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羅曼·羅蘭說:「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生活真相後,依舊熱愛生活。」
《人生海海》這部小說讓我看到了這句話的意義,就像麥家說的「人生海海,敢死不叫勇氣,活著才需要勇氣」。這本書的故事是以上校為主線展開的,書中的每個人物都有血有肉,都歷經磨難,都經歷過難以抉擇的時刻,但是他們各自過著自己的人生,直到最後塵埃落定。
就像有人說的,這種人生就是蘇東坡《定風波》描述的,走過了風,走過了雨,回頭一看,就這樣,人生海海。
事實上,故事的主角「上校」藍本,是麥家小時候在生產隊見到過的一位四十來歲的人,當時這人正在挑糞,同學告訴他:「別看那人現在生活窘迫,那個人其實上過抗美援朝的戰場。而且,他在打仗的時候……男人最重要的地方受了傷。」這就像個種子,種在了麥家心裡。
02
董卿談對麥家的第一印象,說是寡言少語,她問麥家是不是因為童年生活的不幸導致的,麥家回答說,是的。小時候沒吃過糖的人,永遠不知道甜是什麼滋味。
《人生海海》麥家寫了五年,他說:「我想寫的是在絕望中誕生的幸運,在艱苦中卓絕的道德。我要另立山頭,回到童年,回去故鄉,去破譯人心和人性的密碼。」
因為童年、故鄉是麥家的痛。
麥家小時候,因為外公是地主,父親是右派,他們家的人在人前都抬不起頭做人,整個村的人都和孤立他們,麥家自然也沒有朋友。
12歲那年,同學辱罵他父親是"反革命」「老走狗",他為了捍衛父親的尊嚴,在學校跟同學打架,對方人多勢眾加上老師拉偏架,麥家被打得鼻青臉腫。麥家氣得要死,堵在一同學家門口,準備跟他決一死戰。父親知道後,提著一根毛竹抬槓趕來,麥家原以為父親是替他報仇的,結果父親當著同學父母的面狠狠地扇了他兩個大耳光,把鼻梁都打歪了,「鼻血頓時像割開喉嚨的雞血一樣噴出來,流進嘴巴裡……」
這一頓打,徹底傷了麥家的心,像在他心窩裡插了一把刀。從那以後,麥家變成了一個孤獨的孩子,成了個啞巴、聾子,把自己完全封閉起來,不跟人交流,心裡充滿了痛和恨,也再沒有喊過爹。直到結婚帶妻子回家,含糊不清的喊了一聲爹。
麥家恨父親幾十年,最終還是沒有在父親離世前達成和解,自己跟兒子也曾有過隔閡。可能帶著對父子親密關係的渴望,所以他在《人生海海》裡父子情深方面下了非常大的真心,放了很多期待和祝願在裡面。
事實上,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本書是麥家寫給他父親的。麥家曾坦言,書中晚年的上校就是他父親的原型。「我特別希望他(指上校)就是我的父親。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偉岸的人,頑強又悲憫,天才又日常。這完全是個完美的人。苦難的浪頭朝他拍來的時候,他也是輕輕一笑而已。只有面對最嚴肅的問題,他才會失控。這正是因為我沒遇到(完美的父親),哪怕到了我筆下,他最後也是不完美的。」
03
有人說在《人生海海》裡,看到了寬容,有人看到了和解。莫言看後說:「這是麥家和過去作別,回到童年,去了故鄉,那個生他養他的村莊。」
莫言連讀兩遍,掩卷沉思,心緒紛紜 ,並為此專門寫了一篇書評,表達了對麥家的《人生海海》的讚譽。說:「小說的迷人之處就在於它能把不存在的人物寫得仿佛是我們的朋友,麥家的《人生海海》就是這麼迷人。」
董卿說,如果用一句詩來形容我讀完《人生海海》的感受,那就是「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
高曉松說,《人生海海》是麥家老師跨越了自己的第一座高峰,向內心深處的文學攀登下一座高峰的大作。
很多名人作家都紛紛推薦,看了之後,終於懂了其中緣由。因為每個人的人生都會經歷生離死別,艱辛磨難,儘管如此,我們還是要堅持活著,因為只有活著才有希望,才有盼頭,活著才更需要勇氣。
人生海海,潮落之後是潮起。你說那是消磨、笑柄、罪過,但,那就是我的英雄主義。——麥家
《人生海海》這本書我推薦給你,希望你也可以從中汲取到人生的智慧,在海海的人生裡,不再迷茫徘徊。
這本書原價55元,現在正在搞活動折扣價僅需39.9元,可能對很多人來說,還不抵一頓飯錢,或者兩杯奶茶罷了。但是,相比《人生海海》帶給我們的人生智慧,這又算得了什麼。點擊下方的購買吧,看後,你一定不會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