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該不該出國?了解歐美真相,理性看待留學現象

2020-09-16 育兒萌喵

今年以來緊張的國際形勢每個人都能清晰的感受到,而在疫情期間,數萬名小留學生在海外無法回國引發了人們的熱議,小留學生群體過去在國內的關注度不高,不過新聞報導後,很多人不禁發問,為什麼要把孩子小小年紀就送出國?在中國讀書就不好嗎?

和其他在海外留學的群體不同,小留學生出國留學多處於義務教育階段,這期間送出國讀書也被人質疑是否屬於「違法」範疇。

因為這些孩子在適齡階段接受的是國外教育,和我國的義務教育不沾邊。但這類現象其實很早就有了,目前也沒有任何官方的聲音說孩子出國不接受國內的義務教育是被明令禁止的,不存在限制應該就是默許。

不過這個問題不是今天討論的重點,今年以來出國留學這件事又被人議論了,事實證明依舊有很多人在戴著有色眼鏡看留學群體。

最多的發問就是,好好在國內學習不行麼,為什麼非要削尖了頭也要去國外。關於這個問題,從個體選擇上說是個人自由。

而從更大的方向看,在不同的文化環境中,教育是不同的,在多元的社會環境下,保持開放的中國也正努力在各個領域同外界進行交流,留學算是學術和人文交流的一種,是應該被鼓勵而不是批評的。

在保護主義盛行的當下,應該有更多理智的思考和聲音,多元化依舊是21世紀的主流,這一點並不會因為短期的緊張而改變。今天和大家聊一聊西方的教育理念,如果有的選,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接受這樣的教育嗎?

歐美的教育真相

中國的教育模式最大的特點就是應試教育,因此我國的學生考試能力很強,而考試也是我國主要的檢驗學生學習成果的標準,從小學的期中期末考試,到初高中的月考,高考等等,基本上考試是應試教育中唯一檢驗成績的標準,但在國外很多教育的成果不是考試成績能體現的。

在國內要求學生們不斷的做習題記憶知識點,背誦課文和優美詞句的時候,西方的教育在強調多閱讀、多理解以及思辨。在思想層面上的引導更多。

美國從小學開始就會對學生們進行閱讀要求,閱讀涉及的範圍很廣,包括科學、歷史人文、人物傳記,甚至科幻小說也是被允許的,這些閱讀之後同樣有布置作業,要做presentation。

到了初中,閱讀依舊在被強調,而中國的教育到了初中開始趨向於有框架結構的系統學習,而美國的教科書依舊在強調閱讀和理解,這一點和中國的記憶背誦是不同的。

在學歷史的時候,國內的學生會有一部分人自動掉隊,原因也不難理解,不感興趣。歷史的教材確實很枯草,時間線密密麻麻都需要記憶,客觀的說,歷史教材沒有體現出歷史本該有的魅力。

中華文明的歷史很長,加上應試教育的需要,歷史被這種框架局限了。而在美國,歷史實施的教育會讓學生們這樣做思考,如果回到1788年,從你的角度看,你希望政府是什麼樣的?

不可否認美國的建國史很短,因此有人會說,實際情況不同,他們學習歷史更輕鬆,但一些教育理念還是可以學習的,如何讓學校的教育內容更有趣。

而不是完全陷入應試教育的死胡同,一切為了分數,為此豐滿又恢弘的歷史成了難以記憶的時間線。歷史中一些著名大事件的意義被教科書定義,學生們甚至被剝奪了進一步了解和思考的權利。這並不是歷史教學該有的樣子。

1.西方教育也有超前性

在很多人認知中西方人的數學很薄弱,但其實在西方的高中教育中,學生們的壓力一點不小,在一些私立學校,高中的學生們已經開始接觸微積分和線性代數了,這些課程並不簡單。

此外,在高中階段學生們已經開始接觸統計學,不是局限於書本和習題中的統計學,而是落實於實際的統計學。

學生們被要求進行現實的問卷調查,然後才是通過數學工具去分析數據,得出結論。這些教學的意義是將學科的全貌儘可能地展現,而不是全部都集中在書本和習題中。

2.豐富的課程設置

美國高中除了必修課英文、歷史、數學、科學和外語之外,選修課也是大學錄取的加分項,此外高中還允許提前選修大學的課程,在提前修完高中的學分後,學生們被允許提前選修大學課程。

這樣到了大學後高中修的學分可以折抵大學學分,幫助一些人縮短大學的學時,節約學費。美國上大學不便宜,一些人為了上大學需要助學貸款,這在美國很普遍。

3.學習的本質

以上提到的,西方學習很注重的一點就是思辨,在西方教育中記憶不是最重要的,因為背誦的內容更多只是為了「應付」考試,而真正在多年後留下的是在教育中獲得的思辨能力。

愛因斯坦說,教育是學校裡教過的知識都忘掉以後,自己還能保留的東西。這一點也是西方教育所堅持的,鼓勵學生們多思考,培養學生的思辨和判斷力,這些能力和書本有關,又和書本無關,重要的還在於教育的方式。

最後再說說美國教育中對體育和藝術的重視程度,在美國體育被認為是能改變命運的存在,因此我們可以通過一些美國青春題材的電影看到。

在美國學校,風雲人物多是體育能人,而不是什麼學霸、學生會長等等。不過在美國非裔美國人在身體上具有先天優勢。

因此整個體育環境基本還是以黑人為主體,但這並不妨礙美國人對體育的熱愛。同樣的藝術和體育在教育中也有異曲同工之妙,在美國高中,並不是人人都想著努力靠高分,選擇還有很多。

教育啟示

西方教育以思辨貫穿,以多元展現其優勢,以實踐踐行教育。在這樣環境下接受教育、成長,視野會更開闊。回歸留學話題,去國外讀書無可厚非,認可他們的優點,師夷長技在現在依舊不會過時,對留學人們應該以更理智、客觀和包容的態度對待。

相關焦點

  • 聚焦留學低齡化現象:利弊如何 如何理性選擇留學
    【聚焦留學低齡化】  開欄的話  目前,「留學低齡化」漸成風潮。本報今日起開設專欄,聚焦「留學低齡化」現象,解讀「留學低齡化」的最新趨勢及其原因,講述中小學生留學海外的苦與樂,探討如何理性選擇留學。
  • 出國留學褒貶不一,很迷茫到底該不該出國留學,利弊點都在本文!
    前兩篇文章詳細地講述了加拿大與澳大利亞留學的選擇,還有出國留學的花費。卻忽略了一個至關重要的話題,就是到底該不該出國留學,出國留學到底有哪些好處,有哪些壞處。今天致叔圍繞著出國留學利與弊這個話題,結合多年來所遇見的學生給的一些列反饋來聊一聊,到底是留學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
  • 普通人家的孩子該不該出國留學
    留學已經不是大富大貴家庭的特色,我們普通家庭的孩子也有機會選擇出國看看。但是很多人會有疑問,我該不該出國。那在這裡小佳同學給出一些自己的看法。第一, 出國對於你家庭是個什麼樣的負擔,一年如果需要50萬,你們家的收入根本不夠,還得選擇賣房子來支持你的話。個人建議就不要出去了。
  • 如何理性看待孩子留學?家長應謹防三種盲目
    對想把孩子送出國留學的家長來說,如何理性看待孩子留學問題至關重要。以下三種情況,是要避免發生的:   一忌:相互攀比。不要看見人家的孩子都出國深造,就急著把自己的孩子送上飛機,一定要因材施教,也許自己的孩子更適合在國內打拼出一片天空,不切合實際地將孩子送出國可能會耽誤他一生。
  • 疫情後該不該出國留學?上紐大榮譽校長俞立中:留學格局或將發生變化
    疫情過後,該不該出國留學?這是不少家長和學生非常糾結的問題上海紐約大學原校長俞立中日前在「全球名校長論壇」線上專題論壇的主旨演講中,回應了留學生家長和學生的關切問題以及未來社會需要的人才培養方向。以下為演講主要內容:出國留學的初心是什麼除了學習知識技能,我們出國留學還能夠獲得什麼?第一,出國留學是培養國際化創新人才的需要。
  • 疫情後還該不該出國留學,深造自己呢?
    出國留學的初心是什麼?除了學習知識技能,我們出國留學還能夠獲得什麼?第一,出國留學是培養國際化創新人才的需要。出國留學就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第二,教育改革開放的需要。教育國際合作的初心,出國留學的初心,實際上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改革開放的初心。中國的學生需要更多地關注全球問題,參與全球事務,向世界學習,同時也希望通過這樣一個途徑,讓世界真正了解中國,這是一個雙向的進程。
  • 家境一般,該不該「砸鍋賣鐵」送孩子出國留學?
    今天第一期要回答的是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問題:家境一般,該不該「砸鍋賣鐵」送孩子出國留學?A:出國留學熱最近幾年確實還在持續升溫,不過已不再是非富即貴的特權。事實上,隨著中國和世界交流的不斷深入,留學已開始走進普通家庭。
  • 該送孩子出國留學嗎?專家說出了心裡話
    從十月起,筆者就陸續接到親戚朋友、乃至親戚朋友的親戚朋友打來的電話,內容都是詢問他們的孩子應該留學還是在中國上大學?大部分孩子是今年剛剛進入高三,明年要畢業考大學,有兩個是今年剛進初三,詢問要不要明年去歐美念高中?
  • 小留學生該不該這麼小就出國留學
    關於小留學生該不該這麼小就出國留學的話題,談談我個人的看法。前段時間受疫情影響,在國外的留學生紛紛要求回國,為此爭論不休,特別是英國1.5萬小留學生該不該由國家包機回國,令國民高度關注。最後國家也做出了妥善安排。由此引發了留學生年紀小小該不該出國留學的話題,引起國人熱議。
  • 如此形勢之下,孩子還該不該出國留學?
    如果您正打算出國留學,可能會在選擇哪個國家留學這個問題上猶豫不決。不妨來看看這些熱門的出國留學國家。都是一些適合留學的國家哦。劣勢則是國內的高中課程比較緊張,孩子除了應付高考課程,還要為出國做準備同時,研究生學歷在海外畢業後的就業機率沒有本科畢業高,造成留學後回流的現象居多。
  • 中國學生該不該出國留學?出去該不該回來?楊振寧表達個人觀點
    其實,很多家長對於出國留學的選擇上存在很多誤區,盲目地認為國外的教育資源就是比國內的好,過度迷信於出國留學。但是,因為這次疫情的影響,很多留學者開始看清國內的好,紛紛選擇回國躲災。每個地方都是有好有壞,如今我國的教育已經發展的不錯了,即使是國外也存在差的教育資源,不是把孩子送到國外讀書就是高人一等了。在考慮面子問題的時候,是否也會有家長擔心國外的治安問題呢?
  • 疫情後該不該留學?上紐大榮譽校長俞立中:留學格局將發生變化
    疫情過後,該不該出國留學?這是不少家長和學生非常糾結的問題上海紐約大學原校長俞立中日前在「全球名校長論壇」線上專題論壇的主旨演講中,回應了留學生家長和學生的關切問題以及未來社會需要的人才培養方向。第一,出國留學是培養國際化創新人才的需要。中國正在融入世界,需要一大批有全球視野,願意並善於跨文化溝通、理解和合作的國際化創新人才。出國留學就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第二,教育改革開放的需要。教育國際合作的初心,出國留學的初心,實際上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改革開放的初心。
  • 疫情後該出國留學嗎?上紐大榮譽校長俞立中:留學格局將發生變化
    疫情過後,該不該出國留學?教育國際合作的初心,出國留學的初心,實際上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改革開放的初心。中國的學生需要更多地關注全球問題,參與全球事務,向世界學習,同時也希望通過這樣一個途徑,讓世界真正了解中國,這是一個雙向的進程。第三,國際化教育也是我們高等教育多樣化的一個要求。
  • 疫情之下,家長該怎麼辦!是否該繼續送孩子出國留學?
    不得不讓人思考是否該改變想法,還是應該繼續送孩子出國留學。 小編想說的是,不應該武斷的做決定,而是要看具體情況去做決定! 說實在的如果是很堅定的目標的話,還是會有出國留學的。 現在很多出國留學的目的各有不同,疫情來勢洶洶,對於今年留學來說是有所影響的。
  • 現在該不該讓孩子出國留學?本周六,廣州華附國際部校長黃志銘到...
    教育是一個永恆的話題,孩子成長過程中各個時期的教育都是家長的頭等大事。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的2020年尤為如此,有計劃讓孩子出國留學的家長們心裡都存在著各種疑問:l 現在該不該讓孩子選擇出國留學?l 現在的國際形勢對留學會產生哪些影響?
  • 疫情下的出國留學,2021年欲留學的孩子何去何從?
    疫情全肆虐全球,我們的留學生們在重新思考一個問題——2021年的留學到底該不該去。我國在世界諸多領域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在越來越多的科技、商貿、文化領域嶄露頭角甚至成為行業領先者,更多的年輕學子們對於「崇洋媚外」越來越理性看待。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提升,國內教育實力也在逐年提升。
  • 留學熱回歸理性 自主規劃人生重要性凸顯
    6月30日下午,由廣州留學人員服務管理中心主辦的「理智留學講座」在廣州大廈舉行。著名外企高管,哈佛大學MBA熊耿先生與來自美國多所名校的留學生嘉賓做客現場,與眾多學生、家長進行了深入溝通,倡導留學回歸理性,並強調了自主規劃人生的重要性。  據教育部統計數據表明,2012年我國出國留學總人數為39.96萬人,比2011年增加5.99萬,增長17.65%。
  • 聚師網漫談:留學該不該繼續?教育部鼓勵出國留學!
    聚師網了解到隨著海外環境的安全性降低,出於安全健康的考慮,很多留學生面對進退兩難的處境,國內很多留學相關資格考試也暫時停止,既有出不去的困擾也有回不來的擔憂。 現在國內狀況好轉,但境外狀況不容樂觀,新的學期馬上開始,接下來的留學趨勢將發生怎樣的變化?教育部對此作出回應,一起來了解一下。
  • 學生家長需理性看待
    理性看待「國際班」  雖已是今夏最後一次招生說明會,北京21世紀國際學校的報告廳裡還是坐了不少前來了解情況的家長。家長嚴女士目送著參加入學考試的孩子離開報告廳,回頭對記者說:「我特別緊張,希望他能考上,將來出國。」  但是,想要進入國際學校已不像前幾年那樣容易。在說明會上,該校校長助理介紹道,今年該校高中部僅招收百餘人,卻有近千人報名。
  • 留學申請季: 疫情之下如何理性留學
    留學申請季: 疫情之下如何理性留學  全球疫情形勢不樂觀,國際局勢複雜,仍在國外繼續學業的中國留學生也面臨著健康風險、學習模式變化等挑戰……面對這些複雜交錯的因素,準備申請2021年出國讀書的中國學子該做出什麼樣的選擇?如何理性規劃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