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家|人生海海,敢死不叫勇氣,活著才需要

2021-01-10 一夢文化

「人生海海」是一句閩南話,大意是人生複雜多變,教人好好活而不是去死。

這也是著名作家麥家最新長篇小說的名字。

麥家1964年生於浙江富陽,著有《解密》《暗算》《風聲》等,2008年《暗算》獲第七屆茅盾文學獎。作品被譯為30多種語言,《解密》與《暗算》入選「企鵝經典」文庫,《解密》被英國《經濟學人》評為「全球年度十佳小說」,又獲美國CALA最佳圖書獎,入選2017年英國《每日電訊報》「全球史上最佳20部間諜小說」。

麥家作品《解密》

本文推薦的《人生海海》是麥家八年沉澱後的新作。這一次,作者暫別了讀者熟悉的諜戰題材,記述一個人在時代中穿行纏鬥的一生。在經歷生命種種的無奈、消磨、笑柄與罪過之後,「人生海海」不僅是一句感嘆,還意味著一種英雄主義。既有生命的殘忍,也有時間帶來的仁慈。 正如作者寫道:

我想寫的是在絕望中誕生的幸運,在艱苦中卓絕的道德。我要另立山頭,回到童年,回去故鄉,去破譯人心與人性的密碼。

本文提取自《人生海海》部分內容,不涉及關鍵情節。《人生海海》已於4月16日登錄閱文旗下QQ閱讀,全文可通過該平臺閱讀電子版。

01.

「他是村裡最出奇古怪的人。」

他是小說的主人公,村裡最古怪的人,渾身的謎題也在暗示著他非凡的經歷。

他是全村的「巫頭」,好像天下事全知曉,村裡人什麼事都會找他商量解決。他當過國民黨的上校,按理說是革命群眾要鬥陣的對象,可人們一邊鬥爭他,又一邊討好他,沒他不行。

村裡有個爺爺吃農藥自殺,農藥在肚皮裡像火一樣燃燒,他及時趕到:

他先是往小爺爺嘴巴裡塞進一塊肥皂,灌他吞下去;然後扒掉他的褲子,把他頭朝地吊起來;然後又用打農藥的噴壺往小爺爺屁洞裡注水。農藥壺有一個噴頭,通過控制壓力杆,可以把農藥噴上樹,射得比屋簷高......小爺爺啊呀啊呀叫,叫著叫著,水從嘴巴裡譁譁吐出來。

救活之後,他吩咐爺爺的兒子,給他燒碗肉絲麵。這是老規矩,上校救活誰,誰家就要燒肉絲麵給他吃。

最奇怪的一件事是,人們都知道他當過上校和軍醫,都服他,可所有人都只叫他「太監」。他怎麼淪落成太監的傳聞有無數,但小孩子經常去偷看他那個地方,好像還滿噹噹,有模有樣的。

他多數時候並不理睬這稱呼。但有一次他正在屋頂通煙囪,一個皮小孩以為他下不來,衝他喊「太監」,叫得很囂張,哪知道他手腳並用,像只猴子一樣從屋頂竄下來,追出兩條弄堂,把他按倒在地,灌了一嘴巴煙囪灰。

有人說,他是和鬼子肉搏傷到了;有人說,他是色膽包天被活捉,閹了。他年輕時確實色膽包天過,和村裡老保長的姘頭好過,暴露後,他和老保長拿槍互指。但奇怪的是,本應對他恨之入骨的老保長卻在抗戰結束後處處護著他,再後來紅衛兵來村裡的時候,還始終給他說好話。而「太監」——上校只是罵罵咧咧,或者放聲大笑,決口不提所有關於他褲襠的秘密。

還有一件古怪事是:上校沒有孩子,卻和兩隻貓有過命的交情。和貓說話,和貓睡覺,還幾次差點為它們丟了性命。

小說家就像「地頭蛇」,軼事與秘聞無所不知,無所不精。從種種關於他謎一樣的故事裡,已經隱約有一種英雄氣概,像小說裡小時候的「我」第一人稱描述的那樣:

我第一次看到上校的眼睛,果然是明明亮亮的,比潔白的月光還要亮,一點不像個鬼,像個英雄,亮堂得很。

我像被他吸著似的,跟著他出門,目送他遠去,皎潔的月光披在他身上,照得他隱隱生輝。他走路的樣子橫豎不像太監,倒真是有些大軍官的威風頭,大踏步,高抬手,腰筆直,腳生風,一步是一步,仰首挺胸,雄赳赳,氣昂昂,怎麼看也不像褲襠裡缺了東西。

而真正的故事還沒有開始。

02.

「他真能活啊。」

這是上校臨死前,一位照顧他的友人對他的評價。

隨著小說情節的推進,上校傳奇的一生也漸漸浮出水面。

民國廿四年,十七歲的上校被路過的國民黨部隊一個營長看中,連東西帶人被領進了部隊。他第一次返鄉時,就已是一個營長了。

一天他挖到一個日本佬丟的炮彈殼,就扛回家放豬圈裡,打算來年賣給鐵匠。沒想到秋天,他家所有的豬都腐爛而死,他的父親也難逃一劫。原來是一枚毒氣彈。

有一次他在前線打仗,鬼子有兩輛坦克,七八十人,他只剩十九名彈盡糧絕的傷兵,被逼到絕路。他打算肉搏一場,死個光榮,卻沒想到鬼子突然抱頭鼠竄,亂作一片:

原來鬼子坦克開進一篇原始荊棘林,毀了幾十萬隻馬蜂窩的老巢,那些馬蜂都成了精,個頭有蝗蟲的大,數量也有蝗蟲的多。

那些馬蜂如有靈性,知道是鬼子做了惡,要報仇,紛紛朝他們身上撲,肉裡蟄,前赴後繼,奮不顧身。鬼子雖有鋼炮坦克,但在無數不要命的馬蜂瘋狂圍攻追擊下,逃無可逃之路,躲無可躲之處,一個個在地上翻轉打滾,痛哭嚎叫,最後無一倖存,屍橫遍野,屍體一個個又紅又腫,像煺了毛吹了氣的死豬。

鬼子也是被毒死的——冥冥之中似乎是一報還一報的意思。書裡的爺爺說:「這就是命,事先講不清,事後都講得清。」

後來他當了軍醫。他既不是通過學校培訓,也不是師傅帶,是他在醫院養傷的幾個月裡,天天看醫生救治傷員,自學而成的。

醫院裡傷員太多,軍醫忙不過來,救不回來的就被丟進走廊,都見怪不怪了。他見得多了,膽子也大了,就偷偷把那些被丟棄的垂死傷員當活人救,練技術,反正救死了沒人追究,救活了就是中大獎。就這樣,他拿起手術刀,竟然真得救活了幾人,出了名,也當上了正式的軍醫。正式了以後,救的人就更多了:

這些人形形色色,三六九等,有小兵,有將軍,有平頭百姓,有達官貴人,有土豪富紳。小兵得了救對他磕頭下跪,高官富商出手闊綽,有的給他加官封號,有的送他金銀珠寶。

他不收黃金,有人就把黃金打造成一套手術器具送他:剪子、鑷子、尖刀、挑刀......

有人送他一車財寶,他死活不收,然後遇見了車裡藏著的兩隻小貓......

戰爭期間周圍人人都想及時行樂,吃喝嫖賭,他卻不一樣:練就了一路本領,也撿回了一路性命。他本想把軍醫一直當下去,不再殺人,可命運捉弄,他陰差陽錯地陷入更大更兇險的局裡。抗戰結束,他從上海返鄉,整個人成了一個謎。他本來是打算把所有的秘密都藏到他生命結束的。

03.

「生活像人,有時候讓人愛,有時候讓人恨。」

小說到五分之一左右,終於開始進入層層包裹的故事核心,原來之前不過是冰山一角,小試牛刀。

羅曼·羅蘭有一句名言:「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了生活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不知道上校會怎麼看這句話。作者借偷聽了上校秘密的「我」之口,替上校表示了懷疑:

我不知道什麼是生活真相,什麼是英雄主義,對愛不愛生活這個說法我也不覺得有什麼好的。要我說,生活像人,有時或有些是讓人愛的,有時或有些又是不讓人愛的,甚至讓人恨。總之我對這句話並不太認可,但我一直記著它。

不知讀者對這句話的理解與認可是如何的,但也許應該原諒一些人的英雄主義裡並沒有「愛」。對上校而言,這句話似乎顯得單薄。他也並不是恨他經歷的一切,只是接受了人生的潮起潮落,再活下去。如果說他有一種英雄主義的話,他那些消磨、笑柄、罪過都是。

上校連蠻不講理的紅衛兵都不怕,耍得他們團團轉,卻因為有人無意揭開了他過去的秘密而失常,牽連了整個村子的命運。發生的一連串事件和戰爭同樣陰險,顯露著形形色色的極端人性。上校的生活依然殘忍,而時間最終也給他帶來了仁慈。

王家衛說:

有人說,稀奇古怪的故事和經典文學的直線距離只差三步。但走不完的也正是這三步。麥家的了不起在於他走完了這三步,且步伐堅定,緩慢有力,留下的腳印竟成了一幅精巧詭秘的地圖。

《人生海海》的精彩在於,在艱難與絕望中依然誕生了幸運與卓絕的道德,這些古怪離奇的故事也因此提升向經典文學的序列。

04.

「人生海海,敢死不叫勇氣,活著才需要勇氣。」

上校並不是本書唯一的主人公,所有重要的人物陸續走完全部的生命,書名「人生海海」一直在提示著什麼。

人生海海,敢死不叫勇氣,活著才需要勇氣。你要替我記住這句話,我要不遇到它,死幾回都不夠。

這是作者借人物之口,說得最直接的一句領悟。人生海海,又何必在意一時沉浮?

要如何寫出人生的真實,是小說作為一門藝術永久要面對的問題。尤其是當小說改編自真人真事時,要怎麼處理與劃分虛構與虛假、想像與妄想、荒誕與荒唐、模仿與複製是最考驗一位小說家功力的時候,而麥家無疑通過了這場考驗。

不同於一些坐在家裡利用網絡段子或社會新聞寫作的作家,麥家寫的是自己對記憶與世界直接的感悟,而《人生海海》的寫作,本身就是他的一次英雄主義行為。他寫道:

我已8年沒出新書了,我母親看我這麼長時間沒新作品出來,認為我家已經揭不開鍋了。但其實我沒偷懶,我一直在挑戰自我,試圖超越自己。我想告別曾經給我帶來無數榮光的諜戰,回到童年、回到故鄉去破譯新的密碼,也就是人性和人心的密碼。這對我來說是一次鼓足勇氣的冒險,很多次我都覺得堅持不下去,但是書中主人公非凡的生命經驗和在命運面前不服輸的倔強鼓勵我一次又一次站起來。

正是這種寫作的坦誠與倔強,使作品有了持久的閱讀價值,在生命的各個階段,它都像一個可靠的朋友,分享他的經驗與體悟。

莫言如此評價:

如果一個作家能夠創造一種類型的文學,這個作家就是了不起的。那麼麥家應該是一個拓荒者,開啟了大家不熟悉的寫作領域。而這部小說的迷人之處就在於它能把不存在的人物寫得仿佛是我們的朋友,《人生海海》就是這麼迷人。

麥家的好友高曉松評價更不吝嗇:

這是麥家老師跨越了自己的第一座高峰,向內心深處的文學攀登下一座高峰的大作。

「如果你覺得你的命運是可恨的,你和你的命運產生了矛盾和衝突,甚至受不了的時候,不妨去看一看《人生海海》。」

《人生海海》中上校的一生。他的這一片海洋呼應著時代的波瀾壯闊。最後在電燈、油燈和燭光的交相輝映下,安靜死去。生命的溫暖與寒冷交織,歸於最深最深的寧靜裡。

而麥家也再說:「讀完小說,我被感動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個上校,是我們共同的父輩。」

在我看來,這個上校的角色就是麥家意向中的父親形象,因為年輕的時候不了解自己的父親,所以便創造了一個父親的形象,《人生海海》就是一部關於「父親」一生的故事。

《人生海海》是講不完的,筆者在這裡十分推薦大家去自己閱讀,相信每個人都會獲得不同的對人生的收穫。我本人就很喜歡裡面的一段話:「人生海海,敢死不叫勇氣,活著才需要勇氣。」是啊,敢死不叫勇氣,真正的勇氣是能夠看清現實依舊熱愛生活。

人這一輩子,不會永遠總在高處,也不會永遠都在低谷,不要因為一時的挫折和失敗就對自己的人生失去希望,即使再難,也要好好的活著。

人生海海,茫茫無際,但總會有一盞燈塔為你而亮,也總會有一個彼岸等待著你的歸來,希望所有讀完這本書的人都能尋找到自己的勇氣。

感興趣點擊下方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沉澱5年寫出人性著作《人生海海》:敢死不叫勇氣,活著才要勇氣
    沉澱5年寫出人性著作《人生海海》:敢死不叫勇氣,活著才要勇氣什麼是真正的勇敢?羅曼·羅蘭說:「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生活真相後,依舊熱愛生活。」麥家說:「人生海海,敢死不叫勇氣,活著才需要勇氣。」2019年,時隔8年,茅盾文學獎麥家帶著他的新書《人生海海》重新出山。
  • 《人生海海》經典語句:敢死不叫勇氣,活著才要勇氣,揭露了人性
    《人生海海》經典語句:敢死不叫勇氣,活著才要勇氣,揭露了人性人生海海,敢死不叫勇氣,活著才需要勇氣。你要替我記住這句話。——麥家生活中,真正的強者,都是無依無靠的,委屈沒人懂,眼淚沒人擦,疲憊沒人疼,只能自己懂自己,苦了自己咽,重了自己扛,無論人生路走得多麼孤單,走得多麼沉重,都不能卸下肩上的責任和壓力,可以歇一歇,但是不能停止前行。
  • 麥家新作《人生海海》:董卿含淚朗讀,活著需要多大的勇氣?
    2019年,麥家帶著自己的新作品《人生海海》再次出現在大眾面前,這是他時隔八年之後的首次長篇之作。《人生海海》講述了一個渾身是謎的「上校」在時代中穿行纏鬥的一生,離奇的故事裡藏著讓人嘆息的人生況味。後來,在《朗讀者》中,麥家朗讀了寫給兒子的信。因為在《朗讀者》中的同臺,麥家寫完自己的新書後,最先寄給了董卿。因為童年經歷,麥家一直抗拒回到家鄉,但《人生海海》這本書脫離了麥家以前素有的「諜戰」題材,將背景設在了麥家的家鄉,這是對童年的紀念,也是和故鄉的和解。
  • 麥家《人生海海》10句經典語錄直擊人心,有時活著才需要更大勇氣
    《人生海海》這本書讓他的作者麥家獲得了2019年的茅盾文學獎。最近,寫他的文章比比皆是,很多人肯定已經看得視覺疲勞了。我們今天不談,麥家,只談這本書,從這本書的角度出發,來看看,他到底為什麼那麼吸引人。
  • 《人生海海》:從諜戰英雄到況味人生,蘊藏麥家怎樣的文學思索?
    麥家那時只有 11 歲,但這個人的形象已經深深印在他的腦海裡面,後來成為了《人生海海》的核心人物——"上校"。而《人生海海》以第一人稱"我",一個十幾歲孩子的視角去揭秘上校傳奇的一生。人生海海,敢死不叫勇氣,活著才是勇氣。在大家都因為麥家之後還會寫諜戰小說的時候,麥家卻寫出了最新力作《人生海海》,沉澱八年,打磨五年,和以往的諜戰不同,寫的是麥家自己。這一次,他依然在寫人性,而是選擇了回歸故鄉,不再逃避父親,不再逃避童年,也不再逃避故鄉。
  • 麥家:人生海海,潮起潮落,何必在意一時浮沉
    《人生海海》這部小說讓我看到了這句話的意義,就像麥家說的「人生海海,敢死不叫勇氣,活著才需要勇氣」。這本書的故事是以上校為主線展開的,書中的每個人物都有血有肉,都歷經磨難,都經歷過難以抉擇的時刻,但是他們各自過著自己的人生,直到最後塵埃落定。
  • 「人生海海」中的五味雜陳——看麥家的長篇小說《人生海海》
    「人生海海」取自閩南方言,意為「人生像大海一樣變幻不定、起落浮沉,但總還是要好好地活下去。」而作者麥家對這個詞的解讀又深了一層:「既然每個人都跑不掉逃不開,那不如去愛上生活。」生活總是不盡如 人意,永遠不會如你想像那樣簡單圓滿。
  • 麥家:人生海海,活著才是對人生最大的尊重
    求死算什麼本事,敢活著直面人生才是勇氣《人生海海》中,麥家這次刻畫了一個更加悲慘而殘酷的故事。全書圍繞了一個全身成"謎"的上校展開,而作為當年10歲的自己,成了這整個事件的旁觀者,一步步看是事態發展,以陳述者身份向我們慢慢鋪開了這個上校的一生,以及這些事情,樁樁件件,背後所透漏的關於人性的醜陋與卑劣。
  • 《人生海海》:不屈的生命讚歌,麥家版的《活著》
    麥家的成名之路是非常艱辛的,他的第一本長篇小說《解密》寫了足足有11年,遭遇了17次退稿,最終獲得了巨大的成功。而他在《暗算》的功成名就之後,卻能潛下心來,歷時8年之久,又給讀者們帶來了一本心血力作——《人生海海》。下面我們就來聊一聊這本書。
  • 《人生海海》最心酸的一句話,扎了成年人的心,董卿忍不住落淚
    憑藉《暗算》,麥家獲得了第七屆茅盾文學獎。這之後,書迷朋友們一直在等待麥家的全新諜戰作品,但是麥家卻用了5年的時間寫了一本《人生海海》。與以往的諜戰題材不同,麥家的這本新書《人生海海》,是為自己已故的父親所寫。
  • 麥家《人生海海》:在「太監」的苦難人生中,感受活著的力量
    初讀《人生海海》,是因為喜歡麥家。但讀罷全書,卻完全被上校的魅力所徵服。這樣一個人生歷經大起大落,享受過榮譽,也受盡了屈辱的英雄,實在是讓人著迷不已,更是讓人佩服不已。連莫言都直呼看得興奮,把董卿感動到流淚,足見《人生海海》的精彩。
  • 「中國諜戰文學之父」的麥家,如何從《人生海海》中解開人生密碼
    不過一晃過了八年,麥家先生改頭換面了,這次他重磅推出的新作《人生海海》,不再探討密碼…不,確切地說,不再探討諜戰中的密碼,探討的是人生中的密碼…這或許是一串更難解的密碼,且看麥家先生這一次如何解密?上校的人生光明磊落,履歷璀璨耀眼,可惜在那樣的時代,遇到了那些人。書中說,人生海海,敢死不叫勇氣,活著才需要勇氣。
  • 茅盾文學獎新作《人生海海》,莫言贊其迷人,中年人看完熱淚盈眶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人生海海》這本書,這是一本有知名「諜戰」小說大神——麥家,也是寫出了《風聲》、《暗算》等著作,獲得過茅盾文學獎的知名作者。《人生海海》這本書的就是麥家的新作,而且還是它的一個突破性作品,被莫言這樣評價道:遇到《人生海海》中的角色,是我們的幸運。小說的迷人之處就在於它能把不存在的人物寫得仿佛是我們的朋友,麥家的《人生海海》就是這麼迷人。
  • 茅盾文學獎新作《人生海海》:書中精闢五句話,值得收藏!
    人生海海,敢死不叫勇氣,活著才需要勇氣。人生海海,潮落之後是潮起,你說那是消磨,笑柄,罪過,但那就是我的英雄主義。心死了,人反而不會死了,只是活得像一臺機器。《人生海海》是麥家繼《暗算》榮獲第七屆茅盾文學獎,沉澱八年後的又一力作,但《人生海海》這部作品,麥家一改往日的作品風格,而且這部作品的故事靈感來自於麥家童年的一件小事。那年,麥家還只有十一歲。
  • 《人生海海》最深入人心的一句,直戳成年人的痛點,董卿淚流不止
    因為《人生海海》是麥家為自己的父親寫的,這還得從麥家的童年說起。其實麥家的童年並不幸福,小時候因為家庭身份特殊的原因,麥家總是受到老師的歧視,遭受同學的欺負,在麥家12歲那年,為了維護父親的尊嚴,麥家與同學大打出手。
  • 《人生海海》看完讓人淚目,書中短短十幾個字,直擊成年人痛點
    麥家的這本《人生海海》花費了5年的光陰,只為能讓各位讀者真正的認識他本人,這本書寫的就是他自己。《人生海海》:人生無處可逃、只能握手言和《人生海海》裡有一句話:「人生海海,敢死不叫勇氣,活著才需要勇氣」。
  • 人生海海,歲月如歌
    ◆人生海海,歲月如歌麥家:人生海海,用愛和解。無論人生對你做過什麼,用愛來包容一切。你的生活會是陽光燦爛的,否則陰雨綿綿。人生海海,它必須要有內容,如果沒有內容的話那海海也是空空。無論它的內容是好的還是壞的;是陽光的還是灰暗的;無論它是堅強的還是懦弱的;是痛苦的還是幸福的,它們的所有就是你人生海海。人生中所有的經歷,你都必須接受的,因為它是你人生的一部分,是不可以分割的。
  • 《人生海海》最辛辣的一句話,戳中成年人痛點,董卿止不住地流淚
    很多人感到焦慮,更嚴重的人患有抑鬱症,覺得走到了生命的盡頭,需要很大的勇氣去生活。諜戰作家內心深處不為人知的家庭苦楚麥家被譽為「諜戰小說大神」 ,他的作品《解密》、風聲》、《暗算》都被製作成電視劇並被很多人看到,而《暗算》還贏得了茅盾文學獎。
  • 《人生海海》看完哭到不能自己,書中短短17個字,戳中成年人痛點
    我覺得很大一部分人就是因為沒打開書之前,腰封上寫的那句非常辛辣的話:人生海海,敢死不叫勇氣,活著才需要勇氣。在快節奏的時代,人們總感覺到焦慮與不安,甚至想到死亡,嚴重的患上抑鬱症,壓力最大的成年人更是如此。
  • 《人生海海》敢死不是勇氣,書中短短幾個字,戳中成年人的淚點
    得出的答案卻超乎了人們的預料,並非生離死別這般大事才會戳到成年的淚點,相反,可能是生活中所有微不足道的小事,才是我們淚水的閥門。麥家說:「人生海海,敢死不叫勇氣,活著才需要勇氣。」那麼,面對世事無常不完美的人生,我們應該有怎樣的心態呢?大家不妨來看看麥家的長篇小說《人生海海》,或許你會找到答案。莫言在拿到這本書後連讀兩遍,評價到:這本書暗藏著極荒謬的內核和刻骨銘心的沉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