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後該不該出國留學?上紐大榮譽校長俞立中:留學格局或將發生變化

2020-09-10 光明網

疫情過後,該不該出國留學?

這是不少家長和學生非常糾結的問題

上海紐約大學原校長俞立中日前在「全球名校長論壇」線上專題論壇的主旨演講中,回應了留學生家長和學生的關切問題以及未來社會需要的人才培養方向。

以下為演講主要內容:

出國留學的初心是什麼

除了學習知識技能,我們出國留學還能夠獲得什麼?

第一,出國留學是培養國際化創新人才的需要。中國正在融入世界,需要一大批有全球視野,願意並善於跨文化溝通、理解和合作的國際化創新人才。出國留學就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

第二,教育改革開放的需要。教育國際合作的初心,出國留學的初心,實際上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改革開放的初心。中國的學生需要更多地關注全球問題,參與全球事務,向世界學習,同時也希望通過這樣一個途徑,讓世界真正了解中國,這是一個雙向的進程。

第三,國際化教育也是我們高等教育多樣化的一個要求。因為學生的個體是千差萬別的,沒有一種教育模式可以適合所有的人。所以,只有提供更多的教育選擇,才能讓每個學生都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模式,以滿足不同個體的發展需要。

我自己是在英國留學的,我在英國利物浦大學讀的博士。我前後在利物浦大學待了5年,除了博士研究以外,我特別關注英國的文化和社會發展,在這方面花了很多精力與教授、同學們進行溝通交流。

我個人的感受是,除了學到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留學還使我獲得了很多其他的收穫,這些收穫也許會影響一個人的職業發展。

第一,它提供了一個融入多元文化的機會,能使我更切身地去理解不同文化的差異。

第二,它打開了一個更寬廣的視野。在不同文化、不同制度之間去進行比較,才能更全面地構建自己的世界觀。

第三,它增強了社會責任感。因為面臨很多全球性的問題,需要努力去找到解決方案,所以出國留學的經歷會增加一個人的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從而以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和價值取向去面對各種各樣的挑戰。

第四,它提升了全球勝任力。全球勝任力就是一種跨文化溝通交流合作的能力。出國留學無疑可以提升自己的全球勝任力,以便將來應對各種各樣複雜的問題。

如何培養學生成為國際化的創新人才

那麼,培養學生成為一個國際化的創新人才,需要從哪些方面入手呢?

第一,幫助學生拓寬視野,激發他的好奇心。好奇心是人類社會進步的一個最原始的動力,因為人類天生有對於自然現象的好奇、對社會不同現象的好奇,他才會有探索的精神。所以,一定要保護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

第二,從學習興趣入手來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今天中國的教育,無論是基礎教育還是高等教育都存在一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學生的學習大多是一種被動的方式。

第三,在實踐過程中去探索、去試錯。實踐是一個最高境界的學習過程。一個學生能夠在實踐的過程中,自己去探索一些問題,得出一些結論,實際上這是學習能力的最好表現,而不是在課堂考試中考一個很高的分數。

此外,批判性思維也是非常需要強調的。批判性思維不是憤青,不是吐槽,而是不迷信權威,不迷信已有的結論和論述。

疫情後,還要不要選擇出國留學

怎樣理解國際化教育的意義和價值?疫情後,還要不要選擇出國留學?我這裡需要特別強調,國際化教育不等同於歐美教育。

國際化教育實際上是在不斷地變革下,不斷去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它是把人類社會各種好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聚合起來,為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提供好的教育資源。

國際化教育匯集了各國教育的精華,它的核心是讓孩子打開視野,認同多元文化,看到一個更大的世界,希望孩子更多地關注全球問題,為解決各種複雜問題提供新的思路。我們要通過這樣一種教育模式來提升學生跨文化交流溝通與合作的能力,在認同文化差異、欣賞和包容不同文化的基礎上,尋找人類的共同點,承擔人類社會文明發展的責任。

所以,疫情之後,雖然面臨地緣政治的各種變化,特別是中美關係在政治、外交、經貿等各方面的摩擦帶來了許多困惑和問題,但是從長遠來看,文化的交流、教育的交流是絕不會阻斷的。如果中美關係持續緊張,也許學生選擇的留學國家會更加多樣化,留學的格局會發生一定的變化。

最後我想說,有志於出國留學的學生們,希望你們立足本土,融入世界,能夠成為連接各國青年的橋梁和紐帶,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相互合作,為了人類社會的美好未來共同努力。

作者:俞立中(徐蓓 整理)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疫情後,該不該出國留學?上紐大校長俞立中說:美國不是唯一選擇
    雅思考試取消,海外疫情肆虐,一時間留學變得困難重重。那麼疫情之下,留學生的狀況到底怎麼樣?疫情後,該不該去留學?上紐大校長俞立中對留學的見解上海紐約大學原校長俞立中近日在「全球名校長論壇」線上專題論壇的主旨演講中,就疫情後該不該出國留學的問題說了自己的見解:疫情之後,面臨地緣政治的各種變化,特別是中美關係在政治、外交、經貿等各方面的摩擦帶來了許多困惑和問題。
  • 疫情後該不該留學?上紐大榮譽校長俞立中:留學格局將發生變化
    疫情過後,該不該出國留學?這是不少家長和學生非常糾結的問題上海紐約大學原校長俞立中日前在「全球名校長論壇」線上專題論壇的主旨演講中,回應了留學生家長和學生的關切問題以及未來社會需要的人才培養方向。第一,出國留學是培養國際化創新人才的需要。中國正在融入世界,需要一大批有全球視野,願意並善於跨文化溝通、理解和合作的國際化創新人才。出國留學就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第二,教育改革開放的需要。教育國際合作的初心,出國留學的初心,實際上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改革開放的初心。
  • 疫情後該出國留學嗎?上紐大榮譽校長俞立中:留學格局將發生變化
    疫情過後,該不該出國留學?「全球名校長論壇」線上專題論壇的主旨演講中,回應了留學生家長和學生的關切問題以及未來社會需要的人才培養方向。出國留學無疑可以提升自己的全球勝任力,以便將來應對各種各樣複雜的問題。
  • 後疫情時代,留學大趨勢是否會發生變化?
    在高等教育領域,受此次疫情影響和衝擊最大的,應該算是留學教育了。,當前,我國在海外有大量留學生,還有許多學子準備踏上留學之路。未來,留學將會發生怎樣的變化?不久前,以 「疫情後的留學教育」為主題的全球名校長論壇舉行線上專題論壇。多位專家、學者就「留學」相關話題進行了分享。從他們的分享內容中,我們也可以對於後疫情時代我國留學教育的某些問題,找到一些答案。
  • 上海紐約大學首任校長俞立中:疫情後留學教育的思考
    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對教育現狀產生了巨大影響,留學教育受到的衝擊尤其大。疫情結束後,留學教育格局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留學生如何規劃自己的未來?海外留學要注意什麼事項?這些都是目前許多家庭和學子關心的問題,也是中國教育界需要思考的問題。在「全球名校長論壇——疫情後的留學教育」期間,上海紐約大學創校校長俞立中發表主題演講。
  • 上海紐約大學原校長俞立中:疫情後,還要不要選擇出國留學
    疫情過後,出國留學的格局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上海紐約大學原校長俞立中日前在「全球名校長論壇」線上專題論壇的主旨演講中,回應了留學生家長和學生的關切問題以及未來社會需要的人才培養方向。以下為演講主要內容。
  • 疫情後,還要不要選擇出國留學?聽聽上海紐約大學原校長俞立中怎麼說
    疫情過後,該不該出國留學?這是不少家長和學生非常糾結的問題。 上海紐約大學原校長俞立中日前在「全球名校長論壇」線上專題論壇的主旨演講中,回應了留學生家長和學生的關切問題以及未來社會需要的人才培養方向。
  • 上紐大校長俞立中退休卸任 資深教育家及知名學者童世駿履新
    CFIC導讀 ◆上海紐約大學校長俞立中6月1日正式卸任校長及上紐大理事會理事長職位。在當天上午舉行的本學年最後一次理事會會議上,上紐大理事會通過了俞立中校長的卸任申請,並任命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教授童世駿為第二任校長。
  • 「『在家留學』猶如花巨款上函授」後疫情時代留學教育走向何方?
    未來網北京8月13日電(記者 李盈盈)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有的海外大學把課程轉到線上,有的學校宣布上漲學費。事實上,很多人出國留學不僅是學習知識,還要了解當地的風俗、文化,如今,只能待在國內的家裡上網課。面對交納高額留學費用卻在線學習的留學困境,許多中國留學生開玩笑說,「像花巨款在國內半夜上函授學校。」大量留學生的入學、籤證、上課、畢業乃至就業都受到了不小的影響。
  • 專家支招疫情後的留學教育:大趨勢不變 機遇挑戰並存
    中新社北京7月31日電 (記者 馬海燕)「受疫情和中美關係影響,出國留學出現了一系列問題,但出國留學大趨勢不會有大變化。」上海紐約大學創校校長俞立中31日表示。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對留學教育產生了巨大衝擊。未來,留學將會發生怎樣的變化?31日,全球名校長論壇舉行主題為「疫情後的留學教育」的線上論壇。
  • 疫情下的留學教育將走向何方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教育行業尤其是留學教育帶來巨大衝擊,人們再次審視和思考留學教育問題。當前我國在海外有不少留學生,還有許多學子準備踏上留學之路,未來留學將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在前不久舉行的全球名校長論壇上,多位專家學者和一線留學教育工作者對此進行討論。
  • 疫情後還該不該出國留學,深造自己呢?
    出國留學的初心是什麼?除了學習知識技能,我們出國留學還能夠獲得什麼?第一,出國留學是培養國際化創新人才的需要。出國留學就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第二,教育改革開放的需要。教育國際合作的初心,出國留學的初心,實際上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改革開放的初心。中國的學生需要更多地關注全球問題,參與全球事務,向世界學習,同時也希望通過這樣一個途徑,讓世界真正了解中國,這是一個雙向的進程。
  • 疫情後留學教育:當國家間出現對抗摩擦,文化和教育交流就更重要
    在近日舉行的全球名校長論壇「疫情後的留學教育」專題論壇上,多位專家都認為,儘管疫情和國際局勢影響仍未結束,但出國留學的發展趨勢不會改變。面對疫情和國際局勢影響,留學教育行業中的高校、學校、服務機構都進行了哪些應對?疫情之後的國際教育將如何發展?
  • 後疫情時代,就近留學、回國「留學」或成新趨勢
    疫情衝擊下,安全、健康成為留學首要考量因素  後疫情時代,就近留學、回國「留學」或成新趨勢  本報記者王迪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大四學生張歆悅,已在成都的家中上了9個月網課。每周,除了10個小時左右的錄播課,還要熬夜參加三個半小時的直播課。
  • 疫情之下留學圈的大動作
    2020年對於留學行業來說,的確是不平凡的一年。伴隨著留學領域這些年來的越來越好,突如其來的疫情卻讓這一行業面臨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伴隨著國際形勢的不明朗,對於出國留學產生質疑,迷茫甚至想要退縮的人們,今天世紀嘉華就來給大家說說留學圈最近的大動作。1.
  • 專訪俞立中:全球化受阻,國際化教育還有價值嗎?
    知乎上一位上紐大學生評價很有代表性,「上紐的潛力真的非常大,如果說五年內生源可以達到全國頂尖我也不會懷疑,大家都在講中國高校需要改革,也許這所學校就是一個轉折點,在學校讀書真是有一種創造歷史的感覺。」2020年6月1日,俞立中正式卸下了擔任了8年的上紐大校長。2020年,也正好是俞校長1990年回國後在高等教育領域深耕的第30年。
  • 後疫情時代,就近留學、回國「留學」或成新趨勢_新聞中心_中國網
    疫情衝擊下,安全、健康成為留學首要考量因素後疫情時代,就近留學、回國「留學」或成新趨勢本報記者王迪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大四學生張歆悅,已在成都的家中上了9個月網課。每周,除了10個小時左右的錄播課,還要熬夜參加三個半小時的直播課。
  • 選擇國際教育家長的焦慮:疫情之下還要讓孩子出去留學嗎
    當下很多家長為孩子規劃了以出國留學為目標、長時間跨度的教育路徑,但突如其來的疫情等將這些家庭的教育計劃被打亂,被擱置,家長們的心裡開始產生各種各樣的焦慮:既定留學路線是否需要調整?充滿不確定性的大背景下,孩子的教育方向應該是什麼樣?
  • 全球疫情下留學教育遇冷?專家:短期留學混合留學或成未來新形態
    全球疫情持續,交通受阻,海外教學模式改變……疫情下的留學教育充滿不確定性,有人選擇放棄,有人依然堅持,還有人正在觀望。 未來留學教育應如何發展?留學生們何去何從?近日,多場關於「疫情後的留學教育」主題論壇召開。 多位專家認為,疫情下留學教育短期受挫無法避免,但學生流動、出國留學的趨勢不會有大的變化。
  • 疫情後留學教育向何處去:當國家間出現對抗和摩擦,文化和教育交流就更重要
    今年5月,歐美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之際,一項對441所美國高校的問卷調查顯示,18551名國際學生離開了美國,但25萬名左右的國際學生決定在春季留在學校,完成線上教育,佔國際學生總體的92%。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以及接踵而至的國際政治、貿易環境變化,都對教育產生了巨大影響,而留學教育受到的衝擊尤其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