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仁貴將軍三箭定天山,除了箭,他最霸氣的武器是什麼?

2020-12-25 牛兒與大貓

戟,中國古代將矛和戈功能合為一體的格鬥用冷兵器。由戟頭和戟柄組成。戟頭以金屬材料製作,戟柄為木、竹質。戟最長可達3米多。既能直刺,扎挑,又能勾、啄,是步兵、騎兵使用的利器。早期使用的戟是青銅戟,以後隨科學技術的發展出現了鐵戟。

戟按式樣和大小可分為方天畫戟,青龍戟,鉤鐮戟等長兵器,以及雙戟,短戟等。戟一般都是由鋒,援,胡,內,搪五個部分組成。《釋名。釋兵》中稱:

「戟有三鋒兩刃,內長四寸半,胡長六寸,其援長七寸半,三鋒者,胡直中短,言正方也,刺者著截,直前如截者也。戟胡橫貫之,胡中矩之外勾磐拆,與柄長一丈六尺。」

戟用「援」之法,有衝鏟,回砍,橫刺,下劈刺,斜勒等;用「胡」之法有橫砍,截割等;用「內」之法有反別,平鉤,釘壁,翻刺等;用「搪」之法,則有通擊,挑擊,直劈等。

史籍和文學的記載中,有很多使戟的高手。像項羽的天龍破城戟,三國呂布的方天畫戟,典韋的大鐵戟,初唐名將李靖、薛仁貴,以及中唐中興名將、《紅樓夢》中賈珍點過的傳奇《滿床笏》中所唱誦的郭子儀的方天畫戟,後唐太祖李克用的虎威戟等,差不多都是伴隨著一個個讓人血脈賁張的英雄時代出現的。「方天」兩字,直如愁雲慘澹,龍戰於野,流星趕月,白虹貫日。

畫戟上的方天,可與上天相比之意。畫,用畫裝飾的或以圖案等裝飾的,也指皺紋、紋縷。所以方天畫戟的意思就是可與上天相比的畫戟,命名多有誇張意,旨在說明該戟有多厲害,使用者一定不凡。

而今天的主人公——薛仁貴,他也是不凡的一份子。薛仁貴少年時家境貧寒、地位卑微,以種田為業。演義裡說薛仁貴能吃鬥米鬥面,氣大無窮,有九牛二虎之力。使一桿方天畫戟,有萬夫不當之勇。而我提到的薛仁貴的方天畫戟,則是一種在戟杆一端裝有金屬槍尖,一側有月牙形利刃通過兩枚小枝與槍尖相連的、威震沙場的利器。

唐貞觀後期,唐太宗想親徵高麗,從貞觀十八年(644年)秋開始,即調集軍資糧草和招募軍士,積極進行戰爭準備。薛仁貴就到將軍張土貴處應募,被收為部屬。不久,唐太宗親徵高麗,張土貴軍行至安地時,郎將劉君印為當地武裝所圍。薛仁貴聞訊後,單騎前往營救,擊斬敵將,系其頭於馬鞍,降伏餘眾,救君印回營,從此,薛仁貴名聞三軍。

正史中說薛仁貴因貪汙腐敗,被貶官,直到晚年才復出。薛仁貴晚年,吐蕃勢力向北發展,阻斷瓜(治今甘肅安西東南)、沙(治今甘肅敦煌),同時,突厥也不斷侵擾唐北境。這時,唐高宗念及薛仁貴功勞而召見他,之後,任用他為瓜州長史,右領軍衛將軍,兼代州都督,率軍前往雲州(今山西大同市)擊突厥。突厥聞薛仁貴復起為將,都非常害怕,不敢當其鋒,一時奔散。薛仁貴乘勢進擊,大破突厥,斬首萬餘級,俘獲2萬人,及牛馬羊3萬餘頭。

薛仁貴於永淳二年(683年)去世,終年70歲,死後,朝廷贈左驍衛大將軍,幽州都督,官府還特造靈輿,護喪還歸故裡。

薛仁貴為唐朝名將,勇於力戰,長於用兵,深於謀略,建立了赫赫戰功,從而為唐前期的強盛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假使他沒有這杆方天畫戟,那他的徵伐記錄有可能沒有這樣精彩,所以說,公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相關焦點

  • 薛仁貴徵西:將軍三箭定天山,壯士長歌入漢關
    顯慶三年(658年),唐高宗李治即位後,又命程名振為主將徵討高句麗,以薛仁貴為其副將。薛仁貴於貴端城(位於今遼寧渾河一帶)擊敗高句麗軍,斬首三千餘級。第二年,唐軍又和高句麗人在橫山大戰,薛仁貴單槍匹馬殺入敵陣,不停地放箭,百發百中,敵軍不時的中箭落馬而亡。
  • 將軍三箭定天山,壯士長歌入漢關,白袍戰神薛仁貴!
    小編在小的時候就看過《薛仁貴傳奇》這部電視劇,對於白袍將軍薛仁貴也是嚮往不已。薛仁貴這個人的一生是非常傳奇的,一生徵戰幾十年,功勳卓著,更是留下了許許多多的典故。其中就有「三箭定天山」、「神勇收遼東」、「一貌退萬敵」、「良策息幹戈」、「仁政高句麗」、「愛民象州城」等赫赫功勳。
  • 將軍三箭定天山,壯士長歌入漢關:大唐名將薛仁貴
    大唐龍朔元年,唐高宗命薛仁貴率軍西徵,攻打鐵勒。次年,平,留下了「三箭定天山」的美譽,薛仁貴之名震徹西域。薛仁貴率軍赴天山後,面對的是十數萬鐵勒九姓軍隊。薛仁貴臨陣發三箭射死三人,其餘挑戰者下馬請降。薛仁貴乘勢揮軍掩殺,大敗九姓鐵勒。接薛仁貴又追擊鐵勒敗軍,擒其首領。
  • 「將軍三箭定天山」指的是誰 誰這麼厲害
    「將軍三箭定天山」指的是誰,誰這麼厲害?「將軍三箭定天山」,謂大將武藝高強,聲威服人。這裡的將軍指唐朝名將薛仁貴,「三箭定天山」指薛仁貴大敗回紇鐵勒九姓突厥的故事。薛仁貴(614年-683年3月24日),名禮,字仁貴。
  • 薛仁貴三箭定天山,一生從無敗績,實力堪比小說裡被神化的人物
    很多人應該都看過《大唐女將樊梨花》,裡面講的是薛仁貴的兒子薛丁山還有兒媳婦樊梨花的故事,重點突出的是薛丁山還有樊梨花,然後在真實歷史上是沒有這兩個人的,反倒是薛仁貴的英勇形象被就此弱化了,他的兒子叫做薛納,這個薛納同樣也是戰功顯赫,他是唐朝的羽林軍將軍。
  • 白袍將軍薛仁貴故裡河津藏奇景
    說起唐代名將,薛仁貴可謂其中的佼佼者。「良策息幹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遼東」「仁政高麗國」「愛民象州城」「脫帽退萬敵」……這些廣為流傳的故事,讓薛仁貴光環加身,也引發了很多民間故事對其的演繹,窮小子一朝成為一代名將,與妻子柳氏的故事更是傳播久遠。那段充滿傳奇色彩的愛情故事難以考究,但薛仁貴是唐朝的著名軍事家、政治家卻是不容爭辯的事實。
  • 歷史上的三箭定天山的神勇將軍,是否一生毫無敗績?
    薛仁貴是北魏名將薛安都的後代,其祖輩都是當官的人,到了他這一代家道中落,但是也阻擋不了他報效國家的心。貞觀十九年,李世民東徵高句麗,唐朝將領劉君邛受困無法脫身,薛仁貴大展神威救下了他,從此名揚唐軍。之後他受到了李世民的賞識,四處徵戰立下了赫赫戰功。
  • 他被稱為「白袍將軍」,憑三箭降服九個部族,卻因女人留下汙名
    除了隋唐演義小說上經常會提到的程咬金、秦叔寶、尉遲敬德等人之外,事實上還有一個人也常常被人提及,並且他的故事屢屢被拍成影視劇,而這個人就是薛仁貴。薛仁貴,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市修村)人。出生於農民家庭,家境貧寒,以種地為業。
  • 一代名將薛仁貴的滑鐵盧:被迫向異族屈膝求和
    後來在好友周青的建議下,薛仁貴決定前往從軍獲取功名,中間雖然經過張士貴的重重阻擾,但他依然在程咬金的推薦下成功入伍。其後薛仁貴意外獲得九天玄女傳授兵法武器,並吃下九牛二虎獲得九牛二虎之力,又從樊家莊得到西漢猛將樊噲留下的方天畫戟,並收服姜興本、李慶紅等人,這才正是踏上徵途。
  • 大唐有一個虎將,此人據傳有九牛二虎之力,三箭之下可以定敵軍
    河東道絳州龍門縣修村人,今山西河津市修村,少年時的薛仁貴家境充實,愛好武藝兵法,而且精通十八般武藝,他也特別能吃,一人飯量頂十人的量,他家的財產全部都是他練武和有一個大飯量才窮的,到最後吃了上頓而沒有下頓,而且薛仁貴一人飯量頂十人,沒過多久家中已經一貧如洗,在無奈之下求道朋友那裡,他的朋友聽說了此事慷慨的拿出一半家財送給了薛仁貴,但沒多久糧食又吃沒了,而且薛仁貴生的高大威武,又天生神力,山裡的野味都快打沒了
  • 評書演義中的弓神代表,薛仁貴上榜,一人冷箭射中關羽!
    評書演義中的弓神代表,薛仁貴上榜,一人冷箭射中關羽!「書接上文,咱們上文書正然說到!」「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小編聽過袁闊成老師播講的評書《三國演義》,聽過劉蘭芳老師播講的評書《嶽飛傳》、《楊家將》,聽過單田芳老師播講的評書《薛仁貴徵東》、《薛丁山徵西》、《七俠五義》、《白眉大俠》、《童林傳》,也聽過連麗如老師播講的評書《東漢演義》。評書,是每一個成年人心中的永遠的回憶,是童年的代名詞。今天小編就要給大家盤點一下眾多評書演義中的神射手,一部評書,一個代表!
  • 宋朝將軍連射3箭全射歪,被遼軍士兵嘲笑,仔細看後嚇得火速撤兵
    《新唐書.薛仁貴傳》當中記載:「詔副鄭仁泰為鐵勒道行軍總管,時九姓眾十餘萬,令驍騎數十來挑戰,仁貴發三矢﹑輒殺三人,於是虜氣懾,皆降……軍中歌曰:'將軍三箭定天山,壯士長歌入漢關。」唐朝時,薛仁貴徵討鐵勒九姓,他連發三箭,每一箭都射死一個敵人,鐵勒九姓因此而喪膽,直接投降。可見古代的神箭手的威懾力!
  • 名將薛仁貴三次徵討高句麗隱情
    不久,薛仁貴與辛文陵在黑山擊敗契丹,擒契丹王阿卜固以下將士,戰後他因功拜左武衛將軍,封河東縣男。龍朔元年(661年),一向與唐友好的回紇首領婆閏死,繼位的比粟轉而與唐為敵。唐高宗詔鄭仁泰為主將,薛仁貴為副將,領兵赴天山擊九姓回紇。臨行,唐高宗特在內殿賜宴,席間唐高宗對薛仁貴說;「古善射有穿七札者,卿試以五甲射焉。
  • 唐朝名將薛仁貴,你知道他的老婆是誰嗎?她是河東柳氏千金
    ,他從小力大無比,可惜無用武之地,他對面的女子正是他的原配夫人,她的名字按照多種說法,最終按照地域劃分,最有說服力的名字是柳銀環,是河東柳氏家族的千金,雖然與薛仁在家族上貴門當戶對,但是薛仁貴當時只是一個寄存柳府打雜的僕役,所以兩人的婚姻並不受支持,尤其是柳銀環的父親,不忍心讓自己的女兒跟一個窮小子得度餘生。
  • 評書演義中用戟的猛將知多少,打賭你只認識薛仁貴而不認識他!
    評書演義中用戟的猛將知多少,打賭你只認識薛仁貴而不認識他!「書接上文,咱們上文書正然說到!」「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小編聽過袁闊成老師播講的評書《三國演義》,聽過劉蘭芳老師播講的評書《嶽飛傳》、《楊家將》,聽過單田芳老師播講的評書《薛仁貴徵東》、《薛丁山徵西》、《七俠五義》、《白眉大俠》、《童林傳》,也聽過連麗如老師播講的評書《東漢演義》。評書,是每一個成年人心中的永遠的回憶,是童年的代名詞。俗話說得好「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盤點一下評書演義中用戟的猛將,打賭你只認識薛仁貴而不認識他!
  • 初唐八大名將排行榜,薛仁貴功績僅排第七,第一是他,你想不到
    他跟隨太宗四處徵戰,立下了很多功勞。玄武門之變也有他的一份功勞。後來因為滅高昌偷盜寶物而下獄,出獄後勸張亮和太子李承乾謀反,但是最終失敗被處死。第七位名將是薛仁貴。薛仁貴年少時家境並不好,只能種田生存。但是在她妻子的鼓舞下投軍,然後立下了汗馬功勞。
  • 薛仁貴的孫子為何反唐?李隆基的壓迫與否定,讓他難以忍受
    唐朝名將薛仁貴,可以說是一個十分傳奇並且知名度很高的人,也正是因為知名度過高,所以關於薛仁貴為原型的文學作品也很多,其中包括薛平貴以及《說唐演義》中對薛仁貴的兒子薛丁山和孫子薛剛的描述。不過薛仁貴真正大放光彩的是在李治時期取得的成績,比如三箭定天山,薛仁貴去攻打九姓鐵勒,僅僅用三箭就把對方嚇得投降,結束了一場戰爭,讓薛仁貴因此被封神。不過最後薛仁貴還是在大非川之戰攻打吐蕃的時候失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