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有很多的電視劇都在演繹古代的英雄,不過為了神化人物根據原創作品去改編了很多的情節,會令很多人對歷史產生誤解。很多人應該都看過《大唐女將樊梨花》,裡面講的是薛仁貴的兒子薛丁山還有兒媳婦樊梨花的故事,重點突出的是薛丁山還有樊梨花,然後在真實歷史上是沒有這兩個人的,反倒是薛仁貴的英勇形象被就此弱化了,他的兒子叫做薛納,這個薛納同樣也是戰功顯赫,他是唐朝的羽林軍將軍。
很多人都不了解真正的薛仁貴,覺得他只是一個被小說神化的人物,所以很少人知道他的真正實力如何,其實你查閱過薛仁貴的資料後,你就會發現薛仁貴真的是一個傳奇人物,真的很有實力,戰績顯著。
薛仁貴本名為薛禮,生於公元前614年,死於公元前683年3月24日,是唐朝初年的名將。因為薛仁貴的父親薛軌早逝,因而薛家就家道中落了,在薛仁貴年少的時候,日子過得比較的清貧,地位也比較的低下卑微,主要是以種田為業,不過薛仁貴從小就很刻苦習文練武,特別精通武術。當薛仁貴準備遷先輩的墳墓時,妻子柳氏就提出等他富貴歸鄉的時候再遷也不遲,薛仁貴也覺得應當等自己立功揚名之後再遷墳,於是就去應徵當兵。薛仁貴一入沙場就是四十多年。
剛入軍營的薛仁貴憑著自己的能力嶄露頭角。公元前645年的時候,也就是貞觀十九年,唐太宗李世民親自領兵出徵高句麗,在同年的三月,劉君邛的軍隊被團團圍住,無一人可以脫險,眼看著就要被敵軍殲滅,就在這千鈞一髮的時候,薛仁貴挺身而出,自己單槍匹馬的直取高句麗將領的項上人頭,然後把將領首級懸掛於馬上,高句麗的軍隊紛紛驚怕不已,膽戰心驚,於是就匆匆忙忙的退兵了,在這次戰役中,薛仁貴名聲遠揚,得到讚賞。
在公元前654年閏五月初三的夜晚,天突降暴雨,引發山洪暴發,大水衝到了玄武門,不過守衛的將士已經逃走,皇帝的性命也是岌岌可危,薛仁貴發怒呵斥道:哪裡有天子生命危及的時刻,守衛之人貪生怕死就逃跑的?薛仁貴臨危不亂,登上門框向皇宮大聲叫喊,警示內宮。唐高宗李治因為薛仁貴的機智勇敢就得以躲過這次災難。最後在唐高宗撤離之後,唐高宗的寢宮就被大水淹沒了,唐高宗很感激薛仁貴捨身相救,於是就賞賜一匹御馬給薛仁貴。就此趨勢來看薛仁貴的前途無可限量。
在公元前661年,薛仁貴和鄭仁泰一起領兵出徵趕赴天山,薛仁貴一起連發三箭射死敵方三人,看到薛仁貴百發百中的箭法,敵軍已經被威懾到了,屈服於薛仁貴的神威,就下馬主動投降。這就是最有名的三箭定天山。之後薛仁貴更是降服了高句麗,給大唐立下了汗馬功勞。
在公元前666年,高句麗的大臣淵蓋蘇文被病死了,他的兒子泉男生就得到了掌國大權,不過泉男生的兄弟野心開始暴露,趁機發難,驅逐泉男生。泉男生就向唐朝求救,六月的時候,李治任右金吾衛將軍龐同善還有營州都督高侃為行軍總管,聘用泉男生之子泉獻為鄉導,一同討伐高句麗,在同年十二月的時候,李治任命李勣為遼東大總管,兼任安撫大使,出任遼東前線的最高指揮官,這次徵伐高句麗的戰役中,薛仁貴也參加了。薛仁貴率領三千人進攻了高句麗重鎮扶餘城,這時候有部將和他說現在我們的兵力不充足,不要輕易進攻。可是薛仁貴卻覺得這是用兵策略,不在於兵力的多少,儘管現在兵力不比敵方多,可是依然可以獲勝。薛仁貴這次身先士卒,一共殺死、俘獲了高句麗軍一萬餘人,在薛仁貴的帶領下,軍隊勇猛精進,只要唐軍出現之地都被收歸唐朝,唐軍一時聲威震天,扶餘川的四十多座城池,都是順利收歸唐朝,紛紛被唐軍降服。
之後薛仁貴在高句麗都城平壤和其他的大軍會和,對高句麗都城平壤形成了包圍之勢,九月的時候,高句麗滅亡,那時候僧人接納唐軍,給唐軍開門,一聚攻破平壤,俘獲了泉男建,從此,高句麗就滅亡了。在這場戰役中,唐朝一共收穫了一百六十七座城,還有九十九萬七千戶口,以後唐朝就掌管了高句麗以前的地區,設立了安東都護府。在這次戰役中薛仁貴立了大功,得到了高度重視,之後班師回朝得到了很大的賞賜,被封為平陽郡公,率兵兩萬人守護在平壤。薛仁貴來到平壤之後,並沒有虐待她們,也沒有看不起高句麗人,而是撫養孤兒,同時贍養當地的老人,治理平壤地區的治安問題,還破格提拔任用高句麗的人才,把平壤地區治理的井然有序,表彰還有鼓勵當地品行端正、行為優異的老百姓。因此高句麗人都很喜悅,忘記曾經的亡國之恨,放下了心中的仇恨,可以說是很感激薛仁貴的出現。
薛仁貴主要的成就就是唐太宗貞觀年間,在安市城擊破高句麗,之後再次擊破高句麗軍,在公元前666年的時候,在滅亡高句麗的戰役中表現勇猛,682年在雲州之戰中,薛仁貴乘勝追擊,擊敗突厥軍,單人能力就斬殺了突厥軍上萬人,俘虜了幾萬人,也收穫了很多的戰績,取的大捷。
薛仁貴在歷史上是一個英勇無畏的大將軍,從一開始步入軍營開始就取得了很大的勝利,仿佛就是為國家而生的,在每次的戰役中都能獲勝,所以說他在現實中是可以和小說中的神奇人物相提並論的,並不是小說為了神化人物形象而造出薛仁貴這個神奇的人物。薛仁貴這一生從未有過敗績,現在的他還是一樣被我們記在心裡,永遠都是在沙場上無所畏懼的英勇形象。