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東縣平山第一小學始建於1722年,前身為「西江書舍」,1965年更名為平山鎮第一小學,1981年被縣政府、縣教育局確定為惠東縣直屬重點小學,1995年被評為廣東省一級學校。
「學高為師,身正為範」,良好的師德師風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基礎保障。一直以來,惠東縣平山一小始終堅持人才強校戰略,引培並舉打造一流師資,不斷加強重點學科帶頭人的引進和培育,「高標準、嚴要求」認真做好現有師資隊伍的合理流動和能力提升,打造一支結構合理的高水平師資隊伍。同時,在學校人性化管理下,營造一個立德樹人的環境,構建一支文明和諧的教師隊伍。
「師德師風學習日」落到實處
惠東縣平山一小要求每位教師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努力做到8個字:敬業、愛生、博學、善教。在全校範圍持續深入開展學習「最美教師」,爭做「最美教師」活動;認真組織教師開展「四有教師」系列大討論;大力挖掘師德先進典型,樹立榜樣,鼓勵教師向身邊的先進典型學習,開展「感動校園教師」評選活動……一系列活動讓學校師資隊伍建設亮點十足。
平山一小把每周一次的「師德師風學習日」活動落到實處,並開展得有聲有色。從中國最美教師張麗莉,到魏書生熱愛教育的事跡,到學校「感動校園」教師現身說法,每位教師都切切實實感受到了一股股正能量激蕩心扉,激勵老師時時用「最美」要求自己。現在,學校每一位教師都樹立了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以自己的良好形象和行為為學生樹立榜樣,埋頭苦幹,將奉獻教育當作樂趣。
青年教師培訓做好校本七訓
平山一小根據實際情況,堅持以培養青年教師為師訓重點。根據學校教師素質提升工作計劃,在青年教師培訓上做好「校本七訓」工作。
集體備課,資源共享。學校規定每周四、周五上午為語、數、英各科集體備課時間。以年級學科為單位並結合聯動學校,每位教師備課一單元,相互講解,進行集體討論、匯總,形成正式備課稿分發到各任課教師手中。
開展教師讀書論壇。鼓勵教師閱讀優秀的教育教學類書籍,採用公開講座的形式分享閱讀成果。通過活動,老師們養成閱讀的好習慣;通過交流,老師們達到了資源共享。每個學期期末還將評選出全校「十佳讀書教師」,讓書香浸潤校園。
教師「基本功PK賽」。全體教師分學科,開展基本功PK,其中包括朗讀、三筆字、簡筆畫、即興演講、教學設計現場賽、課件製作、現場評課賽、文化專業考試、案例分析、下水文、解題賽等項目。
教學札記真實有啟示。學校不斷收到青年教師的教育故事,並擇優發布在學校微信群,供全體教師展示交流。通過活動,老師們也把握了不少「靈感」,成為教育研究第一手資料。
教研課堂紮實有效。該校採用「小組磨課備課,大組評課做課」的課堂研究模式。使小組備課磨課的靈活性與大組評課做課的熱烈氣氛相得益彰;使青年教師的活力教學與老教師的經驗之談融會貫通。以教學案例、課題研究為載體,開展系列大思考、大討論活動。學校通過組織優秀教學案例、小規律評比,使教師們養成了靜心思考的習慣。學校還對評選出的優秀作品進行整理,分裝成冊,成為學校教育工作寶貴的財富。通過組織教師參加教育局開展的教案修改,擴大視野,使老師的專業水平得到提升。
成績
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升
平山一小德育工作和科研工作的紮實開展,促進了教育教學質量的穩步提升。近3年,無論參加各級各類競賽,還是惠東縣教學質量檢測,該校都取得了優異成績。
平山一小積極開展學生科技創新工作,以最前沿的科技發展動向和賽事激發學生科創興趣,以科創力驅動學習主動性。平山一小的科技教育已成為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載體,學生身體心理、道德素養等綜合素質得到整體提高,各類好學生、進步生、特色生比例提高。在第27屆中國兒童青少年威盛中國芯HTC計算機表演賽廣東省賽區總決賽中,平山一小獲得第一名。在第27屆中國兒童青少年威盛中國芯HTC計算機表演賽成果匯報賽中,代表廣東省參賽的平山一小學生李浩源和黃一凡在計算機表演賽「網絡基礎賽」項目中,分別取得總分第三名和第六名,均獲全國二等獎。在第32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該校朱思銘的科幻畫獲全國一等獎。在惠州市教育局主辦的「2018年惠州市中小學生機器人競賽」中,平山一小獲得1金1銀1銅的好成績;在第十一屆惠州市青少年機器人競賽中,獲得1金1銀的好成績。
平山一小積極打造「全國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廣東省體育傳統項目(桌球)學校」和「廣東省體育特色學校」,建立青少年體育俱樂部,組建高水平運動隊,積極參加省、市、縣比賽,並取得一系列優異成績。如2018年廣東省傳統項目學校桌球錦標賽女團第一名、2018年惠州市「卡爾美杯」青少年足球錦標賽男、女組雙項冠軍等。平山一小運動競技比賽成績與品牌課程建設相互促進,走出一條以教學促進普及、以普及帶動比賽、以比賽促進發展的體育特色課程建設之路。
平山一小還是廣東省藝術特色學校。在去年舉行的惠州市第六屆中小學生藝術展演上,平山一小獲得合唱小學組全市第一名和舞蹈二等獎的佳績。在2018惠州市首屆師生書法現場揮毫大賽(小學組)中,平山一小3名學生獲得一等獎。
優秀教師風採
胡雪琪:當班主任充實而快樂
時光飛逝,今年已是胡雪琪在教育戰線上的第11個春秋。回首這些年,酸甜苦辣盡在其間,付出過,也得到了不少回報:榮獲小學英語科沿江片優質課評論一等獎;惠東縣小學英語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英語說課比賽三等獎;惠東縣小學英語教師教學能力評比決賽二等獎……
胡雪琪一直擔任著兩個班的英語老師及其中一個班的班主任。「我覺得當班主任很快樂,可以從中學到很多知識,讓我的教師生涯更加充實。我任教的兩個班也不負我所望,連續3年都排名年級第一、第二。」
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胡雪琪的方法是,從Super English Teacher(超級英語教師)做起,讓學生成為老師的粉絲。有一次「顏色」教學經歷讓胡雪琪感想頗多。「當時我上有關顏色的6個單詞,當我教green這個單詞時,學生們一起指向一個男孩,不斷吼『Green、Green』,課堂突然混亂起來。本來我心裡有點惱火,但靈機一動,何不順水推舟,藉助學生的英文名幫大家記住這些單詞?」胡雪琪說:「要正確引導學生不守紀律的現象,加以利用,更好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還要順勢而行,適時擴展知識,根據教材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書本上的內容合理擴展和補充,讓學生學習更多的知識。」
林小恆:不斷指導年輕教師備課上課
林小恆自2004年從惠州學院畢業後就進入惠東縣平山一小任教。他是體育老師,擔任田徑、籃球、足球訓練隊的工作。
近幾年,他一直負責足球這項工作,做到訓練有計劃、階段有測驗、測驗有記錄、帶領學生科學系統地進行訓練,並率隊獲得不少榮譽。如,參加2017年惠州市「輝達斯巴魯杯」青少年足球錦標賽榮獲丙男(傳統校)第五名,丙女(傳統校)第二名。帶隊參加2018年惠州「卡爾美杯」青少年足球錦標賽男子獲得第一名、女子獲得第一名的好成績等。
在人才輸送方面,林小恆帶領的校足球隊向惠東縣、惠州市輸送了不少隊員,其中該校學生楊楚雄在2018年入選國少U14集訓隊。
在課餘時間裡,他總是積極組織學校體育課的同事們對「大課間的開展」、「如何提高六年級體育測試」等問題進行探討,不斷指導年輕教師備課、上課。
有一次,林小恆發現一位學生因為腳內側踢地滾球踢得不好而煩惱,甚至有點急躁。「我走過去對他說,不用急慢慢來,想想老師示範時的動作和講述的要領。然後再加以引導,讓他牢記自己所學的內容。練習結束時還讓這位學生出來示範,一來可以增加他的自信心,二來可以提高他上體育課的興趣。」林小恆說。
戴麗純:生活上處處關心學生
戴麗純從事教育工作18年,一直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在教學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績和榮譽。作為班主任,她不僅在學習上認真播撒知識的種子,更在生活上處處關心學生。
在戴麗純班上,有個學生小洋(化名)從一年級第一天上學開始就犯困,經常臉色蒼白,無精打採,總是一副昏昏欲睡的模樣。課堂上叫醒他,可沒過幾分鐘他又睡著了。家庭作業也總是完成得馬虎,有時甚至沒有寫完。
戴麗純沒有責備孩子,而是帶著這些疑問去家訪。原來小洋父母開了一家奶茶店,每天忙到半夜1時許才能休息,小洋也跟著日夜顛倒。加上父母時常不在家裡,他心中缺乏安全感,一定要等到媽媽回來了才能安心入睡,這導致了他睡眠嚴重不足,影響了學習生活。
大人的事業固然重要,但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戴麗純對小洋的父母進行了教育和開導。小洋父母感觸很深,經過商量,他們在晚上8時後請了鐘點工在奶茶店幫忙,媽媽則回家照顧孩子,好好陪孩子,共享親子時光。經過一段時間調整,小洋的作息時間終於和其他孩子一樣規律,上課能看到他抖擻的精神面貌,也能看到他舉起小手回答老師的問題,作業也按時有質量地上交了。他慢慢變得開朗活潑,學習成績不斷提高。看到他的改變,戴麗純由衷地感到欣慰。
馬石標:愛生如子 培養多名學習標兵
馬石標今年40歲,自20歲開始從事教育事業,這20年裡,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把全部精力都用在教育事業上。
馬石標愛生如子,多年來培養了多名品學兼優的學習標兵,他們在各項比賽中脫穎而出,還成功地轉化了一大批學習困難生,使他們變得積極上進,成績穩步提高。2018年,班上一個學生因家庭原因影響了學習,馬石標與該生家長進行多次溝通,他的一句「我不會放棄的」肺腑之言點燃了家長心中的希望,他的陪伴也打動了這位學生,最終這個孩子繼續苦讀,以優秀的成績進入中學就讀。
馬石標在教學教研方面也取得較好的成績:歷年來所任教班級學科成績在期末知識檢測中,排名本校同級乃至全縣前列。2017年,在第二十二屆全國華羅庚金杯少年數學邀請賽決賽榮獲「優秀教練員」稱號;2018-2019學年第一、二學期指導學生參加學校數學競賽集體總分均獲全級第一;2018年9月被評為「惠東縣教學工作先進個人」;2019年在惠東縣六年級同質比賽中榮獲「優秀指導員」稱號;2019年度被評為「惠東縣優秀教師」。其撰寫的多篇教育教學論文在國家核心刊物發表。
黃春琴:幫助學生越來越自信
黃春琴擔任一年級語文教學工作,兼任一年級級長,2018年擔任了語文科備課組長。她的教育教學成績突出,班上語文成績在學校質量檢測中均名列前茅。
在教學上,黃春琴非常關心學生。在她班上,有位學生小珊(化名)在校非常沉默,從不舉手發言;老師提問,也不回答。
黃春琴通過與小珊的大姑溝通後得知,小珊是在一個單親家庭長大,3歲時媽媽就離開了,缺少了母愛,性格變得很內向。黃春琴不斷地想辦法讓小珊變得自信一些。每天下課後,黃春琴都會讓小珊幫拿書到辦公室,讓她監督班上有沒有小朋友亂扔垃圾。「我還經常在課堂上表揚她、獎勵她,慢慢地,她變得有自信了。課後,會主動告訴我班上的衛生情況,課堂上也自覺舉手。看到她的進步,我感到很欣慰。只要我們去關愛學生,學生也會願意跟我們做朋友。」
李小玲:用愛、尊重和信任對待學生
李小玲自1996年參加工作從教以來,兢兢業業,甘於奉獻,教育教學成績突出:所擔任的班級語文成績在縣統一質量檢測中均名列前茅;指導學生參加校、縣、市級的各類比賽均獲得獎項,多次榮獲市級優秀指導教師一等獎;先後獲得縣優秀班主任、縣優秀老師、縣教學工作先進個人等稱號。
李小玲撰寫的論文《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開展綜合性學習》獲廣東省優秀論文評比二等獎;錄像課《父母的愛》在廣東省小學語文習作教學錄像課評比活動中,獲省三等獎等。
李小玲始終用關愛、尊重和信任對待每一位學生。她班上的鐘同學父母離異後,性格變得有點暴躁。李小玲經常與他促膝談心,努力做好心理疏導工作。在23年工作生涯中,她始終想著兩句話——「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這樣的情感使她對學生多了一份理解、多了一份寬容、多了一份責任。
本版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塗 堅 通訊員楊碧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