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送孩子出國留學嗎?專家說出了心裡話

2020-12-13 海疆在線

導讀: 而中國本科的四年裡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去了解和認知中國這個社會,參加各種社會活動,人際間的各種信息交流都為學生將來的學習打下了基礎。第三,中國的大學生活對學生的情感生活和培養社交能力極其重要。

從十月起,筆者就陸續接到親戚朋友、乃至親戚朋友的親戚朋友打來的電話,內容都是詢問他們的孩子應該留學還是在中國上大學?

大部分孩子是今年剛剛進入高三,明年要畢業考大學,有兩個是今年剛進初三,詢問要不要明年去歐美念高中?甚至還有一個孩子今年剛剛進小學,當媽的就已經開始操心考慮孩子將來要不要留學以及要去哪個國家留學的問題了,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啊。

碰到這種情況,筆者都是上來先問一個問題:「你們將來是想讓孩子在外國生活工作,靠外國吃飯,變成外國人,還是希望他們將來回到中國工作,做中國人,靠中國吃飯?」

如果是前者,那麼筆者建議他們儘快把孩子送出國,越小越好;如果是後者,那麼誠心建議您,如果覺得孩子能夠考上一本的話,最好還是等他拿完本科畢業文憑,再去外國申請研究生。

先要確定目標,才能決定實行的手段,目標不同當然實行的手段也不同。家長的目的其實很簡單,都是希望孩子將來過得好,能有一份好工作,能有一份好生活。

孩子本人的努力固然有著極大的作用,但是這個「過得好」實際上有很大程度是取決於孩子將來所生活的環境,也就是他將來所生活的那個國家的經濟、人文等諸多狀況的。

其實這就是家長的一場賭博或考試,題目是等孩子長成以後是中國好還是外國好?

考的是家長的眼光和判斷,賭注是孩子的前景,未來的生活。贏了,大家皆大歡喜;輸了,時間不會倒流,有的已經沒有改變的可能了,有的雖然還有重來的機會,但代價是不會小的。

如果孩子只是出去念本科和研究生,考慮的不過是六七年後在中國好還是外國好,甚至不用考慮,念完再說。如果是高中出去,那就是十年以後哪裡好。如果小學就出去,那孩子還是安安心心當個外國人吧。

假如家長希望孩子將來當外國人,那當然是越早出去,越容易融入外國的社會生活,起碼語言就學得越快。

但在這裡筆者要提醒各位家長,孩子有多快接收外國的語言和文化,就意味著他有多快脫離家長的母語和母文華,和家長產生距離和隔閡。

因為家長畢竟是在純中國的環境下長大的,而孩子是在絕對外國的環境中成長,他將來是否能夠和家長保持同頻率同範疇的交流,很難說。

如果您的孩子中文只會說「你好,謝謝,對不起」,如果您不能和孩子在學習、生活上進行有效有深度的交流溝通,如果他的一切思維和習慣都和您不一樣,那你們基本就是生活在一起的陌生人,不要指望什麼中國式的養兒防老或天倫之樂了,您的孩子不是為了您自己養的,他是您為了外國養的。

都說留學是小別離,變成這樣就是永別離了,不是身體上的,也是心理上的。筆者身邊就有這樣的例子,相信同樣的情況絕不會少。

如果希望孩子將來回中國,筆者建議,假如他能考入一本的話,還是拿完本科畢業文憑以後再出國念研究生的好。

理由有三:

第一,這是一個最省時省力省錢的辦法。

現在歐美都承認中國大學的文憑,如果學生沒有本科畢業文憑的話,到歐美大學多半要從一年級開始,念完碩士總要個五六年的時間吧。

而一旦有了中國的本科文憑,可以在歐美直接申請研究生,最多會被要求重念大學本科的最後一年級,再進入研究生班,總共三四年時間就可以研究生畢業。不僅省了時間,學費生活費也能節省不少。

歐美大學越是低年級的課程越繁重複雜,越難合格,包含了相當多的基礎內容,少不了大量的參考書和作業,對非母語的中國學生是最吃力的,而且有不少內容以後在中國工作用不上。

當年筆者第一年有一門藝術史,實際上一大半都是基督教史,因為西方的藝術離不開宗教,十二使徒的聖績簡直讓人頭昏腦漲。而到了比較高的年級後,進入較多思考和自由發揮的階段,對學生的個人能力和經驗要求的多,學校灌輸的內容反而有所減少,課業負擔也會輕一些。

第二,中國的大學期間對學生了解中國、體驗社會有著很大的作用。

學生在中學大多過著家和學校、學校和家兩點一線的生活,注意力大部分集中課堂學業上,而且學生那時年紀尚小,很難了解中國社會所發生的種種現象並加以分辨和思考。

如果高中後直接去了國外,念個幾年書再回國,那麼他們對中國不了解,對外國也很難稱得上熟悉。一問兩不知,反而不如在中國本土深造的同齡人。這也是近年來海龜們身價大跌的原因之一,啥都不知道,要你幹什麼?

而中國本科的四年裡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去了解和認知中國這個社會,參加各種社會活動,人際間的各種信息交流都為學生將來的學習打下了基礎。現在隨著中國實力的增長,世界渴望了解中國。

就像不久前中國在美留學生說的那樣:「我的語言是有很多瑕疵的,我的觀點可能也很平凡,但即使是這樣的我,也能在課堂上永遠有一絲話語權,因為他們覺得,中國很重要,中國學生的話,一定要聽。」

這一絲話語權,也意味著學業的成功率,來自於學生的言之有物,來自於在中國的經驗和積累。

第三,中國的大學生活對學生的情感生活和培養社交能力極其重要。

筆者在法國過了這些年,有一個感覺就是似乎西方年輕人很容易得抑鬱症,比例比中國高的多。自己經歷的就不下三四個,聽說的也有七八個了,甚至最小的一個十四五歲就開始吃抗抑鬱藥。

開始還甚為驚訝,後來慢慢也體會到,西方崇尚個人自由和權利,獨住獨吃的不在少數。就算有時參加個活動聚會,也遠遠達不到中國人之間的親密程度。雖然過分親密了不是好事,但過猶不及,人和人之間太疏遠了也不是好事。發生了事,有什麼鬱悶,都沒個傾訴發洩的渠道,時間久了難免憋出病來。

而中國大學生四五個人同吃同住三四年,早晨一塊跑個步吃個早餐,中午互相聊聊新聞和怎麼去交女朋友,下課一起踢個球,到了晚上集體再去吃個烤串兒,想抑鬱都抑鬱不起來。

而且一旦學生進入社會,你不可能保證所有人都喜歡你,也不可能保證你喜歡所有的人,如何同不喜歡自己以及自己不喜歡的人相處,這都需要慢慢體會摸索,大學就是一個最好的鍛鍊期。

另外筆者衷心地建議學生家長,如果您的孩子在國內成績不好,沒有學習能力和習慣,尤其是沒有自律能力的話,您就不要指望他到了國外就能變好學成什麼。

國內八九十分的孩子在國外基本還是八九十分,但國內五六十分的孩子到國外很可能就是三四十分了。沒有家長的管束,手裡又有了錢,放縱起來是很容易的。

筆者知道不少學生上個一個月的課,就成天悶在住處打遊戲,還有曠課出去玩的,反正家長管不著,也不知道。考試不過關,或者留級,或者換個地方接著混,留學生變成遊學生或油學生的大有人在,鬧出事故乃至進了法院的也有。您若不能保證孩子出去會自覺自律地學習,花錢買個文憑都比送他出國強,至少省錢還放心。

法國的治安總體上其實還不錯,但惡性事件也時有發生。2008年3月16日,幾名中國留學生在中餐館吃飯出來後與當地法籍阿拉伯人發生爭執,後被趕來的多名阿拉伯人圍毆,其中一名中國留學生身中四刀不治身亡。

現在暴力事件不斷增長,對人身的危害程度也越來越大。每年筆者接待新來的學生,都反覆強調,一定要遠離危險人群,碰到有挑逗或挑釁性的情況,儘快離開,不要糾纏。

晚上八點以後,除非是本國的完全可信任的人之外,外國人、尤其是某些國家的男性,是絕對不能放進房間的,甚至連笑臉都要謹慎。因為對某些國家的男性來說,你對他們笑,就是你在勾引他們;晚上讓他們進房,就是默認他們的侵入。

何況現在西方各國遵循「政治正確」,保證「移民權利」,女性即使受到侵犯,法律都不一定支持她。

前不久瑞典發生的移民性侵坐輪椅的殘疾女性,法官居然判為無罪,理由竟然是「該婦女沒有努力反抗,而且沒有試圖逃跑,無法證明她是被強姦」。

西方遠不是他們自稱的和中國某些媒體宣稱的那麼美好,留學生一定要小心再警惕。

相關焦點

  • 少年說:女孩即將出國,男孩欲言又止,最後還是說出了心裡話
    少年說:女孩即將出國,男孩欲言又止,最後還是說出了心裡話《少年說》是最近小編比較關注的一個節目了,在這個節目中,很多的青少年可以站上勇氣臺說出自己想說的話,現在站臺臺上的男孩想要喊話的對象是自己的一個好朋友。
  • 疫情之下,家長該怎麼辦!是否該繼續送孩子出國留學?
    不得不讓人思考是否該改變想法,還是應該繼續送孩子出國留學。 小編想說的是,不應該武斷的做決定,而是要看具體情況去做決定! 說實在的如果是很堅定的目標的話,還是會有出國留學的。 現在很多出國留學的目的各有不同,疫情來勢洶洶,對於今年留學來說是有所影響的。
  • 家境一般,該不該「砸鍋賣鐵」送孩子出國留學?
    今天第一期要回答的是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問題:家境一般,該不該「砸鍋賣鐵」送孩子出國留學?A:出國留學熱最近幾年確實還在持續升溫,不過已不再是非富即貴的特權。事實上,隨著中國和世界交流的不斷深入,留學已開始走進普通家庭。
  • 利弊需要家長權衡清楚 送孩子留學別為出國而出國
    但不少家長在幫孩子規劃何時出國留學的時候都有一個困惑:花了一大筆錢讓孩子中學就出國讀書,那今後孩子在報讀國外大學的時候是否真的比直接在國內讀完高中再申請國外大學有優勢呢?把孩子送出去了,又是不是真的比在國內更有發展?少年時就到國外歷練,對孩子的一生到底有多大益處?    爭論焦點1 初中留學會不會太早?
  • 如何和孩子溝通讓孩子說出心裡話,你學會了嗎?
    家長應該多注意孩子的需求心理,這樣才能好好地進行親子交流。你會和孩子溝通嗎?如何讓孩子說出心裡話?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學習如何和孩子成為「朋友」。03多表揚孩子表揚孩子時,要說出具體哪件事情值得表揚,也可以讓孩子做了一件該做的事情
  • 送孩子出國留學並不是靈丹妙藥
    熱播劇《小別離》中,無論是要給孩子最好的教育環境的方圓夫婦,還是家境一般一心讓學霸女兒逆襲改寫一輩子受欺負的命運的吳佳妮,還是爆發戶張亮忠為了緩解家庭矛盾並考慮到孩子的將來,他們都決定送孩子出國留學。儘管他們送孩子出國的出發點不同,目的各異,但都希望通過讓孩子出國解決眼前的問題。
  • 王梅:父母心裡話之-我為什麼選擇送孩子出國?
    不少家長以及身邊的親戚朋友都開始諮詢我,要不要送孩子出國?隨著經濟的發展,出國再也不是「有錢!」這麼簡單的元素所決定以及被判斷的了。我見過很多家境優越,卻從未考慮送孩子「喝洋墨水」的;也見過家中經濟狀況絕對只能用「普通」來形容的家,不惜一切,一門心思送孩子出國讀書的。所以,當人們問我,要不要送孩子出國?
  • 疫情期間堅持送孩子出國留學,「海歸熱」真的有那麼熱嗎
    隨著孩子逐漸長大,外加孩子的學習並不十分出眾,就產生了把孩子送去留學的想法,雖然正值疫情期間,但打聽了外國的朋友說是沒有那馬嚴重,於是就堅持把孩子送出了國。 不過,儘管存在這些困境,但大多受訪者仍對於出國留學持肯定態度。其中85.9%認為出國留學開闊了眼界,82.2%認為留學即使他們具備了語言優勢,79.5%表示留學培養了他們的跨文化的溝通能力。 花重金出國留學還是否可行?
  • 疫情下,未來還要不要送孩子出國留學?
    原創首發 | 1847國際教育疫情下,我們還要送孩子去留學嗎?結果顯示,16%的採訪者目前正在海外留學,9%的中國留學生表示儘管受疫情影響,仍有計劃或者會考慮申請出國留學。大部分已出國的學生希望繼續學業,超過1/3留學生支持入學,但仍有部分猶豫不決,少部分繼續嘗試申請,超過1/3學生還在觀望中。
  • 蘭州「留學」現象:家長很瘋狂 賣房貸款送孩子出國
    「看,為了兒子出國,我連個像樣的水杯都捨不得買,但儘管這樣,我也覺得值了。」肖先生說。  「留學」這個洋字眼目前已不再屬於「富裕」家庭的口頭禪了。近日,記者走訪了蘭州市區部分留學中介機構發現,隨著留學人數的增加,一些選擇賣房、貸款為孩子留學的工薪階層家庭已經佔到相當比例。不少家長則認為,「砸鍋賣鐵」讓孩子出國就是為了長見識,前景好。
  • 為什麼中國家長喜歡送孩子出國留學?
    ☆ 74%的父母會從收入中取出一部分作為孩子的教育投資。☆ 儘管並不清楚留學的具體費用,但仍有41%的父母願意送孩子出國留學。☆ 美國依舊是最受歡迎的留學熱門國家。☆ 希望孩子出國留學的大都是亞洲地區的家長。☆ 沙烏地阿拉伯超過65%的家長都希望孩子出國留學。☆ 54%的中國家長希望孩子能夠出國留學。
  • 出國留學褒貶不一,很迷茫到底該不該出國留學,利弊點都在本文!
    前兩篇文章詳細地講述了加拿大與澳大利亞留學的選擇,還有出國留學的花費。卻忽略了一個至關重要的話題,就是到底該不該出國留學,出國留學到底有哪些好處,有哪些壞處。今天致叔圍繞著出國留學利與弊這個話題,結合多年來所遇見的學生給的一些列反饋來聊一聊,到底是留學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
  • 俞敏洪建議孩子讀完初高中出國,若條件允許,你會送孩子出國嗎?
    為什麼要送孩子出國留學 送孩子出國留學一般出於以下幾個目的: 1、讓孩子接受更豐富的教育 以讓孩子接受更豐富教育的為目的家庭,通常都希望能夠通過送孩子出國留學,讓孩子接觸不同類型的文化 無論是讓孩子出國留學擁有更高的學識、見識、眼界,還是為了讓留學經歷為孩子的人生履歷上增光添彩,或者是讓孩子以後多一種生活的選擇,回國或者留在國外,父母的送孩子出國的目標都是讓孩子未來擁有更好的生活。
  • 家長把出國留學當成禮物送
    「中國出國留學發展趨勢報告2016」近日發布。報告顯示,在美國、加拿大、英國、澳大利亞、紐西蘭等主要英語留學目的國,中國內地中小學留學生佔比,都位居該階段國際學生第一位。  報告指出,內地出國留學仍處於穩步增長階段,出國總人數2015年突破52萬,2016年繼續攀高,但增幅下降,可能首次出現個位數成長比例。
  • 為什麼送孩子出國留學(家長必看)
    送孩子出國的家長主要有這幾方面的考慮國際化視野國際化人才是當今人才培養的趨勢,孩子獨立只是早晚的問題。無論是學成回國工作,留在國外,還是成為國際的流動性人才,本身接觸到、看到的,都會不一樣,他形成世界觀的過程更加地具象化。
  • 小留學生該不該這麼小就出國留學
    關於小留學生該不該這麼小就出國留學的話題,談談我個人的看法。前段時間受疫情影響,在國外的留學生紛紛要求回國,為此爭論不休,特別是英國1.5萬小留學生該不該由國家包機回國,令國民高度關注。最後國家也做出了妥善安排。由此引發了留學生年紀小小該不該出國留學的話題,引起國人熱議。
  • 送孩子出國留學是否必選之路? 各方觀點激烈交鋒
    日前,一位身為資深媒體人的母親,在網上發的一篇帖子被改名為《我的孩子必須出國》,引起眾多網友的激烈討論。  雖然國內一些幼兒園收費貴、重點中小學資源稀缺等問題獲得不少家長共鳴,但這樣的情況就導致中國孩子「必須」出國嗎?討論中,不少留學生發文建議中國家長不要盲目地把孩子送出去,詳述孩子在海外成長有可能碰到的困難。
  • 留學三年卻一事無成,你還在想送孩子出國嗎?
    一、留學的用處在很多年以前,我們都將出國留學看作是一件無比光榮和自豪的事情,因為出國留學往往代表著孩子能夠去學到國外先進和優秀的知識,往往代表著孩子的水平已經比國內的絕大多數人好了。十年前的時候,我的鄰居將孩子送出了國,在美國一個知名的大學進行深造和學習,每當和周圍人談起留學這件事時,鄰居都挺直腰板、侃侃而談,似乎孩子能出國留學這件事情給他帶來了無窮的自信和驕傲,而觀察周圍人的反應,大家的眼中也是充滿了豔羨。
  • 對出國留學才子們說句心裡話
    出國留學深造本來是一件非常好的事,因為做好了,利國、利民、利己。如果做不好,往往事與願違,近些年有很多出國的留學生,學業有成後,沒有選擇回國報效祖國,而選擇了留在他國工作,這給國家和社會帶來了巨大的損失,讓人痛心!為什麼會這樣呢?
  • 送孩子出國留學真的好嗎?其實這三種人並不適合,尤其是第一種!
    隨著我們國家經濟的發展,許多家庭都想要把自己的孩子送出國,拿一個外國的洋學歷,認為這樣會比較好就業。但是這也不是必然的,要是好的學校倒也好,要是不好的學校,也是很難被國內認可的。很多人都想去留學,但是送孩子出國留學真的有那麼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