黑吉遼、內蒙古、晉陝甘……」
「停停停,這個字讀什麼?」
「……」
「好了好了,你說說,『陝』在哪裡?地圖上,馬上給我找出來。」話音剛落,孩子們就埋著頭在地圖上拼命地找了起來。
「記住了,陝西是我們重慶的『鄰居』,在我們的北邊,大家不要找錯了。」譚老師的一席話,把同學們的目光拉回重慶,很快,大多數同學都找到了。
▲上課不止遊戲那麼簡單
看圖猜城市地名
「海南省的省會在哪裡?廣東省的省會呢?」對於剛上地理沒多久學生來說,能否及時回答上這些答案,全靠日常生活的積累。譚老師讓學生記憶的方法相對更有趣味性一些:猜字謎。
「碧波萬頃——青海」、「船出長江口——上海」、「寶地——貴州」,猜完省份,又來猜簡稱:「水邊人家——滬」、「圍棋黑方獲勝——皖」、「十二月——青」……每個字謎一出,課堂上的學生們都會激動不已。
除了字謎,看圖猜城市也受人歡迎。「一幅圖上,兩個人被捆在一起,猜一個城市名字。」同學們想了半天,有人舉手:「合肥。」
▲你猜得出來這是哪裡嗎
為什麼要以圖片和文字的形式來猜城市呢?譚老師的想法很簡單,要讓這門伴隨學生中學學習階段的課程,生動有趣,「玩遊戲,我認為就是最好的切入方式。」
把詩詞融入進地理課
在很多學生看來,地理並不是一門太好學的科目,難學的原因在哪裡?枯燥。事實上真的枯燥嗎?譚老師說:「這麼有趣的課程,要是不學,多可惜啊?」
有趣點在哪裡?譚老師的課上,貫穿了遊戲、猜字謎、有趣的PPT展示,在他看來,古人筆下的「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都是對中國地理的最好描寫。這樣一位地理老師,更像一位詩詞老師,他把詩詞融入到地理課上,和學生探討「坐地日行八萬裡,巡天遙看一千河」指的是哪裡,「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說的是哪裡的天氣狀況。
「知識在於積累,學習在於興趣。」譚老師認為,興趣才是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
重慶晚報·慢新聞爆料郵箱:3159339320@qq.com
——END——
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王渝鳳 實習生 蔡紅梅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