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公司裡的3個應屆畢業生,集體提出離職。
在與他們做離職面談的時候,無意外的,離職的原因都是覺得現在做的事情學不到任何東西,覺得自己能力很好,但是卻都是做些基礎打雜的活兒,都認為自己在這裡被大材小用了。
一個同事總結了公司招錄的應屆畢業生的特徵是3點:眼高手低、想太多而做太少、不接地氣。
一、在糾結學到什麼之前,先談談自己付出了什麼。
對於公司來說,大部分應屆畢業生都是一張白紙,哪怕有過實習和工作經驗的畢業生,對公司來說基本上至少在3個月內貢獻度是相當有限的。
這個時候,公司對於應屆畢業生是一種無償的投入,需要專人帶著上崗。而公司在沒看到應屆生的價值之前,自然只能安排一些小工作,基礎性的工作,因為公司不確認有價值性的工作你能做到,你也沒有表現出能完成有價值性工作的能力來。
小工作看不起,也就做不好,做不好自然也不會安排高價值性的工作做。與其抱怨做不到價值性工作,還不如做好每一個份內事,讓公司感受到你的價值,讓自己能在做事情中得到成長,當能把小事情做出價值來,才能讓公司更多的投入來讓你學習和成長。
二、學習是一個主動的行為,自己沒學到東西,只能怪行動力太差。
我們總說身在福中不知福,其實在職場上大多數人都如此。
比如,在職場上,基本上沒聽到哪一個人對自己的崗位和工作很滿意,大部分人都覺得自己屈才,或者覺得工作不喜歡公司不待見自己,總之我很不錯,公司很不愛才。
為什麼呢?因為我們總是習慣性的與別人比,習慣性的拿自己的短處和別人的長處比,卻忽視了想要改變,需要自我行動。我們羨慕什麼樣的狀態,就應該讓自己擁有是什麼樣的行動,讓自己配得起那樣的狀態,沒有任何行動的抱怨只能欺騙自己。
三、所有高大上的工作,都有著下裡巴人式的枯燥。
在很多應屆生的眼中,工作只有寫字樓,ppt匯報,西裝,蘋果電腦,似乎只有這樣才是高大上,才是高精尖,完全忽視了一份體面的工作,是由無數繁雜基礎的小事組成。
在萬人體育場做新產品發布會,這個工作看起來很高大上吧,也是每個職場人都想經歷的吧,可這麼光鮮亮麗的工作背後,有著太多不為人知的平凡崗位。
就拿其中的PPT製作來說,100頁的PPT請專人製作,耗時半個月,中間專人對接反反覆覆修改不下三十遍,負責對接的東西最後看到PPT都想吐,小到一個標點,大到一整頁風格,事無巨細,像個小學生一樣做拼寫檢查。
僅僅是檢查錯別字這一項,公司裡就有5個同事輪流,每人檢查至少3遍,而主講人呢為了臺上的一小時,在臺下苦苦訓練了一個月,而這也僅僅是這份高大上工作的冰山一角而已。
所有的看起來毫不費力的高大上,背後都有不為人知的辛酸和枯燥。
成長,從來都不會拒絕一個內心陽光,心態積極、踏實努力的人,如果你抱怨沒有成長,那一定是自己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