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小梅最近想要和老公離婚,原因讓人不可思議,竟是兩人很久沒有碰對方。除了有事說事,沒事都不說話,過得比陌生人還陌生。本來是恩愛的兩人卻在同一個屋簷下,卻覺得對方都可有可無。
「同房不同屋,同屋不同床,同床不同被」,拿來真實寫出中年人婚姻的樣子。不可否認的是夫妻之間似乎出現一點點問題,正在傷害我們的感情,慢慢破壞婚姻。
2009年《紐約時報》有一篇關於婚姻性生活的報導:
全球大約有15%的夫妻近半年內沒有過任何性生活。
1994年時,約有1.3%的已婚男性和2.6%的已婚女性在過去一年中沒有發生任何性行為;到了2014年,這個數字變成了4.9%和6.5%。
而中國人民大學性社會學研究所潘綏銘教授在2000年的性調查結果顯示:
在全中國20到64歲的、已婚或者已經同居、被調查時仍然一起生活的男女裡面,每個月連一次性生活都不到的人超過了28.7%。這一現象,他稱作為「婚內乏性」。
那麼,中年人的「性」為何如此不堪呢?
首先是經濟壓力的增大,每對夫妻都不堪重負,哪裡還有精力折騰呢?再來是年齡大了,漸漸也就沒興趣,甚至看到對方都提不起勁來。
最終,兩人慢慢默認過「無性婚姻」。就算突然心血來潮,也是草草了事,然後倒頭就睡。
曾經看過一個街頭採訪,說「一個月幾次夫妻生活呢?」很多女人都搖搖頭笑而不語,但男人就不太一樣,苦笑、無奈等等表情都能表現在臉上,似乎有著一言難盡的話,又不好意思說。
在百度上搜索「無性婚姻」,相關結果約3280000個;知乎上有個關於「無性婚姻現在普遍嗎?」的問題,被瀏覽超過1億次。
這說明並不是每個中年人都能釋懷自己的「無性婚姻」,只是國人的性格對「性」總是遮遮掩掩的,不敢說出口。尤其是以80後為主的中年人,更是有苦難言。
筆者以前總能在小巷裡看到cheng 人用品店,一直很不解為什麼店還能開在那麼偏僻的地方,不會倒閉嗎?
直到朋友自己去開一家,告訴我其中有著很大的暴利。這時候才懂得有需求才有市場,80後不懂網購又因為害羞才會讓這類商人悶聲發大財,可見他們的需求量也是不低。
但就是因為如此不堪的中年夫妻「性」,卻開始越來越的年輕化。
02、
無性婚姻總是發生在有個孩子之後,夫妻兩人永遠就隔著一個寶寶。
這時候是真的很考慮兩人,就算是急不可耐,但也要顧慮到孩子,尤其是剛出生的孩子總是很容易醒,這樣一哭一鬧根本就沒了興趣。
筆者有個朋友才25歲,卻是真正過起了無性婚姻。以前還有點興趣,但每次總是以寶寶醒過來而慌忙提前結束。
一來二去,任誰也沒有了興趣,也就不那麼主動。在加上孩子出生,兩人的婚姻就是一地雞毛小事。
妻子忙著照顧孩子,自己則經濟壓力太大。上班都小心翼翼,多做點事,就怕突然被炒魷魚。
每次都是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家,就想洗個澡就倒頭就睡。妻子哄好孩子睡覺後,總是看到沉睡的自己,也就沒說什麼話了。
如果說孩子是經濟壓力的開始,那也是考驗夫妻之間的「性」,硬是過成「忍偷離」的婚姻。
以前的七年之癢,變成三年之癢,甚至都有可能是一年之癢,慢慢縮短了時間。
所以,有時候我們看到某對恩愛的夫妻突然離婚,除了驚訝以外,還是能想到可能是兩人之間的生活不和諧才會造成。
面對越來越年輕化的無性婚姻,更多的來自男性的苦衷,從年齡與欲望對比,這時候的突然啞火,確實是讓他們很難受,畢竟這種東西也不是常人所能忍耐的。
而女人是因為生娃的激素降低,短時間難以恢復,又加上帶娃的精疲力盡,那麼對其根本就沒有興趣。從最初的配合,到敷衍,再到最終的冷漠與拒絕,甚至覺得噁心。
這才讓無性婚姻越來越年輕化,讓人覺得無法不可思議,但「性」確實在婚姻有著很重要的作用,每個人都是需要。
03、
2019年結婚登記947.1萬對;離婚登記415.4萬對,離結比竟高達43.8%。離婚率已經連續16年上漲,而近幾年35%的離婚案源於「性生活不和諧」,比重位居離婚原因之首。
所以,筆者認為「性」並不是讓人望而止步又害羞的東西,它是神聖、生命的延續。面對這麼一個越來越多年輕化背後的無性婚姻,我們確實需要一定的重視與深刻思考:
除了忍受經濟的壓力,我們的「性」如何分配呢?它正引導一段婚姻的幸福與破裂,真的很深刻影響到每個人的生活。
或許,那些看似恩愛的夫妻背後正忍受這樣子的痛苦與折磨,最終成為「忍偷離」的婚姻,突然離婚,讓人驚訝不已。
如果你能看到這裡,不管是男人或女人,當生下第一個孩子時,就要重視彼此的婚姻生活分配。如果有了敷衍、拒絕,那麼就是讓人無法忍受的被動、無奈以及苦不堪言。
不要讓一個小小的「性」毀了婚姻,請重視!
寫下這篇文章,我想說的是:
不管是中年人、年輕人的「性」都值得去重視與面對,當他們出現問題,卻是我們慢慢被毀掉的婚姻,想想也是不可思議。
那些在民政局相擁而泣的離異夫妻,或許只是少了「性」,但「愛」卻一直還在,那轉身離開就是陌路了。
願你三冬暖,願你天黑有燈,下雨有傘。
——感謝閱讀——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